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二、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三、尊重学生最根本的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记差异性的教育。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教育,这才是最大的公平。 让学生在求知需要的满足中获得愉悦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现目标步步登高 课程标准对浮力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学习乐趣 纵目青铜面具 压强和浮力 探究摩擦起电的原因 近视眼的矫正 3.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获得感染 ①注重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教学中怎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 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 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教 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 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 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 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 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因为教师本身的优 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 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我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 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 学生流露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 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 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我还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 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我还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 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堂 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 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 生,我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 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 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这样通过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 练,我培养了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我并培养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去进行分析判断,这样,既提高学 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学生的差异是客观 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平共处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 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 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 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当,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 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低 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知 识,再适当囝加以学法指导。讲课内容主要是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中等层 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和“学”应并行,但应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 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讲课时应着重放在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内涵,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 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要 突出重点,画龙点睛,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对 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为使自己能对他们的要求要恰当,一步步地引向深入。我注意既看到他们的闭锁心理,又抓住他们内心强烈的求同情性,从情感着手,加大 师生间信息交流,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理解,用博大的宽容和接纳之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 兴趣,让他们也昂起头走自己的路。“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不仅仅是口号,而且应逐渐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人本生而各异,在多元社会中,我们需要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以及有不同喜好的人,在社会上扮演不同角色,各展所长。因此,从教育界的关注点出发,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我们承认接受与否,差异都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客观存在。 一、关注差异,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 我国正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随着课改的深入而突显出来,学生个体差异是课程资源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以学生为本关注差异,这不但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并且具有教学实践的现实可行性。我们要正视差异,并且认识到这种差异所蕴涵的对课程、教学的动力之源,就像水位差中蕴涵着水力资源,气压差中蕴涵着风力资源一样,学生个体差异也蕴涵着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与条件。学生个体差异具有与教师、教材、教具等课程资源不同的性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个体差异具有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 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学生个体差异具有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差异进行过滤、对比、筛选,然后再加以同化或内化,成为自己所特有的,这时候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完全是老师或课本上所教授的内容了,差异已经对学习产生新的影响及迁移。由此看来,学生个体差异可作为素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 2.学生个体差异具有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 根据存在方式,学生个体差异也具备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的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们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差异以隐蔽的形式存在于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学习资料、日常生活所建构的知识结构中,是一种看不见的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学生在这种隐性课程资源中学到的东西常常比在正规课程里学到的知识要多得多。所以,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3.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学生个体差异 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学生个体差异既属于生命载体形式又分属于非生命载体形式。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主要以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总是以一定的物化载体形式而表现出来的。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作为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即它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现代信息社会,不少学生也具备了与他们的老师同步吸纳新知识的能力,作为这种具有内生性的课程资源的主要生命载体形式之一,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也会成为推动课程教学和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尊重差异,形成正确的差异观 当前,在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问题上,根据各种观点的不同侧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差异观:一是适应观,这种观点假设在学习起点上、一般能力和各种特殊才能上均有很大差异,教学中要适应这种差异依据学生的能力倾向,施以相应的教学。持这种观点的人提倡采用能力分班,分流教学等措施,以减少同一班内学生间的差异程度。二是发展观,这种观点假设学生间的差异起因于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个性特征,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不是要减少甚至消除学生间的差异,而是要注意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总运用异步学习等教学策略,来满足各个学生的需要。三是适应-发展观,这种观点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它强调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这种观点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并依此展开了大量的分层递进教学。四是超越观,这种观点是许洁英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她认为“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树立超越性教学观,就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我们应该审视已有的差异观,借鉴其合理的地方,摈弃其缺点,建立“从差异出发,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差异,从开发资源的角度引导差异共享,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的观念。这里的“开发”,既是一种正确的导引,又是一种必要的校正;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呵护;既是一种期盼,又是一种提升。开发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树立鲜明的个性旗帜,让每个学生在身体强健、心灵充盈的起点上实现自我的持续发展。 三、利用差异,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1.分析差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基点 学生个体差异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总是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之上获得应有的发展,一切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差异的基础上。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前提,学生个体差异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其次,影响着个体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外界影响并不是自发地进入个体的活动领域,而是个体依据不同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 2.利用差异可以增加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发展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可能来源于教师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可能源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也可能源于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而学生丰富的差异性、独特性也是它的重要动力之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教学的活力取决于学生有无个性,正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差异性表现,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倘若学生是无特色、无特长、无思想、无个性、无差异的个体,那么,课堂教学就极易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对学生差异的认识和态度,不仅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表现,而且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利用差异来增加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这些差异在课堂上被展示出来,相互碰撞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真实的交流就发生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合理性存在,是一种资源,利用得好,确实可以转化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推动力量。

一、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现代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面临的是一整班的学生,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兴趣、能力、技能、知识、家庭环境以及同伴关系进行细心地观察和详细地了解,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反对用统一的要求和制度来规范所有的学生,以抹杀学生的个性。例如:有些教师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坏学生”。对于“好学生”,教师亲近他们,鼓励他们,上课只关注他们,有问题也只喜欢向他们提问,而对于“坏学生”教师就疏远他们,批评他们,对他们漠不关心,不理不问,天长日久,就拉大了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的距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以教师的期望来突然改变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无所谓好坏的,应该深入地去分析学生个性形成的原因,尊重他们,因势利导,而不能去强行改变或不理不问。二、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怎样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这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还要认知学生学习方式的规律,即接受方式和发现方式,学生的这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例如,有的教师课堂上只注意到了那些跟得上自己教学思路的学生,而部分相对来说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却被他忽略掉了。久而久之,原来没有表现出和其他学生有什么差距的学生,变成了班里的后进生了。这就是教师在学习方式上,不尊重学生差异的结果。而每天来到我们面前的学生,他们有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有不一样的思维习惯,有不一样的知识背景,有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有不一样的接受能力等,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需要教师认真地思考,该怎样面对和呵护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不同的学生达到同样的知识水平和范围,他们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预设,更要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真正落实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个性化地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天性。三、在教学评价上,承认学生差异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一味严肃地说教或让学生练习,就会使学生感到淡然乏味。因此准确、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而实施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因人而异,即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独立的人格特点和心灵世界,教师应该不拘一格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而不能用同一尺度、同一种方式去衡量与评价他们。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他们的努力程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施评价的方式,不拿学生与学生比,而拿学生自己与自己比,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这种因人而异的评价,可以给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总之,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培养好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潜能生。要做得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包容他们的缺点,从内心深处关爱他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经过教师的辛勤耕耘,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全面得到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一看来,似乎显得有一些矛盾,但仔细一分析,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他们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现将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 1、研究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这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的基础。 2、分层确定教学目标。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确定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 3、分层作业。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完成。一般会将作业分为基础题、应用题和提高题三种类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4、分类检测和评价。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不同类型的检测题对学生进行学业发展水平评价。 5、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主要表现在培优和补差两个方面。 总之, 数学教学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而教师更加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从面向全体到关注个体,最终实现教学优化。

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一、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有经验的老师都清楚,班里的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都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期望是怎样传给学生并被学生“领会”的呢?除了语言渠道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潜意识的途径,教师心理往往回不自觉地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传递给学生。比如同是注视学生,对优秀学生教师目光往往流露出赞赏和期待;对待进生则往往包含着警告、批评、失望。又如教师的动作,对优秀生拍肩摸头,给予鼓励,对待进生则可能推推搡搡,因冷淡而造成厌弃,教师的这些体态语言背后的心理都会被学生觉察到。因此,教师仅仅做到避免对待进生漠不关心或苛求、训斥等做法是不够的,还应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期望,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最值得依赖的,教师一个充满赞赏的眼神,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句透着期盼的话语,都会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二、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这些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评价时,可以对这些学生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采用小组教学方式,关注差异,促进发展。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少数反应灵敏,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而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我们在教学中只要能爱护和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 学会角色互换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角色的变换,只有通过各种定位体验,教师才会切实感受到每一位学生(或某一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1、做学生的“同学”。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奇,他们总希望教师是他们思想、志趣上的朋友,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为学生保守私人秘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位置交换”,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处事。作为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要经常反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得不恰当、不公正的地方,多与学生沟通,以真诚换真诚。2、做学生的“学生”。古人云:“教学相长”。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知道的有些方面老师可能都不了解,教师也应向学生学习,使学生对教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好学精神油然而生敬意,有的学生还会为自己有资格做老师的“老师”而树立信心。四、宽松的教育氛围宽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与争论,不搞一刀切,倡导一种宽松自主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