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ppt课件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四、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1.默读第15、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 讨论后明确:第—、三句话是—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30—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地理解,从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 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 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 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 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 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 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 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 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 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 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 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 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 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 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 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 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 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 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 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 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 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 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 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 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 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 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 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 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 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 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 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 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 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 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 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 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 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七日于上海

http://www.5156edu.com/html2/9403.html 这里边有好多个

http://www.5156edu.com/page/09-03-26/44400.html

http://www.5156edu.com/html2/9403.html

  《猫》知识讲解  2010年04月07日 星期三 21:25  郑振铎,他生于1898年,逝世于1958年,是福建长乐县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这篇课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它属于郑振铎早期的文学作品。受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已经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猫》这篇作品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一缕lǚ  蜷伏quán  衔着xi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怂恿sǒng、yǒng  4、多音多义字:  ┍chèn对称         ┍jiě解放  称┥            解┥xiè姓解  ┕chēng称霸        ┕jiè押解  5、区分形似字  ┍怅(惆怅)       ┍笼(鸟笼)  ┕帐(帐篷)       ┕茏(葱茏)  ┍戒(戒严)       ┍懒(懒惰)  ┕诫(告诫)       ┕赖(依赖)  6、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怒气冲天】形容愤怒到极点。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划分本文的结构。  全文可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我”家养的第一只小猫活泼可爱,不久,不明原因地死去了。  第二部分(3-14段):写“我”家养的第二只小猫更有趣更活泼,可是被人“偷”走了。  第三部分(15-34段):写“我”家养的第三只猫“懒惰”、“忧郁”,因此没人喜欢,最后因“黄鸟事件”遭到不公正的惩戒而悲楚地死去。  其中,第三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5段):写第三只猫来得可怜。  第二层(16段-29段):写鸟被咬死后,猫蒙冤遭棒打。  第三层(30段-34段):写"我"明白真相后的自责与悔恨。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3、概括本文的中心。  《猫》文叙写了“我”家先后养成三只猫的故事,抒发了“我”的喜爱、痛惜和勇于自责的思想感情,进而告知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摆脱偏见,决不可主观武断。文章反映了当时一个并不完善的知识分子的严于律身,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  问题思考  1、本文到底主要是写猫还是写人?说说为什么?  作者利用的是托物咏情法,所以主要还是写人。作者着力描绘了“我”——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并且在“我”的省悟、自责、负疚中还含蓄地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2、认真阅读课文1-14段,比较两只小猫的异和同,想想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两只小猫除了来历和亡失各自不同外,在活泼可爱的描写上也有区别。写第一只小猫,作者主要抓住它的毛色:“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并用三妹戏弄它时的动作:“扑过去抢,扑过来抢”、“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以此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白毛”、“红带”、“阳光”相互映衬,小猫的神情也呼之欲出。写第二只小猫,主要用它自己主动采取的“动作”,如“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可见都是活泼可爱,作者“同中求异”,从不同的角度写,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征。这样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3、仔细体会“我”对三只小猫的感情变化,尤其是对第三只小猫的不幸遭遇,“我”为何感情上的震动这么大?  感情既是情节的起点,又是情节的桥梁。作者写三只小猫的故事,更主要的是写“我”情感的变化。“我”对三只猫的感情不同:对第一只猫,真切地写出了“我”的喜爱和乐趣,它是“相伴的侣”。小猫病死后,“我”心里感到“一缕的酸辛”。第二只猫的亡失,引起全家的痛惜。“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捉猫者,流露了“我”对小猫无限的喜爱和怜悯之情。但情感仅此而已,内心并无震动。这两次养猫、失猫,在文中都是略写,这样安排为的是衬托第三次养猫、失猫。第三只猫收养的情况不同,是由于可怜,拾来留养的。它“不活泼,又难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它也不加注意”,在“我”和全家人的心目中,它是若有若无的。只是在“芙蓉鸟事件中”,“我”错了,把它冤为“凶手”,而且给予“惩戒”,“我”的良心受伤了。后来花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因此“永无改正我过失的机会了!”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花猫的遭遇,“我”意识到的过错,内心的隐痛永远不会消失。所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全文的故事由养猫起笔,到“永不养猫”结束,而又处处在写“我”感情的起伏,感情伴随着故事,既是起点,也是桥梁,耐人寻味。  4、文章着重写了第三只猫,这同表达中心意思有何关系?作者写前两只猫对第三只猫有何作用?  文章着重写第三只猫,是因为文章的中心意思与第三只猫有直接的关系。“我”的过失、自责、惨痛教训都是由养第三只猫引出的。写前两只猫的目的是在于用它们对比的衬托第三只猫,使读者觉得对第三只猫的待遇似乎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正是这种感情用事,才产生了主观粗暴的做法,造成“我”终生的悔恨。  5、文中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作者前两次养猫的经历,都是用一种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但写到他并不喜欢的第三只猫的时候,却仿佛大海中涌起了微澜,尤其是当他得知自己冤枉了猫,又无法对它表白时,作者的心再也无法平静,“想到它的无抵抗地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抒情议论的语句是画龙点睛,点明了事件的意义,由此,我们也能从作者身上,学习他那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并悟出一点做人的道理来。  6、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要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7、家里的人对这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8、第一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9、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10、找出文中表现家里的人对第二只猫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11、第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12、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14、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15、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6、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7、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8、“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专题探究  1、文章选材很微小,但是读罢却能够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仔细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呼应篇首,结构完整而严谨。  (2)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文章中三只猫,各具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猫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它乱跑,会爬树,会扑蝴蝶,还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坐在铁门外边晒太阳。第三只猫懒惰、忧郁,不喜欢“顽游”,常常“蜷伏”,钻炉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受责打前“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些描写,表现出几只猫的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3)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文中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与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从多角度探究抒发的情感。  在平常的学习中,有时候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猫》这篇文章文字浅显但蕴含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作者表达出的思想:体现了“我”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我”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表现了“我”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精神;弱小者的悲剧命运具有必然性。

郑振铎猫ppt课件 第1张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四、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1.默读第15、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 讨论后明确:第—、三句话是—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30—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地理解,从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教学设想

每周一更新一个课件,目前有大概20个课件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目前还没完整,更新是定期更新的。

挺完整的

1、凡事不能以貌取人http://www.ltzw.com/zuowen/person/3001-6000/4119/10584.htm2、要勤快,有活力,炼就本领3、贪吃懒做没有好结果http://220.161.192.166:8001/czpd/jxzy/04-05shang/yw/2/07/rj/2/kzzl5.htm4、惹人喜爱的(猫),不能偏爱、溺爱http://www.3yw.net/article/3801.html5、对事物不能主观妄断,http://220.161.192.166:8001/czpd/jxzy/04-05shang/yw/2/07/rj/2/kzzl5.htm

1-2得到一只猫,但后来死了.3-13得到的第二只,但被路人捉去了.14过渡.15-34愧疚于第三只猫的死,从此,‘我’家不再养猫.

1-2,3-14,15-34

发放人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来历 隔壁 舅舅 捡来外形 花白的毛如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 带着泥土的 ,并不好 白雪似的 看,瘦性情 活泼 更活泼,有 天生忧 趣 郁,懒 惰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能看懂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三妹,小猫呢?”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郑振铎猫ppt课件 第2张

第二只猫在家中的地位是,亲爱的同伴.书上有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