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2、经历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的思想方法。3、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学会估算1、估一估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海绵宝宝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商店去参观。课件出示海绵宝宝图片。师:这么多美丽的海绵宝宝儿,看的老师都很想去买些海绵宝宝回家养。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吗?出示的图片海绵宝宝。师:来到商店,售货员小姐就先给我们介绍了红海绵宝宝,她想让我们猜一猜这里有几个?猜的越接近的就能得到星星奖励。(若学生凭感觉胡乱猜,则引导学生先数出10个海绵宝宝,让学生了解到10个海绵宝宝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做第二次估计。)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问: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 2、猜一猜出示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的图片。师:现在售货员小姐又给我们介绍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她让我们猜一猜这两种,哪种是15个,哪种是10个?猜对奖励星星。 (二)探索新知,层层深入1、比较大小师: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来比较58、15、10这三个数的大小吗?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一排。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15>102、教学“多一些”、“多得多”(1)多一些师:除了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字外,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问:15个与10条比较,怎么说? 板书:15条比10个多 问:15个比10个多多少?师:在数学中,我们用“多一些”来表示多一点点。问:15表示蓝海绵宝宝,10条表示黄海绵宝宝,还可以怎么说?(2)多得多问:58个与10个比较,怎么说? 板书:58个比10个多 问:58个比10个多多少?师:我们习惯用“多得多”表示多很多。(3)比较“多一些”、“多得多”问:“多一些”和“多得多”都表示多,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 3、教学“少一些”、“少得多”问: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1、我能说。出示43页“做一做”桃、苹果和梨图,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专门捕食害虫。(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4题)你们知道右边的那只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吗?师:你们认为哪一个答案比较合适?师:你们为什么选择30,而不选择10和8呢? (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结: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六、教学反思

出示的图片海绵宝宝。师:来到商店,售货员小姐就先给我们介绍了红海绵宝宝,她想让我们猜一猜这里有几个?猜的越接近的就能得到星星奖励。(若学生凭感觉胡乱猜,则引导学生先数出10个海绵宝宝,让学生了解到10个海绵宝宝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做第二次估计。)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问: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2、猜一猜出示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的图片。师:现在售货员小姐又给我们介绍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她让我们猜一猜这两种,哪种是15个,哪种是10个?猜对奖励星星。二、探索新知,层层深入1、比较大小师: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来比较58、15、10这三个数的大小吗?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一排。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15>102、教学“多一些”、“多得多”(1) 多一些师:除了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字外,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问:15个与10条比较,怎么说?板书:15条比10个多问:15个比10个多多少?师:在数学中,我们用“多一些”来表示多一点点。问:15表示蓝海绵宝宝,10条表示黄海绵宝宝,还可以怎么说?(2)多得多1、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含义上的细微差别;2、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所学数学语言描述两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事物的多少总是相对的.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教学难点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 本若干、 图片、设计理念: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春游情境,一统全课。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和乐曲播放,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春游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知识的轻松获取。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有目的的改动,把折星星变成了采野花,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充满童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高度感知,猜一猜谁采的花多,教给学生直觉思维的方法,是下面抽象思维的一次热身,这样由浅入深的思维训练更有成效。多一些,少一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课上应放手让不同的学生说,让学生有不同的说法,教师只需适当引导。新内容“少得多”的获得,是在对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中揭示的。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师有效的提问:为什么不选16人?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与疑难处茅塞顿开,“少得多”的提出不着痕迹,水到渠成,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更胜一筹。数学课同样肩负思想教育的任务,教师的适时一问,教育学生尊敬老人,礼貌待人,思想教育的渗透合情合理。枯燥的数字形象化,生活化,变得栩栩如生,这样的设计正是学生所喜欢的,富有人文气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出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传统教学中小结是教师的拿手戏,本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体现自我主体作用的小结,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探索者,发现者,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学生学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课已尽而味无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啊,温暖的春天又来到了,草绿了,花开了,正是郊游的好时候。今天,老师准备带大家到野外郊游,一起去找找春天,你们想不想去呀!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跟唱。二、因势利导 自主探索1、教师:瞧,闷了一个冬天的小动物们也坐不住了。教师出示小猴和小猫的挂图,学生看图。你们看:谁来了?请你猜一猜,谁采的野花多?教师板书:小猫采了38朵,小猴采了34朵。问:小猫和小猴谁采得多一些?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小猫比小猴采得多一些。板书:多一些问: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引导说出:小猴比小猫采得少一些。板书:少一些2、教师:郊外的景色美不美?我们接着出发去另一个美丽的地方,出发前,要点点人数。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一班共有38 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教师读题,学生开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全班交流,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选40人?练习用多一些,少一些说话。问:为什么不选16人?36 人和16 人都比38 人少,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比较中,自己体会出:36人比38人少一些,16人比38人少得多。板书:少得多教师:人数完全正确,继续出发。3、教师:课件出示“试一试”的挂图:看,这是什么地方?对了,这是个用高科技专门栽种反季节水果的果园。问:有哪些果树?苹果多少个?梨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出不选58个,48个的原因,引导说出与“少得多”相对的“多得多”。4、教师:果园里还种植着许多其他水果,这是通过高科技培植的特大水果,(出示菠萝图片)菠萝每个10 元,(出示西瓜图片)西瓜比菠萝贵多啦!问:“贵多啦!”是什么意思?西瓜的价钱是10 元,还是24元,15元?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三、应用新知 初步内化1、教师:刚才,我们既看了美丽的景色,又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果园的老爷爷要考考我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考验?教师出示如“想想做做”第4题图的两摞作业 本,一摞20 本,学生估出另一摞的本数。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交流。(引导学生先说出右边有两个左边这么多,然后在算有多少本。)2、教师:真聪明!老爷爷给我们送来了一筐苹果和一筐草莓,只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老爷爷的奖励。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图,学生完成,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教师:很好,做得不错!苹果、草莓送给你啦!我们要对老爷爷说什么呢?(思想教育:尊敬老人,待人有礼貌)3、教师:果园里的果子今年长得可好了,你们瞧!出示图:苹果45个,柿子50个,梨子85个,桃子42个,香蕉10个。问:请选出你喜欢的水果,然后把能把她它和其他的水果比一比,说一说。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自由说一说,指名说,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揭示多少也是相对的。4、刚才果园老爷爷给我们送了礼物,又出了题目考我们,你们想不想见见他的真面目呀。出示“想想做做”5题,你们能猜猜老爷爷的年龄吗?这位老爷爷的年龄比65岁大,比70岁小,老爷爷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学生猜,口答。5、小朋友。你们想玩游戏吗?教师先示范,写下一个数,让学生猜,然后学生练习。四、新知建构 余味无穷教师:今天的郊游玩得开心吗?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会用这些词汇说明几个数量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建立数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片(小立方体)学具,硬纸板(或者垫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二)温故知新 1.你们的知识掌握得这么好,杨老师带了一些彩片儿做奖品,你看(展台上出示,学生很兴奋。)   请一位同学,也上来抓一把彩片,听好要求,你抓的要比我多得多。谁来?   (生争先恐后,请一位同学上前抓了一大把,放在展台上。)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为什么抓了这么一大把?   (因为您要求我抓的比您这堆儿“多得多”!)   说的很有道理。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抓的比杨老师这堆儿“多一些”。   (一生上来,抓了一小把,然后又补充了一些。)   你为什么这么抓?   (刚开始抓的和您的这堆儿差不多,然后又补充了一些,就比您的多一些了!)2.你们想抓吗?我们一起来,好吗?(好)   先数出20个彩片,放在一堆儿。开始抓了,听好。第二堆儿彩片比第一堆儿少一些。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多得多!   (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做动作。)   请你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来回答。   第一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一堆儿 少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得多 ;   第一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一堆儿多得多 ;(三)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例9。看来你们掌握的很好了。 【课件展示:比一比,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第1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第43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的主观需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难点 数感的培养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第2张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课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2、经历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的思想方法。3、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学会估算1、估一估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海绵宝宝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商店去参观。课件出示海绵宝宝图片。师:这么多美丽的海绵宝宝儿,看的老师都很想去买些海绵宝宝回家养。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吗?出示的图片海绵宝宝。师:来到商店,售货员小姐就先给我们介绍了红海绵宝宝,她想让我们猜一猜这里有几个?猜的越接近的就能得到星星奖励。(若学生凭感觉胡乱猜,则引导学生先数出10个海绵宝宝,让学生了解到10个海绵宝宝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做第二次估计。)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问: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 2、猜一猜出示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的图片。师:现在售货员小姐又给我们介绍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她让我们猜一猜这两种,哪种是15个,哪种是10个?猜对奖励星星。 (二)探索新知,层层深入1、比较大小师: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来比较58、15、10这三个数的大小吗?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一排。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15>102、教学“多一些”、“多得多”(1)多一些师:除了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字外,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问:15个与10条比较,怎么说? 板书:15条比10个多 问:15个比10个多多少?师:在数学中,我们用“多一些”来表示多一点点。问:15表示蓝海绵宝宝,10条表示黄海绵宝宝,还可以怎么说?(2)多得多问:58个与10个比较,怎么说? 板书:58个比10个多 问:58个比10个多多少?师:我们习惯用“多得多”表示多很多。(3)比较“多一些”、“多得多”问:“多一些”和“多得多”都表示多,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 3、教学“少一些”、“少得多”问: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1、我能说。出示43页“做一做”桃、苹果和梨图,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专门捕食害虫。(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4题)你们知道右边的那只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吗?师:你们认为哪一个答案比较合适?师:你们为什么选择30,而不选择10和8呢? (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结: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六、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解释如下:多一些是比某量多一点;少一些是比某量少一点;多得多是比某量多的很多;少得多是比某量少的很多;注意:“多得多”比“多一些”的数量多,“少得多”比“少一些”的数量少。举例:以1~10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小猪、小猴、小猫图片。星星等。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比一比,找生长点。师:小朋友们,你们和同桌比过高矮吗?下面我们来和同桌比高矮,说说你比同桌怎样?同桌比你怎样?生答。如果,老师和你比,结果怎样?过渡:比高矮,两个人比较近的可以说高一些、矮一些,两个人差得远 可以说高得多,矮得多。比高矮,小朋友们都会,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一、复习,在○里填>、 < 、 =45○48 98○39 47○75 100○90过渡: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除了用>、<、=表示,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呈现问题情境。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师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11、12、13等)小猫做了几个呢?用刚才的方法猜猜看。(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30、35、40等) 3.初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 启发:看来,小猴、小猫都比小猪做的多。同样都比小猪做的多,为什么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几个,而小猫却做了三十几个、四十几个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汇报交流。归纳:小猴只比小猪做的多了一点点儿,小猫比小猪做的多了很多。我们可以说“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板书: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4、引出少一些 少得多(1)我们知道小猴做的星星比小猪多一些,那么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小猪做的星星比小猫怎么样?(2)板书:小猪比小猴做的少一些。小猪比小猫做的少得多5、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选择一题说一说。45○48 98○39 47○75 100○90小结:小朋友的小脑瓜真聪明!理解能力强,很会表达。知道了比较两个数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的相差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二、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小动物手儿真巧,一会儿做完了星星,它们又在做纸花,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做的纸花吧!课件出示:小猪:我做了32朵花。 小猴:我做了60朵花。 小猫:我做了48朵花。(1)比一比,小猪各小猫各做了多少个? 板书:32 48比大小。指名上台填空 >、<(2)学小猫说:我比小猪做的多一些。想一想小猪会怎么说?那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小猪比小猫做的少一些(3)小猴和小猪比,它们会怎么说?我们会怎么说?方法同上。2、课间休息: 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提问: 这段音乐好听吗?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得出: 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引导: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时间要比一节课的时间长一些?(学生自由发言)3、举生活的例子。你能联系身边的事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吗?生1: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些。生2:我们学校的女老师比男老师多得多。生3:我妈妈比我大得多……小朋友好厉害,除了比多少,而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事物比较,还有比大小,比高矮、比贵得多等。三、提升练习 ,巩固提高。1、说一说。小动物们用星星、纸花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小猪、小猴、小猫都特别喜欢金鱼,它们还在房间里放了金鱼。小猪喜欢红金鱼48条,小猴喜欢花金鱼15条,小猫喜欢黑金鱼10条。(课件出示)比一比,你能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话?2、猜一猜。出示小猴说:苹果有50个。小猫神秘地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小朋友,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v"。学生选择后,指名说一说理由。再问:小猪:我准备的草莓比梨多一些,猜一猜我准备了多少个梨?3、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四、质疑反馈,点拨引导。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生1:“多一些”、“多得多”我觉得有点乱。生2:“少一些“、“少得多“我也不太理解。)五、猜数游戏,结束全课, 谈话:小朋友今天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最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介绍游戏方法:甲想好一个两位数,让乙猜。乙每猜一次,甲都要作出评价,如“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至猜对。想一想,怎样用较少的次数猜对。多媒体示范游戏。学生自由分组游戏。 课后反思:苏霍林斯基指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贫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丰富的思想和认识的敏感性变得迟钝,课堂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的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应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图画、编写例题、设置练习,学生才会更深刻认识数学知识。本节课,选用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素材,加上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图片,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孩子们真正成为这堂课的发现者,探索者。本节课我运用了学生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用生动的语言,很好的导入新课,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学生认识“多一些”、“少一些”时学生都撑握得较好,但在教授“多得多”、“少得多”时,由于我问题交待得不够清楚,使得部分学生对这两个词与“多一些”、“少一些”有点区分不清楚,也因而导致了在练习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不高的后果。由于他们声音太小,表达得不够清楚,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未能很好的完成。这些都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课是相当重要的,而备课不但要设计好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而且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课。在授课过程中要多训练学生的胆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勇敢的用清楚、响亮的声音来回答问题。今后,我还将多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的表达课本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易懂、易学。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