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埋下很好的铺垫。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了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多媒体课件能够化静为动,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借助多媒体课件探究课文,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在理解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光靠课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课上自然提不起兴趣。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等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同时配上教师自我设计的解说。此时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仅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还深刻了解到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活动范围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这一事实,从而明白了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能生动地进行语言训练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能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训练效果。比如写字,针对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多媒体可用于加强字形教学与书写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并运用其动画功能,让不到位的笔画延伸舒展,让安顿不当的字的部件移动挪让,让比例失调的部位或缩或伸,直到符合规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错别字,集体修改,并运用其动画功能显示这一修改过程,可以强化纠错力度。一位教师在纠正错字“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了用一根大棒去敲击那多余的一点,连击三下,才终于将多余的一点击飞了。这不是一般的纠错,它形象地显示了错别字的顽固性,并启示学生,纠正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这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其效果是对学生错一罚十、罚百一类的惩罚性练习所无法比拟的。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书写训练,能使枯燥无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机械重复抄练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能高效促进语言积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在大量的积累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语文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多种信息,变换形式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介绍不同动物脚印形状的课文,怎样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呢?我曾制作了非常形象的课件。首先,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演示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每一种脚印形状有了深刻的感知;接着,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又演示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深入地体味课文所呈现出来的美;最后,再次演示课件,进行相关的迁移练习,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重要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语文包括了阅读理解、社会交流,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去学习更多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使得我们对社会更深的了解。怎样学好语文: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 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一位外国著名作家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他看见菜单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起来,却忘记了朋友的存在。其实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记些什么?可以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可以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以记下独特的事件等。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做,但起码应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没什么重要性,主要看感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如何指导中学生语文阅读ppt课件 第1张

你可以在相关PPT的网站上面搜索着看一下,里面有很多优质的PPT供你选择。

百度文库就可以的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我国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上的实践也颇有成效。小学读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指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指导课的研究。切实提高阅读指导课的质量。那么当前的小学阅读指导课的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极其搜集到的材料来谈一谈如何上好小学阅读指导课。一、要发扬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思维。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异。二者缺一不可,思维就是不能起飞,求同,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发现提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创造。因此,在阅读求异,即发散思维。在校学生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从事物的几个方面,多个层次来看问题,可以顺向思维,也要学习逆向思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讨论能力,讨论特别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讨论过程是学生反馈信息、纠正错误,提高认识,也是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形成规律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思维更加活跃,沿逆向或多项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例如,小学课本中又一篇《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自发来送总理这表达了他们对总理的无比热爱之情,这是正确的。但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从中学生很快得找到了这段文字的几个描写送总理的人的重点动词:拄|、靠、挤、等词语,学生在读这段文字时一定要读的重一些,一定要突出这几个动词,一定要指导学生们读出人们迫切、凝重的心情,不辞辛劳的事实就如同一幅画娟一样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那么总理的形象就得更高大了,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就得到了升华,这样,教师诱发学生以读代讲就事半功倍了,同学门就可以在读中寻找知识。但是过多地讲究发散性思维在小学阅读指导中有了一些牵合附会和舍本逐末的弊病,追其原因就是教师过多的重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例如教师在教《小站》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大谈特谈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读中,这样的教学就偏离了教学的目的。二、教师在指导校学生阅读时要讲究提问的技巧。在校学生阅读指导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为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而要引起学生对外界的注意就要提问,所以说提问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学习阅读的手段了。 1、是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的策略。在阅读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的思考,反复的读。例如有些时候教师问的问题并不是很难。但学生依然答不上来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读得少,没有体会课文的真正含义。从而导致了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唱独角戏的情况出现。其实,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讲究技巧指导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一些专家发现了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的几种原因:(1)不知所问弄不清楚这个问题究竟问的是什么,这主要是学生对问题的问句缺乏分析理解能力,因而无从回答(2)知道问什么,但都不会组织答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答起。这主要是学生不能将问题的信息与答的信息联系起来。(3)心中明了,却回答不清,不能扣问而针对性的答,这主要是学生不了解各种问题回答时的基本叙述模式(4)而针对综合性问题。往往顾此失彼,或者不知从何入手,找不到突破口,这主要是学生对问题缺乏分解的技巧。针对这四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教师提问的同时就要教给学生关于各种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时的思维策略。具体方法有,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一个问题,但在问题中插入讲解得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供学生模仿,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叶老先生说过:好的文章时读出来的,美文由需美读。我想,面对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经典范文,我们应该沉下心来组织学生原汁原味的读,认真反复的读。 2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每个有经验的教师是会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能尽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对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其中一段,对故事强的作品,讲一些有趣的情节,如此常抓不懈定能激发学生约兴趣。 3根据程度不同分别指导。我们要根据她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别指导。比如指导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读课文,主要是提高她们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在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中,我侧重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在阅读中教给他们方法,提高了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三、要注意应用最新的硬件设备来帮助学生阅读。心理学上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小学阅读指导水平应该注重原有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使用教学课件有效的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在阅读中应用多媒体已成为小学阅读课文的新突破。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阅读中又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阅读中,阅读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语系、讲解、默读、朗读。等环节来俄完成。由于班集体授课、课时等影响校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速度是很慢的。而多媒体就存储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以随时让学生能听到标准化朗读示范。这样使学生接触大力朗的阅读材料。多媒体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机。这样校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到迅速的提高。我们要将小学阅读教育开展的更生动,更能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使的阅读教学更能促使学生增加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发掘,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为语文阅读教学添砖加瓦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以文字材料为中介载体,以教师引导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对课本内容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知识结构及对课本内容讲解的方式、语言技巧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求很高,在1-2个课时内,要学习一篇课文,掌握知识要点,记忆新词汇,如果上课不专心,学习兴趣不高,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多种现代化教学中脱颖而出,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现就语文多媒体教学谈一些体会.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本中抽象的内容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通过场景再现,将课文中描述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理解,把握主题.文学作品对情景的精彩描述,塑造动人的形象,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特定的场景以画面、声音结合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更为理解,对文字的表达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教学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飞渡是什么意思,那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接着多媒体演示:“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上,伤心崖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教师巧妙地导入课文重点部分,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的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体会到课文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写作方法.

如何指导中学生语文阅读ppt课件 第2张

这种技术具有丰富的展力,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然而,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它.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呢?这是语文教师现下探讨的热点之一.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迅速渗透到教学领域,辅助各科教学.这种技术具有丰富的展力,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了.然而,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它.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辅助的度,正确运用多媒体呢?这是语文教师现下探讨的热点之一.我试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中应正确运用多媒体 (一)语文多媒体课件应紧扣主题,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有些语文课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再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在制作和使用课件应重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与安排要富有弹性,即有疏有密,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就如音乐的节奏一样,密的地方教学内容多,速度快,学生注意力要集中,疏的地方坡度缓,进度慢,让学生静观默想,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应紧扣文本,为突破文中的重难点服务 有些课文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丰碑》一课,文章中“风更狂、雪更大了, 1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节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全文的难点.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三幅连续的动感画面:第一幅即书中原图,第二幅则是风雪交加的画面,同时放大军需处长在风雪中的形象,第三幅则是慢慢的军需处处的形象淡化,而后出现一座晶莹的丰碑,并在丰碑上刻有军需处长的名字.学生看着这一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教师动情的朗读,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应充分考虑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感 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手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所以教师在操作多媒体的时候要穿插富有感情的语言来进行多媒体教学. 二、语文教学中应有效地运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规范、生动、有说服力.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只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是难以实现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母语教学的规律也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阅读本身,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学习语言,不用心读是不会有收益的,而这一点多媒体帮不了多少忙.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典故钱钟书能了如指掌,顺手拈来;毛泽东深厚的古诗文功底,才使他文章佳句叠出,文采斐然.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如果一味的想靠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有些东西,只可“意 2 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理解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它的意境,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CAI 课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必须着力渲染,对一些疑难的问题,关键的过程要侧重设计处理,真正体现课件的长处和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夜莺的歌声》时,找来一些法西斯德军的战斗片,让学生以看代学,而放弃了文本中的一些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本该能从文字中“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看着他”……能体验到小夜莺的镇定自如、机智勇敢,可被录像取而代之教学了,这种用影视替代学生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必然会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一)、忽视文本,盲目使用.现在真正能自己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而互联网上课件颇多,可手到拿来.在起步阶段,能主动拿来,总归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的课件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思想、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 (二)、渲宾夺主,图文脱节.有些教师一味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画面生动,声情并茂,将投影画面弄得花里胡俏,课堂上音乐飘荡不断,导致渲宾夺主,图文脱节,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若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囗味,将插图弄得过分夸张、变形,或者在不该插图的地方插了图,而插图之后没有解说,纯然为了点缀画面,求得所谓的美化效果.课堂上所选播的音乐不经过严格的挑选,与教学内容并不融洽和谐.这样势必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图片与音乐应严格挑选,要讲究实效.图片选用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图文的有机结合,不仅要能给人以感观上的舒适感,而且要便于以图释文,据文解图.音乐的选用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气氛,渲染特定的心境,有助于师生情感的投入,理解的深入.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燕子专列》时,将《丹顶鹤的故事》一曲引入课堂.尽管《燕子专列》文中写了瑞士人民为了救小燕子而不畏坚险的故事,而《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了挽救动物的生命而献身的精神,细细比较,两者相差甚远,《燕子专列》主题是强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而学生看了图片《丹 3 顶鹤的故事》并听了音乐后,得出的观点是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要“舍死救动物”,显然与人要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是相背离的.这种强扭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 (三)、为用而用,强拉硬扯.有些老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桥》时,将2008 年春节的一场大雪下广州火车站人员滞留的画面引入了课堂.尽管《桥》讲的是一位老党员与车站党员都涉及关爱老百姓这一相同的主题,但《桥》重在表现老党员舍生救人,唱响的是一曲悲壮感人的赞歌;而2008 年的广州车站仅仅是党员维持秩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画面,这样的课件完全可以不用.这种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潭的评课标准,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以辅为主,忽视主体.虽然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较之传统手段下的课堂教学确实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既让教师摆脱了备课中的繁琐、重复、低效的劳动,也使教师体验到上课轻轻点击鼠标所带来的方便快捷、随心所欲的乐趣.不过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密集的资料,“讲”欲过旺,满足于将自己在备课中所搜集到的方方面面的材料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唯恐有所遗漏,或者教师虽有留给学生必要的读书、思考和讨论时间的愿望,但因担心不便有效控制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代之以教师搜集的资料及不断发问,最终是教师自己的圆满解说,那么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更谈不上主动参与学习,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也缺少了,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 出现上述误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要让多媒体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以“当用不省,当省不用”为原则,提高多媒体运用效率:(一)、提高认识,以人为本.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旦掌握在观念落后的教师手中也会变异.因此,在推广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同时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必须以人为本.(二)分清性质,切忌滥用.多媒体其实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要注意多媒体与主媒体的关系:课件是多媒体,是手段,课本是主媒体,课件的根据是课文,我们必须以大纲为主,以课文为主,不盲目利用.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可以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三)当用不省,当省不用.在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也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对多媒体的使用方面,要适时、适度,力求科学有效,做到“当用不省,当省不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4 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才能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