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它是驱动人们去完成某件事情,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出发点。一般情况下,动机越强,由动机所支配的行为便越发坚定,且表现出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外露在“兴趣”上。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呢?1、以“趣”激“趣” 鉴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潜在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设计巧妙且富有趣味的教学过程。我创设了“小导游介绍草原美丽风光与风土人情”,“写草原广告词”等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把这一学习情境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激发儿童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去感悟草原的美,最后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介绍草原,使学生的兴趣一直延续下去。“趣”得实在,“趣”得巧妙。2、以“新”激“趣” 研究表明,新鲜新奇事物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激活其“兴奋点”,少年儿童尤甚。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一句话充分阐明了“新鲜、新奇”诱发学生积极的效用。不难想象,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课堂怎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呢?故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新激趣,时常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就强调课堂“有趣”、“有效”。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游戏》时,我就让学生一边做着有趣的游戏(掰手腕),一边享受习作的乐趣(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表达真情实感)。因为“新”,使儿童的思想得到完全地释放,敢于大胆的想。因为“新”,使儿童在快快乐乐的心境中习作。3、以“情”激“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只有以真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情动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许多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也提出“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教师的感情投入,没有感情就不能提高教学艺术。”“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用教师的情感打动学生,这是解决教学艺术的重大前提。”“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魅力通过有声的语言传递到学生的心中。”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课堂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新知识,学生虽然有接收能力,但并不一定乐意接受,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或能否激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诗文都是以情铸成的,教师讲课时要情注其中,文字就不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能给人以启示、以鼓舞、以力量的东西了。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把课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带着浓烈的感情去教,让学生阅读、思考,学生的心田才必定得到滋润,主动学语文的劲头才会更足,学习自然就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事情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情感表现深刻与否为基本条件的。忽视情感的传递熏陶作用,教师无情的教、学生冷漠的学,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正如黑格尔所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由此看来,教师情感投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变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注入到教学中去,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二、着力引导学生积累、创新 从教育发展的阶段来说,传统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这从2000多年前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教育已走向“人的发展为本位”的阶段。信息产业、知识经济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思维。于是“创新”便显得日益迫切,也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但“创新”是要有基础的,是要在原有的积累上进行的。离开了基础,我们的创新便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分析两者关系应该是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重视这一点。1、积累语言 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厚积”才能“薄发”,我们经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学,重视积累势在必行。(1)多读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的高妙之处。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例如于永正老师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就将第一课时几乎全花在读上,读通,读懂,读会,读好。(2)说写结合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机制。语言文字的训练要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落实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上。我执教《猫》这一课时,在教学刚满月小猫的可爱与淘气以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显示小猫的淘气可爱、生机勃勃的多幅动态画面,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只小猫,将文章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讲述,这样,学生目睹动态的图像,耳听动听的声音,兴味盎然、声情并茂地表现出小猫的惹人喜爱,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可谓绝妙之笔。又如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充分认识了内洞外洞及孔隙的特点后,教者不是就此结束全课,而是设计了这样的说写训练,“我们跟着叶爷爷玩了半天,现在就要和他老人家分手了,你不想和他说几句吗?”启发学生或赞美双龙洞,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感谢叶爷爷,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供我们学习,简述学到了什么;或告诉叶爷爷,我们的家长也有美景,我也要把家乡的美景写出来,先说后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归纳中心再不是索然无味的了。 诚然,积累语言并非只有这些,其他的诸如多欣赏精彩片段,课外让学生多做读书笔记等均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2、引导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会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质疑的重要价值。的确,在“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A、保证质疑的时间。质疑既然如此重要,切不可走过场,所以,应该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B、处理好质疑的时机。一般上语文课堂质疑或是课始从题目处质疑;或是课中针对内容理解方面的质疑;或是课后查漏补缺性质的质疑。比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我们不妨让学生从课题处质疑:“怀念什么?”“秋天的怀念是什么意思?”再如学习《挑山工》一课,我们不妨抓重点句“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他。”让学生质疑:“这个它指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抓住了这些问题,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C、教给质疑的方法。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发问。所以引导学生从“不”问”到“敢问”再到“会问”还涉及到一个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这些方法有:①从题目处质疑;②抓重点词句、关键语句质疑;③从课文中看似矛盾处质疑;④从文章前后联系上质疑;⑤从文章重复处质疑⑥从标点处质疑等等。总之,质疑是凸现“创新、自主”的最好手段。当然,质疑后要析疑、解疑。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有补益。(2)让学生会辩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辩论(讨论)机制能够极大地调动儿童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在辩论中创新,在辩论中提高。A、辩在重难点。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辩论,可起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作用。比如《凡卡》一课,文章最后写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凡卡做了个甜蜜的梦。这是作者一种委婉的写法,暗示凡卡的希望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是“含泪的微笑”。学生不易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分歧:一方认为爷爷收到了信,另一方认为爷爷收不到信,组织学生辩论,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说明。结果学生联系当时社会背景,联系凡卡写信封等情况来说明。更有一学生说:“即使爷爷收到信,也不会带他走,因为爷爷当初就是养不活凡卡,把他送到城里来的。”另一学生马上补充:“是的,这个结尾有力证明了当时社会中穷人命运的悲惨,今天我们却......”思路一经打开如泉涌......B、辩在疑问处。在课文之中看似疑问的地方组织学生辩论。比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第二部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陈赓说,‘我受骗了!’小红军真是骗陈赓吗?”学生在辩论时明确正是因为这个“骗”显示小红军的倔强的性格,显示他宁死也不连累别人的高尚品质。“骗”字不但用得准,而且用得巧。C、辩在恰当时。辩论毕竟属于一种较为高级的口头表达、思维训练的活动。教学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宁缺勿滥”,万万不可盲目乱用。三、让学生学会合作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但在引导学生在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有人将合作学习理解为课堂上讨论学习,这种理解是有失偏颇的。合作学习不仅指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探讨,也包括学生在课后与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我在进行“保护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的话题作文中,首先课前把学生分组,对当地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调查。A组考察当地河流情况。同学们发现,水面上漂浮着泡沫、塑料袋等白色漂浮物,一股股浓烈的气味相当刺鼻,河边居民区垃圾成堆。B组去当地环保部门采访有关的负责人,通过访谈找出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及政府对此的举措。C组对河水受污染的危害状况进行生物实验。学生把五只玻璃鱼缸里分别盛入一定量的清水,然后分别倒入一小勺农药、洗衣粉、工业废水、洗洁精、洗发精,再把五条金鱼放入不同的鱼缸中,观察金鱼的存活时间。课上,我让学生结合调查资料,提出问题,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然后让学生针对“在环保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献计献策。最后学生根据调查、采访、实验、讨论、探究的情况组织成文。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环保意识,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也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要如此必然就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一节课,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应当是这样的:保持良好的心境进入课堂;在深入学习当中,由于教师的引导得法可能会产生高昂的情绪;在此状态之下,教师、教材、学生一切完全默契,学生的情绪就会变为激情,此时,课堂上就会爆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在此作用下,学生学习就进入了一种“自能”的状态。换言之,就是“入情入境”。1、营造平等的参与环境 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信息渠道能够保持畅通。教学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绿色平衡”。爱因斯坦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训练、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誉的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这样才会真正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天堂,“凭鱼跃”的大海。2、满足成功的情绪体验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期望”存在的价值。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期望,学生自己满怀信心,期望才有可能传递、接受、生效,在这期间成功的“情绪”体验起到了关键作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擅于创设成功机会的“最佳区域”,使师生的相互期望形成合力,转为“成功”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师生就会把成功的体验与学习的愉快等同,从而去追求成功的体验,进而强化学习动机。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教到“我仿佛听到爸爸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一句时,让学生感情朗读,但学生感情平淡。此时,老师仍不慌不忙,创设情境。以录像再现“维和英雄遗体归来的场面”的情景,再让大家谈谈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他的牺牲是为了什么,儿子此时是什么心情?学生这才“柳暗花明”大有豁然开朗的味道,领悟到“这句话写出了一个维和战士对和平的渴望,作为儿子,怎能不理解父亲的心愿。”这样充分理解后学生再读,效果大不一样。上例中,老师针对难点,并不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先思后释,先放后收,先扶后放。遵循认知“最近发展区”的规律,结果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也体味到了突破难点后的兴奋,教与学达成了默契。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课时,预习前,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然后提出所有想问的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学问我:“老师,孙中山小时候那么会提问题,他后来成为科学家了吗?”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但我没有拒绝回答,而是给他们讲了孙中山以后的事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课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二、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如第六册语文教材〈〈积累运用六〉〉,里面有一篇短文〈〈盲人与画〉〉,旁边还配了一幅没有彩色的画,学完短文以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彩上颜色,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很快就把画涂得五颜六色。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涂的画,有个同学说:“我的图上有一颗火红火红的太阳。”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是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河边是一块碧绿的草地。”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有一幢童话般的屋子,屋里住着一只小白兔呢!”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类似的例子教材中还很多,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三、 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 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落花生有什么特点?(2)、父亲说做人要做怎样的人?(3)、你对父亲的话怎能样理解,谈谈你的感想。前面两个问题属于一般性的问题,较适合中下生,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联系自身的经历才能作答,适合于优生。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1)、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读的字词,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如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2)、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或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这样,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鼓励合作学习,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拿到小组里去讨论解决。这样,既能充分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每个同学在小组里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自如地发表意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五、 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很难能可贵的。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不允许学生有异常的想法。长期以往,学生没有了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我在教《景阳冈》一课时,学校刚好为每个同学发了一张“保护珍稀动物——华南虎”的宣传明信片。学完这一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多数同学都认为武松是个英雄,值得敬佩。这时,有个同学说:“我才不佩服武松呢,老师不是说,老虎是珍稀动物,叫大家保护老虎吗?武松却把它打死了。你们说,还要佩服他吗?”这一异常见解立刻在全班引起哗然,我引导大家继续讨论,并适时地结合学校的活动,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环境。  六、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具体如下:(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3)、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归纳分析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创造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等方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从这些具体的方面去落实。    我之前是通过练习快速阅读来提高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快速阅读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右脑开发的方法。它激活我们的“眼、脑”潜能,培养来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用以提高记忆、理解、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有学者推荐《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作为学生开发右脑计划之一,用软件练习30多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6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快速阅读、快速理解、快速记忆、思维等方面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我们学校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班,用的就是《精英特全脑快速阅读记忆软件》。    在学习中里用到右脑,不仅能够提高记忆力、理解力,更为重要的是以右脑的生理条件为左脑的学习负担解压,实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最开始,我们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很丹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老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慢慢认识到“自己是主体”。让学生明白:我应该怎样预习,怎样记录,怎样思考,怎样发言和讨论等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年龄的差异,所以高年级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比中年级的学生好开展,同时也更快的进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中年级的孩子较之要慢慢的来,慢慢的渗透这种意识和方法。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老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回到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体温,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这是我感触最大的一点,以后会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努力。  三、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如何去突破,如何分解教学的难点,要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那些能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学生进行那些思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要有计划的进行。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揭示矛盾,或者从学生熟悉的选取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抓住教学重点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去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思路、见解,敢于质问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者还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上来下工夫,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式的去记忆教师讲授书本知识,而去自己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新的乐趣。教育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应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探究中学、实践中学。  四、注重预习,培养自学。  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应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工具书,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对新知的理解,从中初步获取知识,达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学新课中“胸有成竹”。学生在其中不但获得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认知渐进过程中的自然演变。这就体现了提纲的重要性,要求老师的出示的提纲要结合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教给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明确探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有章可寻,有的放矢。教师及时适度引导启发,在学生探究受阻时得到帮助,在认识不清、似懂非懂时获得指引。把“传授”新知变为“探究”新知,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最初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的事实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从自己的课外书籍中了解相关知识,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电脑查找相关的信息,但是这往往有个弊端,因为现在网络上的“答案”太丰富了,反映出来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直接就体现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能够自己做实验探索,学生大胆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实验的乐趣,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老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激发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二)大胆质疑,乐于思考,独立自学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每学期刚开学,笔者就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笔者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三、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四、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ppt 第1张

自主学习,也就是自愿的、主动的去学习(无论是兴趣所致还是愿望、目标所致)。要做到自主学习,要做好以下几点:1、没有兴趣怎么办?人们总说培养兴趣,但是培养兴趣往往是最难的,但是兴趣是在做的过程中被激发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比如学习中,因为解出了难题,获得的激动、成就感;或者读书中,精彩的情节打动、吸引了你,实用的内容帮到了你......这些往往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不要想着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而是去尝试,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兴趣往往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2、长时间的坚持,需要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计划包括4个方面:①要建立目标意识。确立一个目标,特别是具体的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坚持。②合理分配每天(每周或者某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③合理规划每天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任务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④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3、寻找恰当的方法,使得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学习中因为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的例子屡见不鲜。对于大部分来说,学习中如果频频受挫、或者付出很多收获很小,学习的热情和意愿也就会被消磨殆尽。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蛮干。拿阅读来说,如果你的阅读速度慢、理解率低下,而你需要读的书太多,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你还是按部就班的就读,最后要么没读出什么效果,要么连阅读的心情都丧失了。这个时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阅读效率,然后行动。阅读效率问题曾经也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我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学习快速阅读(用的是: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有需要的可以参考),掌握一定程度的快速阅读能力,因为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好其它事情。4、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长期坚持学习也很重要。因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可以让你更好的静下心来学习,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动力。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或者图书馆、自学室的学习效率高于宿舍等。5、懒惰不可避免,要学会自我检查和反省。时常检视自己,找出自己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改正。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ppt 第2张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 程红梅 徐亚兵一、课题的提出 1.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而获取今后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能力、意志和品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提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或学了不会用的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全体公民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灌输式”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二、课题的界定: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即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特点。 2、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精神、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科研兴教,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研究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提高教师科学执教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科研兴校奠定基础,为学校课题研究积累经验。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 本课题研究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2)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3)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形成学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 (2)对本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读为主,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3)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式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点,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在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等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建立自主创新学习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准备阶段。(1)确定课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拟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组(具体负责人:程红梅)(2)理论学习 开展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比对新课改相关要求和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找出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立研究课题提供背景资料。(具体负责人:张林林)(3)制定方案 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 ,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提出立项申请。(具体负责人:徐亚兵)(4)开题报告 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获得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具体负责人: 程红梅 徐亚兵) 2.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3年6月)全面实施研究阶段。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2)案例分析 结合每学期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3)交流小结 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4)撰写论文 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以此补充,以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3.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4年6月)研究总结、结题阶段。收集整理研究成果(科研论文、案例设计、课堂教学影像资料等),形成资料汇编,完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论证,课题如期结题。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⑴调查研究法。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分析和策略指导。 ⑵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准实验研究法。 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出对广大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成功经验,从而促使学校各科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注重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科研人员的配备,由骨干教师组成了课题实验组。 2、资金保证: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拨出专门资金,应用到课题研究上来,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3、制度保障: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及到千家万户。而因特网因以其信息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的重要特性,成为网络教育成为唯一的、真正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学习方式。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运输。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究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剥夺了许多学生的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再用过时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平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神奇、美妙。也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网上的一些相关信息。如在教学《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课之前,我有意地跟学生谈起黄蜂和黑熊等动物的共栖现象。同学们觉得很有意思,有的同学就问:“老师,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呀?”我故作神奇地说:“从网络这个大世界里找到的呀!”这样,引起了同学们对网络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想上网”的念头,从而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激励提高,变“解决问题”为“再生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模式。如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学完了课文内容,我又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还想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有哪些更先进的玻璃吗?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互联网上遨游一番。下节课呢,你们都将是各新型玻璃生产商家的业务推销员。我们将要比一比谁的玻璃能推销出去,哪种玻璃的性能最有实用价值?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课文中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并且准备以比赛的形式来解决。同学们特别感兴趣,回家以后就忙着上网查找资料。在第二节课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昂,人人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就这样,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课本上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和价值,这样他们会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网络世界更加感兴趣。  三、拓展思维,变“课内学习”为“课外延伸”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落实三维目标,更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教材上的内容容量较有限,所以在学完课文内容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如在上完《地球万岁》一课后,可以从网上搜索有关地球资源的资料做成网页,然后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网络课,让学生在学完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妈妈,了解她当前的环境,了解它面临的种种威胁等,从而从小就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内的学习任务,还进行了课内知识的延伸,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相机引导,变“学会”为“会学”  有专家说得好:我们要给学生猎枪,而不是给他们干粮。教育教学形式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或方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将知识学会,慢慢地转变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怎样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也就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如学习《颐和园》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同学们进行预习,怎么预习我没作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