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怎样画光的色散

用颜色的渐变就可以了,先画上光照的范围,然后用颜色渐变填充,再加几个斜线表示光线就行了。

你好,图片看不清可以点击放大希望可以帮到您

插入矩形调整到所需光束的长度,调整颜色,矩形边框选择无,之后右键矩形,选择设置形状格式,填充选项,选择渐变填充,渐变光圈那个地方,把中间的标尺托到最右边,下面的亮度设置为-48%,透明度为0,就可以可。成功请采纳,谢谢!

用图片不可以么?在 PS 里做好,放进去。

最上面的是红色光,最下面的是紫色光。中间依次是:棕色、橙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追答 不同颜色的光,在进入水中时,会有不同的波长或速度。这样,他们反射出来的路径就会不同,或者说各种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倾斜的镜子,恰好相当于一个上小下大的透镜,使得入射光线因为折射率不同而出现了色散。 追问 为什么

彩虹,肥皂泡上的彩色,黑色石油飘在水里能看到彩色,钻石的彩色。

ppt 怎样画光的色散 第1张

三棱镜、彩虹

彩虹 更多追问追答 追答 眼镜 追问 眼睛? 追答 带上眼睛看灯光是彩色的 追问 还有别的吗

ppt 怎样画光的色散 第2张

生活应用:1.彩色电视机打开较老一点的彩电,你会发现里面只有彩色显象管。当电视台发出信号而你接受到时,接收到的信号会转换成三种原色光的矩阵。电视再通过这些原色光矩阵,将其一一组合,就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基本上所有的彩色的显示屏,都是通过三原色光组合完成的。如果你将一滴水滴在电视显示屏上,你会很清晰的看到密密麻麻的三原色矩阵,是不是很神奇啊?2.泡泡相信有许多人喜欢吹泡泡,泡泡在阳光在闪闪发出各种色的光,其实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这是薄膜干涉。光的折射可以产生色散,而薄膜一样可以。光盘的背面五颜六色一样是这个道理。补充说明:薄膜干涉中的色散如果是单色光照在薄膜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文。由于重力作用,上面疏,下面密,如果是复色光照射,就形成彩色的条纹。这是反射中的色散现象,是因为薄膜两个表面反射的光互相干涉并叠加产生的。3.人的视网膜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人眼视网膜上,将给大脑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色觉。人们就是凭自己的色觉来辨别物体的颜色,一般人的眼睛可分辨 120 多种颜色,如果在不同颜色的相互补充、相互衬托之下,有经验的人可分辨 13000 多种颜色。人眼为什么能分辨这么多种颜色呢?人眼中的锥状辨色细胞有三种,每一种细胞擅长接收一种颜色的光,但对可见光内所有波长的光也能发生程度不同的反应。这三种锥状辨色细胞分别对红、绿、蓝色光最敏感。当眼睛接受了混合光之后,三种色觉细胞都按自己的规律兴奋起来;产生三种视觉信号。经视神经传到大脑,但是,大脑对每一个单独信号并不感兴趣,而是把它们总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色觉,这就是人们感觉到的所接收混合光的颜色。根据人的色觉特点,当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千变万化的比例混合时,就会使人感觉到千差万别的颜色。4.照片光学镜头可以成像,在焦点平面上的胶片,根据影像的明暗、色调不同,胶片上的溴化银(溴化银的化学性质遇光分解)感光量也不同,形成的银离子密度也不同,强光处,密度大,弱光处密度低。这就是底片与被摄体相反的原因。这些银离子潜影经化学药液的反应,就在胶片的片基上得到银颗粒组成的不同密度的影像,称底片。照相纸制成照片的原理也与胶片相同,胶片透过光线密度不同,相纸感光量也不同,经冲洗,最终得到照片。彩色的是有三层感光层和滤光层,分别感光红、蓝、黄色光,冲洗是各层与各层相对应的染料反应,形成彩色的影像负片,再经原理相同的扩印,得到彩色照片。5.光纤光纤中的色散较为复杂。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的不同频率成份或不同的模式分量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到达一定距离后必然产生信号失真,这种现象称为光纤的色散或弥散。光纤的色散主要有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偏振模色散和模间色散四种。其中,模间色散是多模光纤所特有的。色散限制了光纤的带宽—距离乘积值。色散越大,光纤中的带宽—距离乘积越小,在传输距离一定时,带宽就越小,带宽的大小决定传输信息容量的大小。

光的色散 光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随波长l而改变的现象,称为色散。因为物质的折射率n可以表示为,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式可见,色散现象也表现为物质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即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函数形式.(13-80)上式所表示的关系曲线,也就是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称为色散曲线。物质的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状况和程度,常用色散率dn/dl来表征。前面我们讨论物质的光吸收表明,物质在某些波段表现出普遍吸收,而在另一些波段表现出选择吸收,物质的光色散也有类似的情形。在普遍吸收波段内物质表现出正常色散;在选择吸收波段附近和选择吸收波段内物质表现出反常色散。那么什么是正常色散,什么是反常色散呢?图13-51图13-51中画出了几种物质在可见光区域附近所表现出的正常色散的色散曲线。由图可以看出,这些色散曲线的折射率和色散率都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实际上这就是正常色散的基本特征。测量表明,所有无色透明的物质,在可见光范围都表现出正常色散,并且它们的色散曲线形式上都很相似。正常色散的规律可以用科希公式来描述,(13-81)式中a、b和c都是由物质性质决定的常量,其数值应由实验确定。如果波长的变化范围不大,科希公式可以只取前两项,成为. (13-82)这时色散率可以表示为 ,(13-83)由于a和b都是正值,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在正常色散的情况下,物质的折射率和色散率的确都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图13-52在可见光区域表现出正常色散的透明物质,如石英,当把其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扩展到红外波段时,可以发现,在选择吸收的波段附近,折射率随波长增加而减小要比由科希公式预言的快得多,如图13-52中曲线的qr段所示,虚线qs是按照科希公式推断的结果。在吸收带内由于光强很小,很难测得折射率的数值,所以图中用虚线表示。过了吸收带,又重新表现出正常色散的情形,如图13-52中tu段所示,不过这时科希公式中的常量a、b和c应有新的数值。在吸收波段附近和吸收波段内物质所表现的上述情形的色散,称为反常色散。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