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开展?怎样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姓“语”还是姓“综”?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照样可以有声有色地有效开展,活动应该以“语文综合”为前提,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体悟”为情感教育方式,以“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小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实际为出发点,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与此同时,有机适时地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下面重点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谈思考与实践。一、以“语文综合”为前提,选择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我校开展的以“兰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设计方案。1、“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背景(1)历史文化背景:绍兴漓渚的“兰渚山”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种兰之地,我们的家乡不愧为中国兰花的故乡,兰文化的发祥地,“兰渚山”也不愧为兰花的祖地。(2)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漓渚是绍兴县西南部古老而繁华的历史名镇。又是“中国花木之乡”和“浙江省十强花木乡镇”。镇内有“中国春兰样品园”。全镇花卉大户有400家,花木面积在10亩以上的有345户,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也达43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经超过1200亩。2、“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系列活动设计设计一:探寻家乡“兰文化”的历史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的诗句,寓以兰自勉。也有陆游诗句写到“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又有“君不见城南卖花翁,朝卖一枝红,暮卖一串紫……卖得花钱进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这是当时绍兴花市闹猛的生动写照。设计二:搜索历来“兰文化”的故事有越王勾践来兰渚山养兰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颂兰,屈原佩兰,朱德爱兰,鲁迅采兰等名人与兰花的不解之缘的小故事。设计三:寻找富有“兰文化”的作品有兰的绘画,兰的照片,兰的书法,兰的文学作品等。绍兴四名人组成了“句践种兰”、“书圣写兰”、“文豪咏兰”、“总理爱兰”。 “绍兴莲花戏”电视剧《三朵兰花》等。以上设计体现知识的整合,实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乡土文化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对各学科、各领域收集的资源材料进行筛选与整合,学会合理地选择与吸纳,进行有效地语文实践。有些材料是非语文领域中获得,已经跨越了语文学科本身,正真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弥补了语文课程的不足,使课程之间加强了应有的沟通与交融。当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体现实践活动的活力,活动需要载体,可以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讲故事、诗文朗诵、戏曲欣赏、自由画画、考察采编、文艺表演等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让语文充满语文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让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拓展视野。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之后,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一、按照学段、年级合理安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1、掌握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体系。纵观我们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难发现,教材都十分重视综合性学习,但是在不同的学段出现的次数、呈现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同。如第一学段:“每组都有但不标明,跟语文实践活动不作明确区分”,呈现方式为课文后有建议,在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内容有“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想法。”第二学段:每学期出现两次。在精读课文后面布置,在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内容既有学科内的,如“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也有跨学科的,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保护绿色家园”、“走进大自然”。第三学段:每学期两次,一“大”一“小,有一组集中安排,以活动建议为主,阅读材料为辅。进入第三学段,每册除安排了一次以课外为主的综合性学习外,出现了整组集中的、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如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六年级上册的《轻叩诗歌大门》,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2、针对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针对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活动。低年级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识字量,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活动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都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作用。中年级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到了中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教师应当有意发展学生的这种自我做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的选择,让学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听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看说写”、“听说写”这两种语文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活动的中心是动手、动嘴、动笔。能够主动去说去写便是我们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的最高境界。而高年级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了。让学生走出班级和校园,在交流与访问中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引导学生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一)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相结合。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堂学习,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改变“唯语文”的教育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为综合性学习找准“结合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小学语文第七册有一组课文安排了一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小调查,收集有关动物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资料。再趁此机会开展动物过冬知识竞赛、动物趣闻交流会、编人和动物童话故事等关于动物的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对这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他们通过看课外书籍、上网、调查等多种形式查找资料,以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交流汇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趣闻,头头是道地编写故事,画说唱跳,热烈地交流,学生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又如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一”是关于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秋游、送给教师节的礼物、诗歌积累等。恰好《品德与生活》中也有《美丽的秋天》这一课,综合实践活动又有《秋天的乐趣》这一内容,何不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呢?于是,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去感受浓浓的秋的气息。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将采集来的物品进行归类;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并用美丽的树叶贴画作为教师节的礼物。美术课上,同学们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审美、绘画、想象、创造、探究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加强了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放”,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2、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语文综合实践学习的内容。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通过图书馆、网络技术等,可以使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我们在教学时,要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查阅文本、网上搜索等拓展性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语文第五册《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美术》学科一起组织了“夸夸我的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用画笔、相机,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记下了学校每一个美的景致,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老师等形式发现了学校一个又一个曾经的辉煌。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与民族小学的学生们一起夸自己心爱的小学,表达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品德与生活课上,学生制作了《校史报》,为学校光荣的历史感到骄傲,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校园”,还发挥想象画下了“未来的校园”,并配上了精美的设计说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对学校深深的爱。这样的活动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修改延伸课本,开阔学生语文综合实践学习的视野。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的一篇一篇“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延伸,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语文第六册教材的第五组安排了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我们在学习这一组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了“爸爸妈妈我爱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几个内容:向亲人邻居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疼爱你的;仿照课文内容写一份“爸爸妈妈的账单”;为爸爸妈妈做一张感恩卡;请近期过生日的爸爸妈妈到学校汇报综合性活动的成果,共庆生日。这些活动内容,有的是这一单元教材原来就安排的综合性活动内容,有的是结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都紧扣教材,并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学生通过“学”课文能够初步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然后通过“向亲人邻居了解”、“仿写爸爸妈妈的账单”等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最后用具体的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张感恩卡”、“为父母庆生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样,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实现了教师“教”学课文、阐述文本、培养能力与学生“学”习课文、理解文本、体会真情、提高能力的有机整合。(二)密切关注生活,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1、课堂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陶老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学中,老师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如针对兰州的快速发展,我引导学生开展了《美丽的兰州我的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名优特产等,写出调查报告,并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采用画画、制作电子小报、当导游、当记者、举办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学习的成果。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如我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首先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可以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以搜集描画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诵赞美大自然的儿歌。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让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回到本身就是综合的生活中。“生活即学校,社会即课堂”,我校开展了“话说金城兰州”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兰州的变化,从而认识家乡、感悟家乡、热爱家乡,弘扬“河汇百流、九曲不回、创新创业、和谐共进”的兰州精神。同时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底蕴,培养敏锐的认知力、独特的领悟力、丰富的情感力。让学生分组去调查,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的,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商厦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整理成语言文字,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大胆地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让学生领悟到:我为兰州而骄傲,我应为兰州而努力!我们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综合的生活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剁,丰富心灵体验,让语言重焕生命的光彩,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回到人类的语言赖以存在与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三)实施多元评价,体验成功喜悦,体现激励性。1、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针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内隐性因素,可以设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表,强化评价的感性认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教师或家长根据观察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档案袋中的活动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分享进步的喜悦。2、注意增强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喜悦,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案也要呈多样化,如我在开展《走进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就采用了多种的评价方案:A、最佳作品评价方案: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课中认为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B、演讲评价方案:采取演讲的形式是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参加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体会,重点围绕“我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哪些方面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我最喜欢参加哪方面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口头陈述,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做合理的评价。C、评议表: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评价学生的水平。只有采取多渠道的评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而采取鼓励方式对学生优点加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多元化,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语文综合素养才会春风化雨般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件 第1张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 程,是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 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小学语 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以生活为源泉、实践 为根基、综合为特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科综合实 践活动.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 项崭新的教学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与 “识字与 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了语文学习内 容的五大板块.它体现着新课改的精神,将成为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 亮点. 关键词:综合性实践活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新课改、研究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是新课改的 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项崭新的教学形式.它依据 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为基础, 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能力 水平,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综合 素养为目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课题积极开展社会研究性的学 习.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对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提 出具体的目标要求是:1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 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 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 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 专题演讲, 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 法.那么,如何有效地在小学高年级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 呢, 我在这里结合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谈一下我的一 些看法与认识. 五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遨游汉字王国》 ,这是一种全新的 教材形式——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 内容、呈现特点,及具体的目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的与 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单元主题的整合发展到既有整合,又有 分离而独立为一个单元组.无疑,这是对《课标》重视“综合性 学习”的最好诠释.对于这种新型课程,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学习 时所采取的方式必须要走出传统的学习方式的藩篱. 但是在实践 中, 学生往往缺乏综合性学习的意识或者还没建构综合性学习的 方法;同时,教师也还没有在综合性学习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没有积累相关的经验, 所有的这些现状都必然影响这一课程形态 的正常进行,同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这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教材内容和教材的编排形式 上都有许多不同于以往教材的特点,教师必须明确这些特点、充 分把握教材,做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安排,才能实施正确的教学 策略. 这个单元主体部分包括两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有 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 .单元的导语是全组学习的纲领, 为我们指出了汉字的三个特点: 历史悠久 2、 1、 使用人口最多 3、 书法是独特的艺术,又紧接着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三个任务:1、 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2、了解汉字文化 3、为纯洁汉字做些实事. 完成每一个活动都要以学习阅读资料为先导, 但阅读资料和一般 的课文不同,在教学中不能以学习阅读资料为主,而要把阅读资 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资料的学习为 开展活动做一个引领. “有趣的汉字”这个板块的重点是让学生 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教材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搜集和编写字 谜,开展猜谜活动;查找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 联或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阅读材料”是围绕着活 动提供的,分为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字谜 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游戏形式.教材提供了一些字谜范例,有文字 谜、画谜、动作谜,学生会很有兴趣.通过猜字谜,学生可以体 会到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的字型往往表示一定的意 义.学生在搜集使用谐音的文字作品中,可以进一步感受汉字的 有趣. 教材提供的运用谐音的传统语文形式, 有歇后语、 笑话等.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学生阅读这个传 说,并讲讲这个故事,可以从中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久远,最 早的汉字是从模拟事物的形状开始创造的.“册”“典”“删” 《 、 、 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知识的短文.它告诉我们,我国历史上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 “册、典、删”三个字 和这段历史有关.从这三个字可以举一反三:汉字是一种表意文 字,如果我们明白了一些汉字的来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我爱你,汉字”这个板块,重点是让学生会初步认识汉 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但也面临着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的 现实问题.建议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初步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 欣赏和学习汉字书法;通过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社会用字调 查等,认识错别字造成的危害,自觉规范地使用汉字. “阅读材 料”分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 汉字书法欣赏三个部分. 《汉 字的演变》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显示几千年来汉 字的演变过程.从这四个字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 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的字形逐渐趋向简约.读读《甲骨文的发 现》 ,我们可以知道,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是我国现存的 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 《一点值万金》是一件真实 的事,讲由于一“点”之差使价值 18 万的塑料袋成为一堆废品, 警示我们要防止错别字.目前街头招牌、广告、电视上的错别字 相当多, 《街头错别字》的照片就是一个例子.以此为例,引导 学生去调查社会用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一点力. 《赞汉 字》 《书法作品欣赏》 和 分别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表现汉字之美. 《赞汉字》用凝练的四言句式,概括了篆、隶、行、楷、草等不 同的字体特点, 赞美了汉字书法艺术. 本组最后一篇阅读材料 《我 爱你,中国的汉字》是当代作家刘湛秋的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在作者眼里,一个个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 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作者觉得每个字 都有不同的风韵,而它们在书法家的笔下,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 的变化.本文语言生动,比喻形象,通过对汉字的赞颂,表达了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读来令人振奋.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作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小结.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 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 建议指出: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 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 和研究的过程. ”所以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中既要体现综合 性,又要凸显学科个性.所以特别要注意: 一、开展有效活动,完善学生能力.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虽然都是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内部, 但 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通过猜字谜,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诗 词、歇后语、对联,调查街头错别字,举办书法展览等活动,让 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广阔的 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空间,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 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说到 让学生活动,我们难免会担心:有些活动城市里容易开展,教学 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开展,农村和边远地区做起来就会有困难. 好在教材的弹性相当大,教材提示的活动,不必全部去做,可以 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选做几项. 比如调查招牌广告等社会用字的 活动,在农村开展起来有困难,可以改成调查自己和班上同学习 作中的错别字.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活动的基本材料.如猜字谜、 搜集谐音歇后语等, 资料缺乏的学校可以用教材上的材料作为主 要活动内容. 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 动. ”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上重要的差别.教材的提 示是: “我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 字……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 “自主性” 的一个重要内涵, 就是要学会分析和判断, 学会选择. 这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综合能力. 学生自由组成 小组,小组同学一起商量开展哪几项活动,怎样开展以及用什么 形式呈现学习的成果等,是锻炼自主与合作能力的极好机会.值 得注意的是,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又是初次开展时间较长的综 合性学习,要避免放任自流.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就适 合开展哪些活动、 不适合开展哪些活动, 积极地向学生提出建议. 例如, “办一个书法展览” ,如果当地有书法展览,可以组织学生 去参观;如果学校里学生、教师、家长中有书法好的,可以请他 们提供作品,举办展览;如果班上喜欢书法的同学很多,也可以 办班级书法展.这些需要教师作通盘的考虑.教师对学生自由组 合小组的过程以及小组的活动进展,要及时了解和关注. 三、不可忽略探究过程.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开看,教师对知识形成以后的“实践”相 当重视: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巩固,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活动,包 括课外实践活动, 而对知识形成以前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却重视得 不够.比较多的情况是,教师匆忙导入新课,尽快得出结论,学 生没有经历理解、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结 构理论认为,个体的认识起因于主体对客体的不断同化、顺应和 平衡.在皮亚杰看来, “复制的真理只能算半个真理” ,真正理解 一个概念和理论, 就意味着主体对它们的重新探索、 发现和创造, 而不是简单地接受、重复和记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在综合性学习中更能够得到体现. 在这个单元中, 学生接触到的有关汉字的材料比较丰富,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规律.如猜字谜,不能猜出来了就完了, 还要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琢磨猜字谜的方法,还可以尝 试用这些方法编字谜;读了《 “册”“典”“删”的来历》 、 、 ,知道 了汉字跟我国古代的生活,文化关系密切,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些 汉字的来历;从《汉字的演变》表中,可以发现汉字的发展有由 繁到简的趋势,离实物形状越来越远;再如调查错别字产生的原 因,研究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办法等.其实,研究结果如何并不 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学生在研 究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在研究过程中真正的实践,在研究过程中 使思维活跃,在研究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 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最为有效的途径,老师、家长、社会 有责任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营造合适环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只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本着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融为 一体的原则,就能抓住时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汉宫秋: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构建新型学习方式》 王金先: 《既要有“语文味”又要有综合性——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 动的教学设计》 吴旭志: 《关注生活与积累拓宽综合性学习渠道》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设定剧情学生参与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件 第2张

我课题组员集精力投入项研究工作经努力习、努力实践、反复研究、汇集集体智慧撰写初语文综合性习实践课堂效教系统理论全县推广指导更教师进行实践效提高习语文素质2014.3-2014.61、发扩展语文综合性习内容研究主要包括: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资源课外习资源)研究加强语文科与其科整合研究加强语文科与社结合研究2、效实施语文综合性习课研究 主要包括:教师组织实施及控制能力研究提高参与综合实践兴趣研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研究等(1)准备 (2014.3.15—2014.3.25)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案习初语文课本内容及《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完设计案(2)实施(2014.3.26—2014.6.26)(3)总结阶段依据实施案,展课题研究做资料采集、建档工作及做阶段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教师注重实践断反思集体讨论研究总结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如何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迸发创新的火花,获得新的经历、体验、感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加速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的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呢?  首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智能结构等方面特点,开展适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持久性不够;对明显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但缺乏合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尚未确立,思想认识水平还比较稚嫩,但他们对周围事物又都充满了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激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课堂后积极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并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用口头或图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出发,选择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的选择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着手,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乌鸦怎样喝到水的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设计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瓶子、石子,做实验,观察水上升的过程。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项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感受直观刺激,从而产生快乐情趣,于无形中解决教学的难点,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时,由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或理解文章时进行角色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进而在表演活动的亲身体验中进行深层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之类的文章,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文的情节空白点,让学生用想象丰富人物形象,用角色体验来升华情感。  第三,“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时,还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注意学科整合,注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在教学《四季的脚步》时,布置学生先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搜集描画四季的图片,描写四季的儿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季节特点,有的朗诵描写四季的儿歌。这些活动,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燕子》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的描写,创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五线谱”:电杆为分节符,电线为五线,燕子做音符。学生进行这项活动,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变成画面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因此恰当地利用绘画方式能够提高理解语言的效率,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四,为保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行之有效,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应立足于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在给学生的活动做评价时,应把重心放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上,要看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学,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有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是否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而不是通过以往的用书面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综合评定来评价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效果,既让学生分享成果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设计和实施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还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学会了合作、学会分享,而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激活各科学习的兴趣,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语文学习。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