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概念与内容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   二、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2、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4、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5、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三、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1、操作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6、角色游戏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小医院等。   7、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8、自然角:主要功能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观察自然的窗口,使他们能自主的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四、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1、区域设置过于形式化:设置的位置大大超出幼儿的视平线或可操作的范围;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主题、形式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没有考虑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   2、材料投放的盲目性:材料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有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有的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各年龄班投放的材料大同小异,千篇一律。   3、教师指导欠恰当:有些教师指导的随意性大;教师指导时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的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够全面;教师无法引导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没有及时生成新的内容和目标。   4、区域评价活动或简或省,常常可有可无。   五、区角游戏活动内容及材料的提供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材料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资源:花、草、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   (2)废旧资源: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易拉罐等等,例如快乐美食城角色区,家长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有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了海鲜类、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近50个不同的品种,非常丰富。   (一)美工区的教育作用1.学习观察和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2.提供接触各种材料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工具进行立体造型活动。   3.发展创造力、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力,体验成功。   4.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发展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工区的设计1.活动的内容在美工区内可以进行平面造型,如:手工(撕纸、粘贴、剪纸、折纸)、绘画(石头、鸡蛋、脸谱、纸盘、纸碗、印染、喷画、吹画、水彩、镂空画、拓印、印章画、水粉画、版画)、泥工(捏泥、和面团、纸、粘土等)、废旧材料制作(纸盒、易拉罐、纸杯等)、装饰物制作(彩环、灯笼等)。   美工区的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包括选材、活动方式等都应考虑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否吸引幼儿积极地参加美工活动。如:   小巧手角:幼儿可以捡树叶,有的幼儿粘贴,有的幼儿用树叶来画出一幅幅可爱的树叶宝宝画。   玩线角:投放各色毛线、白纸、胶水或糨糊、剪刀,幼儿在白纸上画好花、动物等图案,运用剪刀将毛线剪成线段或线绒进行粘贴。   手工角:投放火柴盒、牙膏盒、各类小纸盒、各色彩纸,用火柴盒拼、插、粘制作多种物品,幼儿用彩纸折叠小动物。

让幼儿爱上学习数学,首先要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首先要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孩子做游戏互动游戏室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教孩子做比较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区域也是幼儿自由展示自己的空间。幼儿园良好的区域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但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些幼儿园的区角一度成为教师技能、手工制作的展示,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根本谈不上幼儿的参与,因此导致失去或影响区角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真正教育价值。为此,我园在如何针对实际,师幼互动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进行区角设置,将空间作为一个可以支持幼儿交往、探索的环境,让环境协助幼儿之间的交流、谈话和互助,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一、 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区角活动环境活动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果,我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设置区域时能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1)区域的数量。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我园的区角主要设置在幼儿午睡楼下的空间,如果区域数量过多则会造成幼儿活动拥挤的现象,因此,一般设5-8个区。(2)区域的分隔。区域分隔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果区隔物过高,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3)区域的内容。多区单一内容或是多区多种内容。多区单一内容,即围绕一种内容设置多个区域,如围绕科学常识内容,设置小实验、沙盘、调色等,围绕科学数学活动内容,设置数数、匹配、 排序等。多区多种内容,则是按照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如:建筑、插花、阅读、表演、编织等等。二、 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过去,大多数幼儿参与环境设计创设的形式单一,参与程度表浅,往往仅限于美工方面的绘画、剪帖,有的甚至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即使参与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对主题区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方面的参与甚少,"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问题无法主动思考。现在,教师重视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远比教师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活动区设什么标志"、"里面摆放什么材料、怎么摆"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有时甚至要反复进行多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1、引导幼儿自选自制活动材料。在环境创设中,自制活动材料是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幼儿参与上,更能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机会。2、恰当的支持和必要的帮助。环境创设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环节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这正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价值所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区角环境创设,就必须贯彻《纲要》精神,更新教师的观念,既充分考虑幼儿园自身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的良好环境,又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环境创设,师幼互动,才能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健康成长的园地。图为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角。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它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隐形课程”,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体现在墙面环境的设计上,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合理创设,从而帮助幼儿主动去观察、探索、创造,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1.记录式创设和展览式创设(1)记录式创设记录式创设主要是对幼儿学习经历和过程的记录。例如:让幼儿亲自设计去小熊家的各种各样的路线图,同时思考小猪、小猫、小松鼠、小鸭子以及小狐狸是通过怎样的路线到达小熊家的。在这一墙面的创设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画出不同的路线,来实现到达小熊家的目的。在记录式创设中,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下,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2)展览式创设展览式创设主要是对幼儿学习结果的呈现。例如:易拉罐、线团、超轻黏土等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能够让幼儿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创作当中。在主题墙或是廊道中将幼儿做好的手工作品进行展览,一方面能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环境的熏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填充式创设和满幅式创设(1)填充式创设填充式创设是对于墙面最原始的记录或简单的框架设计,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步将幼儿的手工作品、学习成果布置在墙面上,对大片空白墙面进行填充的过程。随着活动的深入,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将不同的物品按照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墙面的创设。(2)满幅式创设满幅式创设又称“完整式创设”,是指一次性对空白墙面的布置,将幼儿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完整地呈现在空白墙面上。

我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分为:家园联系栏的创设、主题墙的创设、活动区墙面的创设、吊饰及换洗间墙面的创设。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一、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适度投放材料,创设区域环境,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区域活动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活动区域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就无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过去,大多数幼儿参与环境设计的形式单一,参与程度表浅,往往仅限于美工方面的绘画、剪贴,有的甚至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即使参与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对主题的设计、材料的收集等方面的参与甚少,“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问题无法主动思考。现在,教师重视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远比教师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活动区设什么标志”、“里面摆放什么材料、怎么摆”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有时甚至要反复进行多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尊重幼儿的选择权,突出幼儿主体,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自制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幼儿参与上,更能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机会。同时,幼儿有着不容低估的巨大才能完全能够自己制作活动材料。走进大二班的教室,会看到孩子们展开想象,利用废旧的纸盒、瓶盖等制作的各种各样的车,制作完后,相互欣赏。有一组的小朋友制作的是一辆空中飞车,上车时从车门自动伸下一架梯子,车身还有自动报警器,如果遇到危险,报警器就会响,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另一组小朋友制作了救护车,里面有担架、有氧气筒,把救护车的用途通过自己的手笔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一组的小朋友制作的是火车,火车头插上翅膀,车厢里坐满了小朋友、摆满了小动物,整个车厢充满了情趣,反映出了孩童的稚拙美;并且还一个劲的催:“快看,我们制作的火车,看完后向一边靠靠,我们的火车就要开了,注意安全。”于是“火车”开动了,一个小朋友拿着车头在前,其他小朋友顶着车身在后,整个就是一列“火车”。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还没有忘记安全第一,这种童心、童趣的场面,感染了老师和孩子们,大家一起沉浸在成功的快乐中。再看看他们的作品,更令你耳目一新,车的颜色各种各样,既漂亮又美观;负责设计火车头的小朋友是这样回答老师提问的:“飞机飞的高是因为有翅膀,我给火车按上翅膀后,也和飞机飞的一样快,带着小朋友去游遍全国。”由此可见,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大胆。正是有了这种大胆的想象,也就长上了理想的翅膀,他们还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工程师、科学家。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将教育目标渗透于教育内容之中,将教育内容分成几个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材料,自主操作、实践,从而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幼儿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时,我也一直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反思再反思,不断的调整区域的名称、内容 、材料,让每个孩子在区域游戏中找到更多的乐趣,让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为精彩的一道风景线。 在为小班幼儿创设区域活动时,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一的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小班幼儿刚刚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陌生的教室、老师、小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不安全感,他们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之中。唯有游戏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带给他们快乐,帮着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何为宽松!就是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轻松、安全的游戏环境。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布置上温馨的窗帘,醒目的标记,小桌子上贴着图案卡通、色彩鲜艳的广告纸,为“娃娃”做一床漂亮的小被子,再铺上软软的地垫,放上温暖的抱枕??????孩子们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玩着有趣的游戏,身心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情绪上也得到了满足。又如,在“建筑工地”的活动中,在四周的墙上布置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再为幼儿再铺上软软的地垫,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游戏。在“糖果工坊”的游戏中,我们在墙上悬挂了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糖果,还做了一个醒目的标记牌,孩子们置身于该区域之中时总是那么的兴奋。 何为自由!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为幼儿在游戏中设置的场地、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出一定的自由支配的空间,要便于幼儿取放。孩子想玩何种区域,教师就要尽可能的满足他们。所以,在我班的区域游戏中,我们是让幼儿通过插照片的形式,自由的选择区域。而且,各个区域的材料都是敞开式的,便于幼儿取放。孩子们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自由的进行游戏,真正体现了《纲要》的精神:让幼儿自主的学习 。 二、区域游戏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班幼儿年龄小,相对于中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误区:小班幼儿正处于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所以太难的、交往较多的游戏他们也不会玩,所以就玩玩积木、看看书、画画画就行了。其实不然,孩子虽然年龄小,但父母的早期教育,电视、广播、电脑的视听刺激,让他们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都懂。更何况,小班幼儿已经开始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逐步向结伴游戏、合作游戏过渡,单纯的独立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游戏的兴趣,他们需要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更加有助于拓展他们经验和视野的游戏产生。因此,本学期,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些生活化游戏活动。 娃娃家:娃娃家的游戏可以说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它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了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自己事情自己做:这一区域从字面上看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里,任何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他们上幼儿园以后不会自己小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生活自理能力非常欠缺。所以我们设置这一区域,并投放了穿线板、扣纽扣、小衣服等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糖果工坊: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吃糖果,而且现在的超市里能见到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糖果、棒糖,多变的造型,鲜艳的颜色,可口的味道,深深的吸引着每个孩子的眼球,他们总是互相谈论着妈妈给他(她)买了喜洋洋形状的、小狗形状的、叮当猫形状的、草莓味的、巧克力味的??????的棒糖和糖果。所以,我们班也开设了一个专门买糖果的区域,还为它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糖果工坊”。在糖果工坊里,孩子们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糖果,在买卖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交流。玩糖果工坊的小朋友还能自己学习制作糖果,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这些源于生活的区域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三、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 个体差异造成孩子在学习、动作和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差别,又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孩子的需求也不同。区域活动要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活动材料是关键。 如在“娃娃家”的活动中,我们一开始准备了餐具、食物、家用电器等成品材料,让幼儿游戏。随着游戏的深入,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奶瓶,让幼儿模仿妈妈的样子给小宝宝喂奶喝。现在我们又投放了油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小元宵。 又如在“建筑工地”的活动中,开学时,我们为幼儿投放了大小各异的纸盒,让幼儿学习垒高、平铺的技能,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幼儿对垒纸盒渐渐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又投放了大小、高矮、粗细不同的罐子,让幼儿先将罐子分类,然后再进行垒高。在垒高的同时,孩子们还学会了分类。 在“小画室”和“巧巧手”的活动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幼儿的能力层级,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做点心(剪纸),能力最强的幼儿沿线剪饼干;能力中等的幼儿剪弯弯曲曲的面条;能力较差的幼儿剪只面条。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促进了不同层次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在“糖果工坊”的活动中,我们先为幼儿提供了已经做好的棒棒糖,幼儿学习如何买卖。后来,我们又投放了糖纸和搓好的纸球,幼儿学习拧糖纸,自制糖果;当幼儿熟练掌握拧糖纸的方法之后,我们就会让幼儿自己学习用面纸搓成团,然后再用糖纸包装起来。从而完整的掌握糖果的制作方法。 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活动材料,促进了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三、分阶段建立适宜的常规要求。 区域游戏是幼儿自由的活动,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区域游戏规则的建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小班幼儿年龄小,规则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是在有条不紊的生活活动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常规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孩子发展本身的一种需求。所以,在建立小班幼儿活动常规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的提出相应的游戏要求。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幼儿将物品摆放整齐,等幼儿做的较好时,再提出新的要求:将物品摆放在指定的地点。又如:在对幼儿提出区域游戏的整体常规要求时,先提出一至两点,等幼儿熟练掌握以后,再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一来,幼儿在每一次活动要求提出之后,都有一段消化、学习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又可以用语言适时、适度的去提醒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通过这种分阶段的常规建立,使幼儿有条不紊的、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相应的规则意识,而且幼儿在游戏中已经不是刻意的、在教师的强制下遵守规则,而是自发的、自觉的去遵守。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用幼儿的心去创设区域,去创设真正孩子们喜欢的、精彩的游戏。正如题目-----“-游戏也精彩”,希望精彩的区域游戏能让幼儿更加愉快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为精彩的一道风景线。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主要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2、分组活动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3、自选活动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4、自由活动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5、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扩展资料: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目的:1、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由于幼儿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做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做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孩子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2、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娃娃家、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多种活动区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以满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在表现出区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层次性,小、中、大班通过区域设置的不同、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体现层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宜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可以满足不同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程度、学习节奏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3、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幼儿在同一活动区的活动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聚拢起来的小组活动。可以说,在这个小组里,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关注同伴的言行成为存在于每一个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为此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导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而使自己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火花,进而促进自己不断地在活动区中进行新的探索。可以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4、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可供他们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教师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持续不断地实践活动是幼儿创造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活动

一般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木工区、建构区、阅读区等; 2. 活动区的种类、大小要依据实际空间、幼儿人数、年龄段等条件进行设置。每个活动区应有划定的范围、规定的人数及活动的规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