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及周围环境,了解对称、匀衡、变化等形式美的原理,感受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及其情感表现,体验美术欣赏的快乐,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活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是使幼儿感受认识各种美的要素、原理、规律,产生审美感受的有效途径。有了对美的要素、原理、规律的感受、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才能创造表现出美的形象来。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可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这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目标明确地告诉我们,对美的感受与创造表现结合在了一起。但审视目前我们幼儿园美术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就绘画教育来说,普遍存在着以“临摹法”为主的灌输教育倾向。即老师提供幼儿一套画法和可供临摹的范例,幼儿的任务就是临摹,这样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只是临摹能力的培养,审美和想象、创造表现等能力都被忽略,得不到有目的地良好地开发,反而被机械化地临摹和程式化的表现所禁固和扼杀。而能使幼儿获得对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的感受的创造表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的美术欣赏活动,却几乎没有开展。这显然是违背《纲要》的目标。因此,我结合幼儿园工作经验进行了美术欣赏与创造表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的探索研究,以促进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一)欣赏与表现活动的有关内容美随处可见,凡视觉所能触及的事物几乎都存在美,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形式的美。但是如果没有审美的目光却又会视而不见。对美的事物的观察兴趣,感觉的灵敏性,是要靠引导和训练才得以提高的。幼儿好动、好问,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广泛关注的天性,正是开发和培养审美感觉的好时机。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审美能力及绘画的创造表现能力发展的需要,我经过归纳整理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有关内容。自然物有水果、花草、树木、动物;生活物品有服装及各类有趣的玩具;美术作品有西洋画、国画和民间美术。各年龄班内容安排如下:小班以欣赏表现水草、花草为主,穿插些单体结构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象、小鱼、乌龟等,积累丰富的表现形象经验;中班以欣赏表现树木、动物、建筑及服装、玩具为主,穿插些抽象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对色彩的冷暖倾向有所感知;大班以欣赏名画为主,使幼儿对色调、构图、色彩的情绪等有所感知,并尝试在表现活动中加以运用,以提高审美表现能力。(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与途径幼儿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的活动。需经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并由情感因素贯穿始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引导者和欣赏伴侣角色。根据欣赏活动内容安排及各科活动时间的分配情况、欣赏活动的形式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随机活动等形式。(三)绘画表现活动的组织形式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欣赏活动过后,我安排全班或大组(一个班分为两组)的绘画表现活动。有的幼儿在全班或大组绘画表现活动中未完成或仍有绘画表现的兴趣愿望,就安排在小组区角活动或自由活动中继续进行绘画表现,随机的欣赏活动之后,则让幼儿个别自由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四)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的结合方式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考虑到各科教学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间的均衡分配。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的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五)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面对美的欣赏材料,无须多作解释,幼儿便能产生直接的感受。但是,要他们理解构成欣赏材料的美的要素,并用语言把感受表达出来,也就是把感受上升为一种认识,需要教师在欣赏活动时,根据其年龄特点给予指导。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感知事物时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不能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视觉,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了整体,就忽略了局部,注意了局部又忘掉了整体,有些幼儿倾向于整体知觉,观察时表现为笼统、粗略,另一些幼儿倾向于局部知觉,观察时表现为琐碎不着要点。幼儿往往对周围环境、生活的美因为熟视而无睹。这样幼儿自发性的绘画表现能力就显得很薄弱。在“临摹法”的教学指导下,幼儿的绘画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更谈不上创造表现。因此通过实施欣赏与表现相结合的绘画教学形式的教学。幼儿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1、促进幼儿绘画造型水平的提高造型是指用线条和块面等组成表现物体的形象,也是表现思想和感受的方式之一,造型能力的提高是绘画表现力提高的要素之一。通过组织对自然环境、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的形象的感受,提高了幼儿对美的形象的知觉的敏感性和关注的兴趣,激发了幼儿表现形象的兴趣,使幼儿积累了丰富的表现形象的经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2、促进了幼儿绘画设色水平的提高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语言和重要表现手段,幼儿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运用多种鲜艳的色彩,但在绘画时,常常局限于局部的、孤立地表现色彩,不考虑整体和大的色调关系。通过组织对自然环境、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的色彩的感受,幼儿对色彩的冷暖、鲜灰的对比,色彩的渐变,色彩的和谐、统一,色调及色彩的情绪性等都所有理解,提高了幼儿对色彩的美的知觉的敏感性和关注的兴趣,及表现的欲望。并通过不断地感受与表现的练习,幼儿的色彩的表现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3、促进幼儿绘画构图水平的提高构图是指画面内安排所表现形象的关系与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幼儿在表现形象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进行有意识地布局画面,我通过组织幼儿欣赏一系列的名画作品与民间布贴画等,幼儿对水平、垂直式、放射式、螺旋式等不同的构图方式及构图的均衡、对称、呼应、节奏等有所理解,并有意识地在绘画表现活动中反复运用。幼儿的绘画作品逐渐地摆脱零乱式和垂直式,向多层并列式和遮挡式发展。构图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作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应选择与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对象。比如小班可选择形象具体、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作品让幼儿欣赏与评价:“它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中大班可选择图案复杂,构思构图丰富的美术作品供幼儿欣赏与评价:“它为什么这样布局?有什么好处?”从而引起幼儿绘画、制作兴趣,探究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二、美术欣赏作品形式多样化选择欣赏的美术作品画幅尽可能大些,以便让幼儿看清楚,欣赏对象也可用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方式呈现给幼儿。在自然景物和环境布置的欣赏中,最好能让幼儿身临其境。例如,大班“过新年“活动中,老师可带领幼儿参观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热闹和喜庆的气氛。再次,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审美积极性。在欣赏活动开始时,老师不要急于做讲解分析,这样极易给幼儿造成思维定势,影响幼儿自身主动的感知和体验。应让孩子仔细观察,使幼儿自己去发现。三、注重提问启发,引导幼儿欣赏教师不要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分析,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师应主要通过提问的方法,对幼儿加以诱导,使他们沿着一定的程度积极进行思考、联想、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四、引导幼儿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幼儿通过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加深其对作品的欣赏程度与理解,有利于幼儿欣赏水平的提高。例如,中班折贴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老师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中各种动态的鱼──有的鱼是椭圆形的身体,三角形的尾巴;有的鱼是半圆形的身体,扇形的尾巴……虽然画面上只有几条鱼,但能感到这些鱼儿正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还可以联想到海底里有许多漂亮的鱼儿游来游去。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欣赏如何折出鱼儿各种形状的身体,几条鱼各不相同,教师又请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体验鱼儿游的形态,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理解。总之,美术作品种类繁多,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理解,根据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来进行有的放矢的欣赏指导。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如果想让孩子提高美术思维能力,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多接触美术方面的书籍和美术作品 ,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报一些美术辅导班,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兴趣。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绘画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拘无束。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培养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也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在绘画活动中兴趣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到美术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如何将幼儿潜在的绘画兴趣挖掘,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一、 创设具有美术气氛的活动空间,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前提。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此,创设一些让孩子身临其境的环境使孩子在活动中更为投入,教师首先的环境的创设者,不仅要为幼儿准备必要的材料,更要营造画画的气氛、环境和气氛,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画画。特别是墙饰的装饰及各个区域的布置都应注意构思的形象变化,画面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协调,具有童趣。如《小鲤鱼历险记》动画片中的场景让孩子感觉就在动画片中,具有真实感增强了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活动区中的美术角,应作为幼儿写写画画的平台,当幼儿拿笔到处乱画时,简单的制止不如给他们准备好颜料,纸和笔,任他们尽兴涂抹。有了这种气氛,幼儿随时地观察美、欣赏美,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二 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法,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一) 从玩和画的结合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古希腊的柏拉图说:“若把强制与严格训练成为少年做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动力喷涌,欲罢不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常常提出“玩”,时时念着“玩”,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的技能。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该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的游戏。如画“花瓶”,老师拿着一个藏有花瓶的口袋,让孩子闭着眼睛去摸,感觉它形状及结构,然后由孩子们根据想像去设计这个花瓶来分析花瓶的结构原理,讲评设计方案,这节绘画课就轻松的上完了。让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这些由目的,由任务又带了游戏性的绘画活动,幼儿极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能力 第1张

绘画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是学前绘画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绘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并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指导,从而促进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现笔者就针对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这一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只有多看、多听、多模仿、多欣赏,才能在不断的实际观察中提升自身的观察力。而观察对象是绘画活动的基础,是提升幼儿观察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从而使幼儿在与观察对象近距离的接触中,对其形成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首先,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实物、实景等观察对象。例如,我们在教小班幼儿练习画圆时,就可以选取糖葫芦这一观察对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来练习画圆。我们班的洋洋在幼儿园学习了画糖葫芦之后,回到家中看见爸爸画的上下一样大的糖葫芦,就对爸爸说说:“我们幼儿的糖葫芦和这个不一样,上边大下边小”。这充分说明了洋洋在对实物进行细致观察的过程中已经对糖葫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其观察力也提升了。又如,我们在教中班幼儿画汽车时,就可以为每两个幼儿准备一辆玩具汽车,让其先观察,然后再作画。而我们在教大班幼儿画马路上的建筑时,就可以带领幼儿实地观察马路上的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而且可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其次,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图片、范画、模型等观察对象,或者发动幼儿从书上、画报上寻找自己所要描绘的内容。这样的观察对象更简单易得,也更方便幼儿了解观察对象的特征,从而提高绘画教学的效率。再次,我们要引导幼儿对教师为其提供的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它们的形状、大小、结构、色彩等,了解它的组合特征,从而使幼儿对物体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然后让幼儿通过观察,对多种物体的形状、颜色、长短、粗细、厚薄、曲直、纹理等进行辨别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指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柳树时,除了让幼儿观察柳树的树干、树枝、外形特征外,还要引导他们观察春天柳树刚刚发出的嫩绿的叶芽。到了夏天,我们就应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柳树的变化,找出它的枝条、树叶和春天时有哪些不同,从而使幼儿在观察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二、给予充分的观察指导首先,在观察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谈话或以猜谜等形式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使幼儿在一开始就能将其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对象上。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请幼儿描述、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直觉方向等方式来帮助幼儿长时间地将自己的注意力稳定集中在指定的同一个观察对象上。例如,在观察大象时,幼儿的注意力并不集中,他们往往只是注意大象的鼻子、耳朵等有突出特征的部位。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提问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布置明确的观察任务,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对大象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和观察的效率。其次,教师要教给幼儿具体的观察方法,即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从中心到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由远到近,一一对应等。教师在指导幼儿掌握这些方法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切实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再次,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和作画时,应只求其意,不求其准确,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不要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从而使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其所爱,画其所想。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和作画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当幼儿在绘画中遇到技巧问题时,会拿着笔在纸上画来画去,用线条、图形等来代替他们所要画的内容。这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引导他们对相关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鼓励他们重新作画,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表达能力,帮助幼儿度过难关。对于那些不擅于绘画的幼儿,教师应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而对于有绘画天赋的幼儿,我们则应勤加指导,从而使他们的绘画水平更上一层楼。总之,为了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并经常带领幼儿到公园等户外环境中去玩耍,让其尽可能多地观察周围的人和物,从而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幼儿的观察视野,强化幼儿观察的深度,并使幼儿逐渐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能力 第2张

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体验,不断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以及通过艺术综合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协调 发展。幼儿期是挖掘幼儿的审美潜能、一切能力发展及提高其自身艺术修养和艺术情操的关键期。 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 “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美是一种体验,幼 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期色彩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为 今后艺术才能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幼儿期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鲜艳、艳丽的色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各年龄段中开展了不同的色彩活动,如在小班开展了吹画、滚珠画等活动,在中班开展了染纸、用橡皮泥制 作糖果等活动,大班欣赏绘画脸谱等活动;不断尝试、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组织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更要在挖 掘幼儿的审美潜能方面选择以下措施培养幼儿的色彩审美素质。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