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1.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 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在 漠河以北 ,最南端在 曾母暗沙 。我国东西跨 4 个时区,南北跨 2 个温度带,领土大部分在 北温带,小部分在 热 带,没有 寒 带。2.我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 俄罗斯 和 加拿大 ,居世界第 3 位。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渤海、 黄海 、 东海 、 南海 ;我国的内海是 渤海 和 琼州海峡 ;我国最大的岛是 台湾岛,第二大岛是 海南岛 ;我国的领海宽度是 12 海里。3.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2万 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共有 14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与云南接壤的国家分别是 越南 , 老挝 和 缅甸 三个。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 省 , 县 和 乡 三级;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香港 、 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 北京 ; 台湾 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新疆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内蒙古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新疆 ;位置最东的省区是 黑龙江 ,位置最南的省区是 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区是 河南省 ,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云南省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 江苏省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西藏自治区 ;既临海又邻陆的省区是 辽宁省 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辽宁省 和 山东省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依次是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和 台湾省 。6.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 12.95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1% ,是世界上 人口 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大致以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云南省腾冲县划一直线,次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7.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内容是:控制人口 数量 ,提高人口 质量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集中分布在我国的 东部 和中部 ,遍及全国;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在 西南、西北、东北 部的边疆地区。8.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族 ,占全国总人口的 92% ;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9.我国的地势特征是:地势 西高东低 ,呈 阶梯状分布 分布;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 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世界第一高峰是 珠穆朗玛峰 ,位于 中国 与 尼泊尔 的边境上。10.填出我国地势各阶梯的特征: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米)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第一阶梯 4000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 1000——2000 高原、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阶梯 2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11.填出我国四大高原的特征。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位置 所属阶梯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地形特征 平均海拔(米)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势起伏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特殊地表形态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黄土地貌发育 卡斯特地形发育 其它 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我国第二大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 ----------------12.填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山脉 西侧地形区 东侧地形区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雪峰山 云贵高原 江南丘陵 北侧地形区 南侧地形区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秦岭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13.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东北平原 ;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黄河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四川盆地又称“ 紫色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 聚宝盆 ”之称;成都平原有“ 天府之国 ”的美称。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陆地的最低处是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14.我国的气候特征是:A 气候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 。15.我国气温分布的特征是:A 冬季 南北温差较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B夏季 南北普遍高温 .16.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漠河镇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青藏高原内部 ;在我国,根据积温的多少,从北到南将我国划分为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 带、 亚热 带、 热 带和高原气候区。17.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从 东南沿海 向 西北内陆 逐渐减少,降水量的时间分配是夏秋多, 冬春 少。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夏季风 的影响。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的是 夏季风 的进退。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 旱涝 灾害。18.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 湿润 地区、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 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 多种经营 ,使我国 农 、林 、牧 、副 、 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 丰富多彩 ,使我国的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19.我国降水最多的对方是台湾省东北部的 火烧寮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0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寒潮 ,它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的 降温、霜冻、大风 ,有时还会伴随 雨雪 天气。21.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洪涝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干旱 。22.我国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 季风气候 的影响。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 长江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黄河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珠江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黑龙江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额尔齐斯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塔里木河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鄱阳湖 。23.长江发源于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峰 ,注入 东海 ,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游指源头至 宜昌 ,长江中游指 宜昌 至 湖口 。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 九曲回肠 ”之称。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1/3 ,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目前在长江干流上已建成了规模宏大的 三峡 和 葛洲坝 水利枢纽工程;长江自古就有“ 黄金水道 ”的美誉;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 7万余 千米;货运量占全国货运量的 60% 。24.黄河发源于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锋 ,注入 渤海 ,全长 5464 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平缓,使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的“ 地上河 ”。2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理的根本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对黄河的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小浪底工程是治黄的一个关键性工程,它在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2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是:总量大,人均少。我国产煤最多的省区是山西省。我国最大的油田是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是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集中分布在北方,有色金属集中分布在南方。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27.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承受着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这三大地区。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只西北、华北、东北 ,是世界最大的人工防护林。我国各地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是:东部季风区以耕地、林地为主;西北地区以草地、荒漠为主;青藏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不足,土地生产水平低。保护耕地的措施是: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28.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是跨流域调水。我国水资源季节(时间)分配不均,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是“兴修水库”。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29.我国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我国的四大渔场是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我国的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注意防止海洋污染,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现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0.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31.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秦岭。秦岭北侧是关中平原,南侧是汉水谷底。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0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根据我国的区域特征,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400mm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32.东北三宝指人参、鹿茸、貂皮。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是山西省;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是北方地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油田。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33.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骆驼有“沙漠之舟”之称。34.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分布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35.昆明有“ 春城 ”之称、拉萨有 “ 日光城 ”之称;个旧有“ 锡都 ”之称;文山有 “三七之乡”之称;玉溪有“ 卷烟之乡 ”之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30度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旱地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 水稻 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 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 小麦 等,一年 一熟 。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 畜牧业 。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 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工业 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 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 速度和时间 。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RS)获取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 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②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③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   保护放在第一位。① 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②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 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 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 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 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   煤铁钢、煤焦化 。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 、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 “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   ⑵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②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④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⑴ 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⑵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⑶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   ⑴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   ⑵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 、旅游 、供水、养殖等 。   ⑶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 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 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 :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 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 深圳、 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 “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 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 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 ,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 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 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 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⑵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 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1.  中国疆域;  2.人口规划;  3.地形分布;  4.气候分布;         5.长江、黄河;         6. 资源分布、特点;         7.产业特点、分布;          * 四大盆地*           * 四大高原*             * 三大平原*

太笼统了。

1、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2、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14、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0、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2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2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31、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32、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33、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0、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3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之称。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只占2.5%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方法)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65、●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工业的空间分布:(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1月份0℃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 油菜与花生的分界线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线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11、陆运与水运的分界线

1、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2、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14、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0、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2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2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31、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32、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33、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0、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3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之称。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只占2.5%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方法)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65、●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工业的空间分布:(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1月份0℃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 油菜与花生的分界线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线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我来答wangpanyong110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2018-07-291、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2、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14、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0、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2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2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31、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32、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33、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0、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3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之称。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只占2.5%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方法)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65、●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工业的空间分布:(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1月份0℃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 油菜与花生的分界线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线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11、陆运与水运的分界线

、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2、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14、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0、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2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2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31、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32、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33、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0、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3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之称。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只占2.5%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方法)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65、●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工业的空间分布:(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1月份0℃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 油菜与花生的分界线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线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11、陆运与水运的分界线

1、我国的查字典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地dili.chazidian.com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4、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西侧 东侧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北侧 南侧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四大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5、我国的气候●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2)0(3)暖温带(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5)一 三(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2)夏秋多冬春少(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列表对比长江、黄河项目 长江 黄河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森林 湿润区 山地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9、我国的交通●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徐州:(陇海线)、(京沪线)。郑州:(陇海线)、(京广线)。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9、我国的农业●农业的地区分布:东、西部差异: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三大棉区:●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10、我国的工业●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工业的空间分布:(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查字典地理(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原创】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框架:  中国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及疆域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半球划分、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国土及疆域  陆地和海洋国土、邻国  行政区划  省市简称、形状  人口与民族  人口概况  总量、分布、基本国策  民族概况  人数、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  地势与地形  三大阶梯、各种地形  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差异:南北差异、温度带划分  降水差异:东西差异、对各方面的影响  气候类型、各类天气  河流与湖泊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差别、黄河和长江概况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概况  资源划分、我国资源情况  土地资源  分类、分布状况、利用状况  水资源  分布及利用状况  经济发展  逐渐完善的交通网  交通运输分布、铁路分布、运输方式的选择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分类、东西南北差异、问题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工业及高新技术分布  1、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半球划分: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纬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最东端 东经135度2分30秒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最西端 东经73度40分 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乌恰县)  最南端 北纬3度52分 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最北端 北纬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县)  2、我国国土辽阔:  陆地国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国土:濒临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南海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均是最大的。  图见教材4页。  3、行政区: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图教材7页  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表教材10页。  4、人口:  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各省区面积与人口的比较,图教材14页。  5、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一些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6、地势和地形: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各阶梯概况,海拔、地形特征见教材22、24、26页,主要看各阶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脉(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对位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加上高原,两者占60%。山区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治理,见教材29页。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7、南北气温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镇与海口市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冬季最冷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温度带划分,见教材33页。  8、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降水量和干湿地区,见教材35、36页。干湿地区景观、建筑以及农业的差异,见教材36、37页。  9、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见教材39页。主要是降水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和地形。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见教材42页。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10、河流和湖泊:  内流河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外流区的分布,见教材44页。内流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但水量仅占全国的5%;外流区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的95%。  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内流湖一般为咸水湖(青海湖)。  外流区:河水来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区  (1)太平洋外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进行发电和灌溉(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见教材48页。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河几字形与凌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流域水系,见教材53页。各段的名称和支流。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洪水灾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长江河道弯曲,中下游湖泊萎缩(围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调东线。  中国五大淡水湖(按面积大小排列)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浙交界)、洪泽湖(苏)、巢湖(皖)。  (2)北冰洋外流区(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  (3)印度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  1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情况: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随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将会继续减少;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12、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情况,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见教材67页。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表见教材69页。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属可再生资源,如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我国土地利用中对土地的破坏有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和土地荒漠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依法用地、规划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禁止乱占耕地等。  13、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而淡水资源中,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缺水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水资源时空分步不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易造成干旱缺水;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80%以上,北方仅占不到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比如三峡(长江)和小浪底(黄河),对防洪和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防水,增加下游水量,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如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对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东(扬州—京杭运河—津冀鲁)、中(丹江口—京津冀)、西(雅砻江、金沙江—黄河上游)三条线路。引栾入津,是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天津缺水状况;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总体上看,一方面供应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另一方面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水污染严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措施见教材81页。  14、交通:  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  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我国的交通运输网见教材89页。其中注意哪些大城市所缺少的运输功能,也就是各城市属于哪种交通枢纽类型,比如是单一交通枢纽,还是铁路—公路枢纽,还是铁路—航空枢纽,还是多种综合枢纽。  我国高速公路始建于1984年,是上海—嘉定。主要高速密集区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区。这些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有修建高速公路的需求和物质需求。主要高速公路分布见90页。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见91页。掌握一些主要铁路线及铁路枢纽,各条铁路线起始点和终点各代表哪个城市。  南北向:京哈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青藏线。  东西向:京包线—包兰线、陇海—兰新线(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襄渝线。  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京广、陇海)、武汉(京广、襄渝、长江水运)、南昌(京九、浙赣)、徐州(京沪、陇海)、兰州(陇海、包兰、兰新)、宝鸡(宝成、陇海)、株洲(京广、浙赣、湘黔)。  选择交通方式要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如速度、运费、运输量等,还要考虑出行目的、货物性质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  1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图见教材98页。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图见教材100页。  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四大牧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主要畜牧品种:三河马、三河牛、滩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主要畜牧品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等;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绵羊、藏马等;青海是我国第四大牧区。  南北差异主要是降水和热量的差异。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以及甜菜,受气候条件限制,一年只种一季;华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还有花生和温带水果,大多两年三季或一年两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和甘蔗,一年可收获两到三季。图见教材101页。  因地制宜: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土壤、降水等)和社会条件(与城市的距离、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装备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  挑战和对策: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止滥垦滥伐、超载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16、工业:  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工业分布:特点为沿海、沿江、沿交通线。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基地;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工业分布见教材110页。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图见教材114页。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补充知识:  1、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1)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2)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3)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4)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热量(温度))。  (5)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斜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2、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  (1)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2)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3)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4)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  (5)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  3、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气候趋于干旱;植树种草。  中游:水土流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下游:地上河;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加固黄河大堤。 追答 谢谢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世界大洲大洋分布世界人种宗教分布 聚落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追答 等等

12题,C。由图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下面我就不强调了),b为高压,a为低压,b指向a,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是夏季,夏季的时候风带气压带向北移,所以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面上,只有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切断。A项,夏季没有“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这个可能(只有“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排除;B项,b是太平洋,在海面上,不会将副高切断,排除;D项,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差异(海洋与陆地间有温差,有了温差就形成高压低压,风就开始吹了。。)。C项,当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的时候,高温少雨,形成伏旱。 13题,B。由图知,该区域为北半球,所以越靠南边越接近赤道,于是越热,排除C和D。A项为暖流,这个你顺着等温线画,等温线往北凸,就在弧度最大的地方画个指向北的箭...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经纬度位置:⑴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⑵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重要习题⑴Q: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有哪些?A:①纬度适中,气候温和。②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⑵Q:我国地理位置有哪些优点?A:发展农业生产 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交往与合作 我国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为海上陆上对外交往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发展海洋事业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上运输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国土辽阔1、领土的四端⑴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⑵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⑶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⑷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居第3位。3、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管辖的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领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4、疆界及邻国:⑴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注意:克什米尔与我国相邻,但为一个地区)⑵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重要习题Q: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A:①我国跨经度广,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②我国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三、34个省级行政区1、三级行政区划:⑴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⑵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⑶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2、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⑴省区之最:①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②面积最大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③陆上邻国最多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④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云南、广西、广东、台湾(西--东)⑵特记地区:①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②5个自治区:西藏、新疆、广西、内蒙古、宁夏;③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2、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北京市 京 北京 湖南省 湘 长沙天津市 津 天津 广东省 粤 广州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山西省 晋 太原 海南省 琼 海口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重庆市 渝 重庆辽宁省 辽 沈阳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吉林省 吉 长春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上海市 沪 上海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江苏省 苏 南京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浙江省 浙 杭州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安徽省 皖 合肥 青海省 青 西宁福建省 闽 福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江西省 赣 南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山东省 鲁 济南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河南省 豫 郑州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湖北省 鄂 武汉 台湾省 台 台北3、省区形状⑴黑龙江——天鹅 ⑵山东——骆驼(乌龟) ⑶山西——平行四边形⑷广东——象头 ⑸海南——菠萝 ⑹湖北——狗 ⑺湖南——人头⑻西藏——鞋 ⑼陕西——跪拜者 ⑽云南——孔雀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3、计划生育: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主要内容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重要习题Q: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A:①人均教育经费少,学校设施落后;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③资源破坏,环境污染; ④就业困难;二、人口东多西少1、人口密度大: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三倍多。2、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部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4、形成原因:⑴地形:东部平原丘陵,西部高原山地;⑵气候;⑶交通;5、人口之最:⑴河南省——人口第一,密度最大(省之中);⑵澳门——人口最少,密度最大(行政区之中);⑶西藏——人口密度最小。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一、56个民族1.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⑴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92%。⑵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600多万人;⑶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壮族人口在500万人以上。2、我国宪法规定:⑴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⑶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3、各民族典型的文体活动及节日:民族 文化活动 节日汉族 赛龙舟、舞狮 中秋节、春节维吾尔族 手鼓舞 古尔邦节傣族 孔雀舞、竹筒饭 泼水节蒙古族 摔跤、马头琴 那达慕大会朝鲜族 长鼓舞、跳板、荡秋千 苗族 阿细跳月 芦笙节哈萨克族 “姑娘追” 壮族 三月三歌节彝族和白族 火把节重要习题Q:我国的民族组成与日本、美国有何异同?A:①美国:移民国家,民族多而复杂; ②日本:以单一民族为主—大和民族; ③中国: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民族的分布1、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2、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3、云南省分布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重要习题Q: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哪些好处?A:①便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②有利于安定团结,国家局势稳定;③有利于各民族经济共同发展;④有利于保持各民族的文化特色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分布。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阶梯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第一级 4000米以上 高原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3、各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 主要地形区第一级 (一高原一盆地)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 (三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三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级 (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重要习题⑴Q: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样的影响?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是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⑵Q: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A:落差会变大,适合建设水电站。⑶Q: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 A:①向东流淌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②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二、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地形区特征:⑴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④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⑵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②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③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是我国的“聚宝盆”;④四川盆地——纬度最低,最湿润,号称“天府之国”⑶三大丘陵:①辽东丘陵;②山东丘陵;③东南丘陵(最大);⑷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纬度最高,面积最大,地势最高;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最平坦开阔;③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最低,面积最小,地势最低,号称“鱼米之乡”。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⑴东西走向 昆仑山脉、秦岭 ⑵南北走向——贺兰山脉、武夷山脉南岭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⑶东北-西南走向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⑷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⑸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P21记住主要山脉的位置)4、重要分界线山脉: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太行山(河北与山西) 山武夷山(江西与福建) 脉昆仑山(新疆与西藏) 分祁连山(甘肃与青海) 界巫山(重庆与湖北) 省南岭(江西与广东) 区三、山区面积广大1、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2、各地形类型占我国地形面积百分比:⑴丘陵10%;⑵山地33%;⑶高原26%;⑷盆地19%;⑸平原12%3、山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P29图2.10)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⑴利:①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矿产、中草药、动物、水流资源丰富;⑵弊: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③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④坡度大,不宜耕种;重要习题⑴Q:造成中西部一些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哪些?A: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②耕地少,降水少,农业生产落后;③思想和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经济闭塞。⑵Q:对于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摆脱贫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A:①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②提供资金,发展水利和多经意③修建公路和铁路。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北(漠河镇)与南(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2、冬季气温差别大的原因: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⑵北方昼较南方短; ⑶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比南方大。3、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4、夏季气温差别小的原因:北方昼较南方长。5、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火洲),我国“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和南京。6、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这是根据活动积温(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来划分的。7、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在秦岭--淮河一线。8、不同温度带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不同:⑴种植的果树:①暖温带——苹果、梨;②亚热带——柑橘;③热带——芒果、香蕉。⑵作物成熟的次数:①中温带——一年一熟;②热带——一年三熟⑶传统民居的建筑:①北方——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②南方——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⑷植被;⑸农作物;⑹运动方式;……重要习题Q: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A:有关系。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从1月和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地区总是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气温低,特别是7月。二、东西干湿的差异1、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800ml年降水量线是秦岭--淮河一线。3、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达6558毫米;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4、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这是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划分的,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部地区。5、四个干湿地区对应的植被景观:⑴湿润区——森林;⑵半湿润区——森林草原;⑶半干旱区——草原;⑷干旱区——荒漠;6、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重要习题⑴Q:各地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A:①甘肃:我国北方地区多为平顶房——年降水量较少,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节约材料。 ②吐鲁番——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很大,晾房通风效果好,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 ③绍兴:我国南方多为斜顶房——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 ④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⑵Q: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A:①植被的生长: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本植物生长。②农业类型:东部地区(南方、北方)——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③农作物的生长:南方湿润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④主要粮食的分布。⑤饮食习惯: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三、季风气候显著1、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2、原因:⑴冬季风:来自北方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⑵夏季风:来自东部和南部辽阔的海洋,以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为主。 冬季风 夏季风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风向 西北、东北 东南、西南特点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灾害 寒潮 旱灾、洪灾、台风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季风 来源 风向 性质 降水冬季风 内陆(西伯利亚高原) 东北、西北 寒冷干燥 少夏季风 海洋(印度洋太平洋) 西南、东南 温暖湿润 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3、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暴雨、干旱、寒潮、台风等。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 梅雨与伏旱:6月中旬—7月中旬与7月中旬---8月中旬江淮地区。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一、外流河与内流河1、 外流河:注入海洋的河流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2、 内流河内流河:没有注入海洋。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3、 我国的主要湖泊青藏高原湖区:多为咸水湖,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长江中下游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二、滚滚长江1、 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和流量均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源头 长度 流经省区 注入 流经地形 主要支流 水利工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东峰 6300千米 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 东海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等 二滩、丹江口、葛州坝、三峡注意;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汉江,嘉陵江与长江交于重庆,汉江与长江交于武汉,长江在上海入海。2、长江的分段:源头—上游—宜昌—中游—湖口—下游—上海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中游多支流、湖泊、曲流(荆江、鄱阳湖)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黄金水道)3、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干旱灾害三、滔滔黄河1、 黄河概况源头 长度 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 注入海洋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5464千米 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8个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渤海2、水能开发:水能集中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源头—上游—河口—中游—旧孟津—下游—入海口3、黄河忧患: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造成洪水灾害4、治理: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是可再生资源。2、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利用不尽合理。土地总量第三,耕地总量第四,人均三分之一;矿产总量第三,人均3/5,森林第六,人均1/9河流径流总量第六,人均五分之一.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概况①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②土地类型多样,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其中草地面积较广。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所占比重低,难以利用的土地多2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的非季风区。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3、问题及对策① 问题(土地资源减少):工业建设、城市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人口增加。②对策:十分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1、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水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们常用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作为淡水资源多少的指标。 (2)水资源的分布: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年降水量有关)。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季风气候)(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滦入唐、引黄入晋,南水北调等,南水北调最大;② 兴修水库,;③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④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南水北调有三条线路:东线;从长江下游的扬州经京杭大运河到北京天津。中线:从丹江口经华北平原到达北京等地;西线:引雅砻江、金沙江的水到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一、丰富的海洋宝藏1、海洋空间资源,发海洋交通、海洋观光旅游2、海洋生物资源3、海底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等4、海洋化学资源,提取盐、镁、碘等5、海洋能资源,潮汐发电。二、开发中的问题:海洋生态破坏(捕捞过度)和海洋污染(石油、废水),应捕养结合大力发展滨海养殖和远洋捕捞,保卫我们的蓝色国土。第四章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含义和种类:根据动植物生长和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植来获得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分布规律: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南方:甘蔗,南方沿海;油菜,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北方:甜菜,东北;棉花,华北平原和新疆;花生,辽东和山东半岛。3、农业差异原因:各地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海拔高度也是重要影响。4、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江淮平原、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最多)珠江三角洲。第二节 全面协调发展工业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发展水平标志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2、 种类:按产品类型分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纺织、石油、化学、电力、电子工业等;按是否直接用于生活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3、 工业分布特点:明显形成沿海、沿江、沿河及沿铁路干线分布的大势。其中沿海工业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经济核心区。4、 主要工业基地:由北至南: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城市 工业类型及排名 优势条件辽中南 钢铁、机械、造船、汽车制造 沈阳、鞍山、抚顺、大连 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京津唐 化工、纺织、食品、电子电器 北京、天津、唐山 北方最大全国第二综合性工业基地 交通便利沪宁杭 机械、化工、钢铁、造船、纺织、食品 上海、南京、杭州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资金雄厚技术发达珠三角 纺织、食品、造纸、制糖、电子电器 广州、深圳、香港、东莞、佛山中山 全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劳动力丰富影响一个国家工业分布的因素: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5、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产业,其支柱是电子、信息类产业。分布特点: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依附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征。北京、上海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核心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弄好重点:①沿海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内地多发展与军式有密切联系的产业③边境地带则发展以边境贸易为主的产业。第三节 全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1、 铁路:我国现在和将来的主要运输方式。开往北京方向的列车车次为双数,远离北京为单数。我国铁路干线可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即六纵两横:六纵,京哈、京广、京沪、京九、焦柳、宝成—成昆线。两横,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2、 公路和航空: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乡道。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的航空港都是主要公路的枢纽城市。3、 水上运输: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湖泊运输。大连、上海和广州是我国的海运中心。内河运输受河流径流量影响大4、 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铁路 运量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适应性强 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 速度较快、比较灵活 运量小,运费较高水路 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 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航空 速度快 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大管道 运量大安全节能不间断运输 运送液态物质投资大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1、 民俗:不同地形、气候、降水等,导致不同的生活习惯。衣:北方,棉衣;南方,丝绸;西部,动物毛皮。食:北方面食,南方米饭,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四川湖南湿气重,多吃辣能驱除身上湿气湿毒,防止风湿病。住:北方雨水少,寒冷,屋顶较平,墙壁厚,如黄土高原的窑洞。而南方雨水多,多为坡顶房,如湘西的吊脚楼。行:南船北马,青藏地区的牦牛。2、 民俗形成原因: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俗习惯3、独特的民族风情:彝族 ——火把节;白族——三月三歌会;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汉族——赛龙舟;朝鲜族——跳跳板;苗族、侗族——芦笙节。4、旅游: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我国有37处世界遗产。五岳: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泰山。

我国地型其全,物质丰富。人口丰富,自然自源丰富。

找同学的复印一张啊

爱怎么怎么呗

应该有是地理图册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三)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 中国的疆域  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 ②陆界 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 ②海岸线长 ③隔海六国  最北:漠河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2.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 人口少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人口: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山脉纵横交错: 山势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