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故事中引发兴趣让生感受书的神奇魅力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然地去找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了解更多的故事,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都知道: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 让小孩子产生悬令,从而调动他们的读书欲望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已经有三年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孩子的“读”有以下几个特点:1、读课文时只能单个单个地认字,无法将整句话连贯起来。2、低年级儿童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喜欢唱读。3、朗读课文时漏子、添字的现象严重等等。长此以往下去,会导致孩子的构词能力差,导致语法错误,无法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不了语句的意思,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势必影响孩子们以后的阅读呵写作。从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来看,低年级阅读教学就成了老师们比较棘手的问题。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如游戏法、实验动手操作法、讲故事,看动画等这些方法和途径都能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我在上《影子》这课时,师首先组织学生到室外的阳光下做“踩影子”的游戏,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中所看见的影子来学习课文是如何写影子的,这样自然的引入课堂,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教学《夏夜多美》这课时,故事引入:(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小朋友看这夏天的夜晚多美呀,公园的水池里,美丽的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哭声吵醒了。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师根据课件或挂图简述课文内容,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故事是孩子永不腻烦的喜好,本课在浓厚的趣味中进行。二、阅读教学与课文中的插图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第4条要求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县城的儿童生活中很难看到秋天那幅丰收的景象,让孩子们观察课文中的图,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各像什么。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田野、果园了。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三、阅读教学与思考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说竹排在画中游,而不是说在湖里水里游呢”?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四、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习《荷叶圆圆》一课时,它的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极易把孩子带入一个童话般的情景中去,在孩子多读成诵的基础上,并告诉孩子刚才我们所收集的好词好句在平时说话写话中都能运用。接着,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仿照文中结构相似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想想还有谁把荷叶当作什么?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智用。学生的“作品”相当精彩。如有的学生说道:“小兔说:‘荷叶是我的小伞。’小兔子拿着荷叶在雨中散步。”“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小蚂蚁坐在荷叶上,在水中行驶。”“小蚯蚓说:‘荷叶是我的床。’小蚯蚓伸着懒腰,懒洋洋地躺在荷叶上。”诸如此类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语言,学会了表达方法,并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因此,我认为可以在阅读中多读并积累词句,为写话打下基础。五、阅读与表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猫头鹰来法令,“神奇极了”一下子就被孩子们表演了出来。老师再说:“现在我就是猫头鹰了,你们就是小动物。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晚上做事!”孩子们一听就开始说了起来,不知不觉它们就理解了“议论纷纷”的意思。此时,老师再精炼的讲解也是赘述。六、阅读与画画相结合这里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欢庆》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在祖国妈妈生日那天的欢庆场面”,学生经过思考,画出了准确的答案。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中所描写的意思,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将诗歌中所描写的场面画出来,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七、阅读与写话相结合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这里的写也有两个层面,一是抄写,二是创造写。《课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第5条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抄写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实现低年级阅读教学扎扎实实多积累。如在教学《司马光》 一课时,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后,仿照这段话说几句话,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从孩子们写的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而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定。我们认为,低年级课外阅读在于老师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们主要用下面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课内搭桥——从课内到课外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触的是课文。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也得从课内的阅读教学入手。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章的魅力,尤其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默读和浏览,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不仅如此,阅读教学中还应该结合课文来引发学生读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提出“你看过(读过)相同的文章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等问题,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及时表扬读得好、读得多的同学,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内搭桥的另一形式是利用固定的活动课,由老师选择精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并设置一些疑问,吸引学生听的兴趣,这样,一方面通过听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们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提问: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接着我们可以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便会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了。二、活动激趣——在活动中阅读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选用内容浅显、活泼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和儿歌,这些内容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而且短小精悍利于组织活动。开展各种活动,学生兴趣浓,劲儿足,在班中常常出现你追我赶的情景。我们开展了读书节活动,包括“我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演讲比赛,“感恩父母”诗歌朗诵比赛,“我讲经典中的故事”演讲比赛等,这些比赛不但让学生学习了普通话,提高了朗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在比赛中,学生需要用心的阅读大量图书,这样也就很好的利用起了班级中的图书角。开学初,学校就为我们重新准备了书橱,我们也及时扩充了图书角图书,向学校图书室借一些,学生献一些,再由学生推荐两名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接受老师的培训,担任图书管理员,形成了良好的借阅制度。孩子们还专门制定了一本“精彩语句”本,将阅读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词语接龙”这样一项有趣的活动,它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三、及时评价——用成果鼓励学生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评价阅读效果,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学校会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孩子及时的颁发奖状,并且在刚刚结束的六一儿童节中,我们也在大会上,表扬了在读书节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由同学们评选出来的“书香小博士”,学校还以“书”为奖励,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是个难题,只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找出符合这一时期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阅读指导方法,这个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感受到语文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小世界。而这种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及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正是我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我认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大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认为,低年级要提高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充分的读书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地通过听读体会和朗读体验来理解内容,而不是主要靠讲解理解内容,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抓读书.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读书机会,要把朗读、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使每个学生主要依靠课堂上的训练把每篇课文读熟,逐步培养和提高朗读能力和默读能力.正确地读,是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首先要做到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顿地读,能按句逗停顿;也不每个字都拖长声音地唱读.三要进一步做到,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而每个学生读每篇课文都能达到上述要求是不容易的,但又是必须达到的.一年级学生应达到上面讲到的一、二两点,二年级学生还应做到第三点.教师要舍得在读正确上花时间.特别是对生字的字音、易错读成地方音的字的读音要重点加以指导.对于停顿,可用范读让学生体会和学生自读体验的办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停顿的规律.教师应当在学生初步做到把课文读正确之后再进行讲读,并结合讲读继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逐步做到流利地、有感情地读.只有这样,朗读训练才能实处,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默读,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训练,新课程标准从二年级提出学习默读课文的要求.默读训练要指导学生学会心读,第一步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由口诵转为心读;第二步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把默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默读能力,教师可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思考、默读后提出疑难问题等办法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一边读,一边想,逐步做到在读的同时知道想什么和怎么想.背诵,也是一种阅读基本功.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名篇佳作,而且可以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背诵全文或精彩的段落.课程 标准强调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其目的在于厚积他们的文化底蕴,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 例如,我在教学《泉水》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插图和课件,感受课文的美景,结合采取提供重点词语的办法来引导学生背诵.再根据教学实际,在读懂阶段配合入境悟情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让学生能背诵全文,而且在背诵过程中情操得到了熏陶.二、抓好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抓好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抓好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1、可以用直观的形式把字词同相应的事物建立联系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等直观.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比如在我在教学《2008,北京!》这一课时,让学生找出人多的词,学生很容易找到人山人海这个成语,可是怎么理解这个词呢?对于比较抽象的词来说,借助课件,让小朋友通过画面来感受人的多,这比教师讲解的效果好的多.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文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沸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就必须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沸腾的本意:水开时的样子,热气升腾,上下翻滚.只有联系实际对词语本意有了认识,才能深入理解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场面的热闹.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在教学《乡下孩子》一课时,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段内容时,我先指明学生读,然后完成乡下孩子是( ),是( ).这个填空.当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接着我就让学生闭眼想象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在爸爸背上的心情.通过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和妈妈爸爸在一起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然后再来读好这个自然段,就相当容易了.同时也发挥学生想象力,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三、要从低年级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1、读书要集中注意力,要把书读进去.只有注意力集中,朗读,才能读正确;默读,才能一边读一边想.学生一旦养成专注、认真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到其他方面,对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非常有利.2、读书要勤查字典.到了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把方法转化为能力,靠训练.要求学生每学一篇新课文,要从字典中查出生字.学生造句、写话遇到不会写的字,鼓励他们从字典中查找.希望学生通过勤查字典,逐渐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进而培养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3、读书要边读边画,做到读、想、画结合.低年级学生可以边读边画:重要的词语、重要的句子、读不懂的地方等等.一边读,一边勾勾画画,可以促进思考,有助于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总而言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积极采取一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质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埋下很好的铺垫。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了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多媒体课件能够化静为动,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借助多媒体课件探究课文,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在理解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光靠课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课上自然提不起兴趣。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等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同时配上教师自我设计的解说。此时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仅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还深刻了解到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活动范围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这一事实,从而明白了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能生动地进行语言训练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能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训练效果。比如写字,针对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多媒体可用于加强字形教学与书写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并运用其动画功能,让不到位的笔画延伸舒展,让安顿不当的字的部件移动挪让,让比例失调的部位或缩或伸,直到符合规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错别字,集体修改,并运用其动画功能显示这一修改过程,可以强化纠错力度。一位教师在纠正错字“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了用一根大棒去敲击那多余的一点,连击三下,才终于将多余的一点击飞了。这不是一般的纠错,它形象地显示了错别字的顽固性,并启示学生,纠正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这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其效果是对学生错一罚十、罚百一类的惩罚性练习所无法比拟的。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书写训练,能使枯燥无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机械重复抄练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能高效促进语言积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在大量的积累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语文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多种信息,变换形式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介绍不同动物脚印形状的课文,怎样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呢?我曾制作了非常形象的课件。首先,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演示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每一种脚印形状有了深刻的感知;接着,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又演示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深入地体味课文所呈现出来的美;最后,再次演示课件,进行相关的迁移练习,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给课堂增添无限的乐趣,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语文,学得扎实,学得有趣,课堂教学也因此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那应该如何进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有几点教学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一、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课,我先板书狼,问学生狼是什么动物;再板书小羊,让学生讲小羊是什么动物;然后在狼与小羊中间板书和,并设疑说: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学习了课文,大家就会明白的.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讨论问题,都非常认真积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教《雨点儿》一课时,我先用课件让学生听雨点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声音,然后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最后,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他们仿佛自己就是小雨点儿,来到池塘、小溪江河大海中,这样既渲染教学气氛,又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荷叶圆圆》,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把小青蛙、小蜻蜓、小水珠、小鱼儿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体会到了夏天的美丽.二、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要通过字、词、句和指导朗读等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换词、改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看插图、实物,演示、做动作,表情朗读,复述句子,改变句式,仿造句子,结合上下文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熟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如教《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自然段时,文中有一句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我指导学生在保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多换一个词语,学生踊跃发言,换成十分多么特别 非常真这样,学生不仅正确理解了多的意思,而且在朗读这句话时自然把多字读重音了.再如教《狼和小羊》第二小节,我先采用换词(把非常换成十分、特别、很、极)、找近义词(故意、存心、有意)、看插图描绘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外部表情、想象并讲述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心理活动等方法,弄清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儿等词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用故意找碴儿的语气朗读这一小节,重读非常、故意、弄脏,读出!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讲和读,狼残忍、阴险的本质就跃然纸上了.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加强词句教学和朗读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三、启发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教学课文时,我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这样就可促使学生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读,仰而思,逐步养成用心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如:在《乌鸦喝水》这一课,我提出要是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乌鸦该怎么办?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翅膀使劲把瓶子扳倒;另外位同学说可以用爪子,还有同学说乌鸦可以挖掉靠近瓶底的泥土使瓶子倾斜然后就可以喝到水了通过这个问题的讨沦,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我还会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疑问.同时,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这课时,有的学生问:地球爷爷有手吗?、地球爷爷的力气有多大?、老师,您能看见地球爷爷的手吗?等问题.我肯定了学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耐心地解释和说明,循循善诱,使他们通过几个科学事例,获得正确的认识.又如有的学生提出地球爷爷有没有脚?等比较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我也不轻易批评学生,虽然这是学生不成熟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整合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四、利用课文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教学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我让学生想一想:青蛙后来有没有跳出井口来看天呢?问题一提出就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个个争先发言,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里想,‘我非出来看看不可,看看是你说得对,还是我说得对!’它两腿用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往上一看,惊奇地说:‘啊,好大的天,真是无边无际!’从此,它再不说天只有井口那样大了.有的说:青蛙可固执了.它听了小鸟的话,一摆手说:‘去你的吧,我就不信.你看,天不就是像井口一样大吗?’小鸟飞走了,它还坐在井里唱着:咕哇,咕哇,天像井口一样大.再如教学 《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你看,读书、想象、说话、情感陶冶四结合,真可谓一石四鸟.五、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课文的同时,我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