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等。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科学社会主义是以这两大发现为基础,阐明了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4.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理解科学性的关键是明确马克思主义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准确把握程度。理解革命性的关键是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满足革命活动的需求。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理论。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章简答和论述题比较多。综合08年10月到14年10月的这15次考试中,这六章平均每章3-4道论述。简答更是年年考。 剩下绪论和78两章,相对要少一些。或者看历次考试试题或是考试大纲,拿出近几年的马克思主义真题试卷,将这些卷子做一遍,不用管对错,然后再对照答案,将答案上的知识点值在教材上找到,并且,在目录中标注出来。比如某个知识点在第3章的第2小节中,我就在目录的这个位置标注上: XX年X月自考什么题型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门课是从基本理论角度帮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帮助同学们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既要正确认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军事发展的现实,更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更要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整块钢铁,是肢解不了的。如果去掉它的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必然离开客观真理。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要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并结合今天的实践来加深领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建议同学们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第1卷;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反杜林论》;列宁的《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等。同学们阅读以后要了解其简要背景、主要内容、典型观点以及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程中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社会调查等,如调查农村改革和企业改革的热点问题,在实践中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长久以来,我对“非专业”的学习知识抱有很大的兴趣与热情。我终究还是个自由散漫的人,正襟危坐式的学习很难使我持久而高效的吸收知识﹑提高技能。当然哲学一科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可以作哲学性的思考。我认为这一表述是恰当的,同时也反映出这一学科﹑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人的重要性——虽然许多人未意识到这一点或不以为然。对于非专业人士,学习哲学﹑了解哲学不应把重点放在获得专业知识上,而应在于掌握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从而使自己活得明白﹑不迷惑。或者说,最低限度也应是获得这样一条信念:要多思考。 自从初中偶然接触一些思想,到高中刻意读些东西,再到大学谨慎地“啃”少量专著,我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着:缓慢,且清闲。以一种欣赏风景﹑闲庭信步的姿态前进,是很美好的。我并不想说这状态流于肤浅,因为主观上并不十分想深入。当然我也得到了许多启发。当我产生一些想法,并傲慢地认为能引出新体系的时候,就不出意料地发现这是被某位大师做过的了。于是,就会有一种对自己的追问:我究竟能想到什么地步呢?当然这也是我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书归正传,还是谈谈马克思主义和这门课程吧。 曾经有人做过比较,数学是建立在前人地基上的大厦,而哲学是不断破旧立新﹑否定前人而崎岖前进的。这个说法中,“否定”就应当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是“扬弃”﹑是批判继承。 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给我的最大启示:一种科学的质疑,一种批判的精神。同为“千年思想家”的尼采,同样具有坚决的批判精神。然而马克思是讲科学的,尼采是讲生命的; 马克思是讲政治﹑经济的,尼采是讲美学的; 马克思是讲人民群众的,尼采是讲个人的。 在学马克思主义时,我已有的基调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这种不免导出虚无主义的思想使我对以后接触的一切思想﹑理论都更加审视。然而,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一种让我心里比较踏实的思想。对于许多问题的分析,套用我仅有的马克思主义知识未免生硬,但都使我获得一种信服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有别于那种“正在接触什么就用什么”而带来的浅薄的“信服”。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我在自己有限的视野内,做了一番分析。首先是两个前提:第一,规律普遍存在;第二,永恒运动。这两点已然是抛开意识形态﹑知识构成影响的共识了。基于这两点下的本体论,是合乎人的经验的,于是在心理层面上会令人感到亲切﹑踏实。接下来就是理性分析。合乎上述两个前提的思想,如果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出事物运动规律,那么它就能“合理”解释问题。这里的“正确”与“合理”,当然也只是建立在人类的认知与逻辑的基础之上。这也就牵扯到认识论和价值论,当然还有可知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还是相当完备的。仅就我目前遇到的问题,还都是用得通的。然而,当涉及一些超验的问题时,以我的浅薄,就无法用马克思主义给出圆满的结论了。在认识论的相关问题上就更是如此。 与本体论不同,认识论与其它具体科学,尤其是心理学关系密切。不可否认,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还很有限。在对非理性﹑意志等问题的论述上,马克思主义给出的答卷分数不会很高。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终究是讲科学的,于是对于具体科学尚未解释到一定水平的问题,它自然也不会予以过多论述。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构建在理性意识这一背景下的。 然而,近代以来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却使人对于自身的认识方向,越来越多地转向非理性的范畴。我们看到了心理学上的弗洛伊德﹑荣格,哲学上的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这种对人自身的深入探索的努力,是具有伟大意义的。为了对人类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从何而来,到何处去”和“如何生存”的解答与求索,搞清楚人最得意的意识的相关问题,当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唯意志论的发展与存在主义的出现,为“理性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很多问题,更有意义的是又引出了很多问题。 终究哲学的发展在于提问。有些问题,限于人类自身的属性,恐怕永远也找不到那个梦寐以求的“真相”。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存在问题的。它基本上解释了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但由于这一思想所代表的政治立场﹑及在世界范围内实践所得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人物的论述,尤其是对其地位的肯定,还是不够的。这应当是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原理,也可以用数学中的“微分”的观点来理解。人民群众就是微分中的“微元”,它的作用就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而“质变”或达到关节点,却多是历史人物的作用。在历史观中坚持辩证法,才能够“公正地”解释这个问题。其实,这其中也暗合了马克思主义对“非理性”问题的认识不足,于是把个人合成人民群众来研究,就可以说整体上的先进性与革命性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观点与现今社会学的一些研究相悖。 在人生哲学上,马克思主义好像只给出了一条条抽象的方法论。我一向认为,人生哲学是最虚妄的学问,再多的高深理论也无法真正教会人生活。而生活确也是需要一些原则的。从哲学的高度给出一些原则,也就是方法论了。表述越抽象,人作为主体,其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这未必不是好事。但还是那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照顾得不够,以至于完全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会带来困惑。 其实谈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方面面,我对于马克思主义还是肯定有加的。在复杂的现代社会,本着科学的精神,兼有批判的精神,才是个人活得明白﹑不迷惑的保证。笃信一种思想,不如学会思考,这正应了那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长久以来,我对“非专业”的学习知识抱有很大的兴趣与热情。我终究还是个自由散漫的人,正襟危坐式的学习很难使我持久而高效的吸收知识﹑提高技能。当然哲学一科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坚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彻底解放的学说。他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1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毕业生,需掌握较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并具备本专业所要求较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分析应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外语、科技、计算机,或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2张

1、要加强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在讲授中必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在教学时要以课本为主,但同时又不唯课本,。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涵盖范围比较广泛的理论体系,它包罗万象,囊括了自然和社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以课本为主线,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容,但不应只局限书本内容。因为课本教材内容比较简单,难以窥一般见全貌,只有在教学中以课本为主,但不唯课本,认真备好课前内容,要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2、要牢牢的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神灵魂。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要改造客观世界,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神灵魂。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思想,不是一门单纯的学说,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工具。故,在课堂上讲授时,一方面不应机械的为讲而讲,要联系当下的世界和社会及学生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讲课时要把握好一条主线。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怎样才能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之所以不太喜欢这门课程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实中用不上。我们在讲课时讲的大道理过多,理论性过强,跟学生相联系的过少,以致造成了理论跟实践脱节过于严重。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反映学生现实中碰到的问题,以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把握。如,针对大学生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的情况,我们要用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理论,让他们明白,只有量变达到一定得度之后才能发生质变,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不要拔苗助长,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4、要处理好有限的课时与大量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的关系 在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大家普遍会遇到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该课程的课时短,而该课程又涵盖了较多的知识内容。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尽最大可能的讲好马克思主义,个人认为应该采用以线穿点、以点带面的方法,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讲透,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有整体性,浑然一体,又能使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5、.客观正确的处理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关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肩负着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还。 决定了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在大力宣传的同时,还要以研究人员和学者的身份开展深度的科学研究。教师要树立学科意识,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寻求学术平台,关注学术前沿,以科研带动教学,为教学工作不断提供支撑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