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五、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针砭时弊的作品,因而教师应对写作缘由作简单介绍,可用柳宗元当时说的话来说明。同时本单元有两篇“说”文体的课文,因而就要联系初中学过的课文,归纳“说”的文体知识。二、明确本文的教学重点:第二段用三种人进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三、引导学生注意文言实词的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等现象。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引入二、作者介绍、解题;三、朗读课文四、掌握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过程一、讨论本文的教学目的。二、预习检查。三、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于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丈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五、解题。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下面一篇课文《问说》就是解说关于学习中“问”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六、指导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1.读准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见课件)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学者句读百工六艺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4.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1)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5.分段写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填表如下:段意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分论点:圣人无常师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结论:向后学号召1.不拘于时;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七、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名、形(动)+宾=以+宾+为+名、形(动),例如: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相师为耻八、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九、布置作业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读懂课文。3.预习思考题:(l)本文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2)在第二段中作者怎样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第二教时教学要点一、论证方法;二、语言特点;三、借鉴意义;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二、研读课文(结合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及疑难词句)。学生试译、讨论,教师重点点拨。1.本文运用怎样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1)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洁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2.分析第二段:(l)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钦”,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下表:3.分析第三段: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耽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予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4.分析第四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二、难点、重点解析(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模。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情,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四)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写建筑,课文先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阁、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衫”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把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鬟、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八)文章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试举例说明。分析: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古文观止》编者的评语是:“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规模浩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纵心溢志”,“骄奢淫逸”,正是取祸之由。起首4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兀可喜”。文中言简意深之处并不少见。又如第2段写秦人挥金如土,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构成4个比喻。一面是挥霍无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处铺叙也为下文生发议论奠定基础。作者锤字炼句皆有所指,这些地方宜深入体会,认真学习。(九)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十)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和《六国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解题。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关于解题的补充: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砭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5p2ng)。

你手机里面的群不是你自己加入的吗?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如果你手上有这个钱的话。换个人雷军有关系吗?那你能不能找到他那就小米吧?创始人。他是那你在这个群里是对你的其他的地方有走帮助吗?

那群里都是干什么的,跟他有啥关系啊

作业解决如今教师敢怒不敢管教育怪像的措施,最好分点从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风气之类的来说,我要做ppt 第1张

说真的啊,其实也是真的就是没有任何关系啊!

亚(亚洲)噩(噩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作业解决如今教师敢怒不敢管教育怪像的措施,最好分点从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风气之类的来说,我要做ppt 第2张

噩 (噩梦)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生,横征暴政,挥霍无度的罪行的句子: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听老师的话就不写,想写可以不听。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呵呵,怕老师反悔,当然老师记性也不是太好 追答 老师怎么能不讲信用,会反悔? 听老师的话就不写,想写可以不听。决定权在你手上,干嘛问别人?这么没主见? 追问 那我是听不听,这位老师的话,我一直都听

1.转眼间,寒假就只剩下了9天。在之前的生活中,不知道活出了什么。吃饭、睡觉、打电脑这3件事情成了我寒假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吃饭、睡觉还倒情有可原,可是打电脑这种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的娱乐也融入了我的生活,不是我迷恋游戏,我上网绝大部分时间不会沉浸在网络游戏中,而是聊天。可能是家中生活闷得慌吧,我就算无聊,也会打开音乐来听。潜意识似乎告诉我,就算要发呆,也要在电脑前面发呆;就算要离开,也要马上回来…… 日子过得真快,我给自己在寒假里定的所有目标全部没有实现,不是因为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遥远,太艰巨,而是我整个寒假没有一天是专专心心写作业的。从今天开始,我决定好好得过这个寒假最后的9天。制定一系列的科学学习计划,保证每天投入到学习的时间里不少于5小时,我不要求8小时,我知道自己做不到,而太难我会对这个计划再次抛之脑后。这里的时间我不在分神,为初一下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宁愿现在苦一点,也不要到时候期末考试的时候哭鼻子。只有空话的计划,还不如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已没有用了。 每天的沉迷已经使我极度疲乏,我怕我还没有开学就已经累趴下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我只会在讲述我如何如何的改变,却从来没有见到我把一个坏习惯彻彻底底的改掉。“光说不练假把式”,或许,我就是这样的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干嘛不让它成为过去。就像是整理这件事情吧,妈妈隔几天催我把柜子里的东西整理到3楼去,可是我总是说:“嗯嗯,知道了。”三天、五天、一个星期……那一堆东西还是出现在那里,不会挪动位置。于是妈妈又在那里催我:“可以整理了。”直到最后,我被说烦了,才会不情愿地拖着懒懒的身体,跑去把一大叠书搬到楼上,就算完事了。我相信,经过一个寒假的“改革”之后,你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我,一个“更上一层楼”的我。 2. 最熟悉的一个人 我有很多熟悉的人,不过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是我的妈妈。她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一个小小的鼻子。她很温柔,她也很善良,经常帮助别人,甚至有一次救了一个老爷爷的命。 一天下着小雨,妈妈带我去逛超。路上,妈妈看见一位奄奄一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躺在路旁,他全身都被雨淋湿了,脚被水泡得苍白,全身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气,口吐白沫。因此,路上很多人绕道而行,谁也不愿意去扶他。妈妈赶紧把老爷爷扶到路边的坐椅上,急忙打,说:“喂!是吗?在学府路边,一位老人快不行了,请赶快来人。”我和妈妈焦急的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一直等到救护车把老爷爷送走,才放心地走进超东西。 还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妈妈做好事的经过。一天,妈妈了年货,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妈妈看见一位老爷爷提着很多年货缓慢的走着,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妈妈上前问:“老人家,我可以帮你提东西吗?”老爷爷累得说不出话来,直点头,然后妈妈帮老爷爷提东西。老爷爷说:“谢谢!”妈妈说:“不用谢”。 为什么我最熟悉的人是妈妈,因为我觉得妈妈非常有爱心,我有这样的妈妈,我觉得很幸福,也很骄傲。我一定要学习妈妈的善良、友爱,做一个好孩子。篇六:战胜困难 “啊啊啊啊”,做作业做得头晕目眩的我不住鬼哭狼嚎起来。我感觉烦躁的自己已经没办法心平气和地把作业做下去了,于是我瘫坐在凳子上,傻傻地望着那凌乱的桌面。一想起后天要军训,我的心就迟迟不能平静,所以状态也随之极速下降。没有比今天晚上更糟糕的夜晚了!   最终,我不住奔下了一楼,把全身的怨气都加冕在了沙包上,拳套都不带就抡起拳头使劲地打那硬邦邦的沙包,各种不规则的拳法和腿法互相交加,可谓是一顿乱打。打一拳,叫一声,再打一拳,再叫一声。就这样,直到了我已经精疲力尽时,我使劲浑身仅存的力气,一个直拳打向了沙包。可是,气喘吁吁的我一拳打空了,体力不说,更不幸的是因为直拳没打中沙包导致我的肘部与旁边的沙包擦过,就是这一擦,使我感受到了异常的疼痛,刚开始我不以为然,把间的灯关掉就跑上二楼去。之后肘部越来越疼,我细细一看,已经泛红了,我自言自语的对自己说道:“一点红算什么,常有的事。”   没想到,后来疼痛愈发愈烈,开始出现血口,红肿开始扩大,原本红红的地方已经肿起来成了一个蚊包样了。这时,我意识到了伤口必须处理一下了,正当我要喊爸妈时,才记起来爸妈已经出去了。“哎呀,这下可怎么办”,孤军无援的我只能单枪匹马地与疼痛抗衡了。我撇了一眼那个伤口,真的是太恶心了,我尝试着用手去触摸它,结果轻轻一碰就疼,而且我还感觉到了有许多油脂状的东西正在从伤口中流出来,“不行不行,再不处理的话就要挂掉了!”于是我赶忙走到书,打开放着杂物的柜子,几下翻腾终于把那唯一一罐熟眼的药酒找了出来,按着依稀记得的方法,着剧痛硬是把药酒喷洒在伤口上,然后盖上盖子,把药酒放回原位,在纸盒中抽出一张面巾纸,把溅出来的药水擦干净。我突然回想起自己在暑假看过的一部电影,有一句台词叫做:“即兴发挥,适应环境,然后战胜困难。”这下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我慢慢地走向我的间,坐在凳子上,继续做起了作业……   凡事莫存依赖之心,总该有路要自己独自去走。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陌生道路上,疼痛是难免的,这时,只要你时刻铭记:“即兴发挥,适应环境,然后战胜困难”,便可以攻克一切困难。在“孤兵奋战”的时候,别想着会有奇迹发生帮助你解决困难,最实际的就是自己行动,即兴发挥,然后适应所处的环境与情况,便可以战胜困难。 篇七:我爱秋天 秋天是意境的写照、是成熟与丰收的季节、是有艺术的苍老之境。   四季有四季的特点,我却独爱这沉默的秋天。   叶子逐渐稀疏,秋风不带一点修饰,让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无法捉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让人时不时有一种眷恋的伤感情绪。   秋天,那是一种等待。是循环出现的,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雨是秋天的宏大的赠赐。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意外的竟看见一只在雨中飞舞的蝴蝶。雨早已打湿它粉饰过的美丽翅膀,再努力,也只剩苦苦挣扎。于是,突然的就有些伤感。   秋天,不只是死气沉沉,它也会有明媚。香山上片片枫叶,组成一团火焰。使人瞬间热血沸腾。那枫叶,红得发光,红得鲜亮,突然的想起了杜牧的诗:“霜叶红于二月花。”   庄稼们可高兴了,因为它们都赶趟儿似的结出了果实。小麦也结出了金色的麦穗。放眼望去,就像金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天与地也融为一体,到处都是金黄一色。看了就让人喜欢。可是,庄稼们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把香甜留给了人们,自己却渐渐地发黄了,衰老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   秋天最美的还是属菊花了。瞧!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北雁南飞了,瓜果瓢香了,落叶纷飞了,遍地金黄了。   秋天,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篇八:在失败中成长 我的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成功与失败,而小学的一次失败令我收益不浅。   那时,我由于有点小聪明,成绩也不错,于是那时的我一直毫不收敛地拿着“聪明”的护照在学校里学习。一次,要一个听说很难的数学比赛,我十分积极主动地报了名,心里得意地想:很难的数学比赛?像我这么聪明,我一定可以拿到名次的。   于是,在有了这种“自信”下,我在别人忙碌地翻着学习资料,预习题目时,玩得十分痛快。直到考试的前几个小时,我才停下玩耍,拿起资料瞄了几眼难题,算是预习好了。   到了考场,发下卷子,我瞬间傻眼了,先不用说题目有多难,就光是一些运算符都是我没有见过的,我心有些发虚,但是还是自负地想:这么难,别人也一定不会做,我还是会有名次的!   榨干脑汁把会的题目都做了,但是到了交卷时,还空着一大半,我没有检查,信心十足地交了卷子。过了几天,到了公布成绩的日子,我在电脑上看到了结果,结果是公正的,它不会偏向一个没有努力过的人,我果然没有拿到名次。   深知我性格的数学老师找到我,对我说:“别再自负了,你要找准你的位置。”是啊!我一直把自己放在了顶峰,而从来没有抬起过我的头,看到在那更高山峰上站着的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努力地向上攀爬,我才能到达那更高的山峰!   于是从此以后,我摘下了那一直带着的“聪明”护照,开始向别人一样努力地脚踏实地地学习,当别人在玩耍时,我会节省下半个小时在家里努力地练着钢琴,当别人在家里看电视时,我会多花个几分钟检查一下作业……   我相信,我亲自经历了一个悲剧,现在,我不能进入另一个悲剧,我这次的失败不是白费的!它会成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看准你自己的位置!在失败中成长吧! 篇九:成长的滋味 长大了,我还会有许多的烦恼吗?现在,我会因为一道数学题不会而烦恼;为爸爸妈妈不让我出去玩而烦恼;会因为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而烦恼……。。   我想象着未来,一个人在外面生活,可以工作,可以和朋友出去,可以装扮属于自己的家………   会是这样的吗?或许吧,我常常幻想着自己长大后,有多么地只有快乐。但我又很怕长大,可能是还没有做好心里准备吧。   小时候,和伙伴一起玩过家家,我总是当妈妈,他们听我的话,自己做家务。只是,慢慢地,自己也在慢慢地长大。没想到,我的烦恼也在增多。   在小学。我可以每天下午放学在篮球场或羽毛球场上尽情开怀大笑,无论输赢。最后,我总能快乐地离开。   下课,要是遇到雨天,我可以和朋友在栏杆上玩雨水,看谁接到的雨滴大。看谁先把水弄到对方身上……   初中,意味着我又长大了些。我必须帮爸爸妈妈分担家里的家务。要让着小的。还要烦恼那些不会做的题。   成长。我总是认为无时无刻都应该有这个概念,但有时候我又认为成长只是一瞬间。童年过了,快乐的日子是否也结束了?   可是,这样,以后的日子呢?无人得知自己以后会怎样。   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童年的记忆仍是如此地清晰。 篇十:为何而学 “苦啊,今天又有那么多作业…….”又有同学在抱怨读书辛苦,读书累。可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很简单,他们讨厌读书,学习。怎么会这样?学习往往剥夺了青少年的“人身权”。双休日,要做许许多多的学校里布置的作业,还要做很多家长布置的作业,等到全部做完,又要上学了。双休日本应该玩一下,现在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怎么来保证良好的学习? 盲目的学习是不对的,只知道学这学那,到了高考,要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的时候,他将如何选择?在大学毕业后,怎么找工作?他之前就要学习目的,所以也都知道主要学什么,次要学什么,不知道该把精力花在哪个学科上。 换种角度来说,20到50岁的人的学习效果反而没有7到20岁的效果好!我想你一定不相信。没错年纪还小时学得进。可是,一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的人,怎么能学好,学好了又有什么用?而一个20到50岁的人已经后悔小时候没学好,在工作的百忙之中学习,有种紧张感,而目的明确,就有信念,为了找到好的工作,无论如何都要学好,于是就有一颗积极进去的心。 说到这里,既然“目的已经明确”,那么我认为应当应材施教(前提是这是自己的目的并且自己愿意)如果学了许多与自己的目的无关的东西只会认为是浪费,比如他想当作家,别人非要把他培养成,只会毁了他。 在考试的时候,往往父母的要求过高,造成学生压力太大,考不出好成绩,结果被打骂,有的家长在孩子考到全班第一后还必须考到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难道每次考试都能达到“全世界第一”吗? 这就形成了为自己读书还是为家长读书,应该是为自己读书。 因此,学海有涯,达到学海之涯者并不是那些渊博的人,而是那些知道自己学习目标并通过学习达到目标的人。 所以,学习很快乐,它帮你成就事业,这份快乐属于你自己,所以请家长让孩子自己去学,自己定目标。 篇十一:初中生活记趣 中学生活是辛苦而又有趣的。   进入中学,学习变得异常艰苦,,从小学时的语文、数学,扩大到了七个科目,我们也由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变成了一个个住校生,可谓千变万化。在新的环境里,有素未谋面的老师、同学,更有许多的“趣”!   “趣”!有很多种:好笑的笑话、因某事而快乐……这样的趣微不足道,我们宿舍的同学认为“趣”是一种议论,是一种评价,更是一种深奥的道理!   在刚进入中学时,我远离了家,开始生活。在班会评选课上,我们这个选出了季延初级中学第一个16班的第一届班干部。“第一个16班”,“我们是第一届,下一届的16班就是我们的师弟、师妹!”大家各发其辞,哈哈大笑……   我们正是上课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迈着模特步走进来的竟然是与我们一般高的“小人儿”老师,我们又一次捧腹大笑,“那身高,还有那纵向灰黑色的穿着!”但是这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马上使出了“狮子吼”与“千里传音”两大绝技,大吼一声:“安静——!”这声音如千万辆坦克齐声发动!声音就如诗中所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粘裳”般地回响,大气都被震裂了般。而后教室如一潭平静的湖水一般!老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出了一些五年级的低级奥数题,我马上一一破解……这堂课很快就结束了!   数学老师如一座休眠小火山,而英语老师Miss吴可是一座高大的活火山,达到米的千分之一!   英语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第一次到季延教书、读书,她说话总离不开一个字“搞”,这经常使同学们不能自已地发笑,津津乐道。可如果像数学课那样,这一座活火山可是会随时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讲到了英语老师,可不能不说到和她完全相反的语文老师“老张”,这可是她的!   老张是一座死火山,很少“发火”,除非人工引爆,那才能见到百年难得一见的喷发!他是“趣”这一字的形象代言人,上课前总爱搞怪的他,总是用手扣在同学的耳朵上,东摇西摆,自己也跟着摇。有时还讲一些笑话:“某某考了25分,小刀放这,你自己看着办吧!”实属滑稽可笑。   学习辛苦,但是有这些有趣的老师相伴,学习变得轻松了,愉快了。让我们伴“趣”之师学习,伴“趣”之母成长,为将来奉献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吧! 篇十二: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看似普通简单,其实困难非凡,微笑着面对生活代表着这个人对未来的希望,对生活的热爱,他将会使人找到快乐,即使前面有千座大山,万条大河,也会乐观的面对,去一座山一座山地爬,一条河一条河地渡。如果想要去微笑着面对生活,就要学会真正的微笑。   我从前一直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微笑,只是总听别人说什么要热爱生活,微笑着面对生活之类的话,但不知具体应怎样去做,不知怎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我同大多数人一样,该哭则哭,该笑则笑,该喜则喜,该悲则悲,是什么样的事,就从什么角度去看。可是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含义。   那一天,天阴沉沉的、灰蒙蒙的,像画家作画前在画板上布得底色一般,带给人一种忧郁和压抑,自己的心情也不太好(心情不好的原因如今我已经忘了)。在放学的路上,我和几位同学一道回家,路上看见一个小男孩,年龄十一二岁,穿着一件黄色的衬衣和一条棕色的裤子,看样子像是在等公交车。不过我又马上否定了我的猜测,因为来了一辆公交车,而他并没有上车。和我同路回家的一个同学走在十几米的前面,自行车都到了小男孩的跟前,马上要撞到他了,他这才准备闪开,还好同学单脚支地急刹车,差一点才撞到他。要是平常人,在自行车离自己好几米时就躲开了,而他却是快撞上车子才反应过来,实在是奇怪。我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去看看这是为什么,过去之后,我在他的眼睛上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一个盲人。我见他的脸上还有着刚才差点出事的慌张害怕的神情,但是嘴角仍挂着微笑。   我看到他这个样子,感觉他十分的可怜,那么小就看不见了光明。回到家里,我又想起了他的微笑。我与他的境况是无法相比的,因为最起码我还看得见光明,看得见世界,而在他的眼中只有一种单调的颜色——黑色,只有黑色伴随着他。他的世界中没有春天的鲜花,没有夏日的绿树,没有秋时的红叶,没有冬季的白雪。尽管如此,他仍然在微笑,这让我感到了他并不可怜,而是坚强,虽然他眼中只有黑暗,但是他的心灵是光明的。我在此时明白了我们不应该为生活中的烦恼而去忧愁,为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而去悲伤,应去微笑着面对那些烦恼和忧愁,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就像故事中写的那样:从前一个想要快乐的国王,拥有最多的财富,可仍不快乐,直到他听一个自称快乐的农夫说,他自己从前一直觉得自己过得比别人不好,埋怨命运的不公,到他看见一个比他还穷的人,国王听完这才明白。我们也应懂得事事不可能都顺利,应相信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写的“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从那时,我学会了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着面对生活,懂得了快乐由自己。篇十三:历经磨练是一种幸福 在生活中,幸福的感觉其实很多,我们也拥有过很多的幸福。有因家庭的美好、快乐而感到幸福,有因朋友之间友谊深厚而感到幸福,也有从磨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的幸福。我现在要着重说说这后者的幸福。 历经磨练也是一种幸福。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没有坎坷,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你遇到坎坷时,也许是“妖魔”在考验你的顽强和意志。俗话说“先苦后甜”,只有先克服了苦难,才会得到好的收获。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磨练,人才会变得更成熟,更坚强。 自己的事只有你自己能做,别人帮不了你的。当我们走进社会时,也只有去走向社会。在这方面我有较深的体验。在我的人生中,起先,我意志不坚,老过不了挫折这个坎,因而我很难取得像样的成绩。我性格上有一个弱点,那就是胆小。小时候,晚上我害怕一个人呆在家里,因此,我要我爸爸妈妈陪我在家里,我心里会安稳,也才能安心做作业。——你看,我的能力是多差呀。 直到我长大了,一天,爸爸妈妈让我一个人呆在家里,并慢慢地开导我,告诉我,那没有什么好怕的。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试着一个人呆在家里,爸爸妈妈也不能一直把你放在身边,你应该要学会怎样面对困难。你以后还要走向社会,应该大胆一些,不能一直依赖于父母。你害怕,那是你心理上的作用,是你的心魔在扰乱你。你要战胜你心中的心魔,最大的对手是克服你自己。听了妈妈的这些话,我感到了有了自信去战胜它。 于是,我呆在家里,心里想着爸妈的话,但这还是觉得恐惧,不敢一个人看电视,于是连忙把它关掉;睡也不敢睡,过了一会儿,再想想爸妈讲的那些道理,我好像不再有那么多压力了。终于我沉着,镇定,把心魔消失掉,我成功了,我终于战胜了自己,不再害怕。我进步了。 我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一些深层的道理:只有历经尝试,历经磨练,才能战胜挫折,才能取得胜利。由于我尝试了一个人呆在家里,由于我经历了一个人呆在家里的磨练,所以,我终于成功地战胜了胆小,我的心里终于绽放出自信的花朵。 以后,在我人生中遇到坎坷时,我就会想起这一件事,因此不再感到没有自信心。由于自信心增强了,因而我以后常能取得一些成绩,这样慢慢心里就有一些成就感,而这成就感就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这可能就叫着良性循环吧。 困难磨练意志,意志战胜困难,历经磨练也是一种幸福。 篇十四:坦然就是生活的美丽 生活,一个包罗万千的名词。在生活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失败也有成功。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活也有不同的感叹。有人感叹生活的艰辛,有人埋怨命运的不公,而我认为——生活是美好的。 对于生活之所以和别人有不同的感叹,不是因为生活和命运赐予我太多幸福与美好,而是我不同于别人对幸福和生活的思维方式。面对事物的坦然,使我感受到了生活中更多美好。 我坦然,所以我快乐,生活也随之美丽。 坦然是平淡中的快乐。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独钓一天,空手而归。但在美丽的夕阳下脸上仍有灿烂的笑容。虽然有些迷惑,但换个角度想,便不再那样认为。垂钓者虽然空手而归,但他却钓来了一天的快乐与闲暇。对于垂钓者来说钓到最大的鱼是快乐,最大的收获也是快乐,钓来了快乐,便钓来了一天的好心情。 坦然也是失意后的自信。 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整天扫大街的清洁工人,虽然他们从事着世间最平凡的工作,可他们仍尽职尽责,为社会环境的美好默默地奉献着。对他们来说扫除最洁净的道路是他们人生最大的责任,他们的生活是纯洁的,所以他们与其他人一样自信。上帝剥夺了他们活得高贵与奢华的权利,却赐予了他们活得崇高伟大的权利。他们的奉献使他们崇高!他们平凡的工作也同样伟大,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自信、美丽。 坦然是失败后的乐观。 在生活中,我们难以预料失败与成功:失败与成功往往失之交臂,幸福与痛苦也往往擦肩而过,它们往往在我们最想接近时设起屏障。面对现实,我们不必消极悲观,坦然接受,会使人走出阴影,走出困惑,重新找回自信找回自己生活的位置。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早已飞过。”这也许是对坦然的最好诠释。 世间万物总是变幻莫测。对待生活的人和事,从不同的角度换个思维方式,也许会有新的发现。生活中没有旁观者,面对生活,坦然相待,总会发现生活的美丽;总会找到自己生活的位置,生活的快乐,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篇十五:这,就是青春! 手上捧着通俗易懂的言情小说,唇间飘出周杰伦那激动人心的乐章,这就是青春——追逐潮流的青春;身穿奇装异服,穿梭于大街小巷中,欲寻找意想不到的新鲜视觉,这就是青春——张扬个性的青春;全身焕发着叛逆之感,野性未脱,充满活力却一意孤行,这就是青春——渴望的青春。 不知不觉,已是步入花季了。郁秀的《花季雨季》读腻了,便抛开书本,亲自为自己幻想一段独特的花季。本想鼓起像书中的谢欣然那样的勇气,独自到陌生的工厂里闯番事业,却被“拒收童工”的白纸黑字驳回;本想像王笑天那样自力更生,到大街上摆个小摊子,放声叫,却过早打探到社会的黑暗,因而不得不退缩;本想效仿陈明,熟读圣贤书,做个羊中的骆驼,却深深体会到了“书生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滋味,正所谓学海无涯,于是趁早上岸,乐得清闲,可惜了一代孝子孟郊的《劝学》。 细细体味过从长辈那儿继承来的“人不风流枉少年”后,便终日徘徊于都的情网中,致力发扬“守株待兔”的精神,默默等待拥有杨贵妃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人儿出现。那时,还真向往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的浪漫境界。结果,事与愿违,未能一睹杨贵妃的芳容,却等来了一出“东施效颦”的好戏。这么一闹,小生我可是学乖了,决心痛改前非,终日与书为伍,在书中寻找颜如玉。 一直很喜欢辛弃疾的《丑奴儿》的上阙,特别是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正因为青春,没有烦恼,所以才向往谭嗣同的遗愿——“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所以才对《唐吉诃德》里所描绘的骑士社会充满憧憬。无意间,目光扫落在《丑奴儿》的下阙上,这才发现自己误解了这位大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禁停下了思绪,拾起那句“而今识尽愁滋味”,试图理解作者的情怀。 愁滋味!——也许当我们在回忆各自的青春时,我们才会懂得到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才会懂得李白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怅。 德曾在《少年维特之烦恼》提诗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这,就是青春!

一个字都不用写。老师不会检查的。 追问 我们老师会检查,而且他特别看中作业

写个屁

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