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谢谢!

左边=(1/a+1/b)+(1/a+1/c)+(1/b+1/c)>=2(√1/ab+√1/bc+√1/ac)右边=1/(b+c)+1/(c+a)+1/(a+b)<=2(√1/ab+√1/bc+√1/ac)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 当时,; 当时,不存在。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⑤一般式:(A,B不全为0)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 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 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三)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时,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 ; 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 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含; 当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三、立体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 S=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 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③ 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④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 a∩α=A a‖α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9、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144154http://cooco.net.cn/down/164726/

在百度文库花了2财富值下载d,记得给好评哦亲!(下多了,必修1到5都有,如要资源可追问。。。)必修5知识点总结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②,,;③;④.(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A(A为锐角)求B。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画出图:法一:把a扰着C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有无交点:当无交点则B无解、当有一个交点则B有一解、当有两个交点则B有两个解。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的情况:当a<bsinA,则B无解当bsinA<a≤b,则B有两解当a=bsinA或a>b时,B有一解注:当A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3、三角形面积公式:.4、余弦定理:在中,有,,.5、余弦定理的推论:,,.(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是的角、、的对边,则: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千米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O, ∠BCD=45O, ∠ADC=30O, ∠ADB=45O(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本题解答过程略                                                    附:三角形的五个“心”;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an).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an).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即:an+1=an).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注: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  ②2()  ③(为常数18、由三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19、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②;③;④;⑤.21、若是等差数列,且(、、、),则;若是等差数列,且(、、),则.2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①;②.③23、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且,.②若项数为,则,且,(其中,).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符号表示:(注:①等比数列中不会出现值为0的项;②同号位上的值同号)注: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   ②(,)③(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25、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注:由不能得出,,成等比,由,,)26、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②;③;④.28、若是等比数列,且(、、、),则;若是等比数列,且(、、),则.29、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①.②30、对任意的数列{}的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注]: ①(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②等差{}前n项和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条件→若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附: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⑴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在时,有最大值. 如何确定使取最大值时的值,有两种方法:一是求使,成立的值;二是由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的值.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对应关系如下:数列   通项公式   对应函数等差数列   (时为一次函数)等比数列   (指数型函数)数列   前n项和公式   对应函数等差数列   (时为二次函数)等比数列   (指数型函数)我们用函数的观点揭开了数列神秘的“面纱”,将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看成是关于n的函数,为我们解决数列有关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例题:1、等差数列中,,则           .分析:因为是等差数列,所以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则(n,m),(m,n),(m+n,)三点共线,所以利用每两点形成直线斜率相等,即,得=0(图像如上),这里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像,直观、简洁。例题:2、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为,若,n为何值时最大?分析:等差数列前n项和可以看成关于n的二次函数=,是抛物线=上的离散点,根据题意,,则因为欲求最大值,故其对应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并且对称轴为,即当时,最大。例题:3递增数列,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求分析:构造一次函数,由数列递增得到:对于一切恒成立,即恒成立,所以对一切恒成立,设,则只需求出的最大值即可,显然有最大值,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构造二次函数,看成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因为是递增数列,即函数为递增函数,单调增区间为,抛物线对称轴,因为函数f(x)为离散函数,要函数单调递增,就看动轴与已知区间的位置。从对应图像上看,对称轴在的左侧也可以(如图),因为此时B点比A点高。于是,,得⑵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项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都成立。3. 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1)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 (2)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附: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其中{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例题:已知数列{an}的通项为an=,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解:观察后发现:an=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其中{ }是等差数列,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例题: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之和。解:由题设得:   =即=     ①把①式两边同乘2后得=  ②用①-②,即:=     ①=  ②得∴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5.常用结论1): 1+2+3+...+n =      2) 1+3+5+...+(2n-1) =    3)  4)         5)   6)  31、;;.32、不等式的性质: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不等式.34、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零点分段法)求解不等式:解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0(x-x1)(x-x2)…(x-xm)>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将根按从小到大的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即从右向左、从上往下:偶次根穿而不过,奇次根一穿而过),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轴下方的区间.(自右向左正负相间)例题:求不等式的解集。解:将原不等式因式分解为:   由方程:解得  将这三个根按从小到大顺序在数轴上标出来,如图由图可看出不等式的解集为:例题:求解不等式的解集。解: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解的讨论.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等实根无实根R对于a<0的不等式可以先把a化为正后用上表来做即可。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0(或<0); ≥0(或≤0)的形式,(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例题:求解不等式:解:略例题:求不等式的解集。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基本形式:①型如:|x|<a   (a>0) 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②型如:|x|>a   (a>0) 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变型:解得。其中-c<ax+b<c等价于不等式组    在解-c<ax+b<c得注意a的符号型的不等式的解法可以由来解。③对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绝对值的不等式: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来解.④绝对值不等式解法中常用几何法:即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例题:求解不等式解:略例题:求解不等式:解:零点分类讨论法:      分别令      解得:      在数轴上,-3和2就把数轴分成了三部分,如右上图     ①当时,(去绝对值符号)原不等式化为:     ②当时,(去绝对值符号)原不等式化为:③当时,(去绝对值符号)原不等式化为:由①②③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注:是把①②③的解集并在一起)函数图像法:令则有: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此分段函数及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4.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的分布常借助二次函数图像来分析:设ax2+bx+c=0的两根为,f(x)=ax2+bx+c,那么:①若两根都大于0,即,则有②若两根都小于0,即,则有③若两根有一根小于0一根大于0,即,则有④若两根在两实数m,n之间,即,则有                                       ⑤若两个根在三个实数之间,即,则有常由根的分布情况来求解出现在a、b、c位置上的参数例如:若方程有两个正实数根,求的取值范围。解:由①型得所以方程有两个正实数根时,。又如:方程的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求的范围。解:因为有两个不同的根,所以由3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不等式.3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3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和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构成的集合.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坐标平面内的点.①若,,则点在直线的上方.②若,,则点在直线的下方.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一)由B确定:①若,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表示直线下方的区域.②若,则表示直线下方的区域;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二)由A的符号来确定:先把x的系数A化为正后,看不等号方向:①若是“>”号,则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l: 的右边部分。②若是“<”号,则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l: 的左边部分。(三)确定不等式组所表示区域的步骤:①画线:画出不等式所对应的方程所表示的直线②定测:由上面(一)(二)来确定③求交:取出满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区域的公共部分。例题: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解:略40、线性约束条件:由,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的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的解析式.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的一次解析式.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41、设、是两个正数,则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42、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则,即.4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②;③;④.44、极值定理:设、都为正数,则有:⑴若(和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最大值.⑵若(积为定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例题: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解:∵,∴   由原式可以化为:    当,即时取到“=”号也就是说当时有额。。。txt粘贴少了图像,算了直接截图-_-|||

建议你可以直接去百度云盘上进行搜索,或者是去淘宝看有没有人在销售相关的资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这是谁呀 我真的不知道0

高二的 下学期的有疑问请追问,我一定尽快回复你~无疑问请点击【采纳】,同时预祝学习进步~\(^o^)/~我不是学霸,叫我赌神~\(^o^)/~~\(^o^)/~~\(^o^)/~~\(^o^)/~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额,吓死我了,我正打算重新参加高中学习呢,虽然我已经大学肄业七年了! 现在英语怎么教的?很多的单词都不是大纲要求的!?有些都是重复的?当然意思会有所变化,数学必修五是高几的?课程是怎么安排的,各种必修、选修的?各科大致介绍下。 麻烦了,我感觉我就一文盲啊,诶呀! 回答一下下,谢谢 追答 现在和以前考试不知道一不一样了,我也高考了3年了我们考试的时候也没看书,现在复习资料有多又全比书好 追问 会有后续的,反正我的分还有万八的 额,天啊!不过至少你的课程是教改后的吧?高中英语要求会使用的单词量大概多少?认识的呢? 追答 英语就是听力作文也有专项练习的反正高考比4级简单啊单词阅读作文 追问 那是必须的-_-|| 谢谢,采纳你的吧,一会另开贴,这个分好少。 追答 单词好像是3500考试有单词填空比较难 追问 现在英语的类型有什么变化吗以前貌似只有听力单选完形阅读作文,现在貌似还有翻译?听力题型也发生变化了? 谢谢,我还好不要从高一开始再次经历一次高中了! 在么 在么 追答 什么事

高二的吧,高三都总复习了

高二 更多追问追答 追答 高二结束前必修都会上完 望采纳哈(′▽`〃) 追问 谢谢,有比你更详细的,谢谢你了!

高二 追答 不过高一就已经教了一章了

高二, 追答 采纳个呗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 1.必修课程(共5本)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2. 选修课程(共21本) 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3. 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意图 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其中, 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 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其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根据系列3内容的特点,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适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4.对学生选课的建议1). 学生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程,在数学上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2). 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系列1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16学分。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16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 3). 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系列2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系列4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20学分。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20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选修4个专题,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4学分。 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作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理科11本 文科10本除了必修的五本 还有必选的2本 还有选修的3本(高考题3选1 )

这要看你是选文科还是理科。理科的话是从必修一到必修五,然后是选修2-1,2-2,2-3,还有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文科的话貌似只有1-1,可能还有1-2。

LZ是江苏的么?江苏的话有必修一到五,如果选理科有选修2-1,2-2,2-3

不是。必修一到必修五是必修科目!高一学必修一和必修三四五,高二上半学期学必修二。接下来看你选文还是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