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少”,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搜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多少的玻璃仪器之一,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要经常用到。教材用图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常见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然后让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体积。在比较水的体积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测量,操作方法不同,比较的标准不同,无法进行比较。于是就有了测量水的体积的标准工具——量筒的产生。最后,运用量筒规范测量水的体积。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量筒这种测量液体体积工具的发明过程,学习正确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水的多少.ppt 第1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的体积多少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比较和测量的;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对毫升产生的意义有所认识,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认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3个大小不同装有水的塑料瓶、量筒、各种容量的容器等。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一次性纸杯。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西游记35被困火焰山》片段)同学们看到,猪八戒实在是太热了,现在他叫喊着要喝水,唐僧就拿出了三瓶水,(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八戒要拿装水最多的一瓶,但却挑不出来,大家能帮他猜出来吗?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了三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和老师讲台上的都一样,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板书课题) 二、比较水的多少,体验探究过程1、同意*号瓶中水多的人明显占优势,那我们就认定*号瓶中的水最多,这样可以吗?那要怎样才能比较出水的多少呢?大家快想想办法吧。(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3、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师根据汇报板书。可能的方法有:比高低、注射器、互换瓶、比杯数、比重量、漏斗滴、用尺子、刻度杯等 (板书)4、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可真不少,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呢?我们在研究科学问题时,要选择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5、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思考所需的实验材料,明确分工后由实验员到教师处领取材料。6、学生小组实验,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板书)三、比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发明过程同学们找到了装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两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们能说出来吗?1、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水多多少呢?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这时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要引导。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教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我们如何测出更精确的数据呢?可提示学生想到刻度线。 3、自制刻度线测量(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2)学生实践:自制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测量的结果相同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结果统一?四、认识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一)、认识量筒及单位毫升1、师介绍量筒:为了比较精确地知道水的多少,我们就需要使用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量筒。 (出示量筒)每个小组的实验桌里面都放着一个量筒,请材料员拿出来,大家仔细观察它,你发现了什么?(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还有一个嘴)2、介绍毫升:谁知道ML又叫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3、提示测量要求:数一数大刻度之间有几个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体课件出示正确读数方法)(二)、使用量筒1、请学生到讲台前用量筒测量讲台上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板书)2、孩子们真聪明,知道应该怎么使用量筒了,其他同学想亲自量一量吗?我们来量一量一次性纸杯能装多少毫升水。3、测量后汇报结果。五、总结拓展,课后延伸1、同学们,我们能说出一些常见液体的体积吗?(课件出示酱油、矿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装多少毫升)2、课后调查:不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几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3、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不关水龙头1天,1个月会浪费多少水?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水的多少.ppt 第2张

课题 《比较水的多少》是科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 作者及工作单位 北海市合浦县廉州小学 莫逢礼 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一切生物也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约用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2、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4、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合作交流等方法正确地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利用所掌握的液体特性知识,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来比较水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