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应取平卧位或头和脚抬高30度,注意保温。  2、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抗过敏,抗感染。  3、给氧,鼻导管给氧2-4L/分,每4小时清洗导管一次,保持通畅,必要时可用面罩吸氧。呼吸衰竭时可给呼吸兴奋药。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可做静脉切开,以利于血容量的补充和用药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按病情掌握药量、滴速,保证准确及时给药。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6、早期在扩容疗法同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药物提升血压,一般维持在80-100/60-70mmHg即可,不可过高,当血容量补足时,也可用血管扩张药,如异丙肾、苄胺唑啉等。输入此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尿量,避免药液外溢至血管外。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记录。  (1)密切观察P、R、BP的变化,根据病情15-30分钟测量一次。  (2)体温每四小时测一次,低于正常时要保温,高温时应给予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降,以免虚脱加重休克。  (3)观察意识,当中枢神经细胞轻度缺乏氧时,病员表现烦躁不安或兴奋,甚至狂燥,随休克加重,由兴奋转抑制,病人表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此病人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意外损伤,亦可使用镇静剂,但需注意血压。  (4)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如面色苍白常表示有大出血,口唇或指甲发绀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或淤滞,当胸前或腹壁有出血时,提示有DIC出现,如四肢厥冷表示休克加重应保温。  (5)注意尿量、颜色、比重、PH值,病情重或尿少者应留置导尿,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在15ml以下或尿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急性肾衰,保持尿管通畅,预防泌尿系逆行感染。  (6)严密观察心率变化,如脉速,末稍紫绀伴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痰,提示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测中心静脉压,可做为调整血容量及心功能之标志。休克期CVP在10厘米水柱以下应补充血容量,不宜使其超过12-15cm水柱,否则有发生肺水肿危险,如CPV高于15cm水柱,而休克尚未纠正者,应给予强心药。  (8)休克病人根据病情立即抽血验血常规、血型、血钾、钠、氯、CO2结合力和血浆蛋白,红细胞比积等,以做为抗休克治疗的用药依据。  8、按时做好褥疮护理及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9、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夏斯泰推荐

休克的护理措施是护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人卫医学网总结如下:  (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专人护理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者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3.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4.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二)改善组织灌注  1.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组织灌流。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 .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三)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  2.避免误吸、窒息  (五)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六)调节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保暖: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同时防止烫伤。室内温度以20°C左右为宜。  3.库存血的复温:输血前应将库存血复温后再输入。  4.降温:感染性休克高热时,应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  (七)预防意外损伤  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

休克发生时要采取中凹卧位,就是把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同时要尽早建立静脉通道,并用药物维持血压。同时还要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br><br>同时要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还要鉴别发生休克的原因,确定是属于哪一种休克,给予对症积极治疗。

  一、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 与失血、失液、体液分布异常有关。  2、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与脑细胞缺氧导致的意识障碍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侵入性监测、留置导尿管、免疫功能降低、组织损伤、营养不良有关。  6、潜在并发症 多器官系统衰竭(MSOF)。  二、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  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30°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有利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改善组织灌流的护理  改善组织灌流,除迅速扩充血容量外,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也是重要措施之一。扩充血容量的护理已如前述,在此主要归纳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护理。  1、血管收缩剂,因可加重组织缺氧,带来不良后果,多不主张单独使用;血管扩张剂,能解除小血管痉挛,关闭A-V短路,疏通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和回心血量,但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2、根据病情,尤其在休克早期,可联合使用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从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浓度和速度。  4、静脉滴注血管收缩剂时,应慎防药物溢出血管外而导致组织坏死。  四、其他护理  1、促进气体交换 ①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常规间歇性给氧,6-8L/分,以提高血氧浓度。③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以促进肺扩张,增加肺泡气体交换量。④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机,给予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以改善缺氧状态。  2、处理体温异常 对于体温过低者,采用保暖措施,如提高室温、加盖棉被,但不可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体表加温,以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器官血流更加减少加重休克。输入库血时,应将库血复温后再输入,避免加重体温过低。对于体温过高者,应采取降温措施,维持体温在38℃以下。  3、防止损伤和感染 ①对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防止坠床。②做好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粘膜感染和溃疡。③各种诊疗用品严格消毒,各项诊疗操作遵守无菌规程。④遵医嘱准时正确地给予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⑤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4、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和亲属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休克的护理措施:  (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专人护理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者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3.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4.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二)改善组织灌注  1.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组织灌流。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三)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  2.避免误吸、窒息。  (五)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六)调节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保暖: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同时防止烫伤。室内温度以20.C左右为宜。  3.库存血的复温:输血前应将库存血复温后再输入。  4.降温:感染性休克高热时,应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  (七)预防意外损伤  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  定于床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外科疾病,无论是创伤失血或严重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休克,都存在着绝对或相对的血容量不足,这样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因此问题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休克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外科休克扩容的方法主要是由晶体扩容和胶体扩容,一般都遵循着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