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一、活动背景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从遥远的太空看,蔚蓝色的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古往今来,她沥尽沧桑,孕育了万物,养育了无数的儿女。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她的表面布满了广袤的平原、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森林,蔚蓝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她的内部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种矿藏。但是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只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使得环境逐渐恶化,资源越来越少,地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地球母亲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甚至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地球爱护环境,做地球村合格的公民。二、设计思路本次活动,以《我们的地球》为活动课题,联系人类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对地球母亲及其现状的认识和了解。采用查资料、小探究、小调查等活动形式,掌握一些有关地球的知识,了解地球的现状,做到怎样保护好地球母亲。1、到学校图书室或微机室查阅有关地球的知识,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确定出活动主题。2、分组探索研究“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人类生存” ?把探究过程和成果展示出来。3、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地球的现状,怎样保护好地球母亲。4、展示“我们的地球”活动成果。总结与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三、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访问时要掌握交谈技巧,有礼貌地倾听被访者谈话并注意做好记录。2、过程与方法:在班级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家庭或社会访问以本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法、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实践法等开展各项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地球知识的了解和地球现状的认识,让学生懂得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做地球村合格的小公民。四、活动重点和难点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地球知识。2、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了解地球的现状,增强关心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难点:1、查阅、摘抄有关地球的资料后,进行归类汇集整理。2、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五、活动安排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1----2周。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3----6周。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7----8周六、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对地球母亲你了解多少? 1、 指导学生观看“神六”拍摄的地球照片。2、出示地球仪,提出有关地球的问题。1、让学生站在太空的角度,体会地球外表。2、围绕“地球”的话题,提出有关地球的问题。 确定主题,制定计划。 1、根据有关地球的问题,找出感兴趣的方面,确定活动主题。2、主题选定后,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3、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 1、与同学交流有关地球的知识依据感兴趣的问题定出自己的活动主题。2、根据主题,作一个活动计划。3、与同一活动主题的同学结成一组,选出组长。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第二阶段:根据活动主题,实施开展活动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查资料,探寻地球的秘密。 根据本组制定的活动主题查阅资料,小组可分一下工,分别查阅摘抄,最后汇集在一起,在小组内或小组间相互交流。 1、在小组开展查阅资料的活动,在本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2、把查到的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 分组探究“地球为什么适合人类生存?” 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1、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会怎样?2、假如地球离太阳太近或太远,又会怎样?地球与太阳之间是什么关系? 1、分组做实验。2、得出实验结果,解释“地球为什么适合人类生存”的问题。 调查、考察地球的现状。1、学生自己或分组进行调查访问爷爷奶奶等前辈,对家乡环境的变化有哪些看法。2、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实地考察所在社区和环境污染情况。 1、指导学生作调查访问的方法和技巧。做好记录。2、组织学生考察前,向学生提出纪律、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把实地看到的情况用文字写出来或以其它形式记下来。 1、准备好一个调查访问的提纲,掌握方法、技巧,做好记录。2、带好记录本或照相机,把实地情况写下来、画下来、照下来。3、写一个调查报告。 做地球村的合格小公民 通过调查、实地考察:地球母亲的现状不容乐观。同学们怎样才能做地球村的合格小公民呢? 1、“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等等。2、以少先队小队为单位,到所在社区拾捡白色垃圾,宣传爱护环境。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举办“我们的地球”研究成果展。把个人或小组“我们的地球”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准备好研究成果参加展示。举办“只有一个地球”主题演讲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演讲比赛。最后评出优秀演讲者。提出演讲比赛的要求、规则。选出代表小组的演讲人,参加班级“只有一个地球”演讲比赛。自我总结评价本次活动情况1、你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怎么样?把你的收获、优势、不足和进步进行评价。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小组间相互学习交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给楼主某某学校做过的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方案吧,可以参考!@@!**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方案“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实验点开展。我校为了能顺利进入新课程,决定要提前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应提前进行实验,积累经验,是我们顺利进入新课程的一个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新东西。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带动综合实践课的其他三个方面,是我们本次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现就我校开展实验的做法,做一整体构想。一、构建实验的基本框架1、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包括四个方面:有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活动等四个方面。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去突破他,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开展。综合实践的四个方面,研究性学习,是个新面孔。我们解决好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综合实践课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作为重点来进行。2、综合实践课的四个方面的布局。 把综合实践课,分为三个大块: 第一块:开设信息技术课。为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基本条件; 第二块:开设班队活动课。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 第三块:开设研究性学习课和个性发展活动课。 每周开设三节课3、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是开放的课堂;学科课程课堂是封闭的课堂。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是:从课堂出发,到社会进行,再回归到课堂。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向社会敞开了一面,把课堂与社会连接在了一体。为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积累生活经验,搭建活动的平台;为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疑惑的答案,提供机会。是学生、社会、学生之间的活动。 学科课程,是以课堂为主的。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活动。4、组建队伍 成立学校领导组;课题实验组;教研组。 学校领导组,有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决策;课题组,由活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研究、指导、管理;教研组由任课教师组成,负责具体的活动组织与管理。二、确定实验的内容及实施序列 研究性学习课的内容,不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是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过程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问题-- 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发现问题、捕捉问题的能力 包括:某个单一的问题、综合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科技发展中的问题。方法--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调查、摸拟、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科学假说等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领悟这些方法。知识-- 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的方法 学生能够从生活、社会、资料、网络等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的,相关知识、技术、资料来。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过程安排组织学生研究,一般要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确定课题;组织活动;中期评价;研究总结;成果展示等五个环节。 1、确定课题:①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a离学生近的:自然的、生活的、社会的问题;b离学生远的:有资料等可供展开研究的。②确定课题有两种方式:a、由学生自己确定 教师审定 教师指导下展开研究学习。b、由教师确定 指导学生展开研究学习。2、组织形式: 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级研究 可以在课堂上研究,可以在社会、家庭、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研究。3、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 建立假设 搜集资料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简言之:发现问题 研究学习(搜集资料、观察访谈、查阅资料、操作实验) 得出结论。各步程序的具体安排是:l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学初利用四周时间,确定每个学生在本学期研究的问题。2、研究学习:组织学生参观、观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操作、实验、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学生方法,指导和解决过程中的困难并检查校正等。3、得出结论:掌握研究方法、获得研究的体验。可以通过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刊物等展示。4、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口头报告、研究笔记、实物展示或者活动设计方案。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研究档案,积累研究成果。5、评价 重视研究学习过程,不要过份追求结果。要重视学生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展示出来的创造才能。特别要关注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动手时间和参与体验的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与闪光点。 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开题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中期评价(检查实施情况、资料积累情况、遇到的困难);结题评价(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结果和成果展示方式)。四、综合实践课的组织机构1、组长:** ** **2、副组长:** ** **3、成员:五、综合实践课研究经费 学校自筹,活动经费学校实报实销。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我国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的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实施计划如下: 一、摆正科技活动位置,构建学校科技活动小组。青少年科技活动是一项普及性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自然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调查、科幻画、模型等兴趣小组,二、加强科技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广泛、持续、有效地开展好科技工作,首先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号召学生全员参与,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我们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对科技工作的意义、内容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通过班会、校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科技方面的专题讲座,力求让学生等得科技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提高其兴趣,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采取措施使教师和家长都重视、支持科技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三、加强科技活动制度建设,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根据工作实际,要求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指导老师、有研究项目、有活动成果、有评比记录,认真检查落实情况,使科技创新活动真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最有效的措施在于,学校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考核之中,并提高其在评估中的权重,极大地调动辅导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专门建立了科技活动档案,除了常规的计划、记录和总结外,还要储存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动照片,并对专题活动进行展示,评选科技活动标兵。四 、科技活动过程 课内和课外结合,随机和计划结合,让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本阶段主要活动是: 1、加强环境建设,创设科普氛围,楼道内设计橱窗展示成果。 2、对全校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培训讲座,“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发明课题”、“如何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等。 3、活动小组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如扩散思维训练、列举缺点训练、摆脱习惯思维训练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发明课题,试验研究,制作作品。 4、科技活动月展示成果,评选上报作品。 5、指导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争取获得好名次。 通过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利用自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适应于时代发展和培养新一代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育的首要任务。为了利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制定以下实施计划:一、 创设情境、引导发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首先是来自于他们有志于发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坚强毅力、穷追不舍的探求精神,这是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注意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去从中发现。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探究环境,使孩子在愉快的自主活动中 发现到手的灵活性与手具有灵敏的感觉的特点,比光用语言进行讨论手的用途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二、质疑促思、学会思考“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是创新的起点。“疑”可促思又必须会思考,正如华罗庚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只为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学不问”的错误倾向,要学会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意识地设疑,引起学生的自我探讨。这种经常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对任何问题都总要进行追究的意识,不弄清问题的成因、性质或解决办法决不罢休的精神。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参与过程、学会探索学生的科学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吸收过程,即使是学习的科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生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正如著名的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科学彻底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显示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中是否具有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学习。即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受到训练,培养其探索精神。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索。 四、求异发散、鼓励创新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我们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特别是鼓励那些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归纳和总结,不断的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使整个学习活动达到高潮,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五、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以下措施:1、课前充分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同组教师共同研讨,编写教案;利用多媒体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保证同学们的动手实践。2、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讨,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允许同学之间开展争议,3、恰当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孩子的进步方面,对于有创意的观点,邀请他们介绍观点的产生过程,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不轻易否定学生,即使不正确的,也要引导他自己找到原因,更正观点。4、充分利用实验材料,开展实验教学,达到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开到百分之百,还要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鼓励学生创设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5、把自然教学向课下延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这就要带到课下去探究实践,获得新的知识,使学生不断进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首要任务。我们要实实在在的上好每一节课,开展有效的课内、课外活动,利用自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方案 “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实验点开展。我校为了能顺利进入新课程,决定要提前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应提前进行实验,积累经验,是我们顺利进入新课程的一个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新东西。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带动综合实践课的其他三个方面,是我们本次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 现就我校开展实验的做法,做一整体构想。 一、构建实验的基本框架 1、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包括四个方面:有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活动等四个方面。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去突破他,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开展。综合实践的四个方面,研究性学习,是个新面孔。我们解决好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综合实践课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作为重点来进行。 2、综合实践课的四个方面的布局。 把综合实践课,分为三个大块: 第一块:开设信息技术课。为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基本条件; 第二块:开设班队活动课。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 第三块:开设研究性学习课和个性发展活动课。 每周开设三节课 3、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是开放的课堂;学科课程课堂是封闭的课堂。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是:从课堂出发,到社会进行,再回归到课堂。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向社会敞开了一面,把课堂与社会连接在了一体。为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积累生活经验,搭建活动的平台;为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疑惑的答案,提供机会。是学生、社会、学生之间的活动。 学科课程,是以课堂为主的。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活动。 4、组建队伍 成立学校领导组;课题实验组;教研组。 学校领导组,有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决策;课题组,由活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研究、指导、管理;教研组由任课教师组成,负责具体的活动组织与管理。 二、确定实验的内容及实施序列 研究性学习课的内容,不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是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过程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问题-- 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发现问题、捕捉问题的能力 包括:某个单一的问题、综合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科技发展中的问题。 方法--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调查、摸拟、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科学假说等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领悟这些方法。 知识-- 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的方法 学生能够从生活、社会、资料、网络等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的,相关知识、技术、资料来。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过程安排 组织学生研究,一般要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确定课题;组织活动;中期评价;研究总结;成果展示等五个环节。 1、确定课题: ①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 a离学生近的:自然的、生活的、社会的问题; b离学生远的:有资料等可供展开研究的。 ②确定课题有两种方式: a、由学生自己确定 教师审定 教师指导下展开研究学习。 b、由教师确定 指导学生展开研究学习。 2、组织形式: 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级研究 可以在课堂上研究,可以在社会、家庭、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研究。 3、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 建立假设 搜集资料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简言之:发现问题 研究学习(搜集资料、观察访谈、查阅资料、操作实验) 得出结论。各步程序的具体安排是: l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学初利用四周时间,确定每个学生在本学期研究的问题。 2、研究学习:组织学生参观、观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操作、实验、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学生方法,指导和解决过程中的困难并检查校正等。 3、得出结论:掌握研究方法、获得研究的体验。可以通过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刊物等展示。 4、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口头报告、研究笔记、实物展示 或者活动设计方案。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研究档案,积累研究成果。 5、评价 重视研究学习过程,不要过份追求结果。要重视学生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展示出来的创造才能。特别要关注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动手时间和参与体验的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与闪光点。 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开题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中期评价(检查实施情况、资料积累情况、遇到的困难);结题评价(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结果和成果展示方式)。 四、综合实践课的组织机构 1、组长:** ** ** 2、副组长:** ** ** 3、成员: 五、综合实践课研究经费 学校自筹,活动经费学校实报实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开展?怎样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姓“语”还是姓“综”?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照样可以有声有色地有效开展,活动应该以“语文综合”为前提,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体悟”为情感教育方式,以“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小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实际为出发点,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与此同时,有机适时地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下面重点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谈思考与实践。一、以“语文综合”为前提,选择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我校开展的以“兰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设计方案。1、“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背景(1)历史文化背景:绍兴漓渚的“兰渚山”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种兰之地,我们的家乡不愧为中国兰花的故乡,兰文化的发祥地,“兰渚山”也不愧为兰花的祖地。(2)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漓渚是绍兴县西南部古老而繁华的历史名镇。又是“中国花木之乡”和“浙江省十强花木乡镇”。镇内有“中国春兰样品园”。全镇花卉大户有400家,花木面积在10亩以上的有345户,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也达43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经超过1200亩。2、“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系列活动设计设计一:探寻家乡“兰文化”的历史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的诗句,寓以兰自勉。也有陆游诗句写到“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又有“君不见城南卖花翁,朝卖一枝红,暮卖一串紫……卖得花钱进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这是当时绍兴花市闹猛的生动写照。设计二:搜索历来“兰文化”的故事有越王勾践来兰渚山养兰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颂兰,屈原佩兰,朱德爱兰,鲁迅采兰等名人与兰花的不解之缘的小故事。设计三:寻找富有“兰文化”的作品有兰的绘画,兰的照片,兰的书法,兰的文学作品等。绍兴四名人组成了“句践种兰”、“书圣写兰”、“文豪咏兰”、“总理爱兰”。 “绍兴莲花戏”电视剧《三朵兰花》等。以上设计体现知识的整合,实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乡土文化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对各学科、各领域收集的资源材料进行筛选与整合,学会合理地选择与吸纳,进行有效地语文实践。有些材料是非语文领域中获得,已经跨越了语文学科本身,正真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弥补了语文课程的不足,使课程之间加强了应有的沟通与交融。当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体现实践活动的活力,活动需要载体,可以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讲故事、诗文朗诵、戏曲欣赏、自由画画、考察采编、文艺表演等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让语文充满语文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让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活动主题:《花卉与生活》 学校:辽宁省沈阳市法库 县慈恩寺乡中心校 年级:五年级 主讲教师:史克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活动主题:《花卉与生活》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知道种植花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对花卉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并从中掌握一些科普知识。活动准备:教师提供花卉种植基地,花卉信息网址,有关资料。学生去基地实践,走访调查,上网搜集材料等。活动课时:三课时。本课为第三课时。活动内容:第一课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确定小组活动内容。 第二课时:去基地,市场调查,实践。分组整理。 第三课时:成果交流与汇报。活动过程教 师 指 导 思 路学生学习方法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成果 1、各小组按照自己的汇报顺序由代表汇报。 2、评选出:“实践活动 优胜组” 四、实践总结1、欣赏歌曲《花仙子之歌》2、每人用一句话表达出对这节课的感受。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第一课时我们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确定了各小组的活动内容。第二课时我们走向社会去种植基地实践,到网上查阅资料等形式去完成任务。老师相信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急于向大家汇报,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展示的机会。 小组归纳所调查采访的资料、图片等,选出汇报代表,准备汇报。 分四个小组,采取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展示各小组的成果。 形式:资料汇报。图片展示。播放在花卉种植基地实践的录像。(插件附视频资料)盆栽花卉实物展示说明。采访园艺专家录音资料。小品表演展示花卉作用。 组织学生公平评选(由代表选出)同时肯定其他各组成绩。 欣赏乐曲,愉悦心情。 让学生说出心里所想,教师做适当点评。 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这种勤学善思,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好品质。 齐答: 《花卉与生活》 整理资料,讨论汇报形式选出汇报代表。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展示自己小组的特色,体现多样性。1、居室花卉调查小组:上网分类搜集资料。2、花卉品种调查小组:图片展示加以说明。3、花卉栽培管理小组:①大屏幕播放小组在种植基地活动录像资料。②各种花卉实物展示并介绍。4、花卉功能作用小组:①采访专家的录音资料。②头饰表演。展示花卉的不同功效。 各组评选优胜组并进行表奖。 学生欣赏歌曲,随唱歌曲。 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通过各种形式的汇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给学生设计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感受成功喜悦。体验探索与实践的乐趣。 陶冶学生的性情。感受生活的美丽。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全课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参与社会调查、采访、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重要性,感受到了与现实社会直接对话。由于全部活动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资 源 支 持此活动设计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源支持内容 居室花卉调查方面:登陆云南花卉信息网、广西鲜花与生活网、新浪网http://bj.sina.com.cn 2001年03月22日7:22华商报下载内容资料等,分别查阅了卧室、客厅、书房、阳台等适合摆放哪些花卉,忌放哪些花卉。花卉品种方面: 走访了法库县花卉市场,拍照并询问了卖花人一些花卉方面问题。栽培管理方面: 去县一花卉种植基地实践,以录像形式取得第一手资料。从基地购买了一些典型盆栽花卉。花卉作用方面: 采访了县园艺站的工作人员,去县图书馆查阅了一些花卉作用方面的书籍。

发到我的邮箱吧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