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  12、13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早期。他们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叨唠,这样的叨唠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课程首先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叨唠,然后要清楚叨唠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是探讨在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么对待长辈的叨唠。  辅导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叨唠。  2、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探讨对待叨唠的好办法。  辅导方式  1、小组讨论  2、小品表演  3、社会调查  辅导前准备  1、课前做好一份社会调查。  2、排练小品《小亮在家一、二》。  3、准备一幅田园风光油画。  辅导时间与场地  辅导时间:一学时。  辅导场地:团体辅导室。  辅导步骤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二、说说自己  1、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我今年……)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教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说叨唠  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讨论(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一分钟)  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叨唠呢?(指名发言)  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  小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4、讨论: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  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叨唠?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举手发言)  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解”等。  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叨唠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  四、爸爸妈妈的话  1、教师:上课时,老师做了一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下面,我们一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实况  (问:×××,您好,现在,想请你来谈谈关于“叨唠”的话题……  问:×××,您好,你的孩子快12岁了,当你想跟他说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他有时候就表现得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这份社会调查一定要提前两周去做,而且要细致,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让每一位被访的家长说出他们最想与孩子讲的话,家长的姓名尽可能不公开。)  3、小结: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灵的震憾。叨唠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五、消除烦恼  1、讨论: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  (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力法;  (3)自我讽刺法;  (4)解释说明法。  ……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亮亮调皮地一笑:“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说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讨论:亮亮是怎样对等长辈的叨唠的?(让学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来解答。)  六、帮帮你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叨唠,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解决。)  七、小结  父母亲由于爱而叨唠孩子,因为感激,我们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让我们共同架设起一座虹桥,人和人之间多一份理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补充活动  开展辅导两周之后再次做社会调查,让家长谈谈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变化,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建议  本课程适用于小学5、6年级以上至初中学生,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避免说理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辅导室里以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座位轻松入座,不必要求学生坐姿如何,只要得体大方即可,使辅导活动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最新2019年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1课 换个想法心情好》教学课件PPT 第1张

什么是PPT?如果要说好建立良好心态:首先凡事要学会看开一些,凡事不能斤斤计较,人生苦短,多想一些开心的事,多交一些知心的朋友。制定好自己近期目标,接着制订一些远期目标,然后朝着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你一定会有所收藏,你的生活一定会充实起来。接着的信心会有所好转,心态一定会倍倍增加。

  朋友您好:我很同情你的不幸和遭遇,愿意承担你心灵的一切痛苦,同时把消除痛苦的妙法送给你。这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希望您能接受。  一、人们痛苦的根源  精神抑郁症者一般有下面一些表现:性格脆弱、思想封闭、情绪低沉、郁闷不乐、孤独无助、少言寡语、空虚自卑、任性固执、郁闷不乐、多愁善感、忧思焦虑、失眠多梦、恐惧多疑、悲伤厌世、惊异胆怯、焦躁不安、暴躁愤怒……等等多种情况。除了注意饮食、中西医药物治疗以外,侧重谈一谈心理疗法。产生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有种:经济拮据、住房原因、失业问题、恋爱坎坷、婚姻不幸、家庭暴力、夫妻矛盾、工作压力、身体生理、疾病缠绕…等等都是诱发抑郁的因素。近年来中国自杀的数量不断上升,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关注。小者带来一个家庭的不幸,大者带来社会和国家的不安定。不分国籍、不论年龄、不管身份、也不分贫富、性别……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和痛苦,只不过痛苦的时间上有长短之别;程度上有轻重之分罢了。没有钱无法生存是痛苦;钱少了有很多要买的东西买不起;钱多了又担心失窃被盗,无法花出去也是痛苦。男人有男人的烦恼,女人有女人的痛苦;大人有成年人的苦闷,儿童有儿童的苦恼。再加上家庭和社会大小环境的影响和诱惑,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真是让人防不胜防,难以抗拒。简直我们就像在痛苦的海洋里游泳,不知何时沉入海底。人生痛苦,苦不堪言那!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负面情绪;人生最宝贵的是快乐的心情!  总的来说,人类的痛苦不外乎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和身体疾病三个方面的痛苦。而这三个方面痛苦还是心灵上的痛苦最多、最复杂、持续时间最长、最难以解除。而物质层面的和身体层面的痛苦还和精神层面的痛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医说:怒伤肝,悲伤肺,惊喜伤心,恐伤肾。物质影响精神,情绪反作用于身体,处理不好,恶性循环。那么究竟什么是痛苦呢?其实所谓的痛苦就是万事万物在我们精神层面中的一种认识、一个定位而已。我们认为它是痛苦,就感觉它是痛苦;我们认为它是幸福,就感觉它是幸福。有的人并没有很多钱,但是也活得很潇洒自在啊!所以有些看似痛苦的其实是虚假的;有些所谓的痛苦其实是幸福;是由于我们不知足和心理的偏差而误认为痛苦。你看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富人自杀,有多少歌星跳楼,难道他们缺少金钱吗?不缺。他们缺少健康的心理;缺少解开痛苦的钥匙;缺少与人沟通的桥梁和渠道。如此说来,那么痛苦就是客观事物在我们意识里的一个心理定位、一种精神感觉。如果我们把它定位在痛苦的层面,那他精神就痛苦;如果把它定位在幸福的层面,那他就是幸福,而不管它本身的精神取向和别人什么看法。所以痛苦和幸福的决定因素是我们的心态如何,确切地说是我们的心态如何,也就是我们的生命目标、生命目的和人生的核心价值观?  一般人的生命目标、生命目的都是以自私自利、自我贪得、自我获取为目的,来划自己的生存、生活的人生轨迹。世俗的层层迷雾遮住了人们的双眼和心灵,这就是造成人们痛苦的总根源。人生百年,活在世间,就像住在旅馆一样,生带不来,走带不去。在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当别人和自己看法、观点、见解不一致时;或当别人和自己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便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陷于无限的痛苦之中,以致恶性循环,不能自拔。一个人长期处于痛苦、悲伤、愤怒、焦虑……黑暗之中,身体必然会生出疾病来。接着又陷入病痛之中,为了治病又要花掉很多钱,物质层面的痛苦又接踵而来。真是人生之苦,苦不堪言、痛不欲生,直想一死了之、呜呼哀哉!所以,我们明白了痛苦的根源,想要解除痛苦,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断除迷惑;断除迷惑才能断除欲望;断除欲望才能断除邪行;断除邪行才能断除痛苦;断除痛苦才能得到快乐;有为而无所为;无为而无不为。有舍才能有所得;无得而必无所舍。在心理最黑暗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光明就在眼前,那怕看到一丝光明都会挽救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啊!人身难得啊!尤其在人们的心情极度焦灼,情绪极度浮躁、心态极度脆弱的今天更是如此。愤怒只能恶性循环,仇恨只能再造新的痛苦;痛苦只能再生烦恼。欢喜一笑泯恩仇啊!消除人们心灵的痛苦便是救人一命啊!拔除一切大众的痛苦就是大爱;把快乐、幸福、健康毫不吝啬地施舍给大众,把自己生命的全部给予大众就是大爱,一切思维和行为都以大众的苦乐为生命的圆心,这就是快乐人生的境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会感觉有几个人好像专和自己作对,过不去。是不是生活中有这种情况?其实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的心灵过不去。我们的心往往在热爱和仇恨之间;在宽容和嫉妒之间;在平和和愤怒之间;在快乐和痛苦之间徘徊,有时偏于后者是吧?我们的心总感觉世界不公平,总感觉对方全错了,是吧?从因果规律来看,这个世界一切现实都是合理的,都有一定的因缘关系。现在世界上的一切法律都是从构成前因后果的必然要素来判定是否有罪。其实痛苦也好,烦恼也好,一切不顺心的事情也好,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爱心不够所造成的痛苦。要经常提示自己:我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我是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我是世界上最有爱心的人,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二、消除痛苦的方法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没有明白道理;没有认识宇宙的真相、事物的规律;没有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人的本性;没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封闭固执的观念、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及以自我为核心的价值观所造成的。始终处于和大众一种对立、乃至对抗的状态,殊不知和一个人对立就是和大众对立;就是和宇宙对立;就是和自己的心对立。这样,只能离我们的快乐越来越远了。原因是我们的心态发生了问题:不满、忧郁、浮躁、愁苦、埋怨、怨恨、伤害、仇恨、愤怒……甚至出现了杀害之心。再深一层说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自我、执着于私心、执着于名利、执着于多年形成的固有的死板的僵化的从一个视角、从一个方向、从一个立场思维的方法和习惯。甚至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大有鱼死网破之势。好像有人牵着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鼻子往痛苦的深渊里狂奔,我们做不了自己心的主人啊!所以事后反思感到很后悔吧,当时自己的心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一样,根本就刹不住车。当一个人走路时,前面是一片火海、一座高山或者是一口深井,请问大家,他还会往前走吗?肯定不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钻牛角尖,固执于一条死路而不放,结果还是痛苦临头,自己种苦因;自己尝苦果。其原因除了自私自利之外,就是多年多年死板、僵化、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造成的。此时此刻,能回心转意——改变自己的心就是“悟”!中国人很智慧,你看悟字的写法,不就是我的心吗?能把控自己的心就是有觉悟的人啊!改变的越快,越及时,就是悟性很高了。能够自己主动的改变自我就是自觉。当然,在别人的提示下,觉悟了那也很好啊!怕的是执迷不悟啊!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还在黑暗之中,还在和大众作对,还在和世界作对,还在和自己的心作对,身心还不和谐,还不能和大众融为一体,那真是痛苦一生啊!中国每年自杀的28.7万人,轻微的心理障碍更是数不胜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有蔓延、扩大的趋势。世界上不是很多人带着一生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吗?这些寻短见的人,其一没有想到白发人送黑发的时候悲痛欲绝。你一走了之,父母的心也跟你一起死了。你忘记了是母亲3、4百斤的乳汁——那可是母亲的血浆之恩还没有报答啊!其二你想一想你的爱人、孩子、(或恋人、)朋友…的感受吗?亲为哀泣、友为泪涟,你的亲人一生没人照顾了。其三你对不起自己啊!人生的美好和快乐你还没有真正看到啊!你只是看到人生的负面和消极。我在网上看到最小8岁、10岁的小孩想自杀。有一个16岁的男孩,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和他茹苦含辛过了十几年,小男孩说:我再看看妈妈、姥姥最后一眼,每天就永远地走了。觉而不迷,醒而不惑,真是难得。当时如万箭穿心一般,十分痛心,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般滚落下来。我真替这些过早凋谢的花朵感到惋惜!今天所讲的都是肺腑之言,都是心灵深处的交流。依我看来,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挽回心灵的迷茫和黑暗了。我们理应十分珍惜,生命难得啊,可不要白来人间一趟,空手而归啊!所谓的超越不是我们大脑的作品,而是我们心灵的升华,精神境界的提升,是一念之间——七秒钟就可以完成的。可是有的人七十年心态都没有提升啊!  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检查自己啊!”所以当遇到痛苦时,千万不要找对方的毛病,不管对方的心态、目的如何,哪怕一丁儿点正确都没有呢;这是苍天出的一个考题,来考验我的心态来了,我应该怎样正确回答这道题呢?我们明白了处事做人的道理,我们永远再不犯以前的错误了,不但不能走到和大家对抗的地步,还从此打开了幸福快乐的大门。每天都清净自在、幸福吉祥、快乐欢喜,那该多好啊!这可是从地狱到天堂、从自私到博爱、从自利到利他、从凡夫到圣人的一步大超越啊!世间所有的烦恼、痛苦、磨难都是上天来提高和磨炼我的心志、来塑造的人格我而出的人生考题。所谓“人格”就是做人要及格啊。只有通过痛苦,才能更加扩展我的大爱、打开我的心胸、磨练我的意志、擦亮我的慧眼、成功我的人生、铸就我的光辉前途。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和感恩。我能广博无私地爱天下一切人,包括我的一切对立面;我的心胸如大海,比大海还广阔,我的心胸如宇宙,和宇宙融为一体,和天地合而为一,能装得下天下一切事物,能包容天下一切人,能容纳日月星辰!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最大的是我们的心;最小的还是我们的心。一念之间我们就觉悟了;不再固执错误就是觉悟;看透人生就是智慧;能够宽容一切人就是快乐。  一切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在没有明白道理之前,我们的心性好比一头没有驯服的野马,横奔乱踢,根本不听话;经过慢慢驯服,渐渐地能让人骑了,再经过驯服能拉车上套了,但是还经常踢人尥蹶子;再经过不断地长时间地反复驯服,终于主动上套拉车不踢人了,而且驯驯服服,俯首帖耳。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很痛苦的驯服过程,我们要驯服老虎一样驯服自己的心性,其实我们心性的磨炼也是如此这样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名贤记》里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古文观止》说“天将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昔西伯(周文王)拘羑(you)里,演《周易》;孔子厄(饿)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jve才)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现实的家庭生活,现实的社会生活就是我们千锤百炼心性的大熔炉,人人都逃避不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论是君王还是平民;不论是富人还是乞丐;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除非你不在地球上生活,跑到外星球上一个人生活。凤凰在烈火中涅槃,心性于熔炉里光明。如果不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入手,到后来恐怕一生的结局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看在我们大家都不是外人,都是真实不虚的亲人的份上,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大家!那怕能理解一点都能一生受用无穷啊!  《太极图》里面有两条阴阳鱼,头接尾,尾连头在游动着。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其一是说任何一个事物有阴阳两个方面;太阳是阳,月亮是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身体为阳,精神为阴;想法为阳,结果为阴;理想为阳,收获为阴;看见的为阳,看不见的为阴……追根溯源,阴阳这就是构成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的基本要素。  其二说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对的;彼此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互为依存的共性,这个道理用内行话说是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讲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复杂的矛盾又不矛盾的关系。  其三说阴阳鱼头尾相连,是在不停游动着状态。整个宇宙,这个世界,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的心态……都在不停地变化着。  从以上方面我们得到那些人生启迪呢?  其一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一定从两个方面,千千万万不要一点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利害、成败、得失、取舍的两种或多种可能性。在现实生活实际中,往往有人专牛角尖,一条道跑到黑,结果是如何,大家去想象吧。所以说,人活的不仅仅是物质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高昂的精神、快乐的心情、健康的情绪啊!  其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人与人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关系,就会把我们对立、对抗乃至敌对的心态转变过来。这样你欢喜,我快乐,那该多好。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要想自己快乐先让别人快乐。  其三认识了世界在变化,是说我们的思维要跟着变化;绝不是随波逐流,改变我们的做人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这点千千万万不要误解。比如你的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突然间路况发生了变化,前面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物,你会怎样处理?肯定要减速刹车,或者调头回来,或者绕道而行。可是在现实生活实际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心理往往转不过这个弯来。人们之所以苦恼就是没有看破这个世界啊,没有完全认识自己啊!坚定不移的做人理念、原则和处理具体细节问题的灵活性相结合,我们就会减轻许多烦恼和不必要的痛苦。其实烦恼、痛苦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关键是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一个恰当的处理方法。正所谓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上善若水”就是说人世宇宙间最高级的最好的对待一切事物的方法像水一样:处在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状态。水是什么形状、水的道路在哪里、水什么态度、什么心理?直道不通,迂回前进。条条大道通快乐,何苦要专牛角尖?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我们要欢喜地接受他。第二要从本质上、从阴阳两个方面认识它、看透它;不要被它的假象迷惑。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心态的转变,深一点说是我们的心性的把握!什么叫把握当下?把自己每一时每一刻的“心”把握住了,就是圣人。第三转化它。转化是转化自己的“心”,而不是改变对方。为自己,我自己的私利,这一念之间就是打开地狱之门的开关;为他人,为他人的利益,这一念之间就是打开天堂之门的开关。这一转化就是地狱天堂两重天啊!这一念的转化就是快乐、就是自在、就是从凡夫到圣人的升华。自己的心改变了,再看对方不但不生气,反而心存感恩、感激、感谢之情。知足感恩正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是大家给了我们生存的条件和空间,给了我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人民是我们的真正的亲人。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生存在人世间。如果能人人感恩、事事感恩、时时感恩,那么幸福、快乐、吉祥、自在永远在我们身边。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欢喜,那我们就是快乐的人。我真诚地希望天下所有人都幸福、快乐、平安、吉祥!  在人生的旅途中,必然会经历很多痛苦、很多磨难。唐僧取经,历尽81难,难难要人命。经历了严寒就不怕冷了,经历了痛苦就不觉得苦了。只有大爱才能解除痛苦;只有理解才能消除烦恼;只有宽容才能溶化仇恨。人生就是从迷惑到醒悟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不了解自己到认识自己;从不了解生命到认识生命;从了解生命到彻底认识生命,不断提升做人的层次,提高人生的境界。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结合,阴阳结合在一起才是和谐。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阴阳两个方面对立起来,这就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制造矛盾和对立,我们的心能平静吗?这个世界能和谐吗?所以我们看问题千万不能一点论,一定要两点论,进而从多个角度来看同一个事物,要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这样就不会太执着、太固执了。  如果把我们的心当成一个水杯,把人生的痛苦看成十吨食盐的话,一个小小的水杯能装得下十吨食盐吗?显然不能。如果把我们的心放大到一百立方米的游泳池,就能装得下十吨食盐了,虽然浓度变淡了,但是仍然很咸。如果再把我们的心放大成太平洋呢?那么再多的食盐放进去也不会感到一点咸味了。我们的心量放大了,就是广阔无边的大海我们都能承载它,更何况人生这一点点烦恼和痛苦呢?我们的心胸像大海,每一个痛苦像稍纵即逝的一朵浪花,都会留给我们最灿烂的微笑和最美丽的光彩!只有苦与甜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生就是品味世间百味。这就是我对大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真诚地希望天下每一个人远离痛苦,得到快乐,走向辉煌!  人生每一分的痛苦和快乐都是人们心田里的一颗种子,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分收获,都是人生历炼的一种成熟,都是整个人生必然的成果!细细品味人生经历中的每一分痛苦和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一种享受。我愿意替任何一个人承受他的每一分痛苦,我更愿意和任何一个人分享我的每一分幸福和快乐!——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无边无际的大海是我的心量,博爱是我永恒不变的的心房,我和大地合而为一;我拥抱蓝天,日月星辰是我最光明的无量细胞,我是蓝天,我是白云,我是春风,我没有任何障碍,我在宇宙中自由的翱翔,我和蓝天融为一体。在时空坐标里我找到了我自己,——这就是我真正的根,真正的家园!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分是痛苦还是幸福;不论是荆棘还是鲜花……这都是我们美好生命家园的应有的不可或缺的生命要素,我永远不会浪费生命,我们生命的全部价值就是帮助大家尽量地消除一切痛苦;送给大家精神快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消除烦恼痛苦的有效方法是用人生名言,经常提示自己、开解自己、暗示自己、提醒自己、解锁自己——也就是醒悟的过程。逐渐培养自己的大爱心、理解心、知足心、感恩心、谦让心、——这就是打开快乐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其实生活并不缺少幸福和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幸福和快乐的慧眼和爱心!谁来打开?只能是自己,我代替不了。我只是把道理说给你,把开锁的方法交给你,具体行动必须是我们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开锁必须关锁人。贪欲心、嗔恨心、傲慢心、怀疑心、名利心、嫉妒心、仇恨心、伤害心、报复心、杀害心生起的时候——就是打开了烦恼痛苦的大门、打开了心灵死亡的大门、打开了地狱的大门!上面讲的一开一关就在我们自己的心灵一念之间。境由心造,境由心转。真是一念地狱,一念天堂啊!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由此可见明白做人的道理多么重要。  谨慎处理好与家人、亲属、朋友、邻里、同事的关系。尽量多谦让一点,多包容一点,多从对方考虑事情,那就一切事情好解决了。坚持长期做下去,快乐、吉祥就在我们眼前。我想大家在不远的明天都会得到这个快乐、吉祥的法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就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找到了生命的本源,找到了自己幸福快乐的根本!  三、调整心态、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  1、不断学习,懂得怎样做人的道理,培养自己的大爱之心、宽容之心、理解之心。提升自己做人的层次和境界。当一个人有了大爱心、大胸怀、大视野的时候,烦恼痛苦也就随之消失了。我最阳光、最有力量、最有勇气、最有信心!  2、经常帮助他人,多做好事,会得到心灵深处的快乐;这种快乐会抵消自己的负面情绪,改变人的命运。  3、和知心的朋友倾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效果好的话,一次交流,可以消除累积内心的多年烦恼痛苦,迅速开启心灵之窗。从“山穷水尽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4、热问题,冷处理。遇到发怒时不要急于处理问题。此时容易不理智。  5、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可能就有好的答案了。  6、调整生活、休息习惯,不做无意义的事情。如赌博,游戏等。早睡早起。每天不得少于5小时的睡眠。  7、适当锻炼身体,多到郊外、水边散散步。发火是身体阴阳不平衡,以水调火,多喝点水,都是有效方法。  8、少吃或不吃肉类和油炸食品;多吃含水量大的蔬菜类食物。尤其不要饮酒,抽烟,这些东西使人伤失理智、损害身体。  9、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开锁。中医说:怒伤肝,悲伤肺,惊喜伤心,恐伤肾。心平气和不伤身。  10、多听听舒缓的优美的音乐,可以调节心情。  11、每天早晨读一段有益的座右铭。如: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我何必为这点小事而烦恼:我要用爱心融化自己,融化整个世界。  12、每天起来唱一首有益身心健康的歌曲。  13、每顿饮食不要太饱,吃到7到8成就可以了;吃得多了胃肠负担重,大脑缺血会昏昏沉沉,容易办糊涂事。  14、每天静坐一会,把身心倒空,会得大智慧,处理事情非常理智。  15、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不要太固执、太死板;既要有原则性,还要有灵活性。  16、多征求、多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三思而行。  17、每天晚上全身放松,双腿盘坐,双手合十,大拇指、食指相对,其余三指相扣,双目微闭,余光轻看食指尖,困意来时搓搓手,治疗失眠有特效。闭目静坐一会,反思一天或一周的言行,那些错误,那些不合适,需要改正。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有道理的。  18、自己的身心自己做主,不要追潮流、赶时髦;潮流、时髦有很多是经不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是错误的。  19、人生要过三关:财、色、权。要淡泊名利,贪欲是万恶之源。  20、从孝敬父母,为父母洗脚、伺候父母开始,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看看网上《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大有益处,可能改变一生的烦恼和痛苦。  四、收获快乐的箴言  千言万语,最关键的是把我们人生的立足点转变过来,从为自己的小圆里跳出来,跳到为大家的大圆里,就一切都圆满吉祥了。之所以痛苦不堪,就是我们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太重了。把自己的私利放下,把自我放下,我们就有了大心量、大思维、大视野、大宽容、大爱心、大快乐。我们一辈子看不破这个人世间的大道理,放不下自我,就一辈子快乐不了;今天明白做人的道理,今天快乐;明天明白做人的道理,明天快乐。  谁都渴望快乐、谁都想拥有快乐,其实快乐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快乐就会回归到他的原点。三秒钟,也许就能将心情切换到快乐频道。受到挫折时,说一声:我决不垂头丧气,我最自信,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来,挺起胸膛,快乐就会在心头生长;觉得悲观,前途渺茫时,花上三秒钟喊一声:我决不自卑,让忧伤与空气为伴吧,也许就能提醒自己从悲观情绪中清醒过来,换一种眼光看待世界。要生气发火的时候,说一声:我何必要为这一点小事情而发怒?然后停顿三秒钟,也许就能化解一次大的灾难。朋友,请您把握这每一个一念之间,把握好每一个三秒钟,您就离神仙不远了。  大家算一笔账,每一个人都有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父亲、祖父和自己同一个姓氏,但是母亲、外祖父、外祖母和自己大都不是一个姓氏了。按此几何倍数(1-2-4-8…)推理,上溯推到31代累计为21亿474万3647人,推到33代累计为85亿8993万4591人,这也就是说,推算到31代时,全中国的人都有可能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推算到33代时,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先了;这就是宇宙的大道理。人生在世,连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祖先……都不爱,还能爱谁呢?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博爱天下每一个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延续了几千年炎黄子孙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永远不倒的基石;就是华夏儿女腰杆挺直的真正脊梁!宇宙和大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天下一切大众都是我们的亲人;阴阳规律告诉我们:命运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开启快乐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就是大爱心;自然界的一切都在运动着、变化着。我们人类的命运也在变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辩证法告诉我们:人类长期形成的僵化的固有的死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需要改变!以大爱之心,做利人之事!孜孜不倦地向外寻求是永远找不到快乐的;只有深层次地挖掘自我的心灵,才能找到真正离苦得乐的金钥匙!这就是真正离苦得乐的唯一方法!快乐即在弹指间,转变心灵过难关。爱心开辟新世界,幸福吉祥喜无边。“大爱为怀,天地助你成功!”以上这些生命箴言,是无数生命血的代价换来的,供各位借鉴。真心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爱心编制出美丽、光彩的人生光环;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美好愿景;都活得快乐、幸福、阳光、吉祥如意!  唯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凡是从正面思考、换位思维、知足感恩,就能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获得人生的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什么是人生?曲曲折折是人生;痛苦快乐是人生;酸甜苦辣是人生。谁都改变不了的现实;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与其逃避还不如面对。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请朋友和我一起高喊:我最坚强、我最勇敢、我最自信、我顶天立地、我能战胜一切障碍!我真心希望天下每一个人都能打开自我封闭已久的心灵之窗,让灿烂的阳光照进来,享受幸福之中的烦恼;痛苦之中的快乐,享受人生的美丽多彩。让我们像一只英勇无敌的海燕,迎着暴风雨飞翔着歌唱;歌唱着飞翔!经受过严寒的考验才能享受到美丽的春天;经历了暴风雨才能欣赏到绚烂的彩虹!敬祝朋友天天平安幸福、天天小口常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课件可以到爸妈在线心理论坛的课件栏目区找的!

美丽心语※最好的朋友是那一种能够让你坐在秋千上,不发一言,然后静静地一起离开,感觉就是从未有过的对话。※这是真实的~你永不知道你得到什么,直至你失去了的时候。而更加真实的是你永不会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直至他到达的时候。 ※为自己的梦想而去想,到自己想到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你只有一次的人生及一次的机会去做这全部的事。 ※尝试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当你感觉受到伤害时,很有可能他也是被伤害。 ※最快乐的人并没有须要拥有世上所有最好的事,而只须要令到大部分的事,能沿着自己的人生而来。 ※人生中一件最伤心的事是当你遇见一个对你充满意义的人,但你却在最后才发现。 ※爱由一个笑容开始,用一个吻来廷长,用一滴眼泪来结束。当你出生时你一个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人在笑。因此请你活出你的生命,当你死的时候,围绕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一个在笑。生活中最重要的五句话1、最值得珍惜的一句话:“我爱你。”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收获了另一个人的爱情。普天之下,还有比被人爱更甜蜜更陶醉更快乐更幸福的事情吗?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找到了理想的爱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寻觅觅,终于有一天,你眼前一亮:“就是她(他)!”有了爱,便不再孤独;有了爱,便不再迷茫;有了爱,便不再漂泊;有了爱,便不再轻松。爱是一种选择,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动力,一种责任。2、最值得宽慰的一句话:“我就来。”每个人都有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经过一周疲惫的工作,当你想享受一个轻松的周末时,突然发现家里的水管坏了。你给管道工打电话,当他说“我就来”时,你会感到极大的轻松。当你驾车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车子突然熄火,后面的汽车又排成长龙,并拼命地鸣笛催促。这时你心急火燎地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当他说“我就来”时,你的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3、最让人增长信心的一句话:“我相信你行。”有一位优秀教师告诉我,她教育学生的一个诀窍,就是经常找学生们单独谈心。而且无论是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都对他们说:“我相信你行。”因此,她所教过的学生,几乎个个都充满着自信。“行”的更“行”了,“不行”的也“行”了。由此我想起孙中山的一句话:“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不仅学生们如此,大人们也是如此。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出现过错或犹豫不决的时候,如果他的领导或他的朋友说一句“我相信你”、“我觉得你行”,那么他就很快会鼓足勇气。4、最让人能摆脱风言风语的一句话:“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我的父亲曾经对我说:“如果你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你就得付出别人付不出的东西。如果别人休息你也休息,别人干活你也干活,别人怎么生活你也怎么生活,那么就只能别人得到什么,你也得到什么。”的确,生活中的成功者,总是看得比别人远,想得比别人深,做得比别人多。但往往也与风言风语、冷言冷语甚至流言蜚语相伴着。所以,每当听到不同的声音时,既要检点自己的言行,更要坚定自己的决心,“让人们去说罢!”如鲁迅所言:“冷笑家的赞成,总是在改革取得成功之后。”5、最难以启齿而又最能化解矛盾的一句话:“也许你是对的。”这话犹如叫一个人在激战中放下武器,在争执中承认错误,是很伤面子的事情。但在很多情况下,说出这句话,就会使燃烧的怒火熄灭,使咆哮的头脑冷静,使挥起的拳头放下,使分歧的意见趋同。不仅会避免很多的伤害和损失,而且能维护整体的团结和稳定。这句话在家庭纠纷中尤为重要。当夫妻间因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的时候,如果有一方首先说出这句话,那么很多矛盾就会到此为止了。其实,彼此既然相爱,既然已经共同生活,有什么原则问题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说一句“也许你是对的”,丝毫不会失去什么。 人生故事1. 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著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於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注: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像。2.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著很坏的脾气,於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於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於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著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注: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3.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4.宽大 :这是一个甫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著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就在此时他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於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要去喜爱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欢那些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宁愿和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或聪明的人保持距离。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们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你力量去接纳他人,不论他们是怎么样的人;请他帮助我们了解那些不同於我们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藏著一种神奇的东西称为「友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会带给我们特殊的礼物。你也会了解友情是上帝给我们最珍贵的赠与!朋友就像是稀奇的宝物。他们带来欢笑,激励我们成功。他们倾听我们内心的话,与我们分享每一句赞美。他们的心房永远为我们而敞开。现在就告诉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们。试想:朋友,您一路看下来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那么,在对别人有所决定与判断之前,首先,请想想这是否是一个「误会」,然后,请考虑您是否一定要钉下这个「钉子」,如果可以的话,请「且慢下手」。因为,当您对别人「宽大」之时,即是对您自己宽大。社交中的病态心理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他而去,且平时和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究其原因,是这种人在社交中心理状态不佳,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而这种心理状态,实际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态心理,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二、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三、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四、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五、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六、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这种贪图财利,沾光别人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七、冷漠心理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五个方法轻松消除心累人们的很多心理活动都是额外的心理负担,因为许多时候着急与担心根本于事无补。美国某著名大学对2842 名一周工作超过100 小时的工作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工作超时与工作焦虑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必然关联。”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累,更多的是因为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价值感,在心理上将其当作沉重的包袱,背负着这个包袱才感到格外地累。此外,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重复着单调的活动,缺少变化,如此一来,也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疲劳。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疲劳,使我们的心情轻松下来,感受愉悦与美好? 第一招:换个角度看世界 我们之所以不能沉浸在某一特殊时刻所发生的事情中,关键在于过多地关注一些利益攸关的目的,而忽略了去发现和欣赏许多美好的东西。赶车上班,与其为那一个多小时的上班车程而忧心忡忡,倒不如把心思倾注于美丽清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也许一阵清脆的鸟鸣能让你心情愉快,刚刚盛开的花朵能使你倍感神清气爽,留一份好的心情带到你的工作单位。 第二招:丢掉完美主义的枷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自己多一份宽容,我们也能变得更加轻松。 第三招:寻觅一两个知己 在我们烦恼的时候可能并不需要别人讲太多的大道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希望心理上的郁闷与烦恼能够一吐为快。所以,亲密的“闺中密友”自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朋友的倾听能让你理清思绪,朋友的理解能给予你支持和鼓励。试着找寻你的闺中密友吧。 第四招:让生活多一些变换 不妨开动脑筋,变换一下生活的方式,如买本菜谱,尝试着做一些新鲜的菜肴,或是找点理由,偶尔全家人来一顿烛光晚餐。每天定时定点看电视的时间是否可以改为出去散散步运动一下。到了节假日全家出游一次。总之,只要是能做到的都可以试一试,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第五招:“胡思乱想”也能消除疲劳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胡思乱想”有助于消除工作、生活中的紧张疲劳,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当你感到疲乏、困倦、无聊的时候就去胡思乱想吧。你可以想象着和老公一起又重新回到了蜜月中的旅行、想象着由于自己的工作业绩突出,工资又长了一倍,想象着自己的宝宝一点一点长大……总之,你的思绪可以四处遨游,只要是快乐的,沉醉的。不过,这种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补充而绝不是替代,要适可而止,不可本末倒至。人际吸引个体与个体之间所怀有的相互友好,彼此喜欢的积极感情和态度。又称人际魅力。人际吸引使个体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满足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需要。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原因如下:1、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或最初的邂逅是许多早期经验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最初的印象支配着一个人世间其后对另一个人的行为,使其作出与这一印象相一致的行为反应,反过来这又对第一印象起了强化作用。这与一般的经验也是吻合的。当个体对对方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通常就会认为对方有良好的品质、特征,就会被对方所吸引,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着的。 2、身体外貌。所有年龄不同的人都会比较喜欢外表有吸引力的人。外表人具有吸引力,也常被人看做更可能具有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格品质,如聪敏、机灵、和善、谦逊、善交际等。还有证据表明,男性被女性所吸引与女性被男性所吸引两种情况相比较,身体外貌对前一种情况有更大的影响。另外,在特定的文化或亚文化中,评价人的外貌的吸引力是相当一致的,但是究竟那些特定的属性或它们的不同组合可被确定是潇洒或漂亮的外貌则至今仍所知甚少。 3、行为举止。个体的行为举止会影响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因为,印象常常是一个人对他人的行为举止及其出现的背景进行观察后得出来的。归因问题的研究也指出,常常有把另一个人的行为归因于相应人格特征来解释的倾向。如敌意行为就被归因于攻击,助人行为则被归因于和善等等。这往往极大地影响对一个人持喜欢进而被吸引,还是持讨厌进而遭排斥的态度。也有证据指出,喜欢进而吸引会受微笑、视线接触、身体姿势等非言语行为的影响。关于言语行为的影响则大多集中在个体披露友好信息的方面。但与先前有关的理论概括则相反,并没有发现披露自己的友好信息的程度与由此使他们有吸引力两者之间产生规律性的效果。自我披露的效果似乎是根据信息披露时的环境而变化的,且所披露的信息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尤为重要。 4、相似性。许多实验室研究现场有力地证明,其他人对我们的吸引力会随着他们在观点、兴趣、人格特点等与自己相似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一个相似的人会认为我们的观点、兴趣、人格特征等是适当的、符合要求的,故表达相似的看法或兴趣等会具有强化的意义,而有不同的表示则具有惩罚的意义。另一种可能是,相似性为个体提供了来自另一个人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吸引。一般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兴趣、人格特征等是有价值的,在这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很自然会相互喜欢并被吸引。所以,已有的经验研究证明,在观点、兴趣、人格特性方面,我们给予积极评价而其他方面与我们不同的人,与一个在上述诸方面我们给予消极评价而其他方面与我们相同的人相比,前者更会被我们喜欢,对我们更有吸引力。 5、能力。钦佩在能力方面胜过自己的那些人,这是个体自然的心理倾向。所以,人们总是喜欢能力较强的人。需指出的是,那些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又有可能偶然出现某种小过失的人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6、接近。在能够满足彼此需要的前提下,个体之间越近就越会相互吸引。因为接近为相互熟悉提供了更多打赌会,为彼此在接触交往中相互强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7、互补。指人际关系中双方在需求方面如果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就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 http://taoyao715.blog.sohu.com/86846161.html

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当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素质一个相当重要的条件就是心理健康。因此,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51、哪些措施可保护你不得艾滋病?(1)、对你的配偶保持忠贞。(2)、不和有许多性伴侣的人发生性关系。(3)、若你的配偶已感染了艾滋病毒,请用避孕套保护自己。(4)、不要吸食毒品。更不要共用针具静脉吸毒。(5)、不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针具穿耳、纹身、纹眉、纹眼线。(6)、不要输用未经过检测的血或血液制品。52、世界爱滋病日是哪一天?12月1日53、什么是安全性行为?怎样才是安全的性行为?所谓安全性行为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降低感染性病的可能性。第一是禁欲(abstain),不要发生性行为,虽然谈起来不实际,但是是预防性病绝对100%有效的方法。美国政府在全国推动青少年守贞运动,这个活动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其次,是固定单一性伴侣(Be faithful),对有性行为的人来说减少感染性病风险的方法就是固定单一性伴侣。在与新的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时,请确认对他(她)的熟悉认识程度,最好的情况是确知有无性病和有无药物注射等。最后的关卡,是保险套的使用(condom use),保险套预防性病的效果已被确认,但前提必须正确使用。保险套使用必须在每一次的性行为时,在性器官接触前即带上保险套。重视性行为的安全及健康,提升自身健康的自我保护观念,做好安全措施,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他人的行为。54、什么是个性?心理学上所谓的个性(又称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不尽源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即人的性情或脾气。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稳定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55、怎样优化自己的个性?优化个性的基础是丰富和充实自己,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关键是把握适度。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对自己和生活的世界有积极的看法;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和对人信任;有时间冷静地独处和反省;在社会性、智力以及职业的各种技能方面取得成功;接触新思想、新知识以及与有独特见解的人交往;找出能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有兴趣爱好;经常提高独立的程度,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关爱他人,支持和扶助他人。56、什么是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气质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它的特点一般是通过人们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的,并表现出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57、人的气质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每种气质适合于什么样的工作?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经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适合职业:适宜选择那些工作不断转换、环境不断变化、不断有新活动的职业,如导游、外事接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和演员等,而不适宜从事那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事情处理过程需细心检查核对等特点的职业。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适合职业:适宜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售货员、服务业、咨询、导游业、外交、管理、公关、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和侦探。粘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比较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适合职业:适宜做持久耐心细致的工作,如财务管理、外科医生、法官、出纳员、会计、话务员和播音员等。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适合职业:适宜选择校对、统计、打字、秘书、化验等工作。58、什么是情绪?情绪对人有什么作用?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健康情绪是指人能表现出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不仅要符合当时的场合、氛围,还要符合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特点。情绪的作用有:(1)、影响、调节学习过程。(2)、可以协调人际关系。(3)、影响个性的发展。(4)、影响人的身心健康。59、情绪健康与成熟的标准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情绪的六个特征:(1)、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2)、有清醒的理智;(3)、适度的欲望;(4)、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5)、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6)、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60、保持健康情绪状态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好奇心,善于关注和发现生活、学习中积极的事物,并能够充分地享受愉快;主动创造能使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和事业。快乐不是等待和被赐予,而是一种发现和创造。(2)正确地认识和面对自己情绪上的波动。(3)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其中包括能够保持一个正确客观的理性认知;善于采用多种方式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能够积极的自我暗示;或使自己的情感升华。(4)宽容别人: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并能够理解和宽容别人,尤其在对方有过失时,不去怨恨别人,更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怨恨是一把双刃刀,既会伤人,更会伤己。(5)掌握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包括保持幽默的方法、自我认知的方法、行为调节的方法、自我积极暗示的方法和自我宣泄的方法等。61、什么是心境?大学生应如何保持愉快的心境?心境指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会使人的一切活动都染上情绪的色彩,保持愉快的心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保持愉快的心境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当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不断进行追求和探索,不断有所发现、创造、收获和奉献时,他就会不断地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而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2)、关心社会生活,吸取生活的乐趣。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生活在社会中,关心周边乃至世界发生的种种事件,才能吸取生活中的乐趣。这些事件使我们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领会生活的真谛和乐趣,我们将会永远保持乐观的心境。(3)、保持必要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保持必要的社会交往,同亲人、知心的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是维护个人心境平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完全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不同任何人来往,那么,他只能体验到孤独与悲伤,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关爱,不可能保持愉快的心境。(4)、随时注意对消极心境进行调节。大学生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要注意对消极的心境进行调解。调节心境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自我意识的力量,对消极的情绪进行认知疏导、情感转化和意志控制。62、如何调节自己的消极心境?(1)、认识到消极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人的情绪以需要为基础,需要得到满足,人就愉快;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不愉快。人生一世,总是如愿以偿的时候少,而不如意的时候多,人不如意,就会有忧愁、悲伤、怨恨和愤怒等消极情绪产生。可见,消极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要为消极情绪所支配,而要积极地克服消极情绪。(2)、对引起消极情绪的事物进行积极评价。消极情绪并非由事物本身引起,而是由人对事物的评价引起的,对引起消极情绪的事物重新评价,改变原有的认识,就可以使消极情绪得到化解。(3)、主动创设情境调节心境。当心境不好时,要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调节心境。如旅游观光和欣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便是一种调节心境的有效途径。(4)、合理发泄。当消极情绪郁积心中时,必然影响心境,危害健康,而采取合理的形式进行发泄。如通过朗诵诗歌而抒发情怀,通过唱歌、唱戏而消除愁闷,通过日记或书信尽情释放心中的怒气和怨气,都有利于心境趋于平静,保持乐观稳定。63、什么是激情?激情有什么特点?激情是一种强烈、紧张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它来得迅速而猛烈,犹如狂风暴雨。人的暴怒、狂喜或强烈的恐惧都属于激情。激情的发生有两个特点:一是会改变人的整个态度,使人产生异乎寻常的行动;二是人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自我控制的能力降低。激情的作用决定于激情的性质。具有积极意义的激情,如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与愤怒,是奋勇杀敌的强大动力,如果把这种激情用于对身边的人们,显然是消极而有害的。因此,在平日的生活中,对消极的激情必须加以控制。64、大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消极激情?(1)、自我提醒。容易激动的人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一遇到问题就容易激动;另一种是由于自幼缺乏控制自己激情的教育和训练,一遇到问题就激动,而没有学会如何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激情。这些人应该主动警惕自己激情的产生,并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激情。(2)、冷却处理。当激情产生后,不要急于去解决那些引发激情的问题,而要采取冷静的态度,将问题暂时地搁置,留待以后再行处理。(3)、脱离引发激情的环境。当争执双方怒气冲冲、激情发作时,要立即主动地(或被动地)离开争执的现场,以利于双方冷静下来,避免激情继续高涨而引发更强烈的冲突。(4)、以超脱或幽默的态度对待引发激情的人和事。(5)、加强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激情发生时,意识对行为的控制受到削弱,并不是没有意识,所以,在激情爆发到了顶点之前,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设法控制自己的激情。当人们养成了控制激情的方法与习惯后,激情是可以被控制的。65、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怎样保持冷静?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情绪状态称为应激。应激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但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会给人的身心带来负面的影响。在紧急的状况下保持冷静,应该注意几个方面:(1)、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应激的思想准备。就是要对自然界与社会发展变化保持关注,并经常关注身边人和事的变化,对意外事变的发生抱有警戒的态度,这些都将有利于我们对危急情况的发生做出应激反应。(2)、防止人际关系矛盾的激化引发冲突。与人相处,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避免造成大的矛盾;有了矛盾以后,如属非原则性的矛盾,要主动退让或加以回避。对原则性的矛盾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采取有理、有节的合法途径来解决,不能动辄争闹不休,引发冲突。(3)、把消极的紧张变为积极的紧张。研究应激问题的学者汉斯•塞利曾说,人不能完全避免紧张,而要学会把消极的紧张变为积极的紧张。如果人们是在被迫无奈的条件下工作,就会苦不堪言,这种紧张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是以此作为对社会、对人民的奉献而感到欣慰,就会苦中有乐,这种积极的紧张就不会造成身心的损害。(4)、加强心理修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件。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会对人的情绪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同样的生活事件,由于人们对待的态度不同,应激的策略和方法不同,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不同的事件做出恰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身心健康。66、什么是自卑?大学生自卑心理有哪些特点?自卑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表现为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与品质,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又以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有这样一些心理特点:(1)、泛化性。具有自卑情绪的大学生,往往会因为某一方面的失败、落后于人,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自己。一个在学习上不如他人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言语不幽默,衣着不适宜,举止太笨拙。自卑情绪的这种泛化特点,使这些人无法看到自己的优点。(2)、敏感性与虚荣性。自卑心理严重的大学生在同人交往中,对他人的态度、评价等表现得特别敏感,女性自卑者更是如此。几个同学的小声谈论会被认为是在议论他的缺点;身材矮小的人在同学们议论高矮的时候,总是借故避开等等,这些都是自卑者敏感性与虚荣性的表现。(3)、掩饰性。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对自己主观上认为的缺点短处总是设法掩饰,深怕别人知道。比如,一个女大学生的腿被开水烫伤留下疤痕后就再不敢穿裙子;一个脸上长了青春痘的学生写道“我上课不敢先去,总是等教室里都坐满后才进去,坐在最后一排”。过度掩饰带给自卑大学生的只是不必要的痛苦。67、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自卑心理?应该说,自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人和人之间只是程度的差异。严重的自卑影响自我的发展。造成大学生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自我评价过低。自卑者在对自己的身材、外貌、学习、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上,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与优势,而是夸大自己的不足。(2)、消极的自我暗示。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惯于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在任何活动之前,常对自己进行“我不行”、“我很难成功”的暗示。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常常造成活动的失败,而失败又强化了他们片面的自我认识,增加了他们的自卑感。(3)、学习上的失败、挫折的积累。在学习和交往上屡受挫折、接连失败的大学生容易在心理上出现自卑情绪。(4)、不当的归因。大学生对自己学习、交往方面的不当归因也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许多自卑者习惯于将自己的优胜与成功归之于偶然的机会、外界有利的条件等等,而失败时又总认为是自己缺乏能力、本领。(5)、潜意识中的自负。这是自卑心理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以为人家能的我都能,别人有的我也都有,总认为无论是外形长相还是学问才识,自己都要比别人高些。这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容不得自己落于人后,一遇挫折,他们就会很快走向原有状况的反面,出现自卑。(6)、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当代大学生往往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理想自我,比如外表俊美,才能卓著,受人尊重,但现实的自我总是与之有很大距离,两相对照,就会有自惭形秽、自我不满之感,从而形成自卑。68、大学生应该怎样克服自卑心理?(1)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其具体做法:一是自我列举法,可以用写日记的方法,每天列举自己一条优点,日子长了,累积多了,人的自信心就会随之增强,自卑就会逐步消退。二是征求意见法,请同学、朋友、亲友评价自己、既请人家谈自己的缺点,更要听人家讲自己的优点,优点听得多了也会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三是学会同人比较,在努力发现自己长处的同时,也去发现周围人不如自己的地方。(2)、修正理想自我。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的建立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其确立标准应当以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为原则,只有这样,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心。(3)、改变不合理观念。所谓不合理观念,是指那些认为自己应该完美无缺,否则就不堪设想、糟糕至极的过于概括化、绝对化的观念。自卑者在认识上大都受这种观念的影响。(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大学生要在做事之前多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体验过去成功的快乐,增加信心,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使自己在心理上确信能够获得成功。(5)、学习自信行为。因自卑而妨碍交往的大学生,还应当在交往中学习自信行为。比如,锻炼自己能径直向对方走去;讲话时敢于盯住对方的眼睛;讲话时声音洪亮,不吞吞吐吐,当对方声音超过自己时,要学会故意将声音放低,使对方听自己的,掌握交往主动权等等。69、什么是嫉妒?嫉妒心理有什么特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优越地位及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友好的、敌视与憎恨的不健康情感。他们在交往中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并很快地导致诸如中伤、怨恨、诋毁等嫉妒行为的产生。而更强烈的嫉妒心理还有报复性,它把对象作为发泄的目标,使其蒙受巨大精神损伤。嫉妒特点:(1)嫉妒是一种对人的憎恨心理,能够使人心胸狭窄、鼠目寸光,产生气愤、怨恨的心态。(2)嫉妒是对别人不幸和痛苦的幸灾乐祸,产生行为上损害他人的心理。(3)嫉妒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平衡心理。培根说:“当个人自然缺乏某种美德时,他要贬低别人的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就低估他人的伟大,使自己与他人相齐。70、大学生应该如何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要纠正自己认知的偏差。嫉妒者在别人成功时,总以为别人的成功是对自己的威胁,有碍于自己的发展。实际上,别人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努力,荣誉是其努力的报酬,嫉妒者不应把别人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失败。(2)、学会对比。每个人不仅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而且也要看到自己在别的方面优于对方。如果在嫉妒心产生时能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对比,就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新的平衡,遏制嫉妒心理的产生。(3)、积极升华。嫉妒者在别人比自己强时,应当把不服气的心理引导到积极的方面,化嫉妒为求上进的力量,赶上甚至超过对方。在学习上、在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中,当看到与自己条件相仿的人超过自己、获得荣誉的时候,可以奋发努力,争取超过对手,或者扬长避短,以自己之优势对对方之不足,以获取总的平衡。(4)加强修养,改造个性。当代大学生应当端正学习目的,做到心胸广大,志向宏远。惟有如此,才能宠辱不惊,不患得患失,才能为同学朋友的成功与荣誉感到高兴,以别人的成绩鞭策自己,你追我赶,相互帮助。71、什么是多疑心理?多疑是一种完全由主观猜测产生的不信任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整天疑心重重,对别人的言行敏感、猜疑和不信任,认为人人都不可信,都不可交。多疑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大敌,它不仅使大学生之间关系松散,产生裂痕,甚至发展到对立,进而对班集体的团结产生消极影响。72、怎样克服多疑心理?克服多疑心理,要做到:(1)、要用理智的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怀恨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怀疑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不要轻易提出为自己的怀疑服务的单方面依据。(2)、要学会自我安慰。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别人的议论,与别人产生误会是常见之事。如果觉得别人在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暗示自己不要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困扰,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甚至可以为受到别人的注意而自鸣得意,以此来自我解脱。(3)、培养自信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这样也就不会疑心别人。(4)正确认识人。对陌生人产生怀疑是一种正常的防备心理,但也不要动辄疑神疑鬼,应当在交往中认真观察和了解他人,把握其性格、处世方法等,即努力去从本质上认识对方,了解对方,以消除疑虑。(5)正确对待别人的怀疑。在受到别人怀疑时,一是不要意气用事,要冷静分析受怀疑的原因,用事实来打消对方的怀疑。二是要胸怀坦荡。“身正不怕影子歪”。73、什么是自我中心者?自我中心的人为人处事都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考虑别人的兴趣与需要,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而且他们喜欢自吹自擂,固执己见,装腔作势,盛气凌人,在与人交往中,总是维护自己强烈的自尊,固守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意见,点滴不让他人。74、怎样克服自我中心?(1)、平等相处,尊重他人。由于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因此,应当平等待人,象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而不把别人看成自己的“工具”,当成自己需求的事物。这就要求自我中心者不要对别人过分苛求,也不要对别人冷眼相待,而应使交往双方都有机会满足自己的需要。(2)、接受批评,转变态度。自我中心者的致命弱点之一是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别人的态度和转变自己的态度。接受批评并不是要他们完全服从他人,而是要求他们能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这将能诱使其改变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的形象。(3)、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自我中心者之所以固执己见,不关心他人。是因为他们既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了解别人。人的自我意识主要是来自别人的反映,自我中心者如果能把别人作为一面镜子来反射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又能抛开偏见去认识别人,他们就会逐步摆脱自我中心。75、什么是自我意识?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在自我意识中,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知的对象,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意味着一个人能客观地认识、愉快地接纳自己和积极完善自己。

名词解释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英语翻译更倾向于翻译为 psychological health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心理健康包括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 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 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让我们运用心理科学保持我们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人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下<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而是要有自知知明,能正确评价自我。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 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 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 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 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学生)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中国大陆的学者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 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般而言我们可参照上述标准检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则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测查与诊断,不能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胡乱下结论。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 一、 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四、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 动机、兴趣、 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 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七、行为得体, 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 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1]。异常心理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 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1 忧郁 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 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2 陕隘 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3 嫉妒 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成长中七种不健康心理 4 惊恐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 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 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7 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目前保守估计,大概有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据调查, 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研究员认为,缺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是造成我国自杀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心理咨询与压力管理专家郝滨老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中有着众多的流派,其中最常见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交互疗法”、“格式塔疗法”及“理性情绪疗法”等。据美国心理咨询协会的统计,现已记录在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已有300种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美国心理学家朗敦(Perry Landon)认为,所有这些疗法可大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领悟”(insights)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提高人的认知方式来缓解其心理困惑和障碍。另一类是“行为矫正”(behavioral modification)疗法,旨在以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矫正人的不良行为方式。其实,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常常是两者兼用,互为补充的。我国政府为青少年所做努力 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配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单位在总结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等全国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心理咨询室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学校和家庭分担心理健康教育压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氛围的拍摄宗旨,针对时下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电视手段,组织拍摄了18集电视系列片《放飞心灵?青少年心理健康透视》。 为适应学校教学周期(实际授课时间约为15周)和授课时间(45分钟),本套电视片分为18集(含3集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每集25分钟。该片对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播出一集,每集播出后可留出20分钟作为课堂提问和讨论时间。 根据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做出的最新收视调查报告显示,在同类型节目中,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和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栏目在收视率与受众评价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根据对其节目形式和内容的研究,结合当今观众特别是中学生的收视习惯,本片在拍摄形式上以案例为核心,由主持人和专家针对事件进行访谈,做到事件与评论并存,感性与理性并重,同时配合相关资料和情景再现,以最大限度保证节目收视效果和传播效果。 《放飞心灵--青少年心理健康透视》电视片VCD光盘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指导,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 第1集 《我的翅膀长硬了?》学生如何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需要家长了解自己对于一个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家长也需要对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进行指导。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家长之间普遍存在沟通困难现象。本片通过再现一个家长的心路历程,从中使孩子知道父母的心声和不易,再通过专家的点评,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并掌握双方有效沟通的技巧。 第2集 《老师为什么不喜欢我》学生如何处理和学校老师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形下,学生若喜欢哪个老师,通常就喜欢上他的课,成绩因此也比较好,否则反之。针对此现象,本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展开和分析,力求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在相处中出现的问题。 第3集 《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学生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通过短片的内容和专家的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陌生环境中和他人相处,指导学生如何在熟识环境下和他人交往,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交际观和友谊观。 第4集 《我的假期我做主》学生如何安排假期生活 什么样的假期才算是有意义的假期?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如何兑现自己的假期计划?本片通过事例和专家的讲解将给出答案。 待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最新2019年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1课 换个想法心情好》教学课件PPT 第2张

名词解释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英语翻译更倾向于翻译为 psychological health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心理健康包括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 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 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让我们运用心理科学保持我们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人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下<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而是要有自知知明,能正确评价自我。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 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 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 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 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学生)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中国大陆的学者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 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般而言我们可参照上述标准检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则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测查与诊断,不能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胡乱下结论。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 一、 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四、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 动机、兴趣、 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 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七、行为得体, 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 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1]。异常心理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 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1 忧郁 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 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2 陕隘 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3 嫉妒 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成长中七种不健康心理 4 惊恐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 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 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7 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目前保守估计,大概有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据调查, 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研究员认为,缺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是造成我国自杀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心理咨询与压力管理专家郝滨老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中有着众多的流派,其中最常见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交互疗法”、“格式塔疗法”及“理性情绪疗法”等。据美国心理咨询协会的统计,现已记录在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已有300种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美国心理学家朗敦(Perry Landon)认为,所有这些疗法可大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领悟”(insights)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提高人的认知方式来缓解其心理困惑和障碍。另一类是“行为矫正”(behavioral modification)疗法,旨在以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矫正人的不良行为方式。其实,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常常是两者兼用,互为补充的。我国政府为青少年所做努力 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配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单位在总结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等全国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心理咨询室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学校和家庭分担心理健康教育压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氛围的拍摄宗旨,针对时下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电视手段,组织拍摄了18集电视系列片《放飞心灵?青少年心理健康透视》。 为适应学校教学周期(实际授课时间约为15周)和授课时间(45分钟),本套电视片分为18集(含3集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每集25分钟。该片对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播出一集,每集播出后可留出20分钟作为课堂提问和讨论时间。 根据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做出的最新收视调查报告显示,在同类型节目中,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和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栏目在收视率与受众评价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根据对其节目形式和内容的研究,结合当今观众特别是中学生的收视习惯,本片在拍摄形式上以案例为核心,由主持人和专家针对事件进行访谈,做到事件与评论并存,感性与理性并重,同时配合相关资料和情景再现,以最大限度保证节目收视效果和传播效果。 《放飞心灵--青少年心理健康透视》电视片VCD光盘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指导,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 第1集 《我的翅膀长硬了?》学生如何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需要家长了解自己对于一个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家长也需要对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进行指导。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家长之间普遍存在沟通困难现象。本片通过再现一个家长的心路历程,从中使孩子知道父母的心声和不易,再通过专家的点评,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并掌握双方有效沟通的技巧。 第2集 《老师为什么不喜欢我》学生如何处理和学校老师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形下,学生若喜欢哪个老师,通常就喜欢上他的课,成绩因此也比较好,否则反之。针对此现象,本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展开和分析,力求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在相处中出现的问题。 第3集 《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学生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通过短片的内容和专家的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陌生环境中和他人相处,指导学生如何在熟识环境下和他人交往,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交际观和友谊观。 第4集 《我的假期我做主》学生如何安排假期生活 什么样的假期才算是有意义的假期?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如何兑现自己的假期计划?本片通过事例和专家的讲解将给出答案。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学校又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学校不但是文化教育的场所,还应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从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展开,论述在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学生如果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反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则会造成心理障碍或导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社会对人的影响是处处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滋长,例如:一些黄色、淫秽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加剧了青少年性的需要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社会上"金钱第一"所触发的"读书无用"的影响,加剧了青少年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那些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的学生误入歧途,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一些诸如青春期或人际关系方面水问题。如有一学生父母在港经商,从小缺少心理的关爱,只重视物质的满足,结果形成其孤僻、内向、冷傲的性格,后来因为某些事情,一时想不开,结果跳楼自杀。   (二)家庭因素:家庭的结构、气氛及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学生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状态,家庭中如果缺少一方或父母双亡则会使学生经常性地产生失落感,家庭气氛对学生的心理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民主型的和睦相处的家庭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造成学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青少年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另外,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对于女是娇生惯养的,这种学生必然缺少自立、自理的能力,难于应付挫折,遇到挫折、经受压力(诸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都可能会产生心经问题。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逃级匝鸹淖饔茫=逃卸匝睦斫】档挠跋焓嵌喾矫娴模?/SPAN>   l、学生的教育结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而带来的影响。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绝大部分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是为考试(高考)而准备的,而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毕业之后将在临就业的大问题。因此,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逃学、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 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中分重点班、普通班;考试过分重视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规律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这样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高度紧张的形态之中,导致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等行为与习惯。   2、学习压力的影响作用。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中,教师力求高分、家长望于成龙,因此拼命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学习,教师高难度教学、学生分数排位等,使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中。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他们在学校终日惶惶不安,考试焦虑症、考试神经症、恐学症随之出现。   3、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带来的影响。   在一所学校中,如果教师对学生信任、不理解、动辄对学生施以体罚,必然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教师缺少耐心、理解与爱心,不能给予学生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会失望。据一项调查中发现:67.1%的学生在教师面前难以表达心中的想法,58、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是很关心自己,47.l%的学生认为教师一点也不关心自己。而学生又无力摆脱这现状,  必然会使学生有一种压抑感、对未来失去信心,消极情绪产生。   小学时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但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也容易使其产生孤独感。   (四)自身因素;学生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健康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外貌、能力处于较优的位置,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满意、愉快,容易促进其心理健康:反之,相貌较差、能力较低、有生理缺陷或不良习惯的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卑、焦滤,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近年来广州市一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收到近千封表示想自杀的中小学生的来信,其中60%以上是因为有某些生理缺陷或外貌、能力不佳而产生这一种念头的。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了那些最成功、也最健康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发现他们具有不少共同的特征。其中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心理更健康的人会有更多"高峰体验"。所谓"高峰体验",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文艺欣赏或投身大自然时,感受到一种非常奇妙、着迷、忘记自我而与外部世界题为一体的体验,此时情绪饱满、高涨。这种高峰体验往住难名其状。马斯洛认为,心理更健康的人更有自主性,更有相对的独立性。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学校要:"通过多中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一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当今教育提出的挑战,因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思想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影响因素也更为繁杂,教育如果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实现规定的教育的或培养目标。因此,教育应提倡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顺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专门措施预防、克服学生的心理偏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现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后教育的归宿。"例如,对于德有工作,我国的有识之士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为问题往往是在心态不健康的情况下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良行为本身就有心理问题,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将会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而且,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1995年1月杭州大学教育系在采用我国较常用的《中小学生气质量表》、《SCL--自评量表》、《瑞文联合型智力测验》等测试工具对浙江省武义导实验中学初中四个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学业成绩与智力有一定关系,与心理健康中人际敏感、焦虑程度相关显著。   有些专家指出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预防。指在学生未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是心理咨询,侧重于出现问题后的咨询。是被咨询者的理问题的人的一种自我要求。   三是心理治疗,侧重于出观问题后的治疗。通过咨询了解其心理疾患,排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心理康复。 针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笔者认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优雅环境,采取科学有效除政育手段,这比出现问题再矫正好的多,而出现问题再矫正无疑是走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未雨绸缎"式的教育。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从健康的角度讲,心理健康教育如同是一个正常的人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当放这其中也包含了预防疾病。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一个优雅的环境。   学校应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氛围其中包括:   1、静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容、校貌、各种设施、设备等会对学生产生-定的影响。可以发展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等),建设"花园"式的校园,布置干净、整洁、阳光充足、空气畅通、赏心悦目的教室等,使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   2、动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风、班风等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往教师的传统做法,如低估学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事无巨细,包办代理;凭个人意志制定班级措施、计划: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等都严重影响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在无形中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教师应像对待自己孩子般照顾学生,做学生的"忘年交",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以高尚的人格来感化学生。以民主治班,师生平等交往,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利用晨会、班会、夕会、上课等时间引导集体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重在引导而非灌输,通过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等途径维护、促进舆论的健康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春游、秋游、登山、野炊和假日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又可以沟通师生心灵,在轻松的气氛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这样动静结合,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氛围之中,促进学生在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要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班级气氛形成合群与合作的品格。   (二)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所谓"渗透",并不是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生硬地加进去,而是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但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的,课堂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而人的心理素质则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和集中表现,只有当人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和人的心理潜力得到开发时,人的个性才会丰富、才能够展现。而且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主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马克思在论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时,明确提出人的心理素质在内?quot;精神"的发展。   而且,作为课堂教学本身,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上,还表现在良好的心理品质(兴趣、爱好、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和社会心理品质(即情感、交往、处事等)的培养与熏陶上。因而它对学生的影响可分为潜在的和显在的,潜在的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热情的高涨;显在的如学生人格的升华、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等。而前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课堂教学,把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生动、活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做易于让学生接受,但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对自己更有信心,更事想像力、创造力,更愿意和他人交往,更喜欢热爱自己的班级时,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学生也会更?quot;后劲儿"。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本身要做到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学时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有时随便的一句话,在成人看来是很普通的。就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引导和疏通,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许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不能自觉的运用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的学校拿校医来充当,有些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仍然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处,学生心理紧张,不敢与其交谈、接近,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广泛地展开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在小学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三要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常识,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另一部分可设为实际训练操作部分,这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让他们掌握一些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种课程化的倾向,有些学校认为开设了一门心理卫生课便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孰不知这只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途径而并非唯一途径:有些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授大量的心理学的死知识,甚至让学生死记一些名词、条条以备考查,孰不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是生活经验经验型的,而不是知识传授型的,更不是又仅通过记住一些死知识而解决问题的,对学生进行考查更是荒谬至极。这种倾向应该是学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避免的,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辐之适当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   (四)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处和心理咨询信箱。   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虽然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在预防,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实际中已存在了不少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浙江的9岁男孩徐键,北京的13岁女孩袁鑫,都是连年以三好学生,都由于心理素质的脆弱,一个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自杀未成而将永远为躺在床上;而且当代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学生们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致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进行心理咨询。据上海青少年心理门诊部的反映:近年来高中生独自来过厅心理咨询的已经很常见,这类就诊者己达20%,这说明当代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着强烈护心理需求。 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对于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谈的学生很方便;或者有些学生有某些文题羞于表达,有些学生碍于颜面。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可以方便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的得以发现,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   (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其内容包括智商鉴定的分数、非智力因素的测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师生、朋友关系等)、气质类型的调查、人格障碍的调查等。这些情况都应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以备将来资料的查找,方案研究及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之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在预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三者的努力方向应一致,这样才会对学生起较大的作用,如果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则会削减这冲作用。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三者的努力方向一致,使个体形成统一的人格;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分裂的人格。例如有一个学生捡到钱,还给失主,老师表扬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家长却骂他是个笨蛋,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造成人格分裂。 因此,在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小学心理活动设计:学会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一、教学目的: 1、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录音带等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今天这堂课,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分享创新的快乐! 二、听故事,谈启发: 听听阿基米德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所启发。有请我们的小小故事家。 (一生讲故事,并放动画)故事内容简介: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他呀,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这些故事也极大的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喜欢听别人对某个问题的争论,并且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每天,都有许多疑问在脑子里转悠:“为什么大海总是咆哮不停?为什么大船会浮在海面行走?……”有时他的小脑袋瓜里还会迸发一些奇妙的新想法。有一天,他看见农民们正在把尼罗河里的水运到高处灌溉农田。他想:如果有一种东西,使水能够自动从低处向高处流,那该多好啊!于是,回到家里,他冥思苦想,反复测算,终于发明了螺旋抽水机。使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这在当时,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后来,阿基米德还创立了著名的关浮力的学说“阿基米德定律”。他也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听了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观点。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各抒己见,老师这里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阿基米德那样,勤观察,多思考,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样我们也会象阿基米德那样,成为有成就的人,成为伟大的人。 三、那么,究竟什么是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该怎样创新呢?看了以上的小品表演,也许你会更加明了。(几生表演《如此创新》 时间:一个早上 地点:校园 人物:学生和老师 情景:…… 你们看了表演,明白了什么叫创新,该怎样创新了吧! 四、测一测 好!让我们休息一下,一起到“智慧之窗”的百宝镜照一照,看看自己的思维有什么特点吧!请看课件。 得了4分以上的同学请举手,恭喜你,你是个具有创新思维的孩子。 五、想一想 得分高的同学不要骄傲,得分低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因为分数并不重要,下面的智力体操,不仅可以使你大开眼界,还可以培养你的创新思维。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随老师一起去创新的天空中翱翔。 1、看下面的一组图形,你能想到一些什么事物,什么场景,想的越多越好。 2、听音乐想象。 老师这里有一首曲子特别好听,想不想听一下。音乐好听吗?老师看你们专注的样子,很好奇,想问问你们,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音乐,鸭子拌嘴) 3、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智力拼图比赛,看哪一组同学拼的图最有创意,最与众不同。生拼图,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学生拿出七巧板按小组拼)看图编故事,看谁想的最好,最有想象力。 4、异想天开: 结合生活实际,你能谈谈你有那些创新的想法和设计 展示一些科技节小发明小制作。 5、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表现很出色,老师欣喜的看到你们具备了创新人才的素质,你们不仅懂得了什么是创新,还学会了创新,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创新意识。老师为你们骄傲。神奇的大自然正等待你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等待你们去揭开,老师坚信,通过努力,你们中间也许会出现第二个爱迪生,第二个阿基米德,你们相信吗?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师放歌曲《天地之间》,生边唱边跳。)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对小孩子的教育,关键在父母身上,在现在的社会中,学校的教育,学校的环境对人身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从小就开始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具体行为办法就是读道德经,然后把个人的理解教育给孩子,这样你的孩子也会有很好的未来,道德经包括了人生中的方方面面,精神、物质、个人能力等,古代帝王的子孙,总会找老师,建议你们给孩子找个道家能人。觉得可以,请选满意答案或者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