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特殊教育学校电子教案表格课题: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学时数:一教时 执教: 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能力目标 会根据数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会根据实物和数位比较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 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提高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根据数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教学方法 讲解法 比较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一、铺垫孕伏1.口算 14-8 15-7 9+4 12-7 8+9 7+5 13-6 11-32.开火车从1数到1003.填空 (1)3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25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    )个十和(    )个一组成23(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4.在○里填上“>”、“<”或“=”14○14 18○15 19○20 9○13 学生计算读数填空 巩固已学的知识,为新授内容打下基础新授 二、填写和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规律 1.出示空白表格,看看这张表中有什么?有多少个?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比较最好的方法。每行有10个格子,一共有10行,就是10个十,也就是100。) (1) 出示第一行:看到第一行的几个数,你想到了什么?(填什么?填的数是什么数?)按单数和双数,一位数和两位数读一读。思考:一位数大还是两位数大? 找出第一行中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小的一位数。 (2)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都比一位数大呢?继续学习。 出示第二行:比较一下,第二行已知数和第一行已知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单双、10以内和20以内)在第二行填上那些数?读一读第二行。 (3)出示斜行的数22、33、44、55、66、□、88、99。 提问: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少了哪一个数?(填上77。)77的个位上和十位上的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同桌说说其他数的组成。 (4)出示28、37、46、55、64、73、82、91。请读一读并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个位和十位分别看) (5)通过这两行交叉的数,你还可以看出什么? 出示例8的羽毛球图:请观察,比较大小(理由是什么?) (1)25是2个十和5个一,23是2个十和3个一,25比23多。 (2)25和23都在第3行,25在后面所以比23大。 出示计数器图:先观察再比较,看看怎么比更简单?(理由是什么?) (1)38是3个十和8个一,45是4个十和5个一。(4个十比3个十大。) (2)38在第4行,45在第5行,所以45比39大。学生填表观察表格填写表格比较大小学生看图学生比较大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巩固小结 本教时主要教学数的顺序以及数的比较大小,通过教学学生能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作业 要求字迹清楚。板书 教后记

http://www.jkedu.net/Jiaoxue/contents/2012-2/97411.html

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公开课优质课课件PPT 第1张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小猪、小猴、小猫图片。星星等。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比一比,找生长点。师:小朋友们,你们和同桌比过高矮吗?下面我们来和同桌比高矮,说说你比同桌怎样?同桌比你怎样?生答。如果,老师和你比,结果怎样?过渡:比高矮,两个人比较近的可以说高一些、矮一些,两个人差得远 可以说高得多,矮得多。比高矮,小朋友们都会,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一、复习,在○里填>、 < 、 =45○48 98○39 47○75 100○90过渡: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除了用>、<、=表示,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呈现问题情境。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师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11、12、13等)小猫做了几个呢?用刚才的方法猜猜看。(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30、35、40等) 3.初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 启发:看来,小猴、小猫都比小猪做的多。同样都比小猪做的多,为什么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几个,而小猫却做了三十几个、四十几个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汇报交流。归纳:小猴只比小猪做的多了一点点儿,小猫比小猪做的多了很多。我们可以说“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板书: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4、引出少一些 少得多(1)我们知道小猴做的星星比小猪多一些,那么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小猪做的星星比小猫怎么样?(2)板书:小猪比小猴做的少一些。小猪比小猫做的少得多5、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选择一题说一说。45○48 98○39 47○75 100○90小结:小朋友的小脑瓜真聪明!理解能力强,很会表达。知道了比较两个数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的相差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二、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小动物手儿真巧,一会儿做完了星星,它们又在做纸花,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做的纸花吧!课件出示:小猪:我做了32朵花。 小猴:我做了60朵花。 小猫:我做了48朵花。(1)比一比,小猪各小猫各做了多少个? 板书:32 48比大小。指名上台填空 >、<(2)学小猫说:我比小猪做的多一些。想一想小猪会怎么说?那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小猪比小猫做的少一些(3)小猴和小猪比,它们会怎么说?我们会怎么说?方法同上。2、课间休息: 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提问: 这段音乐好听吗?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得出: 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引导: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时间要比一节课的时间长一些?(学生自由发言)3、举生活的例子。你能联系身边的事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吗?生1: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些。生2:我们学校的女老师比男老师多得多。生3:我妈妈比我大得多……小朋友好厉害,除了比多少,而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事物比较,还有比大小,比高矮、比贵得多等。三、提升练习 ,巩固提高。1、说一说。小动物们用星星、纸花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小猪、小猴、小猫都特别喜欢金鱼,它们还在房间里放了金鱼。小猪喜欢红金鱼48条,小猴喜欢花金鱼15条,小猫喜欢黑金鱼10条。(课件出示)比一比,你能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话?2、猜一猜。出示小猴说:苹果有50个。小猫神秘地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小朋友,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v"。学生选择后,指名说一说理由。再问:小猪:我准备的草莓比梨多一些,猜一猜我准备了多少个梨?3、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四、质疑反馈,点拨引导。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生1:“多一些”、“多得多”我觉得有点乱。生2:“少一些“、“少得多“我也不太理解。)五、猜数游戏,结束全课, 谈话:小朋友今天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最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介绍游戏方法:甲想好一个两位数,让乙猜。乙每猜一次,甲都要作出评价,如“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至猜对。想一想,怎样用较少的次数猜对。多媒体示范游戏。学生自由分组游戏。 课后反思:苏霍林斯基指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贫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丰富的思想和认识的敏感性变得迟钝,课堂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的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应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图画、编写例题、设置练习,学生才会更深刻认识数学知识。本节课,选用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素材,加上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图片,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孩子们真正成为这堂课的发现者,探索者。本节课我运用了学生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用生动的语言,很好的导入新课,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学生认识“多一些”、“少一些”时学生都撑握得较好,但在教授“多得多”、“少得多”时,由于我问题交待得不够清楚,使得部分学生对这两个词与“多一些”、“少一些”有点区分不清楚,也因而导致了在练习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不高的后果。由于他们声音太小,表达得不够清楚,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未能很好的完成。这些都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课是相当重要的,而备课不但要设计好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而且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课。在授课过程中要多训练学生的胆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勇敢的用清楚、响亮的声音来回答问题。今后,我还将多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的表达课本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易懂、易学。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家”的含义,萌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情感!  2、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句的创编,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曲磁带、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极、天空、花园等背景图、小动物贴图、水彩笔、诗歌欣赏用图片、小精灵儿童网站有动物或背景和空白的图画纸、教师创编诗句的图片。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公开课优质课课件PPT 第2张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34-35页教材简析:这一部分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例题通过抓花片的游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通过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剩下的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从而用减法计算的算理。除了让学生填写算式还要学生进行口答,还示范写出了答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另一种表述。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进行推理。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合情推理,经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过程2.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观察比较,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两根带子)你认为哪根带子长?学生自由猜测.怎样知道哪根带子长呢?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呢?请生操作说明(一端对齐再看哪条长)2.为什么要一端对齐呢? 你能用剪刀剪出红带子比白带子的那一部分吗?引导:想获得长出的部分可以从红带子字上剪掉哪部分呢?学生发言。小结:把红带子剪掉和白带子一样长的部分就可以得到红带子比白带子长多少。(设计意图: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经验中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长出的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就两位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该怎样计算。)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谈话:现在两位小朋友正在玩抓花片的游戏,咱们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的获得那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板书:求两种花片一共抓了多少个?那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多少?请学生说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并要求学生口答。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第二个问题。2.探索方法: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桌交流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请同桌一人数13个红花片一人数8个蓝花片,交流讨论可以怎样摆。动手摆一摆。请同学到前面来摆。学生操作提问:你们是怎么排的?(一个一个对齐)通过一个一个对齐排直接可以看出多5个。通过排花片,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把红花片分成两部分吗?(指名画)为什么这样分呢?左边部分表示什么?(和蓝花片同样多的个数),右边表示什么呢?(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个数)多几个?3.列式计算如果有很多的花片,还用排一排的方法你觉得方便吗?如果不排你有什么别的方法呢?请学生讨论,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计算呢?学生回答,板书:13-8=5(个)提问:13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也就是从13里去掉8. 也就得到多出来的5个。请学生完整地说出这道算式的意义。(从红花片里减去和蓝花片相同多的部分就可以得到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部分。)4.提问:谁能把这道题完整的回答出来呢?引导学生口头对问题做出回答.红花片多,多5个.5.提问:“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这句话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呢?引导学生说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这两句话又都是红花片和蓝花片相差5个.(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后,感知“一一对应”这一数学思想的基础上,找出谁多,多多少,体会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三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出用减法计算这一类的问题,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三、运用新知刚刚我们已经玩了抓花片的游戏,现在我们去学校的合唱团去看一看,他们正在排练节目呢.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试一试”中的图,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提问: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列算式.指名报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算式的同时还要说出单位名称,进行口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句话也就是什么呢?学生交流得出“就是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所以用同一道算式就可以解决.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大家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吗?学生回答(减法).都是用减法列出同样的算式来解答.(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两种不同的问法需要用同一算式来解答,进一步强化对“两数相差多少的算理”的理解,重点突出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充分的动口动脑,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观察插图,教师讲述:小猴和小熊一起去地里摘玉米,小猴采了53个,小熊采了30个玉米,你知道小猴比小熊多采了几个吗?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单位名称并进行口答.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让学生在书上列式.交流后提问:如果要求<<童话故事>>比<<数学故事>>多多少本,该怎样列算式?怎样来回答呢?3.做“想想做做”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口头回答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二、目标分析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 “<” 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四、教学准备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1.认识关系符号(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 ,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2.小游戏:(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