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做吧。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会做的话就不用提问啦。 追答 百度文库里有一些,你看看,修改一下吧,http://wenku.baidu.com/view/7c0ad9c05fbfc77da269b1ee.html 追问 这个我早就看过了,资料不足的? 追答 以那个为根据,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要求再补充呗……不然,就等着人家发给你。 追问 如果你发给我的话,我也不介意的 追答 ……要睡觉了,晚安,保重,我也还有老师给我的任务没完成呢。 追问 切。。。。。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啥意思丫,你是专业人士呗? 追问 现在还不是,还在实习中,老师要考试,考凝血四项做个PPT?

目的是什么? 追问 老师考试,我不知道怎么找资料.也不会弄PPT?

1,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2,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3,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4,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扩展资料: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PPT精选课件 第1张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各项意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8104.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 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0.8-1.5。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范围:比值为0.82-1.15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1、正常参考值:24-36秒。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临床意义:1、 延长:(1)因子Ⅷ Ⅸ 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3)纤容活力增强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2、 缩短(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Fibrinogen FIB)1、正常参考值:2—4g/L。2、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2、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1)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TT)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分析前质量控制)1、采血1.1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1.2尽快送检。1.3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1.4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释 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3、抗凝剂选择3.1推荐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Ⅴ和Ⅷ降解。3.2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PPT精选课件 第2张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范围 32~4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S以上为异常。检查介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 临床意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