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考上大学以前,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将来能时入大学,对大学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憧憬,大学就是我们梦想中的天堂。每天埋头苦干,学习动力十足,家长和老师也不时的提醒我们,不要松懈,只要我们有一点怠慢,大学生活就会与我们失之交臂。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我们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而在我们进入大学之后,我们就认识我们现在终于可以轻松一把了,不要再像中学那样每天只在书堆里转了,好像考上大学就是我们学习的终止点了。在学习上,目的不明确,自我意识不清,缺乏有效的学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还是对未来有着强烈的兴趣,对未知的事物有好奇的心理,具有一定的探知的欲望。但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想学,也有一些不得不学的意味,就是来混毕业的。主要精力不是花在学习上,只求考试能过就行的态度。他们自我意识不清,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自我评价,表为自我中心、自卑,要不就是自负。缺乏目标意识和学习的动力。不少学生的求学支机主要立足于人人的发展,对学校和专业不满的比例好高,而且大学的学习与中学时代不同,而使一部分的学生不能找到有效的学习技巧,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的,从而产生情绪的波动。这些都与我们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的特征:  自我意识发展的积极特征   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更具广泛性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加积极主动,开始在社会的大坐标中认识自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并自觉地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自我体验的丰富性。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体验基本倾向于自信、热情、憧憬、舒畅、紧张、急躁等。   自我控制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主动性、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独立意识增强。追求独立人格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的突出表现。   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冲突   主体我与客体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中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在高中生、大学生和成年人的自我意识中,尤以大学生主体我与客体我、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距离最大。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大学生已开始将自我分离为主我和客我,当在现实中看到许多人比自己还出色时,逐渐地出现了不接纳自我的现象。从而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间产生较大的落差,这种落差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惑。   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冲突。随着成熟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成人感,渴望自立自治,同时又有反叛倾向。另一方面,他们渴望的人格独立与经济依赖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既想独立又无法真正独立,既想摆脱又摆脱不掉的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他们,经常使一些学生感到苦恼和彷徨。   自信与自卑感的冲突。自信是大学生较为普遍的优秀品质。有资料报道,大学生的自卑体验占28%左右。自信心和自卑感常常处于相互交织的状态,内心极为矛盾和痛苦。   渴望友谊与自我封闭的冲突。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友需求,渴望友谊,寻求社会归属。但许多人在与群体共处时却又表现出狭溢意识,以自我封闭的方式进行消极防卫,小心呵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生怕露短。这种矛盾冲突,使一些大学生失去心理和谐,倍受孤独的煎熬。   自我中心与从众心理的冲突。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表现出强大的唯我惯性。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价值膨胀,喜欢把个人意志强加于人,而缺少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致使人际关系多不和谐,同时又具有从众心理,过强的从众心理将导致缺乏个性和较强的依赖性。表现在遇到具体问题情境时,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随波逐流,有碍于心理的发展。  针对以上的特点我们要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  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了解自我,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以及自己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在与他人比较中认识和评价自我。个人认识与评价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完成的。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不仅要与自己相当的人作比较,还要与优秀的人相比较,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恰当地与他人比较而又能正确评估自己,就能合乎实际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大学生普遍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别人的评价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应因过高的评价而飘飘然,也不为过低的评价而失去信心。

药家鑫案,就是比较极端自我

大学生自我意识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阶段。自我意识在大学阶段的发展及其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趋向稳定。其特点:(1)对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和急迫感, 自我评价的水平大为提高,表现为自我评价的概括性:概括的理论性,即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脱离一定的情景从理性上进行评价;概括的综合性,即可综合加社会期望、信息内化了的主观态度、兴趣、理想评价自已;概括的辩证性,即能辩证地看待自己;概括的定型性,即能各自根据自己的性别特点来评价自己。还表现为广泛性,能对自已的优缺点、才华、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以及同学荚系等进行细腻、深刻、明晰、广泛的评价。自我评价的途径进一步多样化、完善 化、社会化。 [1] (2)自我体验强烈而敏感,不时还带有直觉的特点,陷入一种突如其来的激情,有强烈的自尊需要。(3) 自我控制的愿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水平明显提高,能进行 较深刻的自我反省。绝大多数人在他人帮助不能进行自我 教育、自我发展、发挥自我潜能。(4)自我意识的发展已具 有明显的独立性。(5)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矛盾 性,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这种矛盾运动的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达到新的水平上的积极同 ,少数大学生也会向消极方面转化,达到消极同一。大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十分成熟,自我评 价有时仍有盲目性、肤浅性、片面性,自我体验有时仍有自 负心理,自吹自擂。自我控制还不分稳定,常立志但缺乏 持之以恒。

大学生自我意识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阶段。自我意识在大学阶段的发展及其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趋向稳定。其特点:(1)对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和急迫感, 自我评价的水平大为提高,表现为自我评价的概括性:概括的理论性,即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脱离一定的情景从理性上进行评价;概括的综合性,即可综合加社会期望、信息内化了的主观态度、兴趣、理想评价自已;概括的辩证性,即能辩证地看待自己;概括的定型性,即能各自根据自己的性别特点来评价自己。还表现为广泛性,能对自已的优缺点、才华、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以及同学荚系等进行细腻、深刻、明晰、广泛的评价。自我评价的途径进一步多样化、完善 化、社会化。(2)自我体验强烈而敏感,不时还带有直觉的特点,陷入一种突如其来的激情,有强烈的自尊需要。(3) 自我控制的愿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水平明显提高,能进行 较深刻的自我反省。绝大多数人在他人帮助不能进行自我 教育、自我发展、发挥自我潜能。(4)自我意识的发展已具 有明显的独立性。(5)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矛盾 性,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这种矛盾运动的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达到新的水平上的积极同 ,少数大学生也会向消极方面转化,达到消极同一。大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十分成熟,自我评 价有时仍有盲目性、肤浅性、片面性,自我体验有时仍有自 负心理,自吹自擂。自我控制还不分稳定,常立志但缺乏 持之以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对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和急迫感, 自我评价的水平大为提高,表现为自我评价的概括性:概括的理论性,即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脱离一定的情景从理性上进行评价;概括的综合性,即可综合加社会期望、信息内化了的主观态度、兴趣、理想评价自已;概括的辩证性,即能辩证地看待自己;概括的定型性,即能各自根据自己的性别特点来评价自己。还表现为广泛性,能对自已的优缺点、才华、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以及同学荚系等进行细腻、深刻、明晰、广泛的评价。自我评价的途径进一步多样化、完善 化、社会化。

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必然是充满自信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消极,这个人必然是自卑的。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必须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忍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正常的交往能力和情感。关键词:自我意识 能力 情感 人际关系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级形式,它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青年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详细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常常感到焦虑、苦恼、失望或无能为力。处于这种情况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便显得格外的重要。要想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从三方面做起:(1)正确的认识自己。 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话都是非常符合心理健康原则的。人不仅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和判断,也可以反观自照,把自己当成被认识的客体,对自己的身体、欲望、能力、感情和思想进行反思。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体、品德和才能、优点和缺点、过去和现状,以至于自己所具备的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都会有一定的认识。然而,这些自我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本来面目和实际情况,各人就会出现很多差异。例如,有些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也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却看不到自己一点长处。可见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渐进过程,并不是像照镜子那样简单。“当局者迷”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处于各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的包围之中。有人会赞许、称颂你,有人会批评、责备你,还有人会歧视你。在投向你的形形色色的目光中,你能否准确无误地分辨出究竟哪一个“你”是真实的“你”呢?你是会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此来丰富自己、改善自己,还是会就此丧失了自主精神,湮没在他人的议论中呢?事实上,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是按照他自认为的形象来采取行动的,换言之,你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往往比你真正表现出来的形象更为重要。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之后,才能在适应整个环境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结果。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第一步。(2)愉快的接纳自己。 面对竞争越来越大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对生活感到迷茫,对自己不自信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感,也称自卑,是指一个人自己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体验。过度的自卑可导致精力不集中、意志消沉、自信心极低,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可导致自杀。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及时克服自卑感,恢复自信,提高自尊。健康的心理要求一个人对自己要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要愉快而满意地接纳自己。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要欺骗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要憎恨自己。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心理健康的观点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悦纳,因此心情开朗;而小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故总是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以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本人条件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虽然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虽然五官端正,却并不欢喜自己;有些人虽然并不富裕,但却知足常乐;有些人虽然有钱有势,但却并不觉得快意。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但有人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作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就被缺点、弱点所压垮,自己的聪明才智、潜在能力就无从发挥。成功的规律并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无法成功。自卑的人虽也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时机,但他总认为这些条件和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与自己并不相干,甚至认为自己根本不配接受这些条件和机会。因此他们就不努力奋斗,也没有和别人竞争的勇气。自卑的人就是这样替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越过他自己所设置的障碍。 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跪着。”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经过努力也能做到,重要的是要悦纳自己,对自己要做出肯定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3)自觉地控制自己 在成年人眼中,青年人是精力旺盛、富有朝气的,但也是极为冲动、多变的。这是因为青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处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冲动性还较明显。进入中年级,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后,随着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加,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水平增强,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己行动结果进行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这说明大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而盲目性和冲动性则逐渐减少。然而,要想更好的控制自己,则要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本能,并且能驾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识到,就会被人的意识所控制,也就被人格化和社会化了。 人的理智就像缰绳,没有缰绳的马是一匹未经驯服的野马,而有缰绳控制的马,才是一匹有用的马。只有用意志和理智控制自己的本能,理智地支配自己,并达到目的,才能通过对自身的支配去驾驭世界。历史上有很多不可一世的人,他们能控制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但却不能控制自己,最终身败名裂。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孔子强调修己和克己。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正在于行为与理智。”由此可见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理,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并自觉地控制自己,才能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但也要注意,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意识并不一样。有很多人打着自我意识的旗号,但实际上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这种观念是极为错误的。要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如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设身处地替其他人着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我国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影响和促进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时代特点。然后,不管怎么发展,我们都必须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的做到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大学生。

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必然是充满自信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消极,这个人必然是自卑的。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必须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忍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正常的交往能力和情感。关键词:自我意识 能力 情感 人际关系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级形式,它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青年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详细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常常感到焦虑、苦恼、失望或无能为力。处于这种情况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便显得格外的重要。要想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从三方面做起:(1)正确的认识自己。 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话都是非常符合心理健康原则的。 人不仅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和判断,也可以反观自照,把自己当成被认识的客体,对自己的身体、欲望、能力、感情和思想进行反思。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体、品德和才能、优点和缺点、过去和现状,以至于自己所具备的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都会有一定的认识。然而,这些自我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本来面目和实际情况,各人就会出现很多差异。例如,有些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也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却看不到自己一点长处。可见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渐进过程,并不是像照镜子那样简单。“当局者迷”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处于各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的包围之中。有人会赞许、称颂你,有人会批评、责备你,还有人会歧视你。在投向你的形形色色的目光中,你能否准确无误地分辨出究竟哪一个“你”是真实的“你”呢?你是会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此来丰富自己、改善自己,还是会就此丧失了自主精神,湮没在他人的议论中呢? 事实上,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是按照他自认为的形象来采取行动的,换言之,你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往往比你真正表现出来的形象更为重要。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之后,才能在适应整个环境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结果。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第一步。(2)愉快的接纳自己。 面对竞争越来越大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对生活感到迷茫,对自己不自信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感,也称自卑,是指一个人自己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体验。过度的自卑可导致精力不集中、意志消沉、自信心极低,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可导致自杀。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及时克服自卑感,恢复自信,提高自尊。 健康的心理要求一个人对自己要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要愉快而满意地接纳自己。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要欺骗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要憎恨自己。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心理健康的观点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悦纳,因此心情开朗;而小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故总是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以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本人条件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虽然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虽然五官端正,却并不欢喜自己;有些人虽然并不富裕,但却知足常乐;有些人虽然有钱有势,但却并不觉得快意。 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但有人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作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就被缺点、弱点所压垮,自己的聪明才智、潜在能力就无从发挥。 成功的规律并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无法成功。自卑的人虽也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时机,但他总认为这些条件和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与自己并不相干,甚至认为自己根本不配接受这些条件和机会。因此他们就不努力奋斗,也没有和别人竞争的勇气。自卑的人就是这样替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越过他自己所设置的障碍。 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跪着。”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经过努力也能做到,重要的是要悦纳自己,对自己要做出肯定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3)自觉地控制自己 在成年人眼中,青年人是精力旺盛、富有朝气的,但也是极为冲动、多变的。这是因为青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处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冲动性还较明显。进入中年级,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后,随着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加,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水平增强,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己行动结果进行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这说明大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而盲目性和冲动性则逐渐减少。然而,要想更好的控制自己,则要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本能,并且能驾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识到,就会被人的意识所控制,也就被人格化和社会化了。 人的理智就像缰绳,没有缰绳的马是一匹未经驯服的野马,而有缰绳控制的马,才是一匹有用的马。只有用意志和理智控制自己的本能,理智地支配自己,并达到目的,才能通过对自身的支配去驾驭世界。 历史上有很多不可一世的人,他们能控制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但却不能控制自己,最终身败名裂。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孔子强调修己和克己。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正在于行为与理智。”由此可见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理,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并自觉地控制自己,才能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但也要注意,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意识并不一样。有很多人打着自我意识的旗号,但实际上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这种观念是极为错误的。要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如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设身处地替其他人着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我国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影响和促进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时代特点。然后,不管怎么发展,我们都必须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的做到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大学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一)确立实践的课程观,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理念并不是否认课堂教学的理论灌输, 而是要跳出传统的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维模式,运用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形式,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首先,教学内容要体现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还可以从大学生过往经验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讨论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大学生的需要,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中各种有意义的背景,对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变更、充实、增删或拓展,既要考虑到大学生个体鲜活的生活经验,又关照教学在大学生生命中的意义生成。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其次,教学方式要体现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实现大学生的三种对话,即大学生与教师及同学的对话,大学生与自身的对话,大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对话,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除课堂讲授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还可围绕教学主题,组织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研讨,使学习过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 (二)共享教育资源,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渠道。高等院校拥有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空间和渠道,是多方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成为日益发展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使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与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各院系党总支乃至相关专业教师紧密结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二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资源,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随着高校育人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可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和丰富教育载体与手段。如利用校内传媒扩充思想政治内容,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广播、进报纸。还可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创设窗口性的对话栏目,使大学生既立足校园关注教育,又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脉搏。 (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社会实践。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组织和指导学生深入开展既形式多样又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主旨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社会实践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选择和确定好实践项目,以学生实践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带着思想上的疑问到现实中去找答案,带着理论学习的成果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使思想政治学员在社会调查和服务等实践活动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实现思想政治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的有效对接。 社会实践是理论学习的落脚点,是个体体验深化发展的最有效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内化,是以其自身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切身体验为发端,并以满足需要为动力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紧抓不放。针对课堂教学和自学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又能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实践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四种表现类型:达成型(achievement)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结合,独立性强,勤于思考,自我肯定,人格健全早定型(foreclosure)自我认识来自别人评价,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性不够,遇挫折易迷茫延缓型(moratorium)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延迟,埋头读书,逐步开始思考自我发展迷惘性型(diffusion)对现实自我不满,理想自我又难以实现,陷入自我确认的困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