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zd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版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权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物体的吸热本领和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和受阳光照射的关系。因此,我把本节课的两个实验放在一节课上让学生完成。  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在研究颜色对物体吸热本领的时候,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卡纸,正好这天阳光很强,我把学生身上穿的衣服颜色进行了分类,把光泽性非常强的四个同学请出来站一对,让学生讨论哪个e79fa5e9819331333337623461同学衣服吸热能力最强并排名。再在剩下的学生中找出四个衣服有代表性的颜色如:黑、白、黄、灰站在一对,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吸热能力并进行排名。为了验证学生的结论,接着让他们两组分别站在阳光下,手拿温度计,由每人的记录员记下温度计开始的温度,然后让温度计贴近胸部停留10分钟后,再由记录员记下当时的温度。最后,集中讨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和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这次的实验效果很明显。只是有一只温度计本生不够准确,数据不符。有点影响效果。这节课由于安排不当,组织教学效果也不够好,没有做到100%的参与,有几个在做其他事情。  通过今天的实验课,再做实验前要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时间的同时性,还要安排好每个学生是否都参与了实验活动。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总节数14节 电教节数14节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7a686964616f31333337373538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三、教学重、难点 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1)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1) 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1、总结归纳 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六、作业设计 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 七、板书设计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对比实验一: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对比实验二: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折线图

学生的学具袋里有四种颜色的纸,要做“物体颜色与吸热e79fa5e9819331333332643339”的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准备同样温度、升温一样快的温度计。学具袋中虽然有微型温度计,但很难找到一样度数的,更何况有的学生已经在前玩过二破碎了。所以课前我到实验室花了一节课时间为学生精心挑选了几支同样温度的温度计。 从整节课来看,我能基本掌握上科学课的要领和特点,由于准备很充分,所以学生去户外活动时学生比较有序,活动过程中学生比较安静与投入,读数的同学都紧紧盯着温度计,眼睛都不敢离开,生怕自己错过了。 最大的问题是:本课教学受条件限制比较大,实验要求每隔两分钟记录温度计的温度。这天正好是多云天,太阳时有时无的,而且三个班上课时间不一,五(1)班上课是上午第三节,五(2)班是在下午第一节,五(3)班是下午第二节,实验并没有很明显的现象。由于实验浪费的时间长,导致最后一环节让学生绘制折线图只能回家完成。 第二个问题是 从实验数据中,学生普遍得出的结论与理论上是不一致的。 黑色纸温度上升最快最高,白色纸温度上升最低。但到第六分钟后,温度基本保持在原状, 铝箔纸的温度与黑色蜡光纸、粉色的差不多,无法判断了,我想可能是由于铝箔纸的材质的缘故,后来我只能通过从视觉上分析,表面光滑特别亮,说明反光能力强,进而说明表面粗糙的物体吸热本领更强,不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六课时《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光究竟是什么呢?光是一种电磁波。按波长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是一种物质,光也是一种能量。本单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的传播特点——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另外认识太阳光具有热能,探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而本课内容紧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研究怎样才能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本节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第二部分是“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学情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7376333分析 学生天天和光接触,对于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可以转化为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所限,小学科学中不可能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上去认识光。但是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也是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几课时知道了用多面镜子把光投射到一点,以及用凹面镜和凸透镜都可以汇聚阳光,本节课是从物体本身的属性,以及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过程与方法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教学过程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