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你求也求不到

最小公倍数是5*3*7=105

这个你可以自己做

习题3.1:知识技能:1.10的-6次方zhidao立方米,100万个2.3×版10的-10次方米,7×10的-7次方平方毫米,6×10的-5次方米数学理解:1.7.73×10的-7次方,提示球的体积公式:4/3πr32.答案不统一,权要调查 给分,谢谢啦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习题3.1:知识百技能:1.10的-6次方立方米,100万个度2.3×10的-10次方米,7×10的-7次方平方毫米,6×10的-5次方米数学知理解:1.7.73×10的-7次方,提道示球的体积公式:4/3πr3

掉材料真难呀

《认识百万分之一》课堂实录一、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内容:第三章第一节:认识百万分之一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百万分之一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    (3)能借助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熟悉事物所涉及的数据的估计、比较及观察和动手操作测量等过程,进一步体验、感受较小的数,增强数感及对数的正确解释能力、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现实世界,体验“数”无处不在,让每个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益.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身边较熟悉的事物出发,从多角度对较小的数进行感受、描述、估测,发展数感,并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例,感受和描述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利用科学记数法正确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四、教学方法 (1)启发讲授法 (2)自主讨论探索法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生问好,组织上课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认识100万》,对于一百万、一亿这样比较大的数有了一定的感受.对于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这样的数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它们也能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描述吗?也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万分之一》. (老师板书课题) 师:在小学里,我们学习过分数,你们知道的意义吗? 生: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64626636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师:回答得非常好,就是指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那么、的意义呢? (同学们小声议论,并有不少同学主动地举起了手) 师:谁能说出百万分之一的意义?请举手! (绝大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一百万份,其中一份就是百万分之一. 师:答得很好,它和单位1相比较(师生齐答)是一个较小的数. 师:接下来我们来认识生活中的百万分之一.(老师通过课件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三幅图片,分别找三位同学读相对应的文字) 师:如果同学们留意的话,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量,你知道这些数量的大小吗?比如百万分之一米有多长?我这里有一米尺,谁能用它的长度描述百万分之一米的长度? 生:把米尺平均分成一百万份,其中每份的长度是百万分之一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刻度尺,我们来共同感受百万分之一米的长度!把米尺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的长度是有多长? 生:1毫米. 师:请同学们用刻度尺说明1毫米有多长. (同学们都用刻度尺比划1毫米有多长) 师:如果再把1毫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有多长? (同学们愕然,并小声议论,认为如果再把1毫米平均分成1000份后太短了) 师:是不是太短了,恐怕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它的长度了,其实那就是百万分之一米的长度,和1米相比较,是不是就很小了? 2.感受生活,发展数感 师:在这里我们对百万分之一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实例具体感受百万分之一的大小. (老师通过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及对应的文字) 师: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它高度的千分之一是多少?相当于几层楼的高度?”,请同学们算一算. (老师走下讲台观察同学们的计算情况,并提示一层楼大约按3米计算.) 生:它高度的千分之一是8.848米,相当于3层楼的高度. 师:答得很好,它高度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合多少厘米? 生:0.8848厘米. 师:对,还不到1厘米,它相当于什么事物的长度? (经过议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百万分之一还不如他们的小指甲盖宽)师: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它高度的百万分之一竟然还不如我们的小指宽!我们再换个角度感受百万分之一的大小. (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及对应的文字) 师:“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为44万米2,计算它的百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结果进行描述.”也就是说天安门广场面积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相当于什么事物的面积? 生:4400平方米,相当于我们操场面积的一半. 师:它的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呢? 生:它的万分之一是44m2, 还不如我们的教室的面积大. 它的百万分之一是0.44m2, 还不如我们的课桌面积大. 师:天安门广场非常广阔,它面积的百万分之一还不如我们课桌的面积大.我们再换个角度来感受百万分之一的大小. (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大象的图片及对应的文字)师:“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可达到好几吨(2吨), 下面哪个动物的体重相当于大象体重的百万分之一?”,请同学们通过计算做出选择. 生:蜜蜂的体重相当于大象体重的百万分之一.因为2吨的百万分之一是2克,所以选择蜜蜂.师:答得很好.大象,庞然大物,它体重的百万分之一竟然与蜜蜂的体重相当.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从哪几个角度分别感受了百万分之一的大小? 生:高度、面积、体重三个角度. (老师及时地通过课件再次展示珠穆朗玛峰、天安门广场、大象的图片) 师:你对百万分之一有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分组交流交流. 生:百万分之一很小. 师:同学们一致认为百万分之一很小.谁还能更详细描述一下? 生:任何事物的百万分之一和原来相比较变得很小,比如我的体重在约是67斤,我体重的百万分之一可能还不如蚂蚁重. (掌声四起) 师:回答得太棒了!任何事物的百万分之一和原来相比较变得很小.但是某个量的百万分之一不一定小,比如中国13亿人口,它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 生:1300人. 师:我们这么大的教室能容得下吗? 生:不能. 师:1300人和13亿人相比较显得很小,但它并不是一个很小的量. 3.亲自动手,用心感受 师: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微小的物体,比如一张纸有多厚?如何估测它呢?接下来我们实际做一做.“(1)测量数学课本的1张纸大约有多厚.(单位:毫米)” (同学们开始动手测量) 生:0.1毫米. 师:请介绍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生甲:我先测量了10张纸的厚度,再把测得的结果除以10. 生乙:我先测量了100张纸的厚度,再把测得的结果除以100. 生丙:我先测量了整本书除了书皮外的厚度,再把测得的结果除以整本书的张数. 师:这几位同学的测量方法都很好.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学会了测量微小物体的方法:首先测量它的10倍、100倍甚至1000倍,然后再计算它的大小. (接下来以练习的形式让同学们做“做一做”中的(2)百万分之一米(即10-6米)又称1微米,数学课本的1张纸大约有多少微米厚?(3)人体内一种细胞的直径为1微米,多少个这种细胞首尾连接起来能达到1毫米?由此让学生体会微米这个单位.) 4.合作交流,温故知新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比如:7200=7.2×103.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呢?我们首先回忆=, (老师板书负指数幂的意义及其逆运算,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几个简单的数0.01、0.06、0.001、0.0072,让同学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讲解并板书例1:大多数花粉的直径约为20到50微米,某种花粉的直径约为35微米,它相当于多少米?(1微米=10-6米)) 5.利用新知,体验成功 (让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操作计算器,在计算器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295×109、2.9×1012和7.2×10-7、1.0×10-10,展示科学记数法在计算器上的应用.并以练习的形式让同学们做“做一做”中的(2)在显微镜下,人体内一种细胞的形状可以 近似地看成圆,它的直径约为1.56×10-6米,利用科学计算器求出这种细胞的面积.) 6.课堂回顾,观点提炼 师:好,这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很主动,表现很好,也都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内容.通过这堂课上的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分组交流一下!(同学们开始分组讨论)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有以下一些: ①分别从长度、面积、质量等多角度感受了百万分之一大小; ②学会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数. 生:我来补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还学会了对微小物体进行估测的方法. 生:我还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还学会了使用计算器来从事科学记数法的计算.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下面布置作业:课本P77 习题 3.1;学有余力的同学以《我生活中的百万分之一》为题,写一篇数学小论文,谈一谈自己对百万分之一的感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生:(学生全体起立)老师再见!六、评析:本节课是初一上学期《认识100万》的继续,要求进一步对百万分之一等较小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充分地认识和感受.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教材为依据,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特别注重学生的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多角度对较小的数进行感受、描述、估计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并在活动中探索测量微小物体的合理有效的方案.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http://doc.163.com/viewer/view.do?fid=0830280.4451295150169755&docfrom=network

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2函数及其表示1.2.1 函数的概念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3.2 奇偶性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2 对数函数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3 幂函数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必修2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1.2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2.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2.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3.2 球的体积与表面积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 平面2.1.2 空间中直线与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626263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 倾斜角与斜率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3.2 直线的方程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 两点间的距离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 3.3.4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第四章 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1.1 圆的标准方程4.1.2 圆的一般式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4.3 空间直角坐标系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2基本算法语句1.2.1输入输出赋值语句1.2.2条件语句1.2.3循环语句1.3 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1.1简单随机抽样2.1.2 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用样本估计总体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 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3.1.1随机事件的概率3.1.2概率的意义3.1.3概率的基本性质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3.2.2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3.3几何概型3.3.1几何概型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1.1任意角 1.1.2弧度制1.2任意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1.4.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 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1.1向量的实际背景与概念2.1.2向量的几何表示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2.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会用这些词汇说明几个数量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建立数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片(小立方体)学具,硬纸板(或者垫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二)温故知新 1.你们的知识掌握得这么好,杨老师带了一些彩片儿做奖品,你看(展台上出示,学生很兴奋。) 请一位同学,也上来抓一把彩片,听好要求,你抓的要比我多得多。谁来? (生争先恐后,请一位同学上前抓了一大把,放在展台上。)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为什么抓了这么一大把? (因为您要求我抓的比您这堆儿“多得多”!) 说的很有道理。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抓的比杨老师这堆儿“多一些”。 (一生上来,抓了一小把,然后又补充了一些。) 你为什么这么抓? (刚开始抓的和您的这堆儿差不多,然后又补充了一些,就比您的多一些了!)2.你们想抓吗?我们一起来,好吗?(好) 先数出20个彩片,放在一堆儿。开始抓了,听好。第二堆儿彩片比第一堆儿少一些。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多得多! (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做动作。) 请你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来回答。 第一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一些 ;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3363530 第二堆儿比第一堆儿 少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得多 ; 第一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一堆儿多得多 ; (三)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例9。看来你们掌握的很好了。 【课件展示:比一比,说一说】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对数与对数函数练习及解答.rar......理解对数的概念高一数学对数函数,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能够熟练应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计算或证明;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求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根据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间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描绘出相应的对数函数的图像。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出对数函数在底数a>1和0<a<1两种情况下所具有的一些重要性质;并能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求某些函数的定义域和比较某些函数值的大小。选择题1.若3a=2,则log38-2log36用a的代数式可表示为( )(A)a-2 (B)3a-(1+a)2 (C)5a-2 (D)3a-a22.2loga(M-2N)=logaM+logaN,则的值为( )(A) (B)4 (C)1 (D)4或13.已知x2+y2=1,x>0,y>0,且loga(1+x)=m,loga等于( )(A)m+n (B)m-n (C)(m+n) (D)(m-n)4.如果方程lg2x+(lg5+lg7)lgx+lg5·lg7=0的两根是α、β,则α·β的值是( )(A)lg5·lg7 (B)lg35 (C)35 (D)5.已知log7[log3(log2x)]=0,高一对数函数那么x等于( )(A) (B) ......2.2.1对数运算......* * 对数的运算性质 课前练习: ⑴给出四个等式: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⑵ ⑶ ⑷ 1) ,2) 4 3 ? 证明:①设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 ∴MN= 即证得 对数的运算性质 证明: 对数的运算性质 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和 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差 ⑴ 语言表达: 一个正数的n次方的对数等于这个正数的对数n倍 如果 a > 0对数运算,a 1,M > 0, N > 0 有: 证明:②设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 ∴ 即证得 证明: 证明:设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 ∴ 即证得 证明: 例1 讲解范例 解(1) 解(2) 用 表示下列各式: 例2 计算 (1) (2) 讲解范例 解 : =5+14=19 解 : 对数的运算性质 说明: 2) 有时可逆向运用公式 3)真数的取值必须是(0,+∞) 4)注意 ≠ ≠ ⑴ ⑵ ⑶ 如果 a > 0,a 1,M > 0,对数运算法则 N > 0 有: 1) 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对数的和”…… 课堂小结: 1 ⑴ 若 ⑵ 的值为______ ⑶ 巩固练习: 提高练习: 2 探究: 证明: 证明:......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4325-对数.ppt......的概念 引入: 1.庄子:一尺之棰对数的概念ppt,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4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2.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 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 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 抽象出:1 这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有三个数2(底),4(指数)和16(幂) (1)由2,4得到数16的运算是 (2)由16,4得到数2的运算是 (3)由2,16得到数4的运算是 乘方运算。 开方运算。 对数运算! 一般地,如果 的b次幂等于N, 就是 ,那么数 b叫做 以a为底 N的对数,记作 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定义: 公布了他的发明。恩格斯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的创始,微积分的建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 对数的创始人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Napier,1550年~1617年)。他发明了供天文计算作参考的对数,并于1614年在爱丁堡出版了《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对数函数的概念ppt 例如: 探究: ⑴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N > 0 ) ⑵ 对任意 且 都有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中的 b写成 则有 ⑷常用对数: 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 为了简便,N的常用对数 简记作lgN。 例如:......对数函数......数函数(一) 作业 学案 对数函数第一课时P52-53 * 在已知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残留物中碳14的含量P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如何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 我们知道碳14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其半衰期为5730年,所以生物体死亡t年后其体内每克组织的碳14含量P可表示为: P= 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对于每一个碳14的含量P,通过对应关系 ,都有唯一确定的年代t与它对应,所以t是以P为自变量的函数。 一般地,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定义域是( 0 ,+∞)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 (2) (1)定义域 (2)值 域 (3)过点 (1)定义域 (2)值 域 (3)过点 图 象 (1,0) x y y= log2x (1,0) y x y= log1/2x 0 0 (0,+∞) R (1,0)即x=1,y=0 (4)在(0,+∞)上是增函数 (0,+∞) R (1,0)即x=1,y=0 (4)在(0,+∞)上是减函数 对数函数 性质 值域 定义域 图象 1 1 R 过点(1,0),对数函数图像 即 在 上是减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 例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 ......高一物理课后练习1......作业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以近似的看做圆形轨道高一物理必修1练习,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所与行星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行星运转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关系不适用于地球对卫星的作用力D.行星与卫星之间的引力、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性质不相同的力( )2.设想把为m的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则此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A.零 B.无穷大 C.无法确定 D.( )3.如图所示的三个人造地球卫星,则说法正确的是①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c ②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③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④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A.①③是对的 B.②④是对的C.②③是对的 D.①④是对的( )4. 以水平恒力推一物体,使它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所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若以相同的恒力推该物体,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此时力F 所做的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高一物理课后答案则 A.W1=W2 P1=P2 B.W1=W2 P1<P2 C.W1>W2 P1>P2 D.W1>W2 P1<......[高一数学随堂练]三角函数综合练习......y=sin4x B. y=cos22x-sin22x C. y=tan2x D. y=cos2x2. 函数y=cos( ( )A.[-π高一数学三角函数,0]上的增函数 B.[-,]上是增函数C.[-,]上是增函数 D.[,]上是增函数3. 函数y=4sin(2x+)的图象 ( )A.关于直线x= 对称 B. 关于直线x=-对称C. 关于原点对称 D. 关于点(,0)对称4. 适合关系式 ,且在 内的 的个数有( )A.1 B.2 C.3 D.45.要得到y=sin(-3x)的图象只须y=(cos3x-sin3x)的图象 ( )A. 右移 B. 左移 C. 右移 D. 左移6. 若,则函数的 ( )A. 最小值为0,无最大值B. 最小为0,最大值为6C. 最小值为,无最大值D. 最小值为,最大值为67. 设函数,若是偶函数,则的最小正值是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 ,且 ,高一数学函数练习则 .9.已知 sin. 试求符合下列条件的角 ;(1) 是三角形的内角;(2) ;(3) 是第三象限的角;(4) . ......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D.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2、金属筒下部有一小孔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当筒内盛水时,水从小孔喷出,如图所示,若让金属筒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筒下落过程中A.水将以较大速度喷出B.水将以相同速度喷出C.水将以较小速度喷出D.水将无法喷出3、吊扇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64636235用较高和较低转速挡正常工作时,它对天花板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比较4、某同学用水平力推静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该同学对桌子的推力A.大于桌子对该同学的推力 B.小于桌子对该同学的推力C.小于桌子所受的静摩擦力 D.小于桌子的最大静摩擦力5、有两个共点力,大小都是50N,如果要使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大于50N,则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应该A.为任意角 B.大于120° C.等于120° D.小于120°6、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提升某物体,高一物理试题及答案产生向上的......详见:http://hi.baidu.com/feiwur8/blog/item/f5787b1aa6bd6616203f2e7c.html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