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怎样形成

先是创立皇帝制度,然后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追答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内容: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是地方分权的对称。这种形式起源于中国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并迅速衰落。中央集权的产生最早由中国战国时期思想派系之一的法家系统提出君主专制形式所衍生出的一种政治结构,法家代表之一的韩非在他的论著中认为:在现有社会局势混乱,割据势力强大的情况下,需要君王统一国内一切力量来维护统治,这便需要有一个权力集中的政府来辅助君王统治国家,扩大领土。同时在当时社会中农业自然经济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中主要生产数据的占有者地主而言,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镇压农民的反抗,来维护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秦成为第一个将中央集权付诸实施的国家,公元前3世纪秦国商鞅推行的变法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的雏形:将地方一级官员的委任权划归中央,并统一了部分物资的流通。这为日后秦有能力统一六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秦帝国正式建立的时候,李斯利用已有的经验建立郡县制,并统一地方文字、财经、度量衡,建立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 特征:秦,皇帝直接任命地方官员,官员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要按时纳税给中央,皇帝对地方对中央都有很大的权力影响:秦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是与它所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相关的。秦朝之所以能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和灵渠以及移民等,也说7a686964616f31333335333738明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因为这套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行之有效,所以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正因为皇权有着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所以容易形成暴政,最终也因此而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灭亡。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复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首先表制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百的皇位继承制。3、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度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知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道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秦朝在公元前221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上面说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是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必e799bee5baa631333337616465然结果,这是因为  一、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总结了西周分封制的弊端和失败的教训而建立的;  二、这一套制度的形成是以秦国原有的的制度为基础,又吸收了关东六国制度中的一些有用成分而建立起来的;  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社发展的结果,主要是自春秋以来产生并发展的土地私有制的结果.这也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阶段即封建领主制阶段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即封地主阶段的开始.秦在灭六国之后,把这一制度进行了整理改进,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并行之于全国.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一、皇帝至高无上,秦始皇在灭六国之前,称为“秦王”.“王”在西周、春秋和战国前期,是天子的称号,表示天下归心之意.战国中期以后,周天子的权利日益衰弱,威信已无.各国诸侯相继称王,争夺天下.秦王政统一中国之后,他的统治区已不止秦国而是兼有原来的关东六国.他认为:“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在朝廷上开始了“议帝号”之事.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等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还不统一.“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又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建议秦王政称“泰皇”.秦王政却决定将“三皇”与“五帝”的名号合一,称为“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从中央的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都按照皇帝的意志办事,军权也集中到皇帝的手中.二、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三、郡县制,其实,县制管理早在秦朝之前的诸侯国就已经出现萌芽,秦朝又把它进一步发展成郡县制,即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全面实行郡县制.

萌芽:理论上,韩非子最先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实践: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 “ 燔诗书而明法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于秦朝:内容: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朝统治的最基本特征。2、巩固于西汉:内容:西汉改革管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僚的控制。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特点:强化了皇权。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3、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从而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 形成将帅用兵的自重局面。特点:用分权的办法加强皇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4、加强于宋元:北宋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56638: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以防武将专权。1、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派文官做知州,知州设通判,二者互相牵制。2、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3、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职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财政、行政和司法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 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特点:强干弱枝(北宋);在中央分权基础上的地方分权(北宋);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元)和;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辖管理制度(元).5、强化于明清明朝:初期主要在中央,并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制定《大明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又设内阁(明朝设立的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的内阁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又大兴文字狱。特点:皇权空前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结束于1912年(溥仪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扩展资料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4、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集权制度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知识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e68a847a686964616f31333339653636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影响e68a84e8a2ad7a6431333366303839秦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是与它所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相关的。秦朝之所以能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和灵渠以及移民等,也说明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因为这套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行之有效,所以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正因为皇权有着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所以容易形成暴政,最终也因此而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灭亡。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扩展资料:历史背景:统一战争结束以后,秦王赢政立即着手进行集中权力的活动。他兼收采纳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封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相承,相继而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他规定皇帝自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显示封建统一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周代以来封国建藩的制度,与专制皇权和统一国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1 年),丞相王绾请求封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全面地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就确立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特点: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6303831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2、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二、影响: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经济。3、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4、中央集权的使用失度,引起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5、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经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扩展资料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实行原因:1、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2、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央集权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特点:1.实行皇帝制。确立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制度。2.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互不隶属,都zd对皇帝负责。这样,国家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3.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4.统一文字、度量衡。5.实行郡县制。6.为了巩固国家统一,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线。7.焚书坑儒,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影响:积极方面: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版,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等消极方面: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权盾。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造成文化的毁灭,如焚书坑儒。③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等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百,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积极作用和影响: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②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度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知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道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作用和影响:皇帝权威的加强,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严酷的刑法使阶级矛盾激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合理的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陋习裂土封侯,使用郡县制骑特点为统一。其影响为有效的避免了恶性循环的战争,为封建王朝的发展奠定了格局!

背景;完成统一。事件;灭六国百,平越族。修长城。商鞅变法。建立中样到地方的官制,颁布秦律。焚书坑儒。统一货币,字体等过程同事件。影响;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度统一国家,为以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的管制奠定了模式。不懂的还可以问我~~~嘿嘿 还有很多啊

你好知一、历史背景1、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a、原因: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疏远(回忆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举“面线亲”例子)周王室衰微(看“西周分封形势图”,指出“犬戎”的侵袭与“烽火戏诸侯”,周平王东迁洛邑道——王室直接控制区域减少,实力变弱) b、表现:宗法分封制原则遭破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周天子回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间争霸战正不断各国力行变法,废旧革新2、秦的统一 a、原因:商鞅变法的促进;秦的强大;秦王的雄才伟略;人心所向,渴望和平、统一。 b、时间:前221年 c、意义:奠定答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d、疆域的四至

第一目“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教材首先对皇帝制度创立的历史背景做了简短介绍。从战国时期各国相继推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谈起,引出统一的秦王朝建立这一历史大背景。这里隐含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样一条社会发展规律。教材中关于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因,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和发展的内容基本没有介绍。因为在初中课标教材中对于此问题已有详细具体的说明,而且在高中《历史2(必修)》中也有专门讲述。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秦朝建立,之后来说明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是集各国新制度,而又有所改进和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制度。这样,就为下文讲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了历史背景铺垫。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说明“始皇帝”的来历。“皇帝”从此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后代所沿用。关于“皇”“帝”的含义,教材设置了〔历史纵横〕栏目进一步加以解释说明,从中让学生明白秦王嬴政为什么自称为“始皇帝”。这里神化皇权,宣扬皇权神授说,是与西周时“王权至上”基本相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一起来探究,在以后历时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凡是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不论所占地区的大小,多自称王,很少称帝。只有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或实现全国统一后,最高统治者才称皇帝。通过探究,让学生对皇帝称号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它应该是大一统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秦始皇创立了一套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一切权力归于皇帝,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了减少教材头绪,这里介绍的简明扼要,没有涉及一些相关的皇位世袭制度、礼仪制度等内容。这些相关内容相当丰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作为课外活动去查找资料。同时,教材还配有“秦诏版”“秦阳陵虎符”两幅图片,直观形象地来说明皇权的神圣。第二目“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介绍了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职能。这里我们重点讲述了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以及以皇权为核心三者之间的相互牵制关系;同时还讲了中央政府的几个主要职能部门,即“诸卿”及其各自的职能。这套由秦所创的中央官制,后来随着权力向皇帝集中而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第3和第4课都做了具体讲述。在这里讲中央官制,我们没有采用“三公九卿”的说法。后人习惯上用“三公九卿”来概括秦汉的中央官制,学术界也长期沿用此说法,将秦朝在中央设置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重要的官职,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置“九卿”。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秦朝的官僚体系实际并非“三公九卿”所能概括的。理由为秦朝并无“三公”,“三公”中的太尉是虚设的,相关史籍中均未见秦朝有一个太尉,在重大军事行动中也不见太尉出场,所谓“三公”,实际只有两位。到了汉代始有“三公”。而且秦朝也没有建置法定的九卿官,在丞相之下达到二千石的官员数目不止九人。正因为此,所以我们在正文中直接讲中央官制,未概括为“三公九卿”,只是在注文中加以说明。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这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统治措施。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郡县这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以及行政长官郡守、县令(长)的职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这是中国古代史上重大的政治变革。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要求,故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这里,也就为第3课讲述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做了历史背景铺垫。针对这场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重大变革的原因,究其利弊,教材没有在正文指明,而是设置了〔学思之窗〕,将朝廷上两次辩论的情形展现于此,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出原因。对于县以下的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教材在正文中也没有涉及,而是用〔历史纵横〕栏目做了补充说明,既能让有兴趣的学生扩充知识,同时也减轻了学习负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亭”的隶属问题,学界始终有争议。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7a686964616f31333236383533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就此,有的学者认为“亭”统属于乡,是乡里之间的又一级基层行政组织;但还有学者认为“亭”是与“乡”同级的地方政府,互不相属,“亭”是属于治安系统的基层组织,为都尉、县尉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地方治安,及负责接待往来官吏,兼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我们教材中采用了第二种说法。最后一目“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从秦朝统一后疆域不断扩大、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到秦朝的灭亡,教材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历史影响。在现行高中教材中,这些内容也都重点讲过,多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叙述这段历史事实,而没有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和高度进行过说明。这次在讲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说明了秦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是与它所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相关的。秦朝之所以能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和灵渠以及移民等,也说明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因为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行之有效,所以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正因为皇权有着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最终也因此而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灭亡。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

皇权至高无上 ①秦朝官僚机构的组成分为两部分即中央官僚机构和地方官僚机构。中央官制是所谓的“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秦朝中央三个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官吏知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地方官制在全国范围内推选郡县制度。特点:①整个官僚机构的核心是皇权。②中央官僚机构和地方官僚机构之间是紧密联系秦朝的道官僚机构从中央到地方组织十分严密 秦朝施行郡县二级制,在地方上郡是最高一级政府,九卿是中央政府的设置 ,而乡、里则不是秦朝的行政设置。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朝廷任命,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兵役。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检查,对县令长的工内作进行考察。 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容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从容说课】本课讲述封建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建立封建统一王朝后建立的,其目的在于强化统治,巩固统一。它规定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裁决一切的大权,其他一切权力机构围绕着皇权运行,从而使君主专制成为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核心。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帝则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吏,掌握了人事权,使中央和地方权力都纳入皇权直接控制之中,相对于分封制下贵族权力世袭制而言,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使封建王朝国力大为增强,秦始皇凭借雄厚的国力南征北讨,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同时还是当时东方的一个强国。但是拥有绝对的权力也使秦始皇统治十分残暴,一旦人民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36383536无法忍受其残暴统治而反抗,强大一时的秦王朝只能“二世而亡”了。本课教学要抓住皇权专制这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核心问题,充分运用各种图文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在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 知识和技能1. 识记的基础知识:⑴皇帝制度 ⑵三公九卿制 ⑶郡县制 ⑷反击匈奴和修筑长城 ⑸征发越族与开凿灵渠2.理解和运用:⑴皇权至高无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核心⑵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具有历史的进步性⑶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二. 过程和方法1. 布置预习,明确重点: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2. 分析材料,讨论郡县制的进步之处3. 查找资料,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秦统一六国,拓展疆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基础3.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显示了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但他的残暴统治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是一个功过分明的历史人物【教学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教学难点】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有关图文资料和板书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那么,你们知道,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多么悠久的历史吗?生:是从秦朝开始的。师:(展示秦王画像)战国末期,秦国实力不断增强,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顺应历史潮流,经过十多年的兼并战争,结束了中原几百年的割据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接着南征北讨,扩大疆域,建立了前无古人的伟业。展示秦朝疆域图,学生读图,指出秦朝都城及疆域四至;并思考:面对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家,秦王赢政如何实行治理?一. 秦王赢政首创皇帝制度学生阅读材料:“皇帝”称号的由来。思考:“皇帝”称号的确定包含了什么寓意?师: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劳已超过古代的三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足以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于是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泰皇五帝合二为一,称皇帝。这样,为自己确立起神圣的地位、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更重要的是以次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皇帝总揽一切大权,裁决天下一切事情;亲自任免主要官员,直接控制军队。这样皇帝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了。请问,在这一制度中,皇帝确保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关键是什么?生:亲自任免主要官员,掌握人事任免权。例题剖析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请回答: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② 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③ 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④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方法引导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课件中设计的几个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谈话、问答、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可归纳总结出答案。答案提示(1) 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3) 皇位世袭。(4)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师:在确立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后,秦始皇怎样建立一套机构来辅佐自己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并回答。生:阅读教材,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和特点。师: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主管全国政务;太尉,主管全国军务;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三公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一身;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分掌朝廷和全国的兵刑钱谷等事。这些官僚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皇帝独掌人事任免权,成为控制中央政权的关键。知识拓展秦朝的九卿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管理宫廷车马;卫尉,掌管皇宫保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和外交;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全国农业和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始创于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国内设县,由文官治理;在边疆设郡,派武将镇守。战国时强国不断向外扩张,郡的地位显著提高,开始辖县。秦国商鞅变法始设县制,对六国战争中在一些新占地方也设郡县管理。灭六国后,在 如何治理地方的问题上,朝廷内部实行分封制抑或实行郡县制的争论十分激烈,发生了两次公开辩论。合作探究生:阅读课文材料“置诸侯不便”。依据材料分析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师: 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时期,它是国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三种类型:一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圣王的后裔即先代贵族的后裔。不论受封的是谁,一旦被封,都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与此相反,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即实行的是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例如,必须定期朝聘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各封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了列国争霸,互相兼并,国君权力衰微,大权旁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上述对比,请大家总结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主要区别。生:分封制依托于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在国家统一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分封制下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便于中央控制。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国与中央的矛盾,造成战乱;实行郡县制,有利于保证政治安定。师:经过辩论,秦始皇决定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秦末增为40郡),郡设郡守,是一郡最高长官;郡守之下,设都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又设监御史,负责监察。郡下辖县,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足万户的设县长;县令、县长之下设县尉,掌全县军事;设县丞,作为县令、县长的助手并掌管司法。一县之内设若干乡,乡下有亭、里,形成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同时,秦始皇还统一了全国的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凿驰道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使得中央集权措施能够得到保障。通过上述措施,秦始皇在全国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讨论“秦朝封建中央集权制是如何构成的?”并制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皇 帝 ———————————— ↓ ↓ ↓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 ↓ ↓ ———————————— ↓ 郡(守) ↓ 县(令)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朝廷能集中全国人力、财力、物力,便利于国力的增强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开展。秦朝统一六国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匈奴的威胁”,了解秦朝对匈奴发动战争的原因。生: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秦始皇于公元前218年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出击匈奴,于公元前215年收复河套南北地区,并设九原郡。师:为了进一步巩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公元前211年秦始皇迁移3万户居民至此,开荒生产。在同匈奴的斗争中,秦朝又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把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一条从临洮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条长城,对于抵御匈奴入侵、保障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大作用。秦朝时,我国南部、东南部少数民族主要是“百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大军进攻居住于今两广地区的南越。秦军遭遇顽强抵抗,且发生运粮困难。为了取胜,秦始皇命令监御史史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解决了运输困难,才将越族打败。秦始皇打败越族后,设桂林、南海、象郡管辖,又移民50万充实边防,加速了南方的经济开发。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秦朝疆域大大扩展,史载“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成为东方的强国。在这个广大地区内住着多个民族,在统一国家政权之下,相互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讨论“秦朝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北 伐 匈 奴 ↑秦 灭 六 国 → 建 立 封 建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 南 征 越 族师:封建中央集权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它也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统治与剥削。秦朝时人民的处境如何?生:秦始皇对农民的统治与剥削非常残酷,刑罚也很严酷,人民痛苦不堪。师:当时,田租、人头税、兵役和徭役是压在人民头上的沉重负担。其中兵役和徭役是造成人民痛苦和灾难的重要原因。秦始皇为了一己之私欲,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大兴土木,当时兴建的离宫别馆达七百余座,遍布函谷关内外及渭水南北两岸。特别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渭南建造规模宏大的朝宫,其前殿阿房宫,据记载即可同时容纳万人,可见其规模之大。秦始皇不仅为自己生前兴建豪华宫殿,而且为自己死后准备了豪华陵墓,这便是与阿房宫齐名的骊山陵。陵墓高五十多丈,方圆五里多,其中建有各式宫殿,更有不计其数的珍宝珠玩。大兴土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史载秦皇陵工程动用奴隶及囚犯达70万人,加上防备匈奴的30万人、戍守五岭的50万人,再加上修驰道、筑长城的,全国每年约有200多万人服役,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秦的刑罚也非常残酷,且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所以全国俨然成为一个大监狱,“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秦朝暴政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反抗,秦始皇时已经十分尖锐的矛盾,到昏庸腐朽的秦二世统治时期终于激化。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秦朝 “二世而亡”。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有人说“英雄造时势”,也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根据课前所查资料,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秦始皇的评价。 【 板书设计】一. 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1. 皇帝制度建立(1)背景: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2)内容:君权至高,裁决一切 任免官员,控制军队 (3)特点:君主专制2. 三公九卿制设立3. 郡县制的实行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三.秦朝灭亡【活动与探究】1. 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当今哪些西方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比较一下,它们和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有哪些不同。2. 长城被视为我国劳动人民勇敢和智慧的象征,秦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它们又是秦朝时劳动人民遭受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试以“长城怀古”或“秦皇陵怀古”为题,写一篇学习本课心得。3. 查阅有关匈奴的资料,根据匈奴和汉族政权和战的历史,谈谈对我国古代和亲政策的看法。--------------------------------------------------------------------------------【发给好友】 【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