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拉弧圈?(乒乓球)

  (一)问:弧圈球有哪几种?其动作要点是什么?  答: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7a64e58685e5aeb931333166336536: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BR>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BR><BR>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二)问:拉弧圈球易犯的毛病有哪些?如何纠正? <BR> 答: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 ,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  (三)问:如何练习拉弧圈球?  答: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2.一人发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台;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1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11.对拉练习;12.发球抢拉练习;13.接发球抢拉练习;14、拉、扣结合练。 参考资料: 如何练习拉弧圈球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9666132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 ,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  2.一人发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  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  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  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  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  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  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台;  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  1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  11.对拉练习;  12.发球抢拉练习;  13.接发球抢拉练习;  14、拉、扣结合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找感觉,找个篮球试试怎么能让他转的更快

吃住球,转手腕。

关于拉球发力问题 现在很多业余球迷都在潜心琢磨拉球发力的问题,追求的越来越细,但还是找不到手感。其实在练球过程中,只要记住一般的发力方法,认真去练习就可以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务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然后你只要明白,第一点一定要扭腰,第二点一定要摆臂,第三点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动作。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发一定要在同时完成。有很多人就是追求的过细,一会想蹬右腿,一会又觉得扭动的惯性问题没解决好。这样总把自己逼得无所适从。很多小队员发力出色,你去问他,他保证什么理论也不知道。只知道放松----紧张,摆臂----爆发,扭腰----前迎。坚决反对在练球时,把注意力放到蹬右腿上,因为在你扭腰时只要有重心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2636432左移前移的意识,右腿不会不出力,只要不在发力时重心下挫就行。同时在练球把问题考虑的过细还会不自觉导致发力不集中的恶果。平时多做做空动作,体会发力的感觉,练球时注意力集中和发力集中。有一些基本而无误的常识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必会成功。拉球时重心的转移拉弧圈没有重心的转移,犹如无本之木,既不稳定,也无威力。不但拉弧圈如此,快攻也是一样,只是快攻动作较小,不如弧圈明显。如果用上了重心的转移,就是调动了全身的力量来击球,显然力量会打得多。大家可以做如下比较:坐着做拉弧圈的动作,不动腰 vs 用上重心转移,做拉球的动作比较一下,结论就不言而喻了。说用上重心稳,是因为用上重心时参与运动的肌群多、质量大,运动起来惯性大,不容易变形,自然就比只用手臂稳定。只用手臂,或是乱甩手腕,灵活则灵活了,可容易变形,稳定性也就差了。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合理运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要保证发力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大到小,也就是蹬腿-->转腰--->送肩-->大臂-->小臂-->手腕 (水平不到时手腕可以少用) ;其次,发力时各部位间要保持“紧密联系”,力的传递过程有部位的先后,但不应有明显的停顿和滞后。至于发力的主要部位,大家听得都很多了:近台在小臂,中远台在大臂、腰,台内则是手腕。要达到好的发力,可真是不大容易,判断准确、步法到位、协调性和爆发力。。。最后,建议大家多看看高手的发力,最好用慢动作细细地看,好好地体会。就我而言,老瓦的技术动作对我的帮助最大。前冲弧圈、侧旋弧圈、高吊弧圈的动作要领前冲弧圈:接触球的中或者是中上部,在球上升前期、后期击球,整个动作迎前为主,打跟摩擦的比例是6/4体现冲快的特点,带有鞭打的感觉。侧旋弧圈:手腕稍微往下掉些,接触球的右侧面(右手握拍)在球的下降前期、后期摩擦球。向前上方发力。高吊弧圈:接触球的中或者中下部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真个动作以向上为主。摩擦跟打的比例是:8/2 业余球友如何拉弧圈  一、板形的控制  良好的握板方法是拉好弧圈球的基础,直拍不能吊拍,手腕与前臂成一直线,拍形略向前倾。拍后三指略弯曲,中指、无名指顶住球拍,以中指为主。有一段时间我一直为自己的握拍所困扰,尝试各种握拍法,其间走了一段弯路,但对弧圈球的认识却是越来越深刻,如今我认为不论如何握拍,最重要的是拉球时拍形要控制好,根据来球旋转不同利用手腕进行微调。  二、基本要领  拉球时手臂与身体不能夹得太紧或者离得太远,以能容下一拳为宜。大臂放松,拍头要挺得住,不能吊。重要的是转腰,转腰一词说来容易做到很难,难的是要把力量从腰上传递到大臂再到小臂再到球拍,最后利用收臂的力量把球拉出,注意球拍要往前送,即张晓蓬教授所谓吃球。收前臂时要快,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忌讳拉球时做慢动作,否则即使动作做对,拉出去的球也不会太转,威胁不大。  三、几个误区  1.只转屁股不转腰。要分清转腰与转屁股是两回事,拉球时千万要用腰带动大臂,而不是只动大臂而不用腰。有些球友拉球时初看动作不错,有模有样,但高手一看就知他只能是用死力,而腰部力量用不上,所谓拉球不协调即是此说。  2.步法不到位。我以前拉球时,每一局比赛(平时)中有时能拉出几个漂亮球,但有时却感觉拉不到球,现在回想起来是自己的步法不到位所致。至于步法的种类我想大多数球友已然知道,但要能在比赛中用出来却需要平时的苦练,比如扑正手用的交叉步即需要多次的练习,乃至成了习惯即可,练步法最好是徒手练习。  3.拉球时身体后仰。此乃大忌,拉球时身体必须前倾,重心在脚尖上,而且重心不能上下起伏太大。浅谈业余选手怎样学习弧圈球技术业余选手在学习弧圈球技术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什么时机选择拉弧圈球?(2)怎样拉不转或者上旋球?(3)怎样拉强烈的下旋球?(4)击球的部位。(5)弧线在拉球中的作用。(6)拍面角度与发力方向(7)身体部位跟拉球的关系。下面我将逐个做介绍:一:什么时机选择拉球?进攻的技术很多,有拉、打、弹、拨、撕、加力推、推挤、撇、挑都属于进攻的技术,在什么时候运用这些技术是业余选手感到头痛的问题,我见过一些拉球的业余选手,打法非常的单调,进攻的时候一律用拉的动作去回击球,他不管来球的性质跟弧线的高低,都一律的拉,以至于形成了:该发力打的球不打延误了战机。在不出台的球只能用搓的技术去回击,因为心虚。正常的情况下:对方来球只要弧线高无论网前与底线我们都应该发力打,给对方造成压力,而来球的弧线低,出台或者半出台,可以选择拉,当步法不到位或者碰到对方强烈的下旋球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拉吊结合的方法,这样你的球就比较有章法。二:怎样拉上旋球与不转球?拉上旋与不转的球,许多业余选手感到是球去顶球拍,不容易发力,出手的弧线长,球容易出界,在拉上旋与不转的球的时候:我们的拍面前倾,引拍与球同高或者高与来球,击球的中上部,整个动作迎前,以向前发力为主,有种“带”出去的感觉,手感好,熟练的球友还可以向对拉的方向发展。错误的动作:击球的中下部,引拍低,沉肩,髋关节与腰下沉得太多,向前上方发力。平时跟朋友练习的时候,多注意提拍跟迎前去击球就有所体会了。三:怎样拉强烈的下旋?有的球迷一味的追求“暴”的感觉,觉得十分爽,过瘾,我觉得这样的意识要不得。因为你不可能每个球都能“暴”对方的。后果是:拉球频频下网,影响自己的信心,以至于对自己的拉球技术产生怀疑,或者怪器材的问题,当对方强烈的下旋的时候,假如你还没有王励勤那样的爆发力,与移动的速度你就应该:引拍低于来球,击球的中下部,向前上方摩擦球,同时还注意用身体的重心与拍面的角度去击球,以减低球的旋转,引拍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应该在右脚(右手握拍者),同时身体放松,在找到球的点的时候,重心由右脚向左脚转移,接触到球的时候整个身体略有紧张感,拍面不要前倾过多,以至于找不到球的点,这个点就是击球点。也就是球的中下部,这样的动作不容易吃转,发力机制好的话,有很好的弧线、速度跟旋转。四:击球的部位:上旋球、不转球的击球部位是:中部、中上部、上中部。球越上旋我们的点就越应该靠上。下旋球:中部、中下部、下中部。越下旋的球点就越应该靠下,多多的体会与练习你的命中率就有很大的提高。我们不管练习哪个单项的技术首先必须保证有命中率才去追求质量。否则即使你的球很冲、刁钻,没有命中率对方都不怕你的。五:弧线在拉球中的作用:有的球迷不理解弧线的作用,结果是失误很多,自己都没有兴趣了,主要的毛病在于击球的时候没有给球制造弧线,没有制造弧线的意识,除非近网的高球或者搓、摆的技术不用什么弧线外,其它的技术一律的要有弧线,否则是失误很多的。这样的才能制造合理的弧线呢?通常的,上旋球以向前为主,下旋球以向上略带向前就有弧线了,反复的去体会弧线你会学习到乒乓球很多的奥妙的。六:拍面的角度与发力的方向:上旋球,拍面前倾以保证球拍能击打到球的点,发力向前,下旋球,拍面不要过分前倾,向前上方发力。七:身体过部位跟拉球的关系:有的球迷反复的问我:我拉的球为什么总是无力?速度慢?我看了他的动作以后,主要的是他的发力机制不好,动作不协调、出现发力的脱节现象。跟拉球有密切关系的部位有:脚、腰、肘关节、髋关节、大臂、前臂手腕、手指与身体的重心用动的过程是:迎球是:腰放松,髋关节自然的压在右脚,调节要拍型,大臂前臂引拍到身体的正后方,同时手腕外展,重心始终在右脚,击球时:脚加力蹬地,肘关节迅速收,手腕内收,身体适当的紧张。髋关节前挺,身体的重心转移到左脚。别往了,手指去辅助发力,跟调节弧线。球出手身体马上放松,还原。

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BR>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BR><BR>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二)问:拉弧圈球易犯的毛病有哪些?如何纠正? <BR> 答: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 ,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 (三)问:如何练习拉弧圈球? 答: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2.一人发中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2636432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台;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1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11.对拉练习;12.发球抢拉练习;13.接发球抢拉练习;14、拉、扣结合练。 采纳我吧谢谢了

我又不能演示给你看。只能这样说 ,板拍稍右侧用力去推,还有一个,板拍稍左侧,用力去推。

  乒乓球发球时拉出旋球,可以增加战术选择,使个人比赛水平上升一个档次。要勤加练习才能掌握。  发弧圈球球第一种方法是控制角度,球拍知和水平面呈30°到45°角,用球拍中部击球。用力挥拍击球,同时注意球拍方向。这可以打道出快速的上旋球。  发弧圈球第二种方法是控制手腕。在正常击球的一瞬间,利用手腕的突然提拉也可以拉出上旋,但打出的球速较慢。

等球下落的时后打就行了

拉弧圈球应注意以下几点:1、收前臂与手腕 :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在充分发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53837大臂挥动速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收前臂与挥手腕的力量,前臂的收臂方向和手腕的内收方向一定要与挥拍路线相同,以防止力量分散。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身体的高度用腿来控制,不可将重心高低起伏太大,应根据来球旋转强弱,适度调整身体重心的起降幅度,换言之,强烈下旋需要一些腿部的蹬地力量,以加强挥拍力量。2、转腰 :乒乓球是四分之一圆弧运动,击球时手是用腰来控制的,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或用臂往后引拍,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挥手。击球前的挥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挥手。3、击球时机与击球点: 击球时机:是指球与球拍相撞时球所处的位置,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击球时机是越来越早,当然,如果在脚步和力量及位置不太到位的情况下,应当选取合适的击球时机为宜。击球点有二个:一个是击球时,也就是球拍与球相撞时,该点与身体的位置关系;一般情况下,击球点应该在离身体一个手臂远且在身体的右前方,原因是这个位置便于身体发出最大的力量。另一个是球拍与球撞击时,相接触的点在乒乓球上的位置点。这个点因球而异,下旋来球,一般应击打在中上部或者说是顶部稍偏后一点点的位置。越是旋转,此点越是下移。4、吃球 :所谓吃球,就是指球从接触球拍到离开球拍的时间比较长,这个比较长是与比较短相比而言。何为比较短?形象点说就是当球拍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匀速击球时,球与球拍一经接触,立即脱离,此谓短。何为长?当球与拍接触时,球拍以一个较大的加速度撞击球后,由于力量很大,引起了拍面(胶皮与海棉)、底板和球本身产生了形变,在形变恢复过程中,力量仍然持续给予球以向前的力量和加转的摩擦后形成的吞吐感,我们称之为吃住球了!一般而言,小臂的加速与手腕的甩打都是形成摩擦的主要力量来源。小臂收缩越快,手腕甩打越急,则球的旋转越强,弧线就越好。反之,摩擦力会减小,但击打速度会提高。针对不对性质的来球,两种方法相机而用,各有所用。旋转弱,落点靠近底线的球,一般可以少摩擦,多击打;相反,旋转强,落点接近中台的半出台球,则应该加强摩擦,减少撞击成份,以形成相对好的弧线,保证回球过网。5、不要抬肘关节:初练弧圈的人,容易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为了制造向上的弧线,抬肘向上发力。弧圈球中向上的力量,靠抬肘关节是远远不够的,其所产生的向上的力量应主要来自向上挥拍力量的分力。抬肘而产生的力量虽然大,但由于产生不了摩擦力且与挥拍力的方向不一致,会造成力量分散、摩擦力不足而产生一种托球击打的后果,极容易造成不是下网就是出界的不良结果。6、身体不要下蹲过度 : 现代弧圈球,讲究的是连续击打能力,身体下蹲过度会导致发力后还原太慢,从而造成连续拉球时失误。适度的弯曲腿部,保持重心相对较高一些,形成连续进攻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要高度重。7、身体不要后仰 :练习拉球,容易后仰的主要原因是不会摩擦球,因而不敢向球上发力,怕球飞出界外,故而躲着球,以求避开球的锋芒。原因找到了,采取措施就好了,板型再前倾些,挥拍时不要迎面击球,形成一定的夹角去迎击来球,快速收前臂和手腕儿,只要你学会摩擦了,你有多大的力量就可以使多大的力量,再不会担心球会飞出界外时,你的弧圈球技术就基本成型了。 本回答由体育运动分类达人 容泽升推荐

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zd,在训练中意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2,击球前,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顷,摩擦球过薄,使拉球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顷,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5,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形”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6,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臂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先击打吃住球,然后再通过收小臂来控制和摩擦球。这段时间很短知,但是怎么样也比纯粹的击打时间长,所以比纯粹的击打稳定性更高。整个挥拍轨迹可以如下图,画红圈的位置,为先打后磨的转折点,在击打之后的给了一个向前的速度之后,再给一个向上的摩擦,这时候,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是相互独立的,这样能分别控制,这样就能制造出一个很好的弧线。也就由于先打后磨这个整个动作做出来要求身体要很协调,所以现代弧圈对技术动作要求很高。拍子要在前一段时间内,再腰的转动下向前挥动一定的距离,当球拍击打到球的一瞬间再收小臂。大部分人的挥拍轨迹是如下图。此时挥拍轨迹与水平的夹角不能每次都控制在一个角度道,从而让出球的水平速度和向上的速度不能互相独立,整个制造的弧线没办法有效的控制。从而没了稳定性。 本回答由体育运动分类达人 贾振雨推荐

1,调节拍形。为了克服强烈的下旋,必须给球以足够的向前的动力,因此拍形不宜太前倾,可接近垂直或略前倾。2,手腕注重发力。拉弧圈球强调全身的发力,但是我们要注意,不管腿和腰发多大的力量,最后都要落实到手上来,或者说是手在直接控制着拍子去击球。因此,当腰把力传递到小臂以后,小臂甩动发力,手腕和手指都要参与发力,在控制旋转方面手腕更灵活更直接些。很多世界名将比如波尔,在谈到拉弧圈和反拉弧圈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3,多用重心转移,用腰发力。这是任何击球动作copy的基础,只不过在拉弧圈时候需要更大更好的发力。因此,充分的转腰引拍,然后蹬地把腰转回来是充分发力的前提。4,重心前顶。这是针对较短的刚刚出台的下旋球的,因zd为球速相对慢和下沉,所以在主动发力拉球时,身体有意前迎一些,这样更容易拉球,与球的撞击更踏实,拉球更稳。重心前顶需要步法较为灵活,不能站的太死。总之,在练习时如果拉球失误多的时候请大家对照上述分析,进行调节,比如拍形,如果是旋转很强烈就应该变得前倾少一些。还有,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正确的用重心发力了,而不是光靠抡胳膊打球。

正手弧圈,以右手执拍来说,右脚向后拉大,左脚在前为重心百。球弹起出台时迅速转移重心至右脚,身体向度右后方转。在球即将下落时挥拍,摩擦球的中下部,身体随之转回版前方,重心回左脚,球拍摩擦带权球时做弧线运动,向前方送球,有一种把球包住送向前的感觉。

1.准备动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来说,站位距球台边缘1.5米左右。左脚前,右脚后,两脚间距略比肩宽,右脚尖于左脚脚窝的位置平齐,以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两腿弯曲,含胸,重心放低,身体与球台边缘的夹百角大概为45度左右。 2.拉球: 拉上旋球时,右肩略微下沉,同时横向转腰,右臂自然放松,靠横向转腰动作完成引拍的过程。此时,以右脚为轴,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后,右腿蹬地,腰部横向回转,并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仍为放松状态。待腰转到基本度与球台边缘平行的时候开始收缩前臂,击球。重心由右腿转移到两腿上,两肩持平。击球时,要找好击球时间。击球时间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来球即将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下降期是指来球从最高点刚刚下落的时候。一般来说,来球位于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离时击球感觉最好,可以发出力。击球时,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发力。击球后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松,还原。

乒乓球练习好拉弧旋球,首先要做好挥拍的徒手练习。可以先不上台,自己在家里按照弧圈球的发力动作练习,注意放松和连贯性,这种练习叫做徒手挥拍。这对形成拉球动作的定型非常有帮助。如果不能确定动作的正确性,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挥拍。至于练习的数量,每天可以保持在800次以上。     第二要学会摩擦的方式发力。弧圈球之所以能够制造强烈的上旋,主要原因就是拉球的时候是摩擦的发力动作,能够制造旋转。这和快攻是不同的,乒乓球快攻是击打的方式发力,球速快,但是旋转很弱或没有,因为力量通过乒乓球的球心zd,没有对球表面的摩擦,拉弧圈球发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三,拉弧圈球用腰发力是关键。在拉弧圈球时,发力流畅是最重要的问题,否则没有力量的弧圈的攻击力反而不如快攻来的强。可用如下方法练习腰部的发力控制:准备接球时候往后引拍,幅度不要太大,手腕和手臂成直线,手指顶住球拍,不要弯,然后用腰带动手臂,往前挥摩擦球,摩擦球时手腕不要动,连续练习直到腰部用力自己感到协调为止,然后再用手臂逐渐加力,加力的时候也要注意还原要快。  掌握住以上三点,坚持练习,就会找到感觉,拉出好的弧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