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一、绪论(1-2分) 知识点:(1)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一册P2~3 举例: 1、(2002)下列现象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D) A、植物根的向地生长 B、植物茎的向光性 C、蛾类的夜间活动 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2、(2001)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则背地生长,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D) A.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性 c.变异性 D.应激性 3、(2000)生物个体死亡不会导致该物种绝灭,主要是由于生物具有 (C) A.遗传变异特征 B.新陈代谢特征 C.生殖特征 D.适应环境的特征 二、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3~5分) 知识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H、O、N、P、S。 举例: 1、(200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C) A、各种化合物 B、各种化学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D、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知识点:(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H2O、无机盐);有机化合物。 举例: 1、(2002)在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在含蛋白质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后,溶液呈现的颜色是:(C) A、砖红色 B、白色 C、紫色 D、橘红色 (2002)2、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物的是:(C) A、纤维素 B、淀粉 C、葡萄糖 D、脂肪 知识点:(3)氨基酸的通式: H R C COOH NH2 举例:1、(2002)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谷氨酸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B A、4、4 B、5、4 C、4、5 D、5、5 知识点:(4)肽链中肽键、氨基酸、得失水分子的关系是: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肽键数目=得失水分子数目。 举例:1、(2002)某蛋白质由A、B、两条肽链构成,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缩合时形成的水分子数为:B A、48 B、49 C、50 D、51 知识点(5):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第一册P14 举例:1、(200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B A.淀粉酶 B.性激素 c.胰岛素 D.胰蛋白酶 知识点(6):单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第一册P13 举例:1、(2001)细胞中既属单糖,又是呼吸作用中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C A.脱氧核糖 B.淀粉 c.葡萄糖 D.麦芽糖 三、第二章 细胞(10~15分) 知识点:(1)细胞器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0363735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内有少量DNA,有氧呼吸的场所。叶绿体也有双层膜结构,少量DNA,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形成分泌物有关。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有关。)P26~29 举例:(2001)1、下列细胞器中.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的一组是:(B) A.叶绿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 (2001)2、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C) A.内质网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3、(2000) 下列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C A.染色体 D.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 3、(2002)右图是动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与纺缍丝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5 ]中心体。 2)若该细胞为胃腺细胞,其合成胃蛋白酶的场所是[ 2 ]核糖体。 3)能够增大细胞内膜的面积,并能够作为细胞内蛋白质通道的细胞器是[ 4 ]内质网。 4)葡萄糖氧化分解时,产生CO2和H2O的过程是在[ 8 ]线粒体细胞器中进行的。 5)储存遗传信息和进行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 6、7 ]细胞核。 知识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无成形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核膜、核仁)P33 举例:(2001)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D) A.有无细胞膜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物质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知识点(3):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用根尖的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这样才能看到不同分裂期细胞。P40 举例:1、(200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知识点(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需载体和能量,又叫被动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笨等)和主动运输。P24 举例:1、(2000)下列物质通过小肠绒毛细胞的细胞膜时,既不需要载体协助,又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B A.葡萄糖 B.甘油 C.氨基酸 D.钾离子 四、第三章 新陈代谢(20~24分) 知识点:(1)A-P~P~P<->A-P~P+能量+Pi P52~53 举例:(2002)1、当ATP水解为ADP和磷酸时,下列“加点”所示的化学键中的能量,能释放出来的是:C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2001)2、在一定条件下,ATP分子中最易断裂和重新形成的化学健是:A A.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健 B.靠近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c.最后两个高能磷酸键 D.A与P之间的那个化学健 知识点:(2)植物吸水的两种方式:吸胀吸水(靠亲水物质吸水)和渗透吸水(由半透膜[细胞膜、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和半透膜两边的浓度差)。P61 举例:(2002)1、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假设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为a>b>c。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水分渗透方向的是:C a a a a b c b c b c b c A、 B C D

细胞的组成元素,呼吸,光合作用,稳态,有丝分裂,无丝分裂,遗传代基因.多数基础性知识都有可能考 当然要记住知识点最重要的是要会画图 或者说会看图 大多数考试题的大题都是图

买一本会考复习的小册子。上面什么都有。会考只考必修,所以你看课本也是很可以的,会考超好过!lz只要准备的不错闭着眼都过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细胞的组成元素,呼吸,光合作用,稳态,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多数基础性知识都有可能考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1张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名词: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a、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物质,贮存能量;b、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物质,释放能量。2、病毒:属于生物,无细胞结构,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3、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需要时间短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应激性。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7、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8、生物工程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9、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名词: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 ,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探)、 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 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4、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① 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名词:1、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11、脂质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公式: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2、基因(或DNA)的碱基:信使RNA的碱基:氨基酸个数=6:3:1语句: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2、能源7a6431333264663737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 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大;②分子结构复杂;③种类极其多样;④功能极为重要。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①氨基酸种数不同,②氨基酸数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空间结构不同。6、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概括有: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不是蛋白质);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注意: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有核酸控制的。7、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一切细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8、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两者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团、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三种含氮碱基。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第二节、细胞增殖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 )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体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②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①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间期2a -4a,前期4a,中期 4a,后期 4a,末期 2a;④同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 N后期2N末期N。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第三节、细胞的分化名词: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语句:1、细胞的分化: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b、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2、细胞的癌变a、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d、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3、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c.色素积累(如:老年斑);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语句: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 都在35℃左右。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ATP语句:1、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代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具体因为:(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2)从能量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作用)和叶绿体(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3、ATP的形成途径 :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4、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5、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第三节、光合作用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 (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1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 ) 。 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2 、都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3 、都有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4 、都有生长、发育、繁殖现象。意义:保证种族延续,即物种不会灭绝的原因。5 、都有遗传和变异。意义:遗传使物种保持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6 、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64663664,又能影响环境 。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二、 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标志:( 1 )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标志: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2 ) 实验生物学阶段 标志: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 3 ) 分子生物学阶段 标志: DNA 双螺旋结构的提出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6 ~ 8 %一、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重要作用1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其中 C( 最基本 ) C H O N( 基本元素 ) C H O N P S( 主要元素 )2 、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元素。 Fe 、 Mn 、 B 、 Zn 、 Mo 、 Cu ( 铁猛碰新木桶 )植物缺少 B (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 (花而不实)3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构成细胞的化合物1 、水是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 、蛋白质是一切活细胞含量最多的是有机物,在干细胞中含量最多。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1 、存在的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2 、自由水功能: ① 良好的溶剂 ② 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③ 参与生化反应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1 、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 、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人和哺乳动物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动、植物体内重要糖类、脂质及其作用1 、糖类 —— 主要能源物质A 、元素: C 、 H 、 OB 、种类: ① 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 ) 、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 ) 、半乳糖② 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 ; 乳糖(动物)③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 ; 糖元(动物)C 、五大能源 : ① 重要能源: 葡萄糖 ② 主要能源: 糖类 ③ 直接能源: ATP④ 根本能源: 阳光 ⑤ 主要储能物质:脂肪2 、脂质A 、元素: C 、 H 、 O 构成,有些含有 N 、 P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2张

蛋白质,核酸

都得背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抄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袭和功能的基知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道哪移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一、绪论(1-2分) 知识点:(1)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一册P2~3 举例: 1、(2002)下列现象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D) A、植物根的向地生长 B、植物茎的向光性 C、蛾类的夜间活动 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2、(2001)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则背地生长,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D) A.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性 c.变异性 D.应激性 3、(2000)生物个体死亡不会导致该物种绝灭,主要是由于生物具有 (C) A.遗传变异特征 B.新陈代谢特征 C.生殖特征 D.适应环境的特征 二、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3~5分) 知识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H、O、N、P、S。 举例: 1、(200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C) A、各种化合物 B、各种化学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D、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知识点:(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H2O、无机盐);有机化合物。 举例: 1、(2002)在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在含蛋白质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后,溶液呈现的颜色是:(C) A、砖红色 B、白色 C、紫色 D、橘红色 (2002)2、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物的是:(C) A、纤维素 B、淀粉 C、葡萄糖 D、脂肪 知识点:(3)氨基酸的通式: H R C COOH NH2 举例:1、(2002)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谷氨酸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B A、4、4 B、5、4 C、4、5 D、5、5 知识点:(4)肽链中肽键、氨基酸、得失水分子的关系是: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肽键数目=得失水分子数目。 举例:1、(2002)某蛋白质由A、B、两条肽链构成,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缩合时形成的水分子数为:B A、48 B、49 C、50 D、51 知识点(5):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第一册P14 举例:1、(200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B A.淀粉酶 B.性激素 c.胰岛素 D.胰蛋白酶 知识点(6):单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第一册P13 举例:1、(2001)细胞中既属单糖,又是呼吸作用中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C A.脱氧核糖 B.淀粉 c.葡萄糖 D.麦芽糖 三、第二章 细胞(10~15分) 知识点:(1)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内有少量DNA,有氧呼吸的场所。叶绿体也有双层膜结构,少量DNA,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形成分泌物有关。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有关。)P26~29 举例:(2001)1、下列细胞器中.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的一组是:(B) A.叶绿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 (2001)2、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C) A.内质网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3、(2000) 下列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C A.染色体 D.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 3、(2002)右图是动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与纺缍丝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5 ]中心体。 2)若该细胞为胃腺细胞,其合成胃蛋白酶的场所是[ 2 ]核糖体。 3)能够增大细胞内膜的面积,并能够作为细胞内蛋白质通道的细胞器是[ 4 ]内质网。 4)葡萄糖氧化分解时,产生CO2和H2O的过程是在[ 8 ]线粒体细胞器中进行的。 5)储存遗传信息和进行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 6、7 ]细胞核。 知识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无成形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核膜、核仁)P33 举例:(2001)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D) A.有无细胞膜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物质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知识点(3):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用根尖的分生区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264643665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这样才能看到不同分裂期细胞。P40 举例:1、(200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知识点(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需载体和能量,又叫被动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笨等)和主动运输。P24 举例:1、(2000)下列物质通过小肠绒毛细胞的细胞膜时,既不需要载体协助,又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B A.葡萄糖 B.甘油 C.氨基酸 D.钾离子 四、第三章 新陈代谢(20~24分) 知识点:(1)A-P~P~P<->A-P~P+能量+Pi P52~53 举例:(2002)1、当ATP水解为ADP和磷酸时,下列“加点”所示的化学键中的能量,能释放出来的是:C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2001)2、在一定条件下,ATP分子中最易断裂和重新形成的化学健是:A A.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健 B.靠近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c.最后两个高能磷酸键 D.A与P之间的那个化学健 知识点:(2)植物吸水的两种方式:吸胀吸水(靠亲水物质吸水)和渗透吸水(由半透膜[细胞膜、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和半透膜两边的浓度差)。P61 举例:(2002)1、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假设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为a>b>c。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水分渗透方向的是:C a a a a b c b c b c b c A、 B C D 追问 对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有? 追答 AaBbaaBbAabbaabb 而且比例是1:1:1:1满意此答案请记得立即采纳,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7a686964616f31333365643536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K值:在环境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检查清单  必修一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  NH2—C—COOH  |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7a686964616f31333365636562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 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 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  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膜。  52、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5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5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56、有丝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56、有丝分裂分裂期各阶段特点:  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57、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58、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O2可使后者由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59、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该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61、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在于其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6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6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