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意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2、原文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作者北宋苏轼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二、赏析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三、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7a6431333431346364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原诗 西湖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7a64e58685e5aeb931333236396533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三.赏析重点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译文(水)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波光闪动的样子。 3.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亦:也。 5. 奇:奇妙。 6.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7.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 8.方好:正显得美。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来阵阵雨,客人自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百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度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2、原文知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道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总相宜

推荐于2017-09-08 08:47:38 最佳答案原诗 西湖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3393636,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三.赏析重点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译文(水)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波光闪动的样子。 3.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亦:也。 5. 奇:奇妙。 6.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7.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 8.方好:正显得美。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233 88★┆鉲哇吚★┆ 采纳率:26% 擅长: 日韩明星 舞蹈 韩语 日韩流行乐 欧美流行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来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源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百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度

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扩展资料: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73835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6396533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是: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383339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2、全诗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苏轼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诗人在西湖饮酒游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431343638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扩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简介: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诗句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93734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下西湖

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知:苏轼朝代:宋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扩展资料: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道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饮湖上初睛后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字词解释】  湖:指杭州西湖。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初睛:起初开始放晴。  后雨:后来天又下雨。  潋滟:水波荡漾粼粼闪动的样子。  睛:通假字。“睛”通“晴”,晴天。  方:刚刚,正好。  空蒙:形容空中雾气迷茫的样子。  亦:也(刚刚,正好)。与诗中“方”同义。  欲:想。  西子:越国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化妆,淡描娥眉,浓施粉黛。  总:都。  相宜:合适,适宜。  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全句解释】  在西湖上饮酒欣赏开始晴天和后来下雨景色  波光荡漾闪烁晴天刚好雅致,  山雾朦胧漂渺雨中也很美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  淡描浓施都是那么美丽宜人。  【全诗理解】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天下起雨来。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  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漂漂渺渺,又显出别的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怎么打扮,总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诗大意描写了西湖的景色,赞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丽宜人。  【赏析提要】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晴天的西湖,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水波荡漾,波光闪烁,正展示着那无限美丽的风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西湖,在雨幕笼罩下,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晃若仙境,显出一番奇情妙景。“晴方好”“雨亦奇”,宜晴宜雨,可浓可淡,能动能静,赞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丽宜人。诗人以自己独具的慧眼,将西湖的晴姿雨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描妆,潋滟水光是她艳丽的粉饰,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的丽质和迷人的神韵。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优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236396466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从此《饮湖上初睛后雨》与西湖总相提并论,成为西湖的嫁妆,加上苏轼妙喻西子湖美名,使西湖锦上添花,名人名诗名湖广为流传,为西湖闻名于世增了光添了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宋)苏轼 意思:在灿烂抄的阳光照耀下,西湖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做古美zd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适宜。

解答意思:晴天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后两句的意思 其一西湖晴雨皆百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度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如果把美丽的西问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答,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