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细的就只能这样了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相关概念:赫兹Hz)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262366432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如下:人教版8年级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概念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62366432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相关概念:赫兹Hz)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 8、科学探究的要素: 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假设和猜想⑶ 8、汽化的定义、条件、方式 8、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条件;吸热。方式: ①

. 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 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5.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 玻正橡负 ) 6. 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7. 1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6×10 -19库仑。 8. 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体不带电)。 9.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0.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11.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 12.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中性)。 13. 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14.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15. 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16.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17.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8.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9.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0.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21. 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2. 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23.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24.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25.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26.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27.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第五章 电流强度 1.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虺频缌?表示。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2. 定义式: ,( ),式中I是电流、单位是:安;Q是电量、单位:库仑;t是通电时间、单位是:秒。 3.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4.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5.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第六章 电压 1.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 熟记的电压值: ①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第七章 电阻 1.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3.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八章 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 ( )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④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⑤ 分压作用: = ;计算U1、U2,可用: ; ⑥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6.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④分流作用: ;计算I1、I2可用: ;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第九章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 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 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第十章 生活用电 1.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7.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线上。 第十一章 电和磁(一)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 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 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 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 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注意:入的电流方向应由下至上放置)如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第十二章 电和磁(二) 1.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 感生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右手定则) 4.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6.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7.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8.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左手定则) 9.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10.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11.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实 验 一.伏安法测电阻 1. 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如图 3. 电路图:(如右图) 4.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 作用一是用来保护电路,二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 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实验器材: (图中所画元件) 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 的作用一是用来保护电路,二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 http://post.baidu.com/f?kz=172332443 回答者: 洪瑞琦 - 魔法师 五级 7-17 14:32人教版8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四章 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4313438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

(1)速度公式:V=S/t(2)质量与重量:G=mg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2633037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密度公式:ρ=m/V

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四章 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2633037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第七章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各对力。3、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ƒ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④两物体的接触面粗糙。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阻碍物体相对运动。4、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第九章9.1、压强: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二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P=F/S5、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7、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8、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9.2、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9.3、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1900px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第十章10.1浮力(F浮)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控制变量法10.2阿基米德原理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2.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状态    F浮与G物     V排与V物     ρ物与ρ液上浮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下沉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悬浮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漂浮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2.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靠改变自身体积的大小来改变浮力的。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4、浮力的计算: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漂浮悬浮法:F浮=G物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十一章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3)有距离无力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S=Pt4、国际单位:将N·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5、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说明: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②理想斜面公式:FL=Gh③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FL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1、公式: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4、机械中的功率四、机械能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7a64e4b893e5b19e31333361313365械能。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2、十二章一、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斜 面: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 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