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模式主体(一)唱会1、新歌感受欣赏。一首新的歌曲出现,首先要给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音乐印象,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教材,安静地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音乐美,激发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这也是一个“独学”,从中培养自己对音乐产生“愿唱”的情感。2、跟着音频学唱。一旦学生产生了“愿唱”的良好情感,教师应立即抓住时机,立即进行歌曲学习教学。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独学,从默唱、小声唱、中等音量唱、自然音量唱,逐步学习歌曲演唱。3、学谱学词填唱。在“唱会”这一环节中,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曲谱学习,只有学会了曲谱的演唱,学生以后才会独立地演唱歌曲。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根据教材“一谱一词”的方法进行学唱。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谱学生词、学生谱教师词、男生谱女生词、女生谱男生词等,这种填词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尤其是对一字多腔的处理,其有关识谱的相关音乐知识在这一教学方式中随同学习、复习巩固。4、跟随伴奏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伴奏进行演唱,可以是伴奏音频,也可是教师钢琴伴奏。在钢琴伴奏过程中,伴奏要简洁明了,右手弹主旋律单音、左手宜弹简单的柱式和弦,整个伴奏不必要整得音响丰富多彩,影响学生的听觉,也不利于发现学生的演唱问题。一旦发现学生的演唱问题,要沉得住气,应沉下水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基本上学生达到唱会了歌曲。(二)唱熟1、组内填词学唱。要唱熟歌曲,教师必须首先安排在小组内采取填词学唱的方法,一谱一词的具体学唱方法由小组长分工处理。2、组内对子演唱。当学到一定程度后,小组内可以对子间相互演唱,对小组内的部分学生的演唱出现错误时,由组内进行纠正处理。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中要深入小组内,参与学习,指导学习,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听学生的演唱效果,帮助学生正确演唱。“对学”是解决学生学唱的最好方法,更是帮助学生唱熟歌曲的最好渠道。3、抽查小组演唱。教师在全班抽部分小组进行学习效果展示,检查、纠正学生在演唱中的错误。4、班级齐唱展示。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必须组织全班齐唱展示。班级齐唱也就是“群学”的体现,也是教师检查学生是不是能够演唱的最好方式。对部分学生还存在演唱上的小问题,可以在群学的环节中自行纠正处理。教师发现较为典型的问题也可以集中纠正处理。(三)唱好唱好歌曲是唱歌教学的关键所在,更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很多老师认为唱歌课好上,基本上就停留在此处,没有深入处理学生的演唱技巧。1、教师情感范唱。在“唱会、唱熟”的基础上,怎样唱好歌曲,教师应在这个环节里给学生较为标准的示范演唱。具体在情感表达、情绪处理、力度速度变化等方面给学生很好地示范,让学生静观教师的表演,然后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3396462正确地模仿演唱。有必要时还可以在此时进行一定量的发声训练,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带入歌唱之中。2、问题诊断纠唱。教师范唱后,然后就是由学生模仿演唱,注意情感表达,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达。按乐谱的顺序逐字逐句演唱,甚至是逐字逐句教唱(这里的教唱是带着情感地教唱,而不是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教唱),在随伴奏演唱时,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对表达不准、不好的乐句应及时停留下来,教师反复地局部示范,以达到学生能正确的情感歌唱为止。3、音乐要素体现。当学生的演唱水平达到一定状态时,要强调音乐要素在具体的歌曲中的完美体现,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以及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根据具体的需要作出具体的要求。虽然中小学唱歌教学不是培养歌唱家,但必要的演唱技能就应让他们在中小学的歌唱教学中打好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唱歌技巧才能达到“唱好”的最高目的。4、学习效果展示。最后,教师随伴奏音乐让学生整齐地、有表情地进行汇报演唱,采取分小组小展示、班级大展示等方式,综合检查学生整体上的演唱技巧。也可以交小组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歌曲的情感,然后小组展示,他人点评,教师补充评价。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高效记忆方法词汇,作为听、说、读、写四项的基石,对于雅思考生来说,背诵雅思词汇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背诵词汇枯燥乏味,应该怎样高效的记单词,是每个考生以及每个老师都在深深思索的问题。记忆单词是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的,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单词的方法。1.构词记忆法构词法是通过分析词根构词法是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派生、合成等记忆单词。据统计,在实际应用中可覆盖到70%左右的英语词汇,因此是相对较为行之有效的传统记词法。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推荐考生可将构词记忆法作为大批量单词记忆的方法。例如bonus在拉丁语中为形容词,经过性别变化有bona,bonum,副词为bene,在英文中相对应的是good 和well, 因此在英文单词中bon,和bene开头的单词基本均带有“好”的色彩,像是benefit 利益,benign 良性,良好,亲切的,bounty 奖金,慷慨好施,等等。2.形象记忆法形象记忆之所以一直受到追从是在于它把原先的机械记忆通过形象联想转化成了逻辑记忆,因而摆脱了死记硬背。形象记忆又分很多种,相对用得较为广泛的应该是谐音形象记忆,就是把有些知识按照其他熟悉的同音语言去理解,使之生动,有趣。那么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当然是汉字。用谐音记忆法通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ache------a+che,可以理解为“啊。。。车。。。撞到了--------痛”。3.卡片记忆法自己制作单词卡片,卡片写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1323532上词形、词性、词义、音标、搭配、例句等,随身携带进行单词记忆。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每日几词的方式。4.对比记忆法英汉对比。如:radar(雷达),cigar(雪茄),beer(啤酒),bar(酒吧), shark(鲨鱼),fee(费)等。同音词对比法。如:right-write,eye-I,meet-meat等。单复数对比法。如:wood-woods,good-goods等。同词异意对比法。如:bear, bill, scale等。5.分类记忆法在此之所以推荐此方法是因为雅思考试场景性强,而这些场景下面会涉及特定的一些场景词汇,若按照场景来进行记忆的话相对不会太枯燥,也会较有针对性。例如:在旅游场景下,大家可以结合其出题思路来进行词汇的拓展和记忆。比如此场景的出题思路之一是旅游前的准备,包括衣食住行种种方面,像衣着方面,会穿些比较舒服的衣服(comfortable clothes);如果去爬山,那么要穿stout boots(结实的靴子),而如果去海滩,则要穿sandals(沙滩鞋);如果想去钓鱼,要带fishing gear(钓具),如果要去烧烤,则要带grill(烤架)。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应该选择不同的方法,选择,寻觅对自己最合适的方法,或者对以上的方法进行改良和结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zhidao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PPT辅助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归纳,笔者认为PPT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较为鲜明的特点: 1.在教学形式上,效力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呈现效率上,适宜集体教学而不太适宜个别化学习。 2.在内容选择上,适宜事实、概念、原理等原理型、陈述性内容而不太适宜动作技能、问题解决型等情境型内容。3.在课堂组织上,一般用于课堂辅助呈现知识,在开发时要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注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协调好课件与其他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4.在时间流程上,要合理安排学生交流反馈的时间,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引导权,以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适时流转,合理分配注意力。5.在知识呈现上,对知识的基础概念、重点与难点有所侧重,以小步调来保证大多数同学能顺畅地进行学习,保持知识的高度结构化和紧密联系。 上面的一些概括只是对PPT制作和使用过程的一些总体把握,事实上,将PPT运用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媒体技术作用于课堂教学系统的过程,而技术运用的过程实则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把握不准则会适得其反,如表1所示。 表1 PPT作用于课堂的正反面 正面 反面信息量大,能够节省大量书写时间教师上课时与学生交流少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内容呈现时间短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授课时效教学信息量大,讲课节奏快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不规范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内容设置不合理,造成知识结构不清晰 因此,在把握PPT制作上的特点的同时,在将PPT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课件运用的目的,功能特点和作用时机进行把握。如在数理化学科中,PPT课件一般起到的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启发想象力,在英语和语文等学科中,运用PPT课件一般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历史、地理类学科中,PPT课件一般是为了增加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当然,由于PPT以大屏幕方式的呈现,因此它在加深印象,促进记忆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根据加涅等人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关学者提出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应该与外部相应的学习周期的几个阶段保持一致,即对于PPT课件来说,学习进程与PPT课件的呈现内容的关系也应当是相一致的,如表2所示。这实际上表明的就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进度,PPT课件的作用方式与时机问题。因此,只有教学人员真正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5306332掌握了学生认知心理方面的特点,才能真正将课件设计同学生认知习惯结合起来,才能将课件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PPT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丰富的课堂教学艺术。 表2学习进程与PPT课件呈现内容的关系学习进程的不同阶段PPT课件呈现的内容警觉问题、题目等导入性内容期望本次学习目标提取信息到短时记忆回顾已有相关知识及新知识提纲选择感觉信息有效的媒体信息语义编码拓展、解释性信息激发的反应可以诱发期望行为的媒体情境强化回顾本次内容核心概念形成概念知识评价、考查与迁移三、提高PPT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1.设计合理的PPT是基础 利用PPT来辅助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老师的板书时间,目的是为了突破“黑板加粉笔”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同时,它在教学内容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教学相比,电子板书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仅仅是按教会学生读懂一本教科书来选定,而必须按照科学性、思想性和创新性并举的原则来选定;通过对选定的内容进行分类,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进行有效地组合,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课件的制作思路、方法、技巧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让课件紧扣着教学,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教学意图或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恰当的PPT辅助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 如上所述,PPT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不是减少了,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通过普通的备课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流程,自从将PPT作用于教学过程中后,教师除了要合理设计PPT演示文稿,熟悉、琢磨讲授内容外,还必须依据一定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整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在课堂中实践。因此,PPT课件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这种多媒体技术是否被合理地安插在了教学过程中,这其中的各种教学策略无一不是教学设计的结果。3.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保证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强调预设性,即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教学,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往往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而将PPT作用于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PPT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媒体,应合理地利用其动态性、交互性、多媒性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惟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在相互的交流、碰撞甚至是争辩中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真实的、充满灵性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PPT的这种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一个安全、开放的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投入PPT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4.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是方向 以PPT为代表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多层面的,既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基本素质,也包括综合运用教学媒体、整合教学资源等教学技术,还包括围绕教学内容所进行的生动多彩的师生双边互动,等等。同时这一过程又应该是个性化的,因为每一位老师对教学和所教学的内容都会有着自己的理解,演绎的方式也不一样,PPT教学就是建立在执教者自身对教学的理解、对演示型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调控、对经验的调用等基础之上的。

1.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与情境创设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学《两位数加二位数的口算》时,创设情景:①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②二(3)班和二(4)班能吗?此计算内容,从乘船这个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借助生活情景激发探究热情。在设计情景时,通过一条船能坐68人和四个班各个班的人数这些相关数学信息引出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解决31+23和32+39是怎么计算的?生1:1+3=4,30+20=50,50+4=54;生2: 32+30=62,62+9=71。师:如果把此情景放在解决问题的课上,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31+23,是因为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合起来就可以知道能否合乘一条船,所以要用加法做。评析: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使计算教学与情境创设有机结合。 2.小学数学教学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计算教学 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可安排一些饶有趣味的动手、动口的游戏,培养学习兴趣。如,①练习口算时,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大大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②在学习整数四则计算后,组织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积极参与并仔细检查,成绩出来以后,生1春风得意;生2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评析:这样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了计算教学。 3.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使算法抽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算理不清,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王老师上示范课《分数与除法》时,开始从一个同学的生日引出分蛋糕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3÷4的算理,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引导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出两种含义。评析:此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课件的生动演示更能让学生明白分饼的过程。另外有的计算题会让学生对算理和算法了解不够深入。如:75+25×3往往很多同学做成(75+25)×3,以为是利用了乘法分配律。原因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理解得不透彻。因此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条桥梁,让学生在剪拼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4.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组合 《课标》指出:因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计算教学中,从某一教学内容来说,也许没有哪一种算法是最好的,最优的,从算法教学的整个系统来看,必然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最优的,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因此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如何统一?关键在于算法的交流和计算方法的体验上。算法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看事物的着眼点、思考方式等不同所必然会产生的,而算法交流和算法体验是理解、优化算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学生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学质量才会提高。如:教学3/4-1/2时,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两种计算现象,在两种计算现象的辨析中想到可通过折纸涂色,化小数这两种方法得出正确的得数,在思辨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个性。评析:在各种方法交流之后教师并没有马上指出通分是比较优化的计算方法,而是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在充分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接着师:有用化小数计算的吗?为什么?及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梳理,使学生深刻体会运用通分的方法是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优的,同时让他们逐步学会“多中择优,优中择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5.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计算法则要害 小学数学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把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把握计算法则要害在于理解。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23536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时,让其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3个24是多少,再求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生明白: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再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把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用另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个位上,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评析:通过反复练习,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法则。 6.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估算和验算,保证准确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993×8应等于79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993接近1000,用1000×8等于8000,993小于1000,积小于8000是正确的。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养成了估算和验算的习惯,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7.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评价,明晰算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评价,明晰算理。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师出示:计算3+4= ;0.3+0.4= ;3/10+4/10= ;师引导:3个1加4个1等于7个l;3个0.1加4个0.1等于7个0.1;3个1/10加4个1/10等于7个1/10。师又出示:计算:1/4+1/5生生互动讨论得出。生1:1/4+1/5=0.25 +0.2=0.45师点评: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小数加法,将未知转化成已知,能够解决问题。生2: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从而解决问题。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位同学的思路,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小数或同分母分数加法,实质上将不同的计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计数单位,再进行计算,运用了转化策略,将未知转化成已知完成计算。但深入思考,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真的清晰吗?师综合学生的回答,通过评价点拨出算理,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同时明晰算理。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