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及解释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经典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解释: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的时候,万物复苏的时候,于于公历2月3-5日交节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于公历2月18-20日交节惊蛰: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动物们开始活动的时候,于公历3月05-07日交节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于公历3月20-22日交节清明: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7a6431333431373139能茁壮成长,于公历4月19-21日交节立夏:夏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变热,于公历5月05-07日交节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于公历5月20-27日交节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于公历6月05-07日交节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于公历7月06-08日交节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立秋:秋季的开始,于公历8月07-09日交节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于公历8月22-24日交节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于公历9月07-09日交节秋分: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于公历10月08-09日交节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于公历10月23-24日交节立冬:冬季的开始,于公历11月7-8日交节小雪:开始下雪,于公历11月22-23日交节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于公历12月6-8日交节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于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小寒:气候开始寒冷,于公历1月5-7日交节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于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来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源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百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度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知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道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二)、二十四节气歌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拓展资料:1.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2.少数民族的二十四节气歌独龙族世居于此,攀藤溜索,农林混作,既是农民,也是猎人、渔人和采集者。向自然讨生活的刀耕火种延续至20世纪上半叶。按照自然季节的变化,独龙人创造了适合于自身生产特点的物候历算法。从头年下雪到次年下雪算为一年。从月亮最圆的那天起到第二次月亮最圆时算为一月。这样的节令不十分严格,花开或鸟叫晚一些,播种的时间也相应地推迟。每月的天数也没有正确的数字,月大月小只是相对而言。独龙人对花开鸟鸣十分重视,视为大自然对劳作讯息的“指示灯”:每年春季到来桃花盛开,“投拉木登开”鸟鸣叫时便开始春耕、播种。当“卡波”,“贝达”等鸟鸣叫时就全面播种,种南瓜、黄瓜。百花盛开“日木”即蝉鸣叫时则停止一切播种。一月 ,称“投提龙”,意思为无事可干的月,呆坐得屁股皮肤也磨破了。只好上山打猎,过传统年。二月 ,称“久门龙”,下雪月,树草枯萎,开始挖洋芋地,酝酿春耕。三月 ,称“阿薄龙”,出草月,地上草木发青,开始挖地和砍“火山地”,大量播种洋芋和小米。四月 ,称“奢久龙”,播种月,大量砍烧“火山地”,开始播种包谷、豆子、芋头等。五月 ,称“昌木蒋龙”,花开花谢月,草木已绿。要种玉米和栽稻秧。六月 ,称“阿义龙”,缺粮月,青黄不接,大量上山采集野菜野粮。七月 ,称“布安龙”,洋芋成熟,种苦荞和甜荞。男子外出挖贝母和上山放扣索,打猎。八月 ,称“阿松龙”,开始吃青包谷、收小米。桃子刚成熟,满山遍野的果树挂果。九月 ,称“早络龙”,“收获月”,野果遍地都是。收玉米、稗子和瓜类。十月 ,称“阿伤龙”,大规模秋收,修建玉米仓房,贮存过冬粮食。十一月 ,称“总亚龙”,此月山上已经降雪,赶收晚熟的稗子。上山砍柴,准备过冬的柴禾。十二月 ,称“得日干龙”,意思是植物或树木皮可割下来的月。水位降落,水色变清,可撒网捕鱼。山上白雪皑皑,男子趁机围猎。居住在三江沿岸的赫哲人,根据各种鱼类的活动规律、自然季节的变化,将捕鱼生产活动分为捕鱼的黄金季节、修理网具的渔闲期、秋季渔汛期、冬季捕鱼期等四个阶段,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捕鱼方式。受到汉族的“二十四节气歌”影响,赫哲族又将其与渔业生产的季节性结合起来,总结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谣,来指导渔业生产和生活。捕鱼节气歌立春打獐狍,雨水舀鱼忙。惊蜇忙织网,春分船沿上。清明河水淌,谷雨开大江。立夏鱼群欢,小满鱼米全。芒种鱼产卵,夏至鲤鱼窜。立秋开了网,处暑鳇鱼鲜。白露鲑鱼来,秋分鱼籽甩。寒露哲罗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63431翻,霜降打秋边。立冬下挂网,小雪打冰穿。大雪钓冬鱼,冬至补鱼具。小寒大寒修理船,鱼楼肉满过新年。资料链接:中国政府网-中国二十四节气

含义:就是中国的24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5663465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拓展资料: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风,又称二十四番花信风,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诗经》记载的“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等,都是物候的体现。程犬昌《演繁露》曰“三月花开时,风各花信风”,陆游《游前山》也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的关于花信风的描绘。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学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物候专著、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发展成一年24个节气和72候。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载。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抄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zd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绚丽瑰宝。以下的二十四节气歌的一种版本可作为参考: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如下: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囯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块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7a64e58685e5aeb931333365656631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处暑:"处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最冷的时节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兄。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民动物复苏。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清明:气候温暖,天气青和明朗。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百度百科:网页链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歌的含义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立知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道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专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属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e79fa5e9819331333264663637小大寒。  (这些节气,基本上是每十五天都迎来一个新的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孕育着新的生机)  解读:节气歌的每一个字代表一个节气,例如:“春雨惊春清谷天”第一个字春为立春,第二个字雨为雨水,依次类推见下二十四节气。  1、立春:立是见,春是蠢动,是万物开始有生气的意思。这一天是春天的开始。  2、雨水:雨水到了,阳气上升,降雨将多。  3、惊蛰:春雷响起,惊动了世间万物,冬眠的生物将醒。  4、春分:分就是半,春季九十天的一半叫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从此开始昼长夜短。  5、清明:明洁的意思,气温明显升高,各种植物借温暖的气候逐渐生长。  6、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从这一天起,雨水开始增多了。  7、立夏:夏天开始,植物随温度升高而出芽生长。  8、小满:麦粒灌浆饱满,从之一天起,植物成欣欣向荣的景象。  9、芒种:指麦种有芒,是小麦快要成熟的意思。  10、夏至:至是极,是日照长到终极的意思,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11、小暑:气候炎热,但还没有热到极点。  12、大暑:炎热到了极点。  13、立秋:秋是植物快要成熟的意思,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  14、处暑:处是停止,指暑天将要结束,秋天来了。  15、白露:指地面水汽凝结成露,色白又称白霜。是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  16、秋分:秋季三个月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从此开始昼短夜长。  17、寒露:露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  18、霜降:普遍见到霜冻,天气逐渐转寒。  19、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从这一天起,冬天开始了。  20、小雪:开始降雪,但是雪还不多,大地开始封冻,积雪不在融化。  21、大雪:雪将由小变大,气温不断下降。  22、冬至:白昼已经短到终极,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从这一天开始昼长。  23、小寒:天气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点。  24、大寒:天气冷到了极点,是一年最后的一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来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源。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百、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度、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道..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一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早在周代,人们已经知道用土圭(古老的计时仪器)测量日影的方法,来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这四个节气。《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了八个,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时,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历程,足以说明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独特历法。 ④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原本每月第一个节气就称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个节气原被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64663161称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如今人们已经把原来的“节气”和“中气”统统称为“节气”。 ⑤二十四节气自诞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传统含义。比如,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惊蛰意味着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夏至表示夏天到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⑥二十四节气又有自己的具体分类。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骨干,反映四季变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则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白露、寒露、霜降七个节气,反映跟降水相联系的天气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 ⑦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另外,由于历史上我国主要的政治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⑧二十四节气是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与时光相伴,时刻关照着我们,关照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衍。

二十四节气歌及解释 第1张

二十四节气表 (按公元月日计算) 选B 七十二候 季节 月份 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春 孟春 立 春 315°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66365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附加解释: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参考资料来源:二十四节气歌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歌译文与注释:1、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2、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夏至:夏天来临。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3、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4、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冬至:寒冬天来临。小寒:开始寒冷。大寒:最冷的时候。“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7a6431333431366432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  立春: 2月7a686964616f31333264626630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二十四节气歌及解释 第2张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zhidao小大寒。译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注释:1、春雨惊春清谷天:立版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2、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3、秋处露秋寒霜权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4、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注释1、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2、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夏至:夏天来临。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3、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4、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冬至:寒冬天来临。小寒:开始寒冷。大寒:最冷的时候。扩展资料: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431366364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zhidao,下半年是八廿三春季 立春2月3—5日回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5月5--7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答6月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日--24日 秋季 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日 冬 季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指春季的开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夏至:夏天来临。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冬至:寒冬天来临。小寒:开始寒冷。大寒:最冷的时候。扩展资料“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66303235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歌-百度百科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夏满芒夏署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夏至:夏天来临。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冬至:寒冬天来临。小寒:开始寒冷。大寒:最冷的时候。每月两节不变更指的是: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5656634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全年)。最多相差一两天指的是:节气时间和预测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一到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指的是:前半年每个月节气一般是在6号和21号。下半年是八、廿三指的是:后半年每个月节气一般是在8号和23号。拓展资料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江淮地区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2月18或19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节气开始。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显著减弱,长波槽脊调整转换周期变短,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3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时进入惊蛰节气。蛰是藏的意思,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开始出现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动物似被雷声惊醒,开始出土活动,故取名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中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4月4日-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开始清明节气。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意。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入夏时间各地并不一致。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从小满开始,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是指小麦,大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抢收十分急迫;“种”指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大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e68a84e79fa5e9819331333431336130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扩展资料: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知。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道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属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知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道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节气:根据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通常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 (一年中每回个月都有两个节气)。最多相差一两天。(每个节气所在的时间和预测的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上半年每个月的节答气一般都是在6号和21号)。下半年是八、廿三(下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8号和23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每个词的意思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二十四节气中关于每个词的诗句:1、立春(左河水)东风带7a686964616f31333431336136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2、雨水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3、惊蛰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4、春分风雷掣电闹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5、清明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6、谷雨(左河水)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7、立夏(左河水)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8、小满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宴过款丝商。9、芒种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10、夏至(左河水)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卧闲枝上唱开怀。11、小暑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12、大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花若洒金。13、立秋(左河水)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14、处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移南径斜辉里,割稻陌阡车马驰。15、白露(左河水)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16、秋分(左河水)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 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17、寒露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喝梨贝养脾肠。18、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19、立冬(左河水)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20、小雪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21、大雪万山凋敝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22、冬至(左河水)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23、小寒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24、大寒(左河水)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二十四节气歌每个字的意思具体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立春:指春季的开始。2、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3、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4、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5、清明: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6、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7、立夏:夏季的开始。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9、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10、夏至:夏天来临。11、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13、立秋:秋季到来。14、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16、秋分:昼夜平分。17、寒露:露水以寒。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19、立冬:冬季的开始。20、小雪:开始下雪。21、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22、冬至:寒冬天来临。23、小寒:开始寒冷。24、大寒:最冷的时候。25、每月两节不变更 (一年中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26、最多相差一两天(每个节气所在的时间和预测的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天)27、上半年来六、廿一(上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6号和21号)28、下半年是八、廿三(下7a686964616f31333431366432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8号和23号)二十四节气的意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中国的独创,是我国宝贵的农业遗产。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意思如下:立春:春季开始的意思。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冬眠中的动物, 各种小动物们开始活动了。春分:表示白天和夜间的时间一样长,昼夜平分的意思。清明:草木繁茂,天气晴朗明净。谷雨:雨量充沛而百及时,各种谷物茁壮成长。立夏:夏天度开始了。小满: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秋分:昼夜再一次平分。寒露:露水已经寒冷,即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天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路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季节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中国农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左右,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每个节气的气候、物候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人们将这些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历法。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六日、二十一日前后,下半年的节气在每月八日、二十三日前后。立春(2月4—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15°。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表示植物开始萌芽生长,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农家开始准备春耕,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雨水(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这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吹起了东南风,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雨水开始增多,所以叫雨水。惊蛰(3月5—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这时,天气转暖,开始有春雷轰响,蛰伏泥土、洞穴里的各种小动物、小虫子开始苏醒,四处活动,所以叫惊蛰。春分(3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0°。这时,太阳直射到赤道上,白天和黑夜相等,春季也过了一半,所以叫春分。从这一天开始白天逐渐加长,夜晚逐渐缩短。清明(4月4—5日):太阳到达黄经15°。这时,气候温暖,天气清澈明朗,雨水充沛,桃红柳绿,大地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时候,而农谚也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说法。谷雨(4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农谚有“雨生百谷” 之说,意思是如果这时雨水充足又及时,谷物就可以茁壮生长,谷雨因此得名。立夏(5月5—6日):太阳到达黄经45°。这时,春天结束,夏季就要开始了,气温明显升高,天气变得炎热,雷雨也日渐增多。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万物繁茂。小满(5月21—22日):太阳达到黄经60°。小满是说北方的大麦、冬小麦的籽粒虽已经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时节,樱桃、油菜、蚕茧都已经成熟,人们可以品尝到当年的新鲜果实了。芒种(6月5—6日):太阳到达黄经75°。芒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的农作物成熟了,可以收割了,而晚秋的作物也同时要开始播种。意思是这时候,人们会忙着收割,忙着播种,是田野里最忙的时候。夏至(6月21—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了地球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到了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的白天最长,太阳的影子最短,夜晚也最短,都达到了极致,所以这一天叫夏至。而且这一天越往北,白天就越长。但从这一天起,太阳就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天开始变短,夜晚开始变长。小暑(7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说天气虽热,但还不十分炎热,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这时,降水开始增多,一些地方会时常出现雷暴雨天气,甚至有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大暑(7月22—23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气温最高,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酷热难耐,进入三伏天。这时候,农作物的生长也最快。立秋(8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秋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说到了收获的季节。立秋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梧桐叶这时一定会开始飘落,一叶知秋的成语就由此而来。处暑(8月23—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这时,炎热的天气即将结束,气温逐渐下降,白天炎热,早晚凉爽,昼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66365夜温差大,降水减少,空气湿度低。是从炎热向寒冷过度的阶段。白露(9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这时,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变凉,冷空气南下,早晨的花草树木上会出现白色的露珠,所以叫白露。白露时,雨水减少,天气干燥,秋高气爽。秋分(9月23—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就是秋季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北半球开始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凉, “一场秋雨一场寒”。农民也进入了“三秋”大忙时节,忙着秋收、秋耕、秋种,北方准备播种冬小麦。寒露(10月8—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这时,露水比白露时更凉,就快要凝结成霜了,是十分冰凉寒冷的露水,所以叫寒露。霜降(10月23—24 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天气更加寒凉,露凝结变成了霜。也表示秋天结束,冬天就要来临。这时,树叶凋落,一些小虫子躲藏进洞穴开始冬眠,大地开始沉寂。立冬(11月7—8 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天气越来越冷,水面开始有冰出现。秋季农作物已经收获结束,收藏入库,农作物进入越冬期,动物们纷纷藏起来准备冬眠,冬季正式拉开帷幕。小雪(11月22—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气温进一步下降,降雨变成了雪花,这时候,雪下得不多也不够大,还不能形成积雪,所以叫小雪。大地封冻,万物闭藏,人们也停止了农事活动。大雪(12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很多地方下雪的可能性会增大,有的地方会大雪纷飞,雪大而盛,会形成积雪,所以叫大雪。大雪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有“瑞雪兆丰年”的农谚。冬至(12月22—23 日):太阳到达黄经270°。这一天,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上,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天气更加寒冷。这一天还是冬九九的第一天,等九九八十一天过完,冬天也就过去了。冬至这一天,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小寒(1月5—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这时,凝聚很久的冷空气更加寒冷,但是还没有达到最冷的时候,所以称小寒,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大寒(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北风凛冽,天寒地冻,积雪不化。虽然天气达到了极寒,但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二十四节气歌每个字的意思: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太阳黄经为315度。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于公历2月3-5日交节。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平气法:冬至后105天;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73161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公历4月04-06日交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立夏: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公历6月05-07日交节。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立秋: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秋分: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立冬: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小雪: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