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百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钠;故答案为:Na;(2)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度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说知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3)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道第119号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9;故答案为:119;(4)根据核外电子层排布及元素周期律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因此质子专数为20的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是②;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属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成为阳离子,所以该元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甲;故答案为:②;甲.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每周期开头设为空4个字节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236396463) 1 H氢1.0079 2 He氦4.0026 3 Li锂6.941 4 Be铍9.0122 5 B硼10.811 6 C碳12.011 7 N氮14.007 8 O氧15.999 9 F氟18.998 10 Ne氖20.17 11 Na钠22.9898 12 Mg镁24.305 13 Al铝26.982 14 Si硅28.085 15 P磷30.974 16 S硫32.06 17 Cl氯35.453 18 Ar氩39.94 19 K钾39.098 20 Ca钙40.08 21 Sc钪44.956 22 Ti钛47.9 23 V 钒50.94 24 Cr铬51.996 25 Mn锰54.938 26 Fe铁55.84 27 Co钴58.9332 28 Ni镍58.69 29 Cu铜63.54 30 Zn锌65.38 31 Ga镓69.72 32 Ge锗72.5 33 As砷74.922 34 Se硒78.9 35 Br溴79.904 36 Kr氪83.8 37 Rb铷85.467 38 Sr锶87.62 39 Y 钇88.906 40 Zr锆91.22 41 Nb铌92.9064 42 Mo钼95.94 43 Tc锝(99) 44 Ru钌161.0 45 Rh铑102.906 46 Pd钯106.42 47 Ag银107.868 48 Cd镉112.41 49 In铟114.82 50 Sn锡118.6 51 Sb锑121.7 52 Te碲127.6 53 I碘126.905 54 Xe氙131.3 55 Cs铯132.905 56 Ba钡137.33 57-71La-Lu镧系 57 La镧138.9 58 Ce铈140.1 59 Pr镨140.9 60 Nd钕144.2 61 Pm钷(147) 62 Sm钐150.3 63 Eu铕151.96 64 Gd钆157.25 65 Tb铽158.9 66 Dy镝162.5 67 Ho钬164.9 68 Er铒167.2 69 Tm铥168.9 70 Yb镱173.04 71 Lu镥174.967 72 Hf铪178.4 73 Ta钽180.947 74 W钨183.8 75 Re铼186.207 76 Os锇190.2 77 Ir铱192.2 78 Pt铂195.08 79 Au金196.967 80 Hg汞200.5 81 Tl铊204.3 82 Pb铅207.2 83 Bi铋208.98 84 Po钋(209) 85 At砹(201) 86 Rn氡(222) 87 Fr钫(223) 88 Ra镭226.03 89-103Ac-Lr锕系 89 Ac锕(227) 90 Th钍232.0 91 Pa镤231.0 92 U铀238.0 93 Np镎(237) 94 Pu钚(239,244) 95 Am镅(243) 96 Cm锔(247) 97 Bk锫(247) 98 Cf锎(251) 99 Es锿(252) 100 Fm镄(257) 101 Md钔(258) 102 No锘(259) 103 Lr铹(260) 104 Rf钅卢(257) 105 Db钅杜(261) 106 Sg钅喜(262) 107 Bh钅波(263) 108 Hs钅黑(262) 109 Mt钅麦(265) 110 Ds钅达(266) 111 Rg钅仑(272) 112 Uub(285) 113 Uut(284) 114 Uuq(289) 115 Uup(289) 116 Uuh(292) 117 Uus(*) /*尚未被发现*/118 Uuo(293) ……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22.htm

112号Uub陈

名字:Ububctium (天然元素)(在钍矿中)没中文名 缩写:Ubb 122号(第8周期4副族)

109号元素Mt写法:(不好意思打不出来)一个金字旁,一个麦

名字:Ununoctium (人工合成元素)没中文名(我不知道)缩写:Uuo118号(第7周期18主族) 参考资料: http://www.webelements.com/ununoctium/

邮箱,发给你 追问 2374685462qq的 追答 已发送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优课】高中化学必修二:1.1.2元素周期表 课件(共39张PPT) - 最新 第1张

好说。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化学家们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化学改变了世界,它能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今,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为了在学习化学时能够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我们应该适时的为所学知识以及内容进行分类。生活中的材料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若为直接在自然界中获得的为天然材料。如:木材、棉花、羊毛等。若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加工的则为人工合成材料如:不锈钢、玻璃塑料等。化学能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疾病救治等重大问题。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从贫穷走向繁荣、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木炭燃烧、点燃镁条、冶炼钢铁等都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常常包括物体的大小、形状改变、以及三态变化。我们应该从本质(有无新物质生成)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产生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这些现象并不能完全判定是否是化学变化,如炸药的物理膨胀、电灯发光发热都是物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如颜色改变、温度升高等。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物质状态从固态、液态或气态之间的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多种分类,如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吸收、放出热量分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类。从微观上讲,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没有改变;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一般情况下都不改变(除聚变、裂变外①)。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尽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重难点:化学式表示的含义以H2O为例:宏观上,表示水这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微观上,表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以Fe为例:宏观上,表示铁这种物质、铁元素。微观上,表示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一个铁原子。化学探究的6步: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制定计划并实验。4、收集证据。5、得出结论。6、交流评价。注释:①核聚变是原子核内部的变化,他超过了化学变化的范围,同时又生成了新物质,自然两种变化都不属于。在复习步入化学殿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一、化学真奇妙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与其他领域化学能够解决的问题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分子→原子化学式的概念 二、体验化学探究从问题开始学会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化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方面以及注意事项例题:1、自然界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A.碳循环 B.氧循环 C.二氧化碳循环 D.水的天然循环答案:D2、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5333131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答案:C3、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  )A.冰雪融化B.玻璃破碎C.车胎爆炸D.食物腐烂答案:D4、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升华B.铁栅栏生锈C.活性炭除臭D.霓虹灯闪烁答案:B解析: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方程式为:2Fe+O2+2H2O=2Fe(OH)2 4Fe(OH)2+H2O+O2=4Fe(OH)3Fe(OH)3Fe2O3·xH2O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一定量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都不会发生改变,变化的是水分子的距离和分子间的排列方式。这是物理变化。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自由的运动。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的扩散。路上的水“消失”,是因为水蒸发(汽化)。开锅盖有水滴是因为冷凝(液化)。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间隔增大,离开液体表面,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间隔缩小,气态变回液态。分子特点:分子小、有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水通过三态变化,既实现了自身净化,有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补充了淡水资源。由于水中含有泥沙、可溶性矿物质、细菌等杂质,我们在对天然水进行净化时需要进行:沉降(加明矾)、过滤、杀菌消毒。若要得到纯水还需经过蒸馏。过滤方法:简称“一贴二低三靠”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1、滤纸上方低于漏斗边缘。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烧杯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侧。3、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如:粗盐(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矿物质水、空气。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Ag单质、蒸馏水、黄金等。从微观角度来看单质是有一种原子或一种分子构成的。对于硬水和软水我们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别。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沉淀少的为软水;泡沫少沉淀多的为硬水。将硬水转化成软水采用加热煮沸(生活中)或蒸馏(实验室)的方法。注释:①教科书上一直所写的过滤方法都是错误的(来自百度化学吧http://tieba.baidu.com/p/3186804312)内容来源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赵宝祥。本内容提及来自山东省化学会夏令营教授提出的问题。本次指出的问题是贴这个环节,操作要领中要求滤纸要紧贴漏斗挤干净气泡,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过滤速度奇慢。这其实很简单理解、如果贴紧过滤真正的过滤有效区域只是漏斗底部的一点点,而不贴紧过滤过滤的有效区域就会增大很多。真正的操作讲求的是实用是效率,鉴于此刨根问底。为何教科书上会使错的呢。原因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早期的漏斗(见右图),周围是有凹槽的,所以要贴紧,这样的贴紧不可能会让让漏斗毫无缝隙,故过滤速度还是很快的。而现代人比较懒,并且随着工艺水平的进步,开始做光滑的漏斗,中国化学教育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借鉴外国文献,文献记载的是有凹槽漏斗使用的要点,而教科书误以为漏斗都应该如此使用,所以使过滤速度奇慢。面对当前的形式,一种是恢复原有的漏斗形状,另一种就是采用新式的折叠滤纸方法(详见http://tieba.baidu.com/p/2249167216)。而非一味的贴紧。化学的学习,重在实践,应从实用性的角度分析问题。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2、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液面下降少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液面下降多。3、两只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约为1:2(O:H)。简称:氢负氧正,氢二氧一。实际上,气体体积比不为1:2原因是在此温度下,氢气的溶解度小于氧气的溶解度,部分氧气溶解在了水中。气体种类的检验:正极上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是氢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如2H2O2H2↑+O2↑,2KClO32KCl+3O2↑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用手轻轻触摸,观察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H2O、H2、O2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它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Au、He都是由原子构成,它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同样的,NaCl、KNO3、(NH4)2SO4这一类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它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在复习探秘水世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分子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2.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3.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4.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5.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6.通过水的分解了解化合反应,并对学过的典型的反应进行分类。 一、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分子分子的特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二、自然界中的水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的特点水的天然循环的作用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人工净化天然水的步骤过滤、蒸发的注意事项 三、水分子的变化水的分解水的分解反应实质水的分解反应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反应实质水的合成水的合成反应现象水的合成反应实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 例题:1、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用食盐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D.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答案:D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B.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净物C.食盐水中混有泥沙,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泥沙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答案:B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C.生活中可以用煮熟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答案:D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出现的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前进的方向。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3、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结论:1、原子核很小,原子核外有较大的空间。2、极少数的α粒子撞到了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原子核而被弹回。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可以再分。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其所带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高的离核较远,能量低的离核较近。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最外层电子小于4的容易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2或8);大于4的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2或8)。因此,金属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容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不易失不易得。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离子,如Na+、Cu2+。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12C)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跟它的质量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元素就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有元素符号及信息见附录。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每一个元素都采用统一的符号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原子核内质子数是连续自然数,按这个规律排成一张表,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研究和学习化学、探索未知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它为发现新的元素和化合物、预测新元素的性质提供了线索,为我们深入学习和掌握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理论指导。元素周期表有7横行18纵行,一横行一个周期,一纵行一个族(8、9、10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族)。1869年,门捷列夫制成了第一章比较完善的元素周期表。许多族有特定的名称,比如最左边一族(除氢以外)称为碱金属,第二族称为碱土金属,第十七族称为卤素,0族为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从左向右每一个周期内电子层数相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每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任何纯净物都有特定的组成,都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分子构成物质的式子也叫分子式。化合价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化学键的数量。在化合物中个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的化合价为0。某物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式量(也叫相对分子质量)。求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方法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除以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量。在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知道原子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2、记住元素符号、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知道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及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3、记住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把握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的相互关系。4、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结构卢瑟福实验得出的结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电性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原子的定义、特点原子中的电子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电子的作用离子原子质量的计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元素元素与元素符号元素的定义化合物、单质的定义化学符号代表的含义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的简史元素周期表中的特定名称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及其意义化学式的定义分子式的定义学会写常见的化学元素化合价化合价的定义化合物、单质中化合价的规定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计算物质的化学式量和质量比例题:1、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B.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原子核的体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答案:C解析:原子核可以再分,不是实心球体2、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 B C D现象 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 红墨水加入水中后,整杯液体变为红色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解释 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对蔗糖分子作用力小,而水分子对蔗糖分子作用力大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隔答案:C解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也谢谢你喽 追答 不客气,我还有一本自己写的书,总结这初中所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http://wenku.baidu.com/view/f836f8b2998fcc22bcd10d69.html 不客气,我还有一本自己写的书,总结这初中所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http://wenku.baidu.com/view/f836f8b2998fcc22bcd10d69.html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Fe -56 Mn-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括号中。( ) 1.通过学习化学,你认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这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氧气的组成与结构 B.金属的性质与变化C.“神7”飞船的运动状态 D. 纳米材料用途与制法( )2.物质是变化的,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 B.工业上制取氧气 C.冰融化成水 D.米酿成酒( ) 3.下列生活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白蒲”牌黄酒 B.“狼山”牌矿泉水 C.如皋香醋 D.食品袋中防腐的氮气( )4.某环境部门对某湖湖底淤泥的一项调查实验表明,底层沉积的淤e5a48de588b67a6431333332396234泥中铅镍、铬、锌等重金属含量,已经超过了城市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这里提到的铅、镍、铬、锌是指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 5.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6. 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Al+3O2 ===== 2Al2O3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铝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物质的分类和名称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铝等物质都属于氧化物。根据下列物质的名称判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氯化钠 B.三氧化二铁 C.铁 D.红磷( )8.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9.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0.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11.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2.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的纯净水有些就是蒸馏水。有关这类蒸馏水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可以通过冷却自来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而获得B.它清洁、纯净,长期饮用对健康有益无害C.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D.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13 . 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Ti)的化合价均显+3价。则x为 A.2 B.3 C.4 D.6( )14.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15.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 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 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核外电子数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D.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7.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18.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开始了全球传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丙烷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8C.丙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实际质量为40.08g( )20.据报道,如皋市被评选为“2008年全国最具有投资价值的100所城市”之一,排名第87位,这将掀起又一轮如皋投资热。为避免投资办厂引起的环境污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对工厂的烟囱加高处理 B.工厂废水直接排放C.对工厂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 根据题目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三、(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4分)21.(3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氧分子__________ (2)3个磷原子__________(3)4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22.(5分)根据下列1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硅原子质子数为___________,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2)Mg与上述某元素形成的物质中,原子个数比为1:2,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3)P、S、Cl三种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从原子结构上分析依据是:_ _ 。(4)从11—17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请你写出其中一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3分)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标识如右图)⑴ 北京奥运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与“绿色奥运”理念无关的是: 。(填序号)① 招募志愿者为奥运会提供服务;② 在奥运场地使用新型清洁燃料汽车;③ 奥运工程建设中,应用太阳能、地热等能源。⑵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汽车尾气是城市主要污染之一,治理的一种办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与另一种空气污染物X(氧化物)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Y,反应原理为:2CO+2X 2Y+N2。其中Y是_____________,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四、(本题1小题,共7分)26.(7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2个多月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视角来进一步认识空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空气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雷雨过后,空气显得特别清新,这是因为少量氧气(O2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了臭氧(O3),3O2 2O3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①该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②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③O2 与O3是同一种物质 ④O2与O3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3)课本中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过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推知氮气的一点化学性质是___ __________。(4)在空气中点燃木炭,木炭只能发红、放热,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能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均生成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你认为两种不同现象能说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得分 评卷人五、(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9分)27.(4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⑴量取9mL液体,应选用________mL的量筒;⑵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 。得分 评卷人六、(本题共2小题,共10分)。小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15.8克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得到氧气1300 ml解: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气的质量为:15.8g×40.5%=6.4g答: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6.4g。请回答: (1)在本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l0-3g/mL,则由小柯的测量结果可算出 15.8 g高锰酸钾分解后所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妍的计算方法明显错误,本题不能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的一项理由是 。 A.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B.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C.氧气中含氧元素 (3)请计算15.8 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产生的氧气质量。(写出解题过程) (4)若实验操作无误,不考虑实验中的误差,针对小柯的测定结果与你的计算结果,请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2008-2009年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D A A B B C D C C A B C A一、选择题二、选择题题号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D A BD CD三、填空21、(1)2O2 (2)3P (3)4OH-22、(1)14 4 (2)MgCl2 (3)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 (4)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23、(1)① (2)CO2 30 24、(1)Cl2 34 (2) 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 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至少写一点) (3)ClO2 +425、⑴C ⑵①玻璃棒 引流 活性炭②硬水 加热煮沸③一水多用(合理答案均可)26、(1)N、O 由氮气和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并保持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 (2)②④ (3)4P +5O2====2P2O5 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CO2 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 (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27、(1)10ml (2)洗净 (3)灯帽 (4)石棉网28、⑴①酒精灯 ②集气瓶 ⑵C ⑶均匀连续的产生 ⑷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⑸2H2O2 MnO2 2H2O + O2↑ B ⑹b29、(1)O2(或写名称均可)、补充鱼塘中的氧气、烧杯(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3)2CaO2+2H2O =2Ca(OH)2+O2↑(4)CaO2与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意思相近可给分) 30、 (1)(1分)3∶7∶2∶l (2)(2分)89 15.7% (3)(1分)氮元素的质量:18g×16%=2.88g>2g 不合格奶粉 或蛋白质的质量:2 g÷16%=12.5g<l8g,不合格奶粉31、(1)1.8(1分) (2)B (1分) (3)1.6 g(3分) (4)可能是生成K2MnO4分解放出了氧气(或生成含氧化合物有一部分分解释放了氧气) (1分)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你是不是广州的,如果是广州的还可以帮你出一下,其他地方的就没什么意义了,考试重点不一样

纯手工版,绝不抄袭还在整理中。最好给我一下你邮箱,我把WROD彩版发你。================================================================高中化学必修2小结专题一 :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62363030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 :第二单元一 、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三、氢键1,存在元素:O(H2O)、N(NH3)、F(HF)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专题一 :第三单元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1,C4H10(正丁烷、异丁烷)2,C2H6(乙醇、二甲醚)三,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金属晶体:一切金属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专题二 :第一单元一、反应速率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专题二 :第二单元一、热量变化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专题二 :第三单元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Fe和C→正极:2H2O+O2+4e—====4OH—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二、化学电源1,氢氧燃料电池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2,常见化学电源银锌纽扣电池负极:正极:铅蓄电池负极:正极:三、电能→化学能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1 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表达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例如外电子构型,IA族是ns1,IIIA族是ns2 np1,O族是ns2 np4, IIIB族是(n-1) d1·ns2等。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当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的周围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经过综合推测,成功地预言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现在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指导寻找制取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首先整理,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当然还有未知元素等待我们探索. 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编辑本段]元素周期表的记忆 先背熟元素周期表,然后就会慢慢找出各族元素的规律,以后见到没有学过的元素,只要是同一族的都会知道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化学性质,那就不是可以举一反三了。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编辑本段]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62356665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化学键(chemical bond)是指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水分子H2O中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水分子 。化学键有3种极限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定位于两个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称为定域键。由多个原子共有电子形成的多中心键称为离域键。除此以外,还有过渡类型的化学键:由于粒子对电子吸引力大小的不同,使键电子偏向一方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由一方提供成键电子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极性键的两端极限是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离域键的两端极限是定域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1]是右正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吸引而形成的,正负离子为球形或者近似球形,电荷球形对称分布,那么离子键就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发生静电作用,因此是没有方向性的。 2、一个离子可以同时与多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吸引成键,虽然在离子晶体中,一个离子只能与几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作用(如NaCl中Na+可以与6个Cl-直接作用),但是这是由于空间因素造成的。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同样有比较弱的作用存在,因此是没有饱和性的。 化学键的概念是在总结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用来概括观察到的大量化学事实,特别是用来说明原子为何以一定的比例结合成具有确定几何形状的、相对稳定和相对独立的、性质与其组成原子完全不同的分子。开始时,人们在相互结合的两个原子之间画一根短线作为化学键的符号 ;电子发现以后 ,1916年G.N.路易斯提出通过填满电子稳定壳层形成离子和离子键或者通过两个原子共有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的概念,建立化学键的电子理论。 量子理论建立以后,1927年 W.H.海特勒和F.W.伦敦通过氢分子的量子力学处理,说明了氢分子稳定存在的原因 ,原则上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通过以后许多人 ,物别是L.C.鲍林和R.S.马利肯的工作,化学键的理论解释已日趋完善。 1、共价键的形成是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并且要使共价键稳定,必须重叠部分最大。由于除了s轨道之外,其他轨道都有一定伸展方向,因此成键时除了s-s的σ键(如H2)在任何方向都能最大重叠外,其他轨道所成的键都只有沿着一定方向才能达到最大重叠。 2、旧理论:共价键形成的条件是原子中必须有成单电子,自旋方向必须相反,由于一个原子的一个成单电子只能与另一个成单电子配对,因此共价键有饱和性。如原子与Cl原子形成HCl分子后,不能再与另外一个Cl形成HCl2了。 3、新理论:共价键形成时,成键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并分裂,成键电子填入能量较低的轨道即成键轨道。如果还有其他的原子参与成键的话,其所提供的电子将会填入能量较高的反键轨道,形成的分子也将不稳定。 像HCL这样的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2。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电能 反应速率及限度: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1、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2、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氢离 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由于三个反应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量都相等,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所以放出的热量也相等。 3、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4、要精确地测定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是要注重“量的问题”,二是要最大限度地 减小实验误差。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 Cl2中含有1mol 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 Cl-Cl键要吸收242 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kJ的能量。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归纳小结] 1、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能量是守恒的。 补充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 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 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3、 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试回答: (1) 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放热)。 (2) 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 ),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CO2和 H2O,试比较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3H8及CO所需氧气的质量比。 4、 比较完全燃烧同体积下列气体需要的空气体积的大小: 天然气(以甲烷计)、石油液化气(以丁烷C4H10计)、水煤气(以CO、H2体积比1:1计) 5、 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和吸热反应。甲说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 反应中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1.D2.BC3.(1)C+H2O CO+H2 吸热 (2) 70:11 4.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水煤气5.略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初步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2、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 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重点难点: 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总结]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化学能与热能及其它 能量的相互转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服务。化学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解决 日益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中必将起带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平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关心、了解这方面的进展,从而深切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补充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 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D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3、有专家指出,如果将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变成CH4、CH3OH、NH3等的构想能够成为现实,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可消除对大气的污染 B可节约燃料 C 可缓解能源危机 D此题中的CH4、CH3OH、NH3等为一级能源 4、已知破坏1mol N≡N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91kJ。试计算1molN2(g)和3 molH2(g)完全转化为 NH3(g)的反应热的理论值,并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1.C 2.CD 3.B 4. 92KJ N2(g)+3H2(g)=2NH3(g) △H=-92KJ/mol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Zn+2H+=Zn2++H2↑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Zn → Cu 电流流向 Cu→ Zn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活泼的作负极失电子 ②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二次电池:可充电的电池 二次能源: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常见电池 干电池 铅蓄电池 银锌电池 镉镍电池 燃料电池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s)或mol/(L·min) 表达式 v(B) =△C/△t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所表示的表速率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外因 浓度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颗粒大小 变化 大 高 高 加入 越小表面积越大 速率影响 快 快 快 快 快 化学反应的限度: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能进行到底) 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当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在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浓度、 压强、 温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原料利用率,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主干知识整合 1.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升温,v(正)、v(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加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v(正)、v(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加压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v(正)、v(逆)均增大,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增加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降压,v(正)、v(逆)均减小,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增加反应物的浓度,v(正)急剧增大, v(逆)逐渐增大。加催化剂可同倍地改变v(正)、v(逆)。 思考讨论 对于合成氨反应,N2、H2的消耗速率逐渐减慢而NH3的生成速率是否逐渐加快? 答:N2、H2的消耗与NH3的生成是同一反应方向,只要N2、H2的消耗速率逐渐减慢,NH3的生成速率必然随之减慢。 2.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在相同温度下,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越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而生成物的浓度、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都不一定增加或提高。 (3)加催化剂,只能同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不影响化学平衡。 (4)同一反应中,未达平衡以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其他条件相同)。高压时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其他条件相同)。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将已达平衡的反应容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压强将大于原来的压强,但小于或等于原来压强的2倍。 3.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 B(g)+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该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 (1)若a=b+c A的转化率不变 (2)若a>b+c A的转化率增大 (3)若a<b+c A的转化率减小 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 cC(g)+dD(g) (1)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2)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转化率与气体反应物计量数有关。如a+b=c+d,A、B的转化率都不变;如a+b<c+d,A、B的转化率都减小;如a+b>c+d,A、B的转化率都增大。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 CH4(g)+2O2(g) → CO2(g)+2H2O(l) 取代反应 CH4+Cl2(g) → 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 n≤4为气体 、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乙烯 C2H4 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2C2H4+3O2 →2CO2+2H2O 加成反应 CH2=CH2+Br2 →CH2Br-CH2Br 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 nCH2=CH2 → [ CH2 - CH2 ]n 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 2 C6H6+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应 溴代反应 + Br2 → -Br + H Br 硝化反应 + HNO3 → -NO2 + H2O 加成反应 +3 H2 →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Na→ 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 CH3CH2OH+3O2→ 2CO2+3H2O 不完全氧化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作催化剂 乙酸 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 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原理 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 C6H12O6 葡萄糖 多羟基醛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 多羟基酮 双糖 C12H22O11 蔗糖 无醛基 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 有醛基 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无醛基 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 遇碘变蓝 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 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 C17H33-较多,不饱和 液态 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 C17H35、C15H31较多 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 变性:失去生理活性 显色反应:加浓硝酸显黄色 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开发利用金属资源 电解法 很活泼的金属 K-Al MgCl2 = Mg + Cl2 热还原法 比较活泼的金属 Zn-Cu Fe2O3+3CO = 2Fe+3CO2 3Fe3O4+8Al = 9Fe+4Al2O3 铝热反应 热分解法 不活泼的金属 Hg-Au 2HgO = Hg + O2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 电渗析法 离子交换法 制盐 提钾 提溴用氯气 提碘 提取铀和重水、开发海洋药物、利用潮汐能、波浪能 镁盐晶提取 Mg2+----- Mg(OH)2 -------MgCl2 氯碱工业 2NaCl+2H2O = H2↑+2 NaOH + Cl2↑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煤 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主要含有碳元素 干馏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 煤焦油 焦炭 液化 C(s)+H2O(g)→ CO(g)+H2(g) 汽化 CO(g)+2H2→ CH3OH 焦炉气 CO、H2、CH4、C2H4 水煤气 CO、H2 天然气 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 石油 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 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分馏 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 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环境问题 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 酸雨: SO2、、NOx、 臭氧层空洞 :氟氯烃 赤潮、水华 :水富营养化N、P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 只有一种产物的反应。够吗?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补考没过只是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不影响参加高考的

【优课】高中化学必修二:1.1.2元素周期表 课件(共39张PPT) - 最新 第2张

含有2个电子的双原子分子的分子式为

请问您可以给我也发一下您总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