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植物能够进行营养繁殖。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的相关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学生讨论。植物有的是用种子繁殖,有的不是用种子繁殖。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1、介绍营养繁殖的概念 教师补充:你们说了很多,下面我们再认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383935识其中的一些。出示课件:落叶生根、宝石兰、玉树、马铃薯、生姜、水仙花、胡萝卜、红薯、吊兰、月季。教师简单分析。适时板书根、茎、叶。发实物,发芽的马铃薯、宝石花、胡萝卜、月季。请学生仔细观察,汇报发现。3、了解营养繁殖的好处。 师:其实很多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但有些植物用营养繁殖常常具有很多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加速植物的繁殖,你想想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慢慢的生长繁殖哪有直接用长了芽的一大块茎繁殖来的快呢?同时营养繁殖还可以更好地保留母体优良的基因,不像种子繁殖常常会产生变异,营养繁殖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等等。你们说说营养繁殖好不好啊?师:既然营养繁殖有这么多优点,大家有没有兴趣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亲手培育出一株新的生命来呢?生:师:我们就在马铃薯和宝石花之中选择一个来做栽种实验吧。学生:马铃薯切带眼的小块、宝石花用叶子。师:你们说的很好,不过我认为就这样种也太简单了,你们能不能在种的时候开展一项科学研究呢?带着研究去种。生:(宝石花可以用大叶小叶,可以用整叶半叶,马铃薯可以用有芽无芽的,大块小块的,芽朝上芽朝下的等等)2、请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并汇报研究的方案。 师:这个实验是个长期观察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回家自己在试试栽种其他的植物,开展有趣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最好可以安排一个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到园艺场实地参观考察,在园艺场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条件许可的话,教师不妨多考虑考虑如何组织学生去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园艺场的物质条件和技术资源。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一定很好。而且在后续的栽培植物方面也可以省却不少准备材料的烦恼,获得不少技术方面的指点,大大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呢!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案,大多数学校的科学教师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这里的材料准备、教学方案也是按照我们的“常态”来设计的。一、导入。1、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3、小组汇报。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5、引导e68a847a686964616f31333337386537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7、师生共同探讨。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苏教版)五年来级科学下册教案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自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百进行营养繁殖 (二)科学知识: 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度养繁知殖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道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说课稿 第1张

我选用了()的()来做植物繁殖实验,以下是我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第()天(),第()天(),实验成果(),第()天()。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zd)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权,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四)归纳小结(五)作业安排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说课稿 第2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了解常见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繁殖一种植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营养繁殖培育植物的乐趣。能坚持照顾栽种的植物,留心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教学重点: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繁殖。教学难点: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教学准备:1、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图片。2、能够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如:红薯、马铃薯、景天树等植物,花盆、铲子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学习生活中一定听说过许多俗语吧,你能说一个吗?指生发言老师这里也有一句俗语(课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指生发言种的是什么 得到的又是什么?生:种的是种子,得到的是它们的后代也就是说瓜和豆是用什么来繁殖的?生:种子(板书)对,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来完成生命的延续。那么植物不用种子还能繁殖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板书课题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指生发言你知道哪种植物不是用种子繁殖的,它是用哪个部分繁殖的?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把交流结果记录下来。(活动记录)小组讨论下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结果指生发言2、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些。(出示红薯)这是什么?我们平时吃的是红薯的哪个部分?你知道红薯用什么繁殖吗?板书根(出示课件:胡萝卜)这是什么?你知道胡萝卜用什么繁殖吗?怎样用根繁殖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马铃薯)这是什么?我们平时吃的是马铃薯的哪一部分?仔细观察一下,在马铃薯的块茎上有什么?你想一下这些芽有什么作用呢?马铃薯块茎上的小芽能够继续萌发,从而长成新的植株。马铃薯是靠什么繁殖的?板书:茎(出示:生姜)这是什么?我们平时吃的是生姜的哪个部分?在它的茎上也长出了小芽,你知道生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383865姜是用哪个部分繁殖的?(出示:水仙花)这是什么?水仙花用什么繁殖后代?这是水仙花的球茎,从这幅图上你知道水仙花是用什么繁殖的吗?从这幅图中你还想到了哪些植物也是用茎繁殖的?大蒜、洋葱(出示:月季)这是什么?你知道月季用什么繁殖吗?剪下月季的茎插入土中就可以长城一株新的月季花,这种方法叫做扦插。(出示:万年青)这是什么?万年青用什么繁殖呢?用叶子繁殖。板书叶3、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植物的繁殖方法,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繁殖的?老师这里还有几种说法:(课件)看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师:那柳树又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生:通过茎。师:再看这里还有个词语“雨后春笋”,笋是谁的后代,它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竹子是通过什么繁殖的。生:笋子是通过地下茎繁殖的。师:再看,“落叶生根”,这个词说的是是用什么繁殖的呢?生:我通过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是用叶子繁殖后代的。4、营养繁殖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都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还记得植物的根茎叶有什么样的作用吗?指生发言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是汲取营养,输送营养甚至是制造营养的,它们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板书: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进行的繁殖科学上叫作营养繁殖。板书:用 营养繁殖5、营养繁殖和用种子繁殖相比有什么好处呢?指生说一说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课件: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它的优点是可以加速植物的繁殖,保存母体优良特性,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营养繁殖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6、视频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营养繁殖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我们了解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法,大家有没有兴趣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亲手培育出一株新的生命来呢?生:想师:老师准备了三种植物。红薯、马铃薯和景天树。你们小组商讨一下想培育什么?定下来以后马上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种。生:马铃薯切成块种生:红薯直接种生:景天树用叶子种。师:你们想把马铃薯切成块,带不带芽眼呢?没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行不行?你研究过吗?不如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好吗?先确定我们要研究什么问题?带芽的马铃薯块和不带芽的马铃薯块下去以后有什么不同?培育马铃薯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出示)其他小组的同学可能也有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你们想研究什么?打算怎样研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汇报大家都有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刚才我们要研究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对比试验。我们都知道,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的栽种条件就不能变了,老师在提醒大家两点:一、 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二、 在操作过程中,把垃圾放进水槽中,不要弄在桌子上,好吗?请你们栽种吧。3,学生动手栽种,教师巡视帮助。师:大家都栽种好了,课下马上给植物浇水好吗?浇水以后是不是放在一边不管了呢。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我们要知道的答案?生:不,我们会不断观察的。师:什么时间观察生:我们每天都观察,我们会记录,看看它们长的有什么区别。生:我们会用尺子去量的,会记下数据。生:我们还会写观察日记的。师:同学们,种植物并不难,难就难在管理,我想你们得制定一个很详细的管理计划,比如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浇水, 浇什么样的水 浇多少等。这些都要有严格的计划。而且这样的管理不是一天两天,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出成果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有坚持,严谨,细心,不怕苦的研究精神,最后一定能研究出理想的成果的。请同学们带着你们亲手种植的植物,有什么发现课下和老师交流,下课!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教材分析《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涉及的就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帮助学生了解营养繁殖的类型;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选一种培植方式对植物进行营养繁殖。笔者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383865以前听过一位教师的教学,他把重点放在第一部分,注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营养繁殖,通过观察等手段了解营繁殖的几种类型。种植部分只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重在让学生经历一次活动,这个互动给人感觉仅是活跃气氛,制造“探究”的表象。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没有多少动脑的机会,探究不足。其实这节课是很有探究空间的。笔者经过思考对本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不把第一部分作为重点,因为第一部分的教学只是为了产生一个问题,一个可供研究性实验的问题。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的种植活动上,即让他们带着前面的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去种植。当然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去种植。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制定方案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次动脑、动手、再动脑的完整探究过程。教学过程片段一:教学引入  师: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生:种下瓜就得到瓜,种下的是豆以后就长出豆来。师:种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生:种的是瓜和豆的种子,得到的是它们的后代。师:那么瓜和豆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生:它们用的是种子。师:又有这样一个说法叫“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对这句话又是怎么理解的呢?生:把柳树的枝条插在土里,以后就会长成高大的柳树来。师:那柳树又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生:通过枝条。师:再看这里还有个词语“雨后春笋”,笋子是谁的后代,它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又是通过什么繁殖的?生:笋子是通过地下茎繁殖的。师:再看“落叶生根”,落叶生根既是一种植物的名字,也说明了它的繁殖方式,它是用什么繁殖的呢?生:通过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是用叶子繁殖后代的。师:通过这些俗语和词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讨论得出:植物有的是用种子繁殖,有的不是用种子繁殖。)意图:好的引入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引入的形式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引入要具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本课的引入设计简单但却很新颖,效果也很好。通过几个俗语和词语,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比较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是植物,繁殖方式却各有不同呢?简单的几个词语将学生的思绪牢牢地锁定在“繁殖”一词上,为后续的研究酝酿了“情绪”。同时,常用的俗语的使用也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处处有科学。片段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不是用种子繁殖的?它们又是用哪些部分繁殖的呢?你见过人家种花或栽种其他植物的经过吗?生:我见过我爸爸种菊花。师:他是怎么栽种的?生:我看见他剪下菊花的一个枝条插在土里,浇点水水就行了。生:我和我妈妈种过马铃薯,我妈妈是切成马铃薯块种的。生:……师: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出示课件:落叶生根、宝石兰、玉树、马铃薯、生姜、水仙花、胡萝卜、红薯、吊兰、月季。教师简单分析它们是用哪部分繁殖的,并板书根、茎、叶等。)师: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是汲取营养、输送营养甚至是制造营养的,它们植物的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科学上叫作营养繁殖。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其中的一些植物,它们都是利用营养繁殖方式培育出来的,我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它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发实物:发芽的马铃薯、宝石花、长根的胡萝卜、扦插的月季。请学生观察,汇报发现。)生:老师,我发现马铃薯的身上长了很多的小眼。师:小眼里长了什么?生:长了小芽。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小芽会长成什么呢?生:可能会长出藤来吧,也有可能长成马铃薯。师:也就是说,这个芽和马铃薯的繁殖有着密切的联系。没芽的地方会长成什么呢?生:(有些犹豫)可能也会长出马铃薯吧。师:这个问题可值得下面研究啊。关于月季花有什么发现?生:老师,我把月季花拔了出来,我发现月季花的根部有很小的芽了。师:对啊,这个月季老师当初可是用一根枝条插进土里的,现在可以看出,枝条也长出根了,这些小根以后会怎么发展呢?生:我想它以后会茁壮成长成一棵大月季花的。(学生继续讨论其他植物的发现。)意图: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这里老师让学生去观察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几种植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马铃薯有眼,眼里有芽,教师立即抛出问题,这“芽”以后会怎样成长?其实这里就是在暗示学生这里的“芽”是和繁殖有密切联系的,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芽”上。同时,教师又追问:马铃薯没芽的地方会长成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直接刺激了学生探究的神经,学生的大脑已经开始思考,探究的问题也已初步形成,为下面的动手探究做好了热身。师:植物用营养繁殖常常具有很多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加速植物的繁殖速度。你想想,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慢慢的生长繁殖,怎么能有直接用长了芽的一大块茎繁殖来的快呢?同时,营养繁殖还可以更好地保留母体优良的基因,不像种子繁殖常常会产生变异,营养繁殖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片段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师:既然营养繁殖有这么多优点,大家有没有兴趣用营养繁殖的方式亲手培育出一株新的生命来呢?生:想。师:大家就在发的材料里选择一种吧。不过我要先听听你们打算怎么种。生:马铃薯切成块种。生:宝石花用叶子种。生:月季用枝条插。师:你们说的很好,不过我认为就这样种有什么意思!这是科学课,你们能不能在种的时候开展一项感兴趣的研究呢?请你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自己准备研究的问题。)生:我们想把马铃薯切成块,有的块里有芽,有的块里没芽,分别去种,看看有什么不同。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去种的呢?生:我们就是想知道,没芽的马铃薯块能不能长出马铃薯来。生:我们小组打算种月季,我们想剪两根枝条,一根上有叶子,一根上没有叶子,都插到土里,看看它们长的有没有区别。师: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区别呢?生:没叶子的活不了吧。师:这么确定了还用的着研究吗?生:那也不一定啊,说不定会长出叶子来呢。(学生汇报其他的想法。略。)师:既然我们想做对比实验,那我们该注意些什么?请你们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学生讨论)生:浇水要一样多。生:要施肥一样。生:要一样管理。……师:你们说的真好。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栽种对象,其他的栽种条件就不能变了,老师提供给你们一个已经装好土的花盆,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栽种吧。(学生动手栽种,教师巡视帮助。)意图:学生终于动手了,但在动手之前动足了脑。科学课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探究,在探究中培养科学意识,锻炼研究技能。所以,这里当学生说出该怎么样种植植物时,教师激将学生:这样种没有什么意思!这是科学课。对,科学课上怎么做这么简单的事呢?学生的欲望激发了,加之前面做好的一系列的铺垫,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活动”——带着研究的活动。但教师也没有急于让学生动手,而是强调了对比实验的注意点,等学生做好准备后再动手。这时的动手已是“水到渠成”,其实真正动手的时间并不需要太多,当什么都想好了,动起手来就很快了。师:大家都栽种好了,那后面是不是放在一边不管了呢?生:不,我们会不断观察的。师:怎么观察?什么时间观察?用什么观察?想得到什么?生:我们每天都观察,我们会记录,看看它们长的有什么区别。生:我们会用尺子去量的,会记下数据。生:我们还会写观察日记。师:同学们,种植物并不难,难就难在管理,我想你们得制定一个很详细的管理计划,比如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这些都要有严格的计划。而且这样的管理不是一天两天,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出成果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有坚持、严谨、细心、不怕苦的研究精神,最后一定能研究出理想的成果的。(学生讨论管理计划)意图:科学探究活动不应受到课堂40分钟的限制,它需要有完整、充裕的探究时间。这里,课堂上只是提供一个研究的思路,教给研究的方法,学生重点是讨论设计研究的方案,真正的研究则放在课后。所以,这里的设计重点强调了后期的研究该如何去做,方便让学生真正地去搞研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做热热闹闹的假研究。教学反思《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种植的过程,但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种植的经验,如果要把这节课上成一节纯粹的种植技巧指导课就失去了“科学课”的探究意义。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所以本课的设计强调的是“动手动脑学科学”。动手之前要动脑。课的前部分,学生在动手之前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进行动脑“热身”。先是从俗语中发现植物不用种子也是能繁殖的,让学生关注到植物繁殖的多样性。接着让学生观察植物,从观察中又发现了问题。要种植的时候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着研究去种植。学生这时必须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在动手之前老师刻意安排了很多的动脑活动,只有先动好脑了才能去动手。所以,本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自己要如何动手,为什么要动手都已心中有数,真正动起手来就得心应手了。动手之后更要动脑。我们现在很多的科学课,课堂上是一套,课后又是一套,这与学生繁重的语数外作业任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因此就荒废了科学课的后续研究,减掉了科学课应有的实践作业。其实,科学课的后续研究并不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安排的好还能起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关键是要能合理的安排。因此,本课在学生种植好后,教师还反复强调后面的管理,提出了一长串的问题: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事前为学生后续研究做的安排很充分,考虑的很周到,学生真正研究起来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避免了研究的事倍功半。这样,学生经历了一次种植的过程,也经历了动脑、动手、再动脑的研究过程,研究的意识在脑中生成,探究的技巧得到了培养。学生日后脑中还有闪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念头,但他们都会用在科学课上学到的方法自己设计、自己研究、去寻求科学的真理,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