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会计阶段  人类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发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发生,发展作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  中国  在我国,关于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官吏管理钱粮、赋税和财物的收支。宋代官厅中,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通过“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见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这是中国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 核算,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即利润表)和“存该表”(即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在两表上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核对全部账目的正误。之后,又产生了“四脚账”(也称“天地合账”),这种方法是:对每一笔账项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四柱清册”、“龙门账”和”四脚账”显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核算收支方式的发展,体现了传统严谨的中式特色。  外国  文明古国如巴比伦、埃及、印度等都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早在公元前3600年就已经有了反映经济情况的记录,在希腊和罗马已经出现某些会计概念。在公元初期,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和希腊出现了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上。[1]  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1]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  近代会计的核心理论贡献主要有:  (1)折旧的思想。  (2)划分资本与收益。  (3)重视成本会计。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  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  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7a64e59b9ee7ad9431333337613866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那三个阶段:古代会计发展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会计基本上只是些简来单的记录,复式记账也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近代会计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自式薄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知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道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代会计发展阶段: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此外,管理会计也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自学习会计以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对于会计的发展史始终没有去很认真的了解下,今天突然有兴致就在网络上搜了一下,简单整理了和大家分享下~~  1.古代会计发展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会计基本上只是些简单的记录,复式记账也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  2.近代会计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薄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PS: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发展阶段: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此外,管理会计也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我国的会计发展阶段同大多数国家一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始记录计量、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  大约在西周王朝前后,我国进入了单式簿记阶段。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进入12世纪后,南宋设置了“审计院”,明朝时又出现“都察院制度”、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还有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都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与此同时,在公元1O世纪至15世纪中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经济萌芽在沿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262373235海地区的出现,中国的民间会计也有了一定发展。以“四柱结算法”为核心的中式会计的方法体系建立完善,并且账房组织制度已经形成,故中式会计在当时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法”和“天地合账法”等记账方法。  但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在会计方面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会计的发展向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为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会计在吸收西方会计精华的同时,自身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会计相关制度不断的完善,2009年1月1日起实行了新会计准则,说明中国在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人类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发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发生,发展作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中国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为公益事业构建了最早的国家税赋制度,有了税赋制度自然就有了会计审计工作,在绍兴的会稽山大禹集合全国的诸侯,召开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审计工作大会,创立了会计审计制度。商朝的甲骨文中也有关于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到了西周时代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官吏管理钱粮、赋税和财物的收支。宋代官厅中,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通过“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6661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见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这是中国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 核算,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即利润表)和“存该表”(即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在两表上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核对全部账目的正误。之后,又产生了“四脚账”(也称“天地合账”),这种方法是:对每一笔账项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四柱清册”、“龙门账”和”四脚账”显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核算收支方式的发展,体现了传统严谨的中式特色。外国文明古国如巴比伦、埃及、印度等都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早在公元前3600年就已经有了反映经济情况的记录,在希腊和罗马已经出现某些会计概念。在公元初期,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和希腊出现了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上。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在近代会计阶段,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称为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一是复式账簿的产生,二是世界上成立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近代会计的核心理论贡献主要有:(1)折旧的思想。(2)划分资本与收益。(3)重视成本会计。(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就用符号、图画记录狩猎的收获。在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计主要用来管理国家层次上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而民间所用的会计一直是比较简单的,直到元朝时,会计在民间的应用才达到可观的程度。  会计名称溯源  中式会计命名于西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已经出现“会”和“计”这些形状的字体,而且其含义已基本定型。“会”字,上有“合”,下有“曾(古时是‘增’的通假字)”,故其有增加、聚合和汇总之意。“计”字左为“言”,又为“十”。古时直言曰“言”,难言曰“语”,故“计”字包含务必要求准确,不虚假乱造之意。“十”字,由代表东西的“一”和南北的“|”组成;古时,以所在的部落为中心,人们沿着东西南北的方向分别外出狩猎,归时将猎物一起放于中央,汇合加重,进行计算。根据西周的具体情况,“会计”在此时的含义就是既有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终的岁总合算。  会计的得名,说明了此时的会计已经从国家职能的附属部分,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事实上,西周时确立的一些会计习惯深远的影响了以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如“入”和“出”作为记账的符号地位此时得到了确认,以后一直沿用了下来。  三、 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1. 史前时期的会计  在距今10万年到3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我国山西朔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264663061县峙峪,发现了最早的会计痕迹。在许多骨片上发现了刻画的痕迹,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峙峪人进行计量、记录的遗迹。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会计的方式变的丰富起来,有绘图记事和刻画记事两种方式。绘图记事的方法是将狩猎的成果以壁画的形式画出来,比如打了一头鹿,就画一头鹿;打了两只兔子就画两只兔子。这些图形是象形文字的鼻祖。刻画记事是指用特定的符号记录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会计方法有了更多的形式,其表现是:“黄钟黍”计量单位的出现、结绳记事法的运用和“书契记数”的创造。  黄钟本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乐器,后来黄帝用以作为长度、轻重、容量的度量。黄钟的长度规定为中等大小的黍粒90颗的长度,以一粒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寸、尺、丈之间均是十进制。这些计量单位尽管实质长度略有变化,但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通过黄钟黍,还确定了合、升、斗、斛等体积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出现,使得会计得以从实物统计向数量方面发展。  书契记数所谓书契,“书,庶也,记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契,刻也,刻识其数也”。书契记数实际上是数码和实物计量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讨论上述各种会计概念时,会计的内容并不是以文字记述的。商周之后,会计才开始用文字来计量。从这个角度来说,会计产生于文字之前,由此可见会计的历史之深远。  2. 夏商周时期  夏朝时,已经确立了贡赋征收制度,因此推测此时会出现管理财政收入的会计现象。夏设“百官”,其中有监督奴隶耕作的官员“啬夫”,也许担任这个官职的官员就是最早的会计。商朝对会计的一大贡献是数的创造,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从一到十都已经成型。商代的甲骨上,有记录出猎收获的内容,而且对事情的记录比较完整,有时间、地点、种类和数量,用“卯”和“埋”表示支出,用“毕”和“获”表示收入,是会计的雏形。从发掘的甲骨文书契中,出现“册”字的象形文字次数达二十余次,有记录财政收支方面的内容,可见这些书契是我国“账簿”的萌芽状态。  西周时期的会计发展对我国会计制度的成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时期,会计已经从一种从属的地位独立出来,会计籍书、会计科目、记账符号、会计报告都已出现,只不过形式比较简单,有待后世发展。西周的官制中专设了“司会”一职,主管朝廷的财政收支。此时,用于记录会计内容的书册越来越多,开始与其它书册分开存放,并且把它专门成为“籍书”(这就是簿书的来源)。同时,西周也规定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称为“岁入”,总共有九项,称为“九赋”。国家的财政支出被称为“岁出”,也有九项,即“九式”。“九赋”,加上各诸侯王国所献的贡品“九贡”,共计十八个收入项目,九个支出项目,就是今天会计科目的原始形态。西周时期的会计报告分“岁会”、“月要”、“日成”三种形式。日成汇总十日的情况,是一种旬报;月要是记录一个月的情况,相对于现在的月报;岁会对应于今天的年报。  3. 春秋战国及秦  这一时期对财计理论和财计法规方面贡献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理财名人很多,孔子提出“政在节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主张节俭的目的在于抚民求安,反对过度奢侈,又批评晏婴用小猪祭祖宗,一件破棉袄穿三十年而不换,有损君子风度。墨子从俭节用的观点也很突出,主张“节俭则昌,淫逸则亡”。这一时期的法典《法经》,在用法律手段规范经济行为方面做了第一次尝试,其中的<杂法>中有一条规定:“负债违契不偿,一疋以上,违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对违反契约的惩罚严重,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单式记账法在秦朝时趋于成熟,这时的单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有:①单入单出,单笔出入之间并无对应关系。②按经济事件的发生日期流水记录,秦时规定不记日期禁止入账。③各本籍书之间也无对应关系,无法相互稽核。秦朝还颁布了《秦律》和《财章》,对经济活动使用法律管理,而且这时的法律相较于战国时期的,规定更细,内涵更为明了。如有规定:“府中公金、钱,私挪用之,与盗同法”。这时已经对公职人员挪用公款、贪污有了明确的规定。  4. 两汉  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必然对会计有更高的要求。编户制度、上计制度和盈利理论就是这时候出现的,为中式会计之后的发展垫定了基础。  编户制度,是按户主、家庭成员、姓名、年龄及家产写在简牍上,编制成册籍,也称“户籍”。国家的税赋征收、徭役征发,均按户籍进行分派征收,主要有田赋、算赋(人口税)、更赋(替换服役的赋税)和户赋(按户征收)。编户制度是唐代计帐、明代黄册的蓝本。  所谓上计制度,就是每年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报告---上计薄。年终各郡国携上计簿进京,报告一年来的财政收支情况和人户变动情况。有御史大夫负责审理,最后由皇帝亲自受计,评论功过以定赏罚。  汉代安定的政治形势、经济的大发展,为各种经济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比如司马迁的“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木柴和谷物是单位价值小,重量大的商品,从贩卖的费用和盈利角度考虑都不适合长途贩运,而且因单位体积重量的不同,又有百里与千里之别。  到了东汉,已经可以分别出“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本期结存”四个项目。这是中式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后代的四柱结算法与此密切相关。  5.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  这一时期,几乎是年复一年的战火,导致整个经济的发展缓慢,会计的发展也因此减慢了发展速度。不过这一阶段,会计在特定几个方面仍然取得了进步,如:户籍计帐制度的创建和使用以及书写工具由竹简、木牍向纸张转变。户籍计帐之法开始于北朝的北周,由大行台度支尚书苏绰制定,包括计帐和户籍之法。这两者的结合为充实国财、资助军需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北周的计帐户籍之法,不仅为后来的隋朝所集成,更是盛唐时期的户籍计帐的源头。  6.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封建经济的繁荣为会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的中式会计也处于自己的一个高峰。  唐代继续实行前代的计帐户籍制度,所谓计帐,就是根据户籍资料和国家规定的收入项目,归类计算,是一种具有预算性质的会计账目,是检查和落实财政和赋役项目情况的基础措施。  唐代会计的另一个突破就是《长行旨条》的颁布,这是我国财政史上最早的财政预算制度,同时也是中式会计史上最早的全国统一会计科目。《长行旨条》的颁布是针对当时财政预算科目繁多,名目混乱的情况,统一规定了中央各部门,地方各州县以及军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项目。  著名的“四柱结算法”也在唐代中后期得以确立。这里的“四柱”指:“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余)。“四柱结算法”是在“三柱结算法”(入、出、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三柱的好处在于,划清了本期收入和上期余额的界限,克服了三柱的片面性。  唐朝的《元和国计簿》是我国第一部财计著作,分析了唐朝的财政经济状况,由史官李吉普所写。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按行政区划分类的户籍统计资料,说明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同时也是财政收入方面的一个预算;第二部分是按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划分的财政收入状况,与第一部分的预算形成对比,显示问题的所在。  到了宋代,经济发展更为繁荣,中式会计在此时,无论是机构设置、账簿的组织,还是结算方式的改进,都比前朝有所改进。  宋朝在中央设“三司”,管理国家的财政大权。神宗熙宁七年,设立三司会计司,总考天下财赋入出,总理会计核算事务。全国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核算上报,有会计司统一进行勾考。会计司是我国政府机构首次以会计命名,也是会计作为独立部门存在的第一次尝试。  宋代的会计账簿的设置已有“草帐”、流水日记账、总账之分。草帐是一种按时间登记各类经济事项的底本;流水日记账,则是分类按时间登记各类财务收支情况的账簿,反映某一方面的经济业务;总账是在各流水日记账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归类汇总的账簿。  7. 元明时期  元明两朝,中式会计基本上沿用唐宋的会计方法,不过此时民间逐渐认识到会计的重要性,运用的范围扩大。明代的“黄册”和“鱼鳞册”的编报制度,很类似于唐朝的计帐户籍制度,不过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高于后者。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龙门帐”的出现,这是会计理论的一大突破。  龙门帐创于明末清初,由山西人傅山发明。龙门账的账簿分为草流、流水簿、总清簿。草流起原始凭证的作用,流水簿起会计分录的作用,总清簿起总账作用。流水簿的账页分上下两方(收方、付方),因此每记录一笔业务都要同时在上下两方记录,而且金额相等,这事实上是一种复式记账法。总清账的账页也分上“收”下“付”,上方包括“进类”和“该类”会计科目,下方包括“存类”和“缴类”。它的登记方法是:本期收入过到进类科目中,是支出的过到缴类科目中;是资产、债权的过到存类科目中;是资本、负债的过到该类科目中。由于流水簿的来去相等,所以分类过入总清账中的来去也必然相等。期末时,在总清账中,用公式“进-缴=存-该”验证账面有无问题。如果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称为合龙门,否则龙门不合。龙门帐的原理在于:任何四个数拍成方阵,如果其中一行的两个数之和等于另一行的两个数之和,那么这四个数的对角差相等。龙门帐的账页格式如下所示:  8. 清朝  清朝我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同时封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最高峰,中式会计也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其表现就是四脚账的出现。四脚账的账务处理程序如下图所示:  草流起原始凭证的作用。细流起会计分类的作用,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总清账相当于现在的总账。银清簿相当于今天的现金日记账。结册相当于今天的会计报表,其中“彩项结册” 类似现在的损益表;“存除结册”类似今天的资产负债表。这两种结册的格式与总簿账页的格式一样,分上下两部。“彩项结册”表的格式是上方( 来方) 分项列示本期发生的全部收入,下方( 去方) 分项列示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及利润( 红利) 。  红利= 上方( 来方) 合计-下方( 去方) 合计  而“存除结册”表的格式,上方称为天方,下方称为地方。上方( 天方) 分项列示资本、负债和红利( 从“彩项结册”转来的本起红利) 。下方( 地方) 所列示的是各项资产、债权及亏损( 从“彩项结册”转来的亏损) 。此表如果上方( 天方) 合计数与下方( 地方) 合计数相等,称为“天地符合”,也称“天地合拢”。天地不合记账必有差错,应查明原因。  总结  自此,中式会计的整个发展过程介绍完毕。在做整篇介绍的时候,笔者深深的感觉到会计的发展是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得到大发展的时候,譬如秦统一后的中国、唐宋时期,会计发展的就快,而在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整个会计的发展就趋于停滞。不仅在发展速度上,在发展阶段上,也能体会到这一点。历史在进入元明清之后,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开始出现,商品经济逐渐有可观的发展,此时会计在民间的应用才扩展开来,龙门账、四脚账这些复杂的会计形式才得以出现。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就用符号、图画记录狩猎的收获。在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计主要用来管理国家层次上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而民间所用的会计一直是比较简单的,直到元朝时,会计在民间的应用才达到可观的程度。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76536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现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近 代 会 计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 ——卢卡-帕乔利<-- #EndEditable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4.财务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64663061报表审计制度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 代 会 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公认会计准则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须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1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计学分别经过古代、近代而发展到现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计也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同样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2643232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出现了。但是,具体诞生在何时、发源于何地,至今尚很难确切地加以考证。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然后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 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大于所费,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就产生了会计。可见,会计的产生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二、会计的发展    早期的会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对财物的收支进行计算和记录。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捕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们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但由于文字没有出现,所以只好“绘图记事”,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这些原始的简单记录,就是会计的萌芽。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种类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据马克思的考证,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项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这便是早期的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从古到今会计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方面来概述。古代会计。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捕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43662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们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但由于文字没有出现,所以只好“绘图记事”,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这些原始的简单记录,就是会计的萌芽。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种类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项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这便是早期的古代会计。近代会计。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15世纪航海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发现了地球,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的商业和金融业因此特别繁荣。日益发展的商业和金融业要求不断改进和提高已经流行于这三个城市的复式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技术首先来自银行的存款转账业务。为适应实际需要,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出版了他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上的阐述。有此开始了近代会计的历史。从15世纪到18世纪,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仍然是比较缓慢的。直到蒸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社会的工业革命,才使得会计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英国,由于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会计迅速发展。过去,会计主要是记账和算账,现在还要编制和审查报表,而为满足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还要求研究资产的估价方法和有关理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无论是生产上、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因此,会计学的发展中心,也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对标准成本会计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这时期,会计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会计科学也已经比较成熟。现代会计。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使会计工作的效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极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这样,20世纪中叶,比较完善的现在带会计就逐步形成了。一般认为,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与财务会计想分离而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的开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生活动来创造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促使人们要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关心自己的生产成果与生产它们所消耗生产资料的比例,讲求效益,力求少投入、多产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规划,同时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观察、计量、记录、计算和比较,从而也就产生了融合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最初,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它是由生产者凭借记忆,或是简单的记录,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事项记载下来。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过程日(二)会计的发展和计算。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日益社会化,节约劳动耗费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日益增强,并且难度越来越大,对会计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会计从早期实物数量的简单记录和计算,逐步发展成为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综合地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会计的技术和方法,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以及广泛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渐完善纵观会计的发展历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5656536程,会计从其产生到现在,大致经历3个阶段。1.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阶段是指从会计产生到15世纪50年代这段时间。在我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会计”一词,并且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如“司会”。当时会计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记录,又有岁终的综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会的核算,从而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定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册,并实行单式收付记账,也出现了对“会计”一词精辟的解释,如战国时期鲁国的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到了宋朝出现了“四柱清册”,即管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初结存新收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本期现代会计(三)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主要是指西方从15世纪50年代产生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开始,到20世纪0年代末出现的第一份代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研究公报”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复式簿记的书籍—《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簿记,对复式簿记及借贷记账法做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和总结,标志着近代会计的产生,是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完成,以及以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点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要求在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中以“自由职业”身份出现的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产生了,1854年,在英国的苏格兰成立了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同时期在中国,也有相关的会计理论和技术出现。明末清初,在“四柱清册”的基础上又设计了“龙门账”,并且在规模较大的工场手工业,已专设“账房”,设置账簿,考核费用、成本润。清代学者焦循所著的《孟子正义》一书中,会计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四)现代会计阶段还是会计实践都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股份公司大量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从而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反映和传递信息之外,还要进行规划、控制、分析并参与经营决策。随之传统会计被划分为以对外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和服务于内部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另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数学、现代管理学与会计的结合,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在操作方法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十分重视会计工作,于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先后制定了许多统一会计制度强化了会计工作的组织、规范和指导。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使我国的会计工作进入了法制的轨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了我国在会计核算法规体系、宏观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及一些主要核算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与改革,并逐渐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会计的国际化已势在必行。2006年财政部在总结我国会计规范和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发布了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从理论到实务都迈进了国际化轨道。此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及解释,进步丰富和完善了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总之,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促实践的逐渐丰富和完善。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出现了。但是,具体诞生在何时、发源于何地,至今尚很难确切地加以考证。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然后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 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大于所费,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就产生了会计。可见,会计的产生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二、会计的发展    早期的会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对财物的收支进行计算和记录。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捕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们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但由于文字没有出现,所以只好“绘图记事”,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这些原始的简单记录,就是会计的萌芽。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种类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据马克思的考证,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项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这便是早期的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1)15世纪航海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发现了地球,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的商业和金融业因此特别繁荣。日益发展的商业和金融业要求不断改进和提高已经流行于这三个城市的复式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技术首先来自银行的存款转账业务。为适应实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7626238际需要,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他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上的阐述。有此开始了近代会计的历史。   (2)从15世纪到18世纪,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仍然是比较缓慢的。直到蒸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社会的工业革命,才使得会计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英国,由于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会计迅速发展。过去,会计主要是记账和算账,现在还要编制和审查报表,而为满足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还要求研究资产的估价方法和有关理论等。   (3)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无论是生产上、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因此,会计学的发展中心,也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对标准成本会计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会计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会计科学也已经比较成熟。   3.现代会计。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另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对会计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使会计工作的效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极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这样,20世纪中叶,比较完善的现在带会计就逐步形成了。一般认为,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与财务会计想分离而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的开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zhidao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专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属、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劳动者在生产当中,不断的发展,有了记帐的说法,所以产生了会if。

产生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产生标志:会计zd作为专项职能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1、古代会计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公元1494年2、近代会计阶段内1494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产生标志:1494年意大容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出版。3、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产生标志:传统会计出现两大分支,一是财务会计,一是管理会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会计的发展:1 古代会计发展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会计基本上只是些简单的记录,复式记账也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2 近代会计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薄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工业化革命后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233,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3 现代会计发展阶段: “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此外,管理会计也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扩展资料: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

  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  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近 代 会 计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239303761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  ——卢卡-帕乔利<-- #EndEditable -->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现 代 会 计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公认会计准则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须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参考资料: http://www.jzzp.net/bbs/dispbbs.asp?boardid=19&id=514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76637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现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从古代到农耕社会,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强,经济管理要求的提高百,对于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就必须要度有清晰的记录和核算,这就是会计的起源。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会计工作有着古老问的渊源和长期的发展。到了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会计发展史出现了一个里程碑,也就是至今都在使答用的复式记账法。这大大提升了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对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和耗费能够专提供清晰的记录,为管理、监督和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复式记账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工业革属命时期,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