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

必修②第一章第一节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第一章第二节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0323930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第二章第一节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第二章第二节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对 存在,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个 ,同样,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XWXW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4.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 染色体 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第二章第三节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3)往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 男性 ,圆形代表 女性 ,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Ⅱ等) 代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 个体 。5.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因 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第三章第一节1.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3)过程: 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 (3)过程:① T2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第三章第二节1.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结构。 ②外侧:由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一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第三章第三节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 的过程。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间期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 ,是随着 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3.场所: 细胞核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半保留复制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 DNA母链 ,原料是 游离的脱氧核酸 ,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8.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第三章第四节1.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 线形 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遗传信息 。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 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 遗传单位 。3.结构:基因的 脱氧核苷酸 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 遗传信息 。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 多样性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特异性 。第四章第一节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 转录 ;合成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 , 转运RNA(tRNA) , 核糖体RNA(rRNA) 。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 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 单链 ,而且比DNA短。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氨基酸 ,以 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 的过程。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 密码子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 细胞质 ,搬运工是 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第四章第二节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DNA的自我复制 ;也可以从 DNA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 蛋白质 传递到 蛋白质 ,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2.基因通过控制 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第四章第三节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 3 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 非重叠 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 DNA 和 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 RNA ,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第五章第一节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替换、增添和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 ,频率很低。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 的根本来源,是 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4.基因重组是指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第五章第二节1.染色体变异包括 结构 变异和 数目 变异。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数目或排列顺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 。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 非同源 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 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 减半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6.单倍体是指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 培育纯种 。第五章第三节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三大类。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 显 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 隐 性致病基因引起。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2 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 先天性发育异常 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 21三体综合征 ,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 减数分裂 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5.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 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第六章第一节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优良性状 通过 交配 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是利用 物理因素 (如 X射线 、 γ射线 、 紫外线 、 激光 等)或 化学因素 (如 亚硝酸 、硫酸二乙酯 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基因突变 。其优点是 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第六章第二节1.基因工程又叫 基因拼接技术 或 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 某种基因 提取出来,加以 修饰改造 ,然后放到 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 定向 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技术。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操作工具是基因的剪刀即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简称 限制酶 );基因的针线即 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常用 质粒 、 噬菌体 、 动植物病毒 等。3.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经历四个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4.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 农药的用量 ,大大降低了 生产成本 ,而且还减少了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5.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 高效率 、 高质量 、 低成本 。6.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另一种观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第七章第一节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 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 神造的 ,而是由 更古老的生物进化 来的;生物是由 低等 到 高等 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2.达尔文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 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 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样性是 进化 的结果。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 遗传和变异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 个体水平 。第七章第二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 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 和 染色体变异 ,其中 基因突变 和 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 等位基因 ,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突变和重组 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 一定 的方向不断进化。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相互交配 并且 产生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7.隔离是 不同种群 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 生殖隔离 和 地理隔离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 不能相互交配 的,即使 交配成功 也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 。9.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 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的现象。10.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 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1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基因 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归纳如下: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 F1减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5643662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2.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①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②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 (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4.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特点: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6.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7.植物双受精(补充)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花粉被传送到雌蕊柱头后,长出花粉管,伸达胚囊,管的先端破裂,放出两精子,其中之一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前者形成胚,后者形成胚乳,这种双重受精的现象称双受精。注:其中两个精子的基因型相同,胚珠中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例: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红粒玉米(AA)的花粉,所结的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基因型依次是:Aa、Aaa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1. 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第三节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①     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②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④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4、性别决定的方式: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①XY型: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主要时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类、鱼、菠菜、大麻②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鸟类、蝶、蛾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             DNA分子的结构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二、相关计算(1)A=T  C=G       (2)(A+ C)/(T+G)= 1或A+G / T+C = 1(3)如果(A1+C1)/(T1+G1)=b    那么(A2+C2)/(T2+G2)=1/b(4)(A+ T)/(C +G)=(A1+ T1)/(C1 +G1)=(A2 + T2)/(C2+G2)= a三、判断核酸种类(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2)如有T且A=T  C=G,则为双链DNA;(3)如有T且A≠T  C≠G,则为单链DNA; (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第3节DNA的复制一、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结论: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2、条件:模板—DNA双链   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多种酶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三、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二、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中心法则三、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DNA、RNA、氨基酸的计算1、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一半,且基因模板链中A+T(或C+G)与mRNA分子中U+A(或C+G)相等。2、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1/3,是双链DNA碱基数目的1/6。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⑴诱发突变(外因)⑵自然突变(内因)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特点 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二、基因重组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受精作用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 ①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2.总结:多倍体育种方法:     单倍体育种方法:3.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第三节人类遗传病一、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1、判断顺序及方法:            第一步: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二步: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二、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⒈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⒉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在标出基因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三、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四、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五、优生措施:⒈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⒉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 ⒊提倡“适龄生育”⒋产前诊断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概念、原理、优缺点     二、诱变育种:概念、原理、优缺点三、四种育种方法(杂交、诱变、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比较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   2.原理  3.基本工具   4.基本步骤: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进化动力),遗传变异(内在因素),适者生存(选择结果)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概念:  特点:        2、基因库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两者联系:(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例题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补充:伴X遗传的基因频率    Xb/XB+Xb=(2XbXb+XBXb+XbY)/(2XX+XY)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染色体上无B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男性只含有一个X。所以XB+Xb=X染色体的数目=2XX+XY。(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          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地理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异样    自养  厌氧    需氧  无性    有性   单细胞    多细胞  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我的文库里有,请去下载,自己整理的,很全!

发邮件给我吧,我把知识点的总结课件发给你!

(一) 走近知细胞 1、 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2、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3、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4、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道本的生命系统。(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 (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 微量:Fe、Mo、Zn、Cu、B、Mo等1、蛋白质 (占鲜重版7-10%,干重50%) 2、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3、核酸 4、糖类和脂质 5、无机物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器 2、细权胞核 = 核膜(双层) + 核仁 + 染色质 + 核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归纳如下: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2.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①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②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 (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4.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特点: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6.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7.植物双受精(补充)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花粉被传送到雌蕊柱头后,长出花粉管,伸达胚囊,管的先端破裂,放出两精子,其中之一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前者形成胚,后者形成胚乳,这种双重受精的现象称双受精。注:其中两个精子的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65633935因型相同,胚珠中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例: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红粒玉米(AA)的花粉,所结的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基因型依次是:Aa、Aaa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1. 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第三节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①     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②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④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4、性别决定的方式: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①XY型: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主要时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类、鱼、菠菜、大麻②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鸟类、蝶、蛾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             DNA分子的结构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二、相关计算(1)A=T  C=G       (2)(A+ C)/(T+G)= 1或A+G / T+C = 1(3)如果(A1+C1)/(T1+G1)=b    那么(A2+C2)/(T2+G2)=1/b(4)(A+ T)/(C +G)=(A1+ T1)/(C1 +G1)=(A2 + T2)/(C2+G2)= a三、判断核酸种类(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2)如有T且A=T  C=G,则为双链DNA;(3)如有T且A≠T  C≠G,则为单链DNA; (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第3节DNA的复制一、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结论: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2、条件:模板—DNA双链   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多种酶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三、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二、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中心法则三、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DNA、RNA、氨基酸的计算1、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一半,且基因模板链中A+T(或C+G)与mRNA分子中U+A(或C+G)相等。2、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1/3,是双链DNA碱基数目的1/6。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⑴诱发突变(外因)⑵自然突变(内因)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特点 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二、基因重组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受精作用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 ①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2.总结:多倍体育种方法:     单倍体育种方法:3.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第三节人类遗传病一、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1、判断顺序及方法:            第一步: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二步: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二、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⒈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⒉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在标出基因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三、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四、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五、优生措施:⒈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⒉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 ⒊提倡“适龄生育”⒋产前诊断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概念、原理、优缺点     二、诱变育种:概念、原理、优缺点三、四种育种方法(杂交、诱变、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比较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   2.原理  3.基本工具   4.基本步骤: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进化动力),遗传变异(内在因素),适者生存(选择结果)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概念:  特点:        2、基因库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两者联系:(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例题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补充:伴X遗传的基因频率    Xb/XB+Xb=(2XbXb+XBXb+XbY)/(2XX+XY)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染色体上无B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男性只含有一个X。所以XB+Xb=X染色体的数目=2XX+XY。(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          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地理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异样    自养  厌氧    需氧  无性    有性   单细胞    多细胞  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