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43638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扩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简介: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93734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诗句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下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赏析: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43565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在灿烂zhidao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专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属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在灿烂的阳光知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道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版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权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去死,在灿烂的阳光下,照着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滟美艳,看起来很美,与天使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10分合一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抄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袭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zhidao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诗意:水波和阳光一起闪动,晴天的西湖多么美好,西湖的来群山雾气迷茫,雨中的景致也很奇妙。我想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朴素的自妆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那么美妙。《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百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度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知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道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拓展资料:全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水波和太阳共舞,山的颜色好清晰。我一定要把西湖比喻成西施。她的妆无论多么的淡,也是那么也是那么美。

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73835,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扩展资料: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36396533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是: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383339,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2、全诗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苏轼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抄初晴后雨在西湖上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水光潋滟袭晴方好波光闪动,晴天的西湖景色多么美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百山色空蒙,雨天的西湖度景致也问很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把西湖比作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淡妆浓抹总答相宜淡妆浓妆都非常的美。

晴天时水波光闪动,渐渐地要下雨了,山峦也显得神奇。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淡妆浓妆的她都是那么的美丽。

解释1: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解释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句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43232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全诗的诗意: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76639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全诗分析:“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饮湖上初晴百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度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问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答诗时的思想感情。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内。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容,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饮湖上抄初晴后雨是苏轼作于西湖的一首写景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意百思为: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度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知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