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在当时的社会形势来看,只有依靠最广大农村劳动人民。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264663737。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遗留。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5.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经济政治发不平衡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为: (1)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多种革命运动,但主要是工农运动。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不平衡。 (2)革命发展城乡的不平衡。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城市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乡村农民运动则在1925年才开始起步,故大革命失败以前,就全国范围看,是乡村斗争落后于城市斗争。 (3)革命发展地区的不平衡。体现在:南、北方革命运动发展不平衡;在革命发展的南方各地,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在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区内也存在不平衡性。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一)“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二) 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1、近代中国的百特殊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不能完全统治乡村,广度大农村可以脱离城市相对独立存在。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着主导地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版这种经济基础形成了政治上的大小军阀割据的局面,导致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3、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农村则是薄弱环节,加上当时权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新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 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 ,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带有强烈的 求实精神。  第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是在仅对 “左” 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  第 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 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7a64e78988e69d8331333337613230共产主义运动历史 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的进程。 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5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65,651, 647,647,542,651-652,650,559.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7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者说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道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农村包围城市

6.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分几个阶段。第一,维新运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洋务运动,各地兴办讲武堂等。体制内的文化革新诉求。第二,资产阶级为主力的文化精英倡导的破除旧体制的文化革新。由于没有文人掌军,商人掌军的传统,导致了运动的失败。最终的局限性在于民众普遍没有觉醒,无法突破体制的牢笼,只靠少数精英是没有办法成功的。8.一)“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二) 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1、近代中国的特殊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不能完全统治乡村,广大农村可以脱离城市相对独立存在。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着主导地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经济基础形成了政治上的大小军阀割据的局面,导致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3、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农村则是薄弱环节,加上当时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新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9.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然性: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毛泽东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第二,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农民革命,军队实际上穿起军装的农民。因此,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和武装农民,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关键。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因此,无产阶级为了避免在力量不足时与敌人决战,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村建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可能性;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关系: 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 农村根据地是重要依托它的意义是: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在仅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第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第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的进程。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去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他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去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其主要内容有:(1)工农武装割据。在共产党领导下,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建设。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2)以农村革命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下定决心经营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作为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3)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理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的人民政权的思想;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相关指导思想;地方武装训练的思想。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指导意义: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看来,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看来,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1)立足于中国国情“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之所以在人民民主革命过程中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并领导人民革命走向成功,其基本原因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实事求是,完全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指导实践。同样,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抓住我国人口的多数----农民,农民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为此专门研究合理的应对方法。中国的国情依旧是农民占大多数,农村地区问题颇多。只有立足于这个实际,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民问题。(2)加强理论创新80多年前的那次伟大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理论指导,摒弃传统的本本主义和僵化的教条主义。共产国际的“城市中心论”,一味的要求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这是因为,他们顽固的认为中国的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控制农村;更为致命的是他们一意孤行,只认定以往理论的指导作用,极力排斥新鲜理论的创新加入,没有发展的方法论,不能够指导他们走向胜利。目前,我们解决农民问题,也是如此。旧的理论,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新的理论一定要产生,并在接受实践的检验后,才能得出正确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指导思想。(3)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当时的革命斗争,在毛泽东看来,重点在于进行土地改革。这是正确的。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而这个条件需要共产党创造出来。土地是农民的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农民是根据地的主体力量,因此,解决土地归属问题必定出现在共产党的议程之内。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实现现代化,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民(农村)问题。(4)抓住机遇,处理问题对于当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因素,我们清楚的知道这其中还有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作为红色政权存在的一个客观条件。其他地区,轰轰烈烈的人民武装斗争为各个革命武装力量提供了相互依靠的政治环境,在此基础上,当时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同样为这一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巨大缝隙和机遇。所以,该理论的成功,和其正确分析并利用局势的勇敢尝试分布开。由此,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问题时,我们何不反思,现今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国际环境的相对和平;人民对于党的拥护,国际上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在这时集中一部分人力物力,抓住历史机遇,彻底解决国家重点问题----农民问题,也势在必行。10.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各派系,在抗战爆发前基本上掌握着国家政权,有蒋政权参加,才有全民抗战。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和国共合作抗日,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共两党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亡。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64663731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从双方合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们这时都站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力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这是历史事实。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格。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抗战初期,前一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本对重庆加紧诱降,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很快发展,国民党的态度逆转。蒋介石这时谈话多次拿抗日、反共并列,甚至认为反共重于抗日。他要求美国给予军事经济援助时也把担心“国内中共之猖狂”作为重点。中国因此几度出现国共分裂内战、抗日战争中途夭折的严重危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8.因为乡村更有利于作战,可以更好的实现我们共产党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标。10.国民党zhidao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进行正面战争,共回产党主要是游击战争,地位是等同的,没有高低之分,缺一不可,在国共两党,全民族共同答的努力下,我国才可以抗日成功。

13问,马克思曾经说过,帝国主义的侵略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破坏作用,二是建设作用。至于侵略有功嘛,也应该这样看。西方的侵略:积极作用: 1、他促进了中zd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打破了封建主义的限制。 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倾销纺织品导致了我国手专工纺织业尤其是江浙地区的破产,使大量人民失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2)西属方在19世纪末在中国投资盈利,同时带动了一批我国地主等投资实业,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供了资本。 3)西方的侵略迫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促进了我国的思想解放,一大批先进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思想传入中国 4)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且集中于沿江沿海,为中共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1问的作用和功绩:①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234333364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⑤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⑥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2问: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 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有腐朽性。 3问:、辛亥革命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她彻底打倒了腐朽的黑暗的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彻底推翻了统治中国26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府。 2、是一场生产力的解放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是一场反帝运动,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4、是一场思想、科学、文化的解放运动,为新思想、新文化、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吹响了号角。为1919年的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5、辛亥革命产生了伟大的三民主义理论,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反帝、反封建的灵魂。 6、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4问: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5问:日本是法西斯之一而中国的抗日在极大地牵制、打击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力量,并打乱了日本的侵略部署,阻止了日本“北进”苏联的企图,有力地支持了苏联的对德作战,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解除了后顾之忧,才敢于将其主力从远东西调,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东方主战场。6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我们的共识是: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特点:(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见下章)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31633237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遗留。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5.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经济政治发不平衡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为: (1)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多种革命运动,但主要是工农运动。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不平衡。 (2)革命发展城乡的不平衡。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城市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乡村农民运动则在1925年才开始起步,故大革命失败以前,就全国范围看,是乡村斗争落后于城市斗争。 (3)革命发展地区的不平衡。体现在:南、北方革命运动发展不平衡;在革命发展的南方各地,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在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区内也存在不平衡性。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革命只有在农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能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的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争斗,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创造生存空间。(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e68a84e8a2ad7a6431333231633233国情所决定的。(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革命只有在农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能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的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争斗,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创造生存空间。(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1633166道路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遗留。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5.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经济政治发不平衡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为: (1)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多种革命运动,但主要是工农运动。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不平衡。 (2)革命发展城乡的不平衡。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城市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乡村农民运动则在1925年才开始起步,故大革命失败以前,就全国范围看,是乡村斗争落后于城市斗争。 (3)革命发展地区的不平衡。体现在:南、北方革命运动发展不平衡;在革命发展的南方各地,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在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区内也存在不平衡性。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知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道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版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权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主要内容有:① 农村根据地存在、发展的原因与条件,一方面是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来占主导地位的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造成了各派军阀之间长期不断的分裂和战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可以在发生过革命影响的地区存在和发展下去;② “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根据地建设的思想,即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③ “以乡村为中心”源的思想,强调了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否定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 ④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因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虽然城市占主导,但城市太小,农村太大,城乡分割,广大的人力物力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中国地域广大.在农村存在广大的活动空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可以在农村发动群众.发展武装,等条件具备时夺取城市。( 3 )毛泽东革命道路的创新: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提出了完整zhidao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