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在90年的过程当中,我们党领导了两抄次革命,实现了两次飞跃。同时,我们党在这三个时期当中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第一百件大事,领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度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件大事,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三件问大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0年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办答了三件大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同时并举是指,国家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对此,又称为"一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也叫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具体时间是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是社会主义,是在经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才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包括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5656661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人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到1956年底,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扩展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1、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更替,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斗争的方式实现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通过合作化改造个体农业,通过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但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些尚处于理论的形态;在列宁那里,尽管有了合作化的实践,有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试图对俄国资本主义进行赎买,但没有实现。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2、采取逐步过渡方式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基本途径。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三个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成分逐步增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3、与工业化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它为工业化提供粮食和原料,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为工业品提供市场。三大改造之间也是互相促进的。将三大改造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在不断加强工农联盟过程中逐步孤立和消灭资产阶级。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特点。4、改造制度与改造人相结合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一是对制度的改造,二是对资本家的改造。我国把对私有制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改造企业时把企业原有人员包下来量才使用,让他们在新环境中工作,既做出成绩,又受到教育和改造。在对企业的改造中,资本家参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觉悟,也减少了改造的阻力。改造私有制的同时注意对人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又一特点。从1953年党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956年过渡时期结束,我国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对私有制的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参考资料:社会主义改造_百度百科

  社会主义copy的改造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的、经济文化zd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毛泽东提出的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也叫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具体时间是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是社会主义,是在经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才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包括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431376637、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人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到1956年底,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扩展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1、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更替,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斗争的方式实现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通过合作化改造个体农业,通过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但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些尚处于理论的形态;在列宁那里,尽管有了合作化的实践,有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试图对俄国资本主义进行赎买,但没有实现。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2、采取逐步过渡方式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基本途径。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三个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成分逐步增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3、与工业化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它为工业化提供粮食和原料,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为工业品提供市场。三大改造之间也是互相促进的。将三大改造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在不断加强工农联盟过程中逐步孤立和消灭资产阶级。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特点。4、改造制度与改造人相结合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一是对制度的改造,二是对资本家的改造。我国把对私有制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改造企业时把企业原有人员包下来量才使用,让他们在新环境中工作,既做出成绩,又受到教育和改造。在对企业的改造中,资本家参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觉悟,也减少了改造的阻力。改造私有制的同时注意对人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又一特点。从1953年党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956年过渡时期结束,我国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对私有制的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改造理论是以平民化制度理论带动全民建设

是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

 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3656466 理论内容: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及主要矛盾;  (2)、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3)、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1、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  2、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创造了由互助组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过渡形式;  3、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对待富农经济,采取了由限制富农剥削到逐步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者结合起来。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1、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创造了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化,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化的过渡形式;  3、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4、规定了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服从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的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1、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采取不同措施。  2、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实现了消灭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团结、教育、改造资本家,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双重目的。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和平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3、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2张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337393636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为什么说 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印度的农业,不管它如何退步,已经是社会化了,土地的生产力和土地工作人已拉入资本制度圈里。(《张太雷文集》页31)【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即农业由使用畜力农具的小e68a84e79fa5e9819331333335313764规模的经营跃进到使用机器的大规模的经营,包括由国家组织的使用机器的大规模的移民垦荒在内(三个五年计划期内,准备垦荒四亿亩至五亿亩),我们就不能解决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文集 六卷》页431)【主席在一九五五年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报告中就曾经指出:“我国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资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地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李先念文选》页260)【事实已经表明:如果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跟不上去,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的增长跟不上去,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会遭遇到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1955年10月11日通过)》【特别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农业合作化的大发展,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作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地位。——《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1956年2月24日)》【在今后几年时间内,在农业合作化方面,应首先集中力量普遍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以便迅速将个体经济纳入计划轨道而配合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关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逐渐社会主义化问题复东北局电(1954年8月10日)》【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现在不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毛文集 六卷》页329)  2 为什么说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历史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共中央宣传部1953年12制发,经过中共中央批准)》【中国现时的革命阶段,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程。 (《毛选集 二卷》页647 )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紧紧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在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了“和平赎买”的方针,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遗产,保护好这部分生产力,并将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又如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保护和发挥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体农民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出现了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体来说是成功的。我们在一个几亿人中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前提。第一,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业联盟,孤立了城市资本主义,五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但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特别是合作化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简单划一等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个体经济分散经营,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局面,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但在改造后期出现了过多过急的不加区别地实行合并和集中的偏差,以致影响到手工业产品质量下降,给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便。第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存在着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公私合营面过宽,对许多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当等偏差,但它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平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发展。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成为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在这场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变革中,不仅避免了通常难以避免的生产下降、商业萎缩、市场萧条、工人失业等不良后果,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中国提前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7383832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赶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农村的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政治与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受剥削的境遇,成为掌握国家生产资料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所有这一切,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3.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克服,相反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前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