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蛹经过10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 2、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7a64e4b893e5b19e31333339663436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蚕蛾标本,蚕宝宝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一同观察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蚕宝宝的生命从卵开始,卵孵化成蚕,蚕又变成蛹,蛹会变化吗?蛹又会变成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一)交流新发现 1、哪位同学知道蛹会变成什么呢?(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来观察标本看看蛹到底会变成什么吧! 3、小组领取桑蚕生活史标本。 4、观察讨论。 5、汇报结果。 (二)观察蚕蛾的行为 1、经过观察后发现蛹变成了蚕蛾,大家想不想看看蚕蛾会做些什么?下面老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蚕蛾的活动录像,我们一同来看看蚕蛾都做了些什么? 2、播放蚕蛾课件。 3、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蚕蛾不吃也是喝,但它们交尾产卵) 5、总结:蚕蛾交尾产卵是为了繁殖后代。产卵大约500粒,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的。 (三)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1、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2、然后观察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器官? 3、归纳总结:蚕蛾的身体部分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蚕蛾长有2对触角、3对足,2对翅膀。 (四)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 1、承担产卵重任的雌蛾还是雄蛾?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 2、观察正在交尾的两只蚕蛾,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 3、小组交流: (1)有一只蚕蛾的体形较大,另一只的体形较小。 (2)一只蚕蛾的翅膀较小,爬行慢;另一只的翅膀较大,爬行快。 (3)一只蚕蛾的触角是灰色的,另一只的触角是白色的。 4、小组讨论:哪只是雌蛾,哪只是雄蛾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5、总结: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的是雌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的是雄蛾。 6、拓展延伸:观察小组中的标本盒中的蚕蛾,小组讨论是雌蛾还是雄蛾。 7、汇报交流。 (五)画蚕蛾和蛹的图 1、分别画出蚕蛾和蚕蛹 2、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相比,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的哪些部分发育成的。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成果。 三、拓展延伸 1、蚕蛾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1对触角、胸部长有3对足和2对翅膀。在上一学期中我们一同研究过的哪种小动物也与蚕蛾一样的身体特征? 2、指生回答:蚂蚁。 3、再一同观察P30页的蜻蜓图,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蚂蚁、蚕蛾、蜻蜓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称为昆虫。 5、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昆虫? 6、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四、归纳总结 蚕宝宝的生命从卵开始,卵孵化成蚕,蚕又变成蛹,蛹又变成蚕蛾,蚕蛾交尾产卵后,便会死亡。蚕蛾产下的卵又会孵出新的生命…… 五、板书设计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蛹经过10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 2、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7383865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蚕蛾标本,蚕宝宝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一同观察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蚕宝宝的生命从卵开始,卵孵化成蚕,蚕又变成蛹,蛹会变化吗?蛹又会变成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一)交流新发现 1、哪位同学知道蛹会变成什么呢?(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来观察标本看看蛹到底会变成什么吧! 3、小组领取桑蚕生活史标本。 4、观察讨论。 5、汇报结果。 (二)观察蚕蛾的行为 1、经过观察后发现蛹变成了蚕蛾,大家想不想看看蚕蛾会做些什么?下面老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蚕蛾的活动录像,我们一同来看看蚕蛾都做了些什么? 2、播放蚕蛾课件。 3、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蚕蛾不吃也是喝,但它们交尾产卵) 5、总结:蚕蛾交尾产卵是为了繁殖后代。产卵大约500粒,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的。 (三)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1、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2、然后观察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器官? 3、归纳总结:蚕蛾的身体部分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蚕蛾长有2对触角、3对足,2对翅膀。 (四)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 1、承担产卵重任的雌蛾还是雄蛾?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 2、观察正在交尾的两只蚕蛾,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 3、小组交流:(1)有一只蚕蛾的体形较大,另一只的体形较小。(2)一只蚕蛾的翅膀较小,爬行慢;另一只的翅膀较大,爬行快。 (3)一只蚕蛾的触角是灰色的,另一只的触角是白色的。 4、小组讨论:哪只是雌蛾,哪只是雄蛾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5、总结: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的是雌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的是雄蛾。 6、拓展延伸:观察小组中的标本盒中的蚕蛾,小组讨论是雌蛾还是雄蛾。 7、汇报交流。 (五)画蚕蛾和蛹的图 1、分别画出蚕蛾和蚕蛹 2、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相比,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的哪些部分发育成的。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成果。 三、拓展延伸 1、蚕蛾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1对触角、胸部长有3对足和2对翅膀。在上一学期中我们一同研究过的哪种小动物也与蚕蛾一样的身体特征? 2、指生回答:蚂蚁。 3、再一同观察P30页的蜻蜓图,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蚂蚁、蚕蛾、蜻蜓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称为昆虫。 5、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昆虫? 6、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四、归纳总结蚕宝宝的生命从卵开始,卵孵化成蚕,蚕又变成蛹,蛹又变成蚕蛾,蚕蛾交尾产卵后,便会死亡。蚕蛾产下的卵又会孵出新的生命…… 五、板书设计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本应按时出现的我未能按时出现,试问怎么不会让平时十分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老师担心。而这样的担心很可能让老师整天工作分心,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影响了老师的上课激情,试问没几个人上课,谁还有心思讲课呢。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旷课,这种随便的放纵的态度,是有可能造成别的同学的效仿,影响班级纪律性,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就像一直臭鱼弄砸一锅汤一样,所以这种影响实在太差了。最重要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这门课是企业管理,虽然暂时看着没什么用,但是对于综合水平的提高还是很有效果的,谁知道哪天会用到啊,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未能得到提高,实在不应该。事到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深藏在本人思想中的致命错误有以下几点: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修为不高,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就算是有认识,也没能在行动上真正实行起来,这点很致命。思想觉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本人对他人尊重不足。试想,如果我对老师有更深的尊重,我就会不顾一切的去上课,无论什么课,无论几点上我都会义无返顾的奔向教室。如果有这样的觉悟相信我也就不会逃课了。平时生活作风过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懒散、粗心大意、记忆力水平低,我怎么会把教学秘书如此辛苦制作出来的课表忘记?平时和舍友交流不足,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同学,试想,若我和舍友交流充足,怎会不知道他们何时离开宿舍?若我和他们真正做到好好团结,他们又怎会不知道我在洗澡?若更进一步我和他们相邀一块上学,旷课的事还有可能发生吗?对于以上我提到的错误和不足,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按照老师要求缴纳保质保量的检讨书3000字一份!对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不良的影响。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克服生活懒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将期考考好,以好成绩来弥补我的过错和同学们加强沟通,多学学那些不逃课、无论什么可都上都不逃的孩子,他们是我的榜样。所以我保证不再出现上述错误积极行动,追究责任,知羞而奋进。6月1日发生的事,对我们班,对我个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9663462人来讲,都是莫大的羞耻。系领导下发通知惩罚我。我个人认为,这是应该的,我完全赞同系领导的这项决策,从这件事说明我的学习工作还不够扎实,有较大的缺陷。两日来,我一直在扪心自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应是一个学生,不论是大学生,都应该时刻牢记的座右铭。对于上课,不管我是不想去,还是老师讲课讲得不好,我都应义不容辞的去上他的课。然而,我没有尽职尽责地去努力,导致了6月1日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事情发生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个人作了深刻的检讨和自我批评。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7a64e58685e5aeb931333363363464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小结,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板书设计。 4:观察记录火柴跌落的先后顺序和火柴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 一。 2。情感:根据材料、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观察蜡的融化情况、交流实验方案,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 2: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6。 6? 5、态度、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学生实际操作实验,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火柴、凡士林等、很烫、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 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 2。) 8。 7,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金属圆片。(实验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发展方向,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 1、通过直接接触、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1?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交流实验方案、交流手的感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 4。 3。(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 1。二、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师;铁丝(钢条):铁架台。【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点、酒精灯,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蜡烛油; 2,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价值观: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5: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热水。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引入? 3: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教学后记。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二)教学准备每组一杯沙子、一杯黄豆,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一个勺子,一小包白糖、一个筛网。(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二、观察物质的变化(一)出示沙和豆子1、师:只给你沙和豆子,它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生:混合)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生:把混合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做个比较)师:所以能否将给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师:那我们在混合前分别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纸上,观察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好吗?师: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383833怎样的?师:能有办法看得更清楚些吗?(用筛网分离观察)2、师评价,学习“记录表”(二)出示蜡烛和白糖1、师:蜡烛和白糖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呢?(生:加热)2、师:你能学习前面的观察方法,来说说如何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吗?(生:先观察白糖的特点,然后预测白糖加热的变化,再给白糖进行加热,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和加热结束后的变化。)3、师:白糖加热比较危险,老师在这儿要给大家个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请学生阅读)。4、师:不要忘了在实验操作中做好记录(出示“记录表”)(三)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1、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依次领取)。2、观察物质前后的变化,做好记录。活动一:沙和豆子混合变化记录表 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混合前 预测 混合后的变化沙豆子活动二: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白糖(四)反馈实验记录,交流讨论1、沙和豆子混合与白糖加热的变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没有?(沙和豆子混合没有明显变化,而白糖加热变化明显)2、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物质。而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沙和豆子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板书:不产生新物质3、判断:看图,说说这些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它们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1、师: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沙和豆子混合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加热白糖等2、其实,在加热白糖中,还有一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你留意了吗?(学生举例,并说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示课外资料阅读:蜡烛燃烧了,火焰不断地舞动,蜡烛慢慢变短。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却没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3、你还能举出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四、课外延深1、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1)把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2)把蜡烛变成蜡烛油与蜡烛油燃烧变成气体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2、结论: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也可以这么说,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你信不信?要不要回家继续探究?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改变形状改变大小 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改变状态 …… 改变颜色 会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发光发热 …… 在长时探究中构建科学概念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教后反思农村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汇报课早就得到通知,殊不知本学期进行得这么早,并且还确定了主题为“长时探究”。在经历了一番斟酌后确定了所上的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上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混合沙和豆,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知道沙和豆混合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即物理变化;二是加热白糖,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知道白糖加热产生了新的物质。为了体现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建构起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科学概念,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个整合,将两个探究活动放在一起,这主要是趋于两种考虑: 一、学生的科学观察活动早在三年级开始学科学时就已经在培养了,作为一个六年级学生来讲,对于这样的观察已经轻车熟路了,通过整合让他们有更充裕的观察探究时间。所不同的是,本课的观察要求学生学会留样观察,通过与样本进行比较,总结出物质变化的特点,这一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引领。但在学生实际观察中,我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或小组对事物特征的观察比较片面,不能从多角度去观察,从而影响到了观察与探究的进度,造成在“混合沙和豆”上的观察时间过多,而在“白糖加热”上的观察时间过少。 二、本课的科学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既然需要区别,那就应当让学生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去比较、去发现。通过整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充裕的比较与发现的时间,让他们探有所得。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实验驾驭上出现了偏差,消耗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学生“比较”得少了,虽然通过实际图例(ppt)让学生比较,但时间有限,这个过程也就匆匆过去了,以致于科学概念的建构缺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对于白糖加热中出现的更多的实验现象没有能够展开探讨,这对于概念的建构显然是不利的。  通过这次教学展示,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改进教学受益非浅。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制作潜百水艇  材料:一个1.5升塑料饮料瓶,一个口服液的小玻璃瓶即可。  1、先将塑料瓶装满水。然后将小玻璃瓶度装一半左右水(根据情况自行调整),口朝下放入塑料知瓶中。水量以玻璃瓶可以稍微浮出水面为宜;如果玻璃瓶会翻倒,可以在瓶口扎上铁丝作为配重。  2、拧上塑料瓶的瓶盖,将瓶子密封。尽量减少瓶中残留道的空气,因为它会影响模型的灵敏性。  这样模型就做好了。  塑料瓶是大海,小玻璃瓶就是我们模版型中的潜艇。  现在只要捏塑料瓶的瓶身,就会看到玻璃瓶中的空气体积减小,然后玻璃瓶会下沉;松开手后,空气膨胀,玻璃瓶就上浮权。力量适中的时候还可以让玻璃瓶保持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