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那个是木马病毒,大家小心,

目录 亮点目录 前言 致谢 教师指南 第一部分 分子的结构与热力学 第1章 导论: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模型 内容与目的 1.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1.1.1 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1.1.2 电子构型和电子结构图 1.1.3 Lewis结构 1.1.4 形式电荷 1.1.5 价电子对互斥规则 1.1.6 杂化 1.1.7 化学键的价键/分子轨道混合模型 定域化的σ键和π键 1.1.8 极性共价键 电负性 静电势能面 诱导效应 基团电负性 杂化效应 1.1.9 键偶极、分子偶极和四极矩 键偶极 分子偶极矩 分子四极矩 1.1.10 共振 1.1.11 键长 1.1.12 极化率 1.1.13 总结:关于有机结构的简单化学键模型中用到的概念 1.2 更加现代的关于有机结构的化学键理论 1.2.1 分子轨道理论 1.2.2 一种QMOT方法 1.2.3 关于甲基(CH3)的详细讨论 平面形甲基 Walsh示意图:角锥形甲基 角锥形甲基的“基团轨道” 为MH3体系填充电子 1.2.4 关于亚甲基(CH2)的详细讨论 Walsh示意图和基团轨道 为MH2体系填充电子 1.3 轨道的组合———构建更大的分子 1.3.1 使用基团轨道来构建乙烷 1.3.2 使用基团轨道来构建乙烯 1.3.3 杂原子的影响———甲醛 1.3.4 更复杂的烷烃 1.3.5 三个从基团轨道构建较大分子的实例 丙烯 氯代甲烷 丁二烯 1.3.6 典型π体系的基团轨道:苯、苄基和烯丙基 1.3.7 把常见官能团看作是烯丙基的衍生结构 1.3.8 三中心二电子键 1.3.9 第二种化学键模型中的概念小结 1.4 反应中间体的化学键和结构 1.4.1 碳正离子 经典碳正离子 与非经典碳正离子的关系 非经典碳正离子 1.4.2 碳负离子 1.4.3 自由基 1.4.4 碳烯(卡宾) 1.5 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简述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2章 张力和稳定性 内容与目的 2.1 稳定分子的热力学 2.1.1 内部张力和相对稳定性 2.1.2 能量的类型 Gibbs自由能 焓 熵 2.1.3 键解离能 使用BDE预测反应的放热性和吸热性 2.1.4 势能函数和势能面简介———键伸缩 红外光谱 2.1.5 生成热和燃烧热 2.1.6 基团加和法 2.1.7 张力能 2.2 反应中间体的热化学 2.2.1 稳定性和持久性 2.2.2 自由基 使用BDE来衡量稳定性 自由基的持久性 自由基的基团贡献 2.2.3 碳正离子 用氢负离子的亲和性来衡量稳定性 碳正离子的寿命 2.2.4 碳负离子 2.2.5 总结 2.3 结构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构象分析 2.3.1 非环体系:扭转角的势能面 乙烷 丁烷:邻交叉构象中的相互作用 能垒高度 能垒多重度 四烷基乙烷 g+g戊烷作用 烯丙基(A1,3)张力 2.3.2 基本的环形体系 环丙烷 环丁烷 环戊烷 环己烷 更大的环系:跨环作用 环系中基团加和法的校正 环系的扭转模式 双环体系 环烯烃和Bredt规则 构象分析以及构象与张力之间联系的总结 2.4 电子效应 2.4.1 涉及π体系的作用 烯烃上的取代基 取代烯烃的构象 共轭效应 芳香性 反芳香性:一种不寻常的减稳定化效应 NMR化学位移 稠环芳香烃 轮烯 2.4.2 多个杂原子产生的影响 键长效应 轨道效应 2.5 高张力的分子 2.5.1 超常的键长和键角 2.5.2 小环 2.5.3 非常大的旋转能垒 2.6 分子力学 2.6.1 分子力学模型 键的伸缩 键角的弯折 二面角的扭曲 非键相互作用 交叉项 静电相互作用 氢键 参数的导出 生成热和张力能 2.6.2 对分子力学的评价 2.6.3 分子力学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和非天然聚合物———分子模拟 2.6.4 分子力学在研究有机反应方面的应用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3章 溶液和非共价键结合力 内容与目的 3.1 溶剂和溶液性质 3.1.1 自然界憎恶真空 3.1.2 溶剂标度 介电常数 其他溶剂标度 汽化热 表面张力和润湿 水 3.1.3 溶解性 概述 形状 使用“相似相溶”范语 3.1.4 溶质流动性 扩散 Fick扩散定律 相关时间 3.1.5 溶液热力学 化学势 反应热力学 计算ΔH噪和ΔS噪 3.2 结合力 3.2.1 离子对相互作用 盐桥 3.2.2 涉及偶极的静电作用 离子偶极相互作用 离子溶剂化的简单模型———Born方程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3.2.3 氢键 几何性 普通氢键的强度 i.溶剂化效应 ii.电负性效应 iii.共振协助的氢键 iv.极化增强的氢键 v.氢键体系中的二级相互作用 vi.氢键中的协同性 氢键的振动性质 短强氢键 3.2.4 π效应 正离子π相互作用 极性π相互作用 芳环芳环相互作用(π堆积) 芳烃全氟芳烃相互作用 π供体受体相互作用 3.2.5 诱导偶极相互作用 离子诱导偶极作用 偶极诱导偶极作用 诱导偶极诱导偶极作用 单极、偶极和诱导偶极结合力:总结 3.2.6 疏水效应 有机物的簇集 疏水效应的起源 3.3 溶剂化的计算建模 3.3.1 连续溶剂化模型 3.3.2 真实溶剂化模型 3.3.3 Monte Carlo方法 3.3.4 分子力学 3.3.5 统计微扰理论/自由能微扰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4章 分子识别和超分子化学 内容与目的 4.1 结合现象的热力学分析 4.1.1 结合的总体热力学 标准态的关联 热容变化的影响 协同性 焓熵补偿 4.1.2 结合等温线 4.1.3 实验方法 UV/vis或荧光方法 NMR方法 等温量热法 4.2 分子识别 4.2.1 互补性和预组织 冠醚、穴醚和球苑———具有大的离子偶极作用的分子识别 分子镊和分子夹 4.2.2 基于离子对的分子识别 4.2.3 基于大的氢键组分的分子识别 代表性结构 水相中基于氢键的分子识别 4.2.4 疏水作用驱动的分子识别 环糊精 环番 水中疏水作用促进的分子识别总结 4.2.5 π作用力介质的分子识别 正离子π相互作用 极性π效应和相关效应 4.2.6 总结 4.3 超分子化学 4.3.1 复杂结构的超分子自组装 通过配位化合物的自组装 基于氢键的自组装 4.3.2 新的超分子结构———索烃、轮烷和分子结 纳米技术 4.3.3 容器化合物———分子内的分子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5章 酸碱化学 内容与目的 5.1 BrØnsted酸碱化学 5.2 水溶液 5.2.1 pKa 5.2.2 pH 5.2.3 拉平效应 5.2.4 活度与浓度 5.2.5 酸度函数:高浓度酸溶液的酸度尺度 5.2.6 超酸 5.3 非水体系 5.3.1 酶的活性位点的pKa值变动 5.3.2 溶液相对气相 5.4 预测溶液中的酸性强度 5.4.1 测量弱酸强度的方法 5.4.2 预测相对酸性的两个指导原则 5.4.3 电负性和诱导效应 5.4.4 共振效应 5.4.5 键的强度 5.4.6 静电效应 5.4.7 杂化效应 5.4.8 芳香性 5.4.9 溶剂化 5.4.10 正离子有机结构 5.5 具有生物学意义的酸和碱 5.6 Lewis酸/碱和亲电体/亲核体 5.6.1 硬软酸碱概念,Lewis酸碱相互作用的一般认识,及相对亲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2633561核性和亲电性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6章 立体化学 内容与目的 6.1 立体生成性和立体异构 6.1.1 基本概念和术语 经典术语 更多的现代术语 6.1.2 立体化学描述符 R,S体系 E,Z体系 D和L 赤式和苏式 螺旋描述符:M和P 多立体中心异构(ent)和差向异构(epi) 使用描述符来比较结构 6.1.3 区分对映异构体 光学活性和手性 为什么平面偏振光被手性介质旋转 圆二色性 X射线晶体学 6.2 对称性和立体化学 6.2.1 基本的对称性操作 6.2.2 手性和对称性 6.2.3 对称论据 6.2.4 聚焦碳原子 6.3 局部关系 6.3.1 同位的、对映异位的和非对映异位的 6.3.2 局部的描述符———proR/proS和Re/Si 6.3.3 手性位 6.4 反应立体化学:立体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 6.4.1 反应立体化学的简单指导规则 6.4.2 立体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反应 6.5 对称性和时间标尺 6.6 拓扑和超分子的立体化学 6.6.1 圈和结 6.6.2 拓扑手性 6.6.3 非平面图 6.6.4 拓扑学和超分子立体化学的进展 6.7 聚合物化学中的立体化学问题 6.8 化学生物学中的立体化学问题 6.8.1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中的连接 蛋白质 核酸 多糖 6.8.2 螺旋性 合成的螺旋形聚合物 6.8.3 自然界的手性起源 6.9 立体化学术语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二部分 反应活性、动力学和机理 第7章 位能面和动力学分析 内容与目的 7.1 位能面和相关概念 7.1.1 位能面 7.1.2 反应坐标图 7.1.3 活化络合物/过渡态的本质 7.1.4 速率和速率常数 7.1.5 反应级数和速率定律 7.2 过渡态理论及相关主题 7.2.1 过渡态理论的数学内容 7.2.2 与Arrhenius速率定律的关系 7.2.3 Boltzmann分布和温度依赖性 7.2.4 再议“什么是活化络合物的本质”以及为什么TST可行 7.2.5 活化参数和Arrhenius参数的实验测定 7.2.6 活化参数及其解释的例子 7.2.7 TST是完全正确的吗?有机活泼中间体的动态行为 7.3 与动力学分析相关的假定和原则 7.3.1 Hammond假定 7.3.2 反应活性选择性相关性原则 7.3.3 CurtinHammett原理 7.3.4 微观可逆性原理 7.3.5 动力学控制与热力学控制之间的比较 7.4 动力学实验 7.4.1 怎样进行动力学实验 7.4.2 对简单机理的动力学分析 一级反应动力学 二级反应动力学 假一级反应动力学 平衡动力学 初始速率动力学 为一系列常见的动力学情景列表 7.5 复杂反应———破译反应机理 7.5.1 稳态动力学 7.5.2 利用SSA原理预言动力学级数的变化 7.5.3 饱和动力学 7.5.4 预先快速平衡 7.6 跟踪动力学的方法 7.6.1 半衰期大于几秒的反应 7.6.2 快速动力学方法 流动技术 闪光分解 脉冲辐射分解 7.6.3 弛豫法 7.6.4 动力学分析的总结 7.7 计算速率常数 7.7.1 Marcus理论 7.7.2 Marcus理论应用于电子转移 7.8 考虑多维反应坐标 7.8.1 一系列相关反应过渡态结构的变化———取代反应实例 7.8.2 MoreO’FerrallJencks图 7.8.3 振动状态在反应坐标上的变化———第三坐标与熵的关系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8章 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相关实验 内容与目的 8.1 同位素效应 8.1.1 实验部分 8.1.2 一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起源 反应坐标图和同位素效应 线形过渡态的一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作为放热性和吸热性的函数 线形和非线形过渡态同位素效应的对比 8.1.3 二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由来 杂化的改变 空间同位素效应 8.1.4 平衡同位素效应 平衡的同位素扰动———在碳正离子方面的应用 8.1.5 穿隧效应 8.1.6 溶剂同位素效应 分馏系数 质子盘点 8.1.7 重原子的同位素效应 8.1.8 小结 8.2 取代基效应 8.2.1 取代基效应的起源 场效应 诱导效应 共振效应 极化效应 位阻效应 溶剂化效应 8.3 Hammett曲线———最普遍的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在反应中检测电荷改变的一种通用方法 8.3.1 σ值 8.3.2 ρ值 8.3.3 Hammett图在解释机理方面的作用 8.3.4 线性偏差 8.3.5 把共振效应与诱导效应分开 8.4 其他线性自由能关系 8.4.1 位阻和极性效应———Taft参数 8.4.2 溶剂效应———GrunwaldWinstein图 8.4.3 Schleyer适应 8.4.4 亲核性和离核性 酸碱性 溶剂化 极化性、碱性和溶剂化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形状 8.4.5 SwainScott参数———亲核性参数 8.4.6 Edwards和Ritchie修正 8.5 与酸碱有关的效应———BrØnsted关系 8.5.1 βNuc 8.5.2 βLG 8.5.3 酸碱催化 8.6 为什么线性自由能关系能够成立? 8.6.1 LFER的一般数学 8.6.2 建立LFER的条件 8.6.3 等动力学温度或等平衡温度 8.6.4 为什么会发生焓熵补偿? 位阻效应 溶剂化效应 8.7 线性自由能关系总结 8.8 研究机理的各类实验 8.8.1 产物的鉴定 8.8.2 改变反应物结构以转变或捕获预想的中间体 8.8.3 捕获实验和竞争实验 8.8.4 核对共同中间体 8.8.5 交叉实验 8.8.6 立体化学分析 8.8.7 同位素置乱 8.8.8 研究自由基的技术:探针和捕获剂 8.8.9 中间体的直接分离和表征 8.8.10 瞬态光谱法 8.8.11 稳定的介质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9章 催化 内容与目的 9.1 催化的基本原理 9.1.1 与过渡态的结合作用优于基态 9.1.2 热力学循环分析 9.1.3 空间的瞬间靠近 9.2 催化的形式 9.2.1 “结合作用”类似于溶剂化 9.2.2 邻近效应作为一种结合现象 9.2.3 亲电催化 静电相互作用 金属离子催化 9.2.4 酸碱催化 9.2.5 亲核催化 9.2.6 共价催化 9.2.7 张力和扭曲 9.2.8 相转移催化 9.3 BrØnsted酸碱催化 9.3.1 特殊催化 特殊催化的数学原理 动力学图 9.3.2 一般催化 一般催化的数学原理 动力学图 9.3.3 动力学等价 9.3.4 协同的或序列的一般酸一般碱催化作用 9.3.5 BrØnsted催化定律及其分支 线性自由能关系 α和β的意义 α+β=1 偏离线性 9.3.6 一般酸或一般碱催化作用的预测 Libido法则 势能面控制一般催化或特殊催化作用 9.3.7 质子转移的动力学 Marcus分析 9.4 酶催化 9.4.1 MichaelisMenten动力学 9.4.2 KM,kcat和kcat/KM的意义 9.4.3 酶活性部位 9.4.4 [S]对KM———反应坐标图 9.4.5 超分子相互作用 总结与展望 习题 深入阅读 第10章 有机反应机理,第1部分:加成和消除反应 内容与目的 10.1 预测有机化学反应性 10.1.1 极性反应 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 Lewis酸和Lewis碱 给体受体轨道相互作用 10.1.2 预测自由基反应性 10.1.3 下面章节的准备 加成反应 10.2 羰基的水合作用 10.2.1 酸碱催化 10.2.2 偕二醇和半缩醛形成的热力学 10.3 水对烯烃和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水合反应 10.3.1 电子推动 10.3.2 酸催化水溶液的水合反应 10.3.3 区域化学 10.3.4 炔烃的水合反应 10.4 卤化氢对烯烃和炔烃的亲电加成 10.4.1 电子推动 10.4.2 与区域化学和立体化学有关的实验观察 10.4.3 炔烃的加成 追问 你这是目录啊,有木有完整版pdf文档啊,急用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文学体现心量,历史体现知量(识量),哲学体现智量。文学体现心量,指的是文学体现丰富的情感量、情思量、良知量。也可以说是诗量、“气”量、歌哭量、泪水量。《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说“文学是哭泣”,文学拥有最多的歌哭,最多的喜怒哀乐,历史、哲学都不能歌哭。法国作家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表现e69da5e6ba907a6431333431356134了人性的丰富;巴尔扎克写《高老头》,表现了人性的凄凉,写到了极致。这些都是“心量”。扩展资料关于文学与艺术的关系:第一,与音乐、绘画、雕塑等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文学的想象力更强。虽然绘画、雕塑等也有“想象”,但它们无法天马行空。只有文学才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谓“赋四海于一瞬,挫万物于笔端”(陆机),唯有文学才可能做到。第二,文学能够进入人的内心世界,但其他艺术不能或只能部分地表现人的内心。比如达·芬奇的《蒙娜莉萨的微笑》,只能部分地表现人的心灵,但如果通过文学作品来写蒙娜莉萨,就可以尽情地表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以说正是文学作品中的“蒙娜莉萨”。我们从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形象中,可以读到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即更加深广的内心图像,也就是更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安娜·卡列尼娜内心所展示的人性多方面的冲突,包括妻性、母性、情性(情人性)的冲突,是蒙娜莉萨的艺术形象难以企及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文学,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文学的特征是和文学的属性紧密联系的,也即是说文学的特征是由文学的属性所决定的。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扩展资料体裁分类:1、诗赋第一,诗赋呈现此消彼长、彼消此长的规律;第二,诗、赋、文史中国古代正统文学的三种主要形式;第三,中国诗歌之所以历久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不断变化;第四,诗歌的发展是情性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2、词曲其中戏剧的特色在于:第一,虚拟性,具有一定的抽象化、程式化的特色。第二,自始至终是歌剧,以音乐为中心。   3、小说第一,传记性。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的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431343636遭遇来组织故事、安排情节,写法接近一个或几个人物的传记。第二,故事性。富有故事情节,便于讲述,比之于西方小说较少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第三,结构上往往是按时间顺序纵向安排故事情节,有头有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文学,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文学的特征是和文学的属性紧密联系的,也即是说文学的特征是由文学的属性所决定的。我们把文学的属性归结为三个方面:意识形态性、审美属性和语言属性,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文学的审美属性。从审美的属性方面来说,任何一种审美活动都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亦然。从意识形态的属性和语言属性方面来说,文字正是以想象的方式,通过语言媒介而构筑的渗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性形象来体现它的意识形态性的。而从想象性方面来看,文学作品虽然是作家在想象中构筑的世界,但是它又以种种手段反映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因而文学的想象还涉及到文学的真实性问题。总之,从文学的属性出发,文学具有着形象性、真实性、情感性和符号性这四个特征。扩展资料: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另外包括文学的含义: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2、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3、指辞章修养,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4、官,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5、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属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在先秦时,含文学与博学二义。现代专指以语言塑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431336662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6、文学具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和真实性等。7、文学,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8、文学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存在着,但是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有不同之处。例如:外国的小说分类和中国的有所不同。9、文艺复兴之后,世界对文学的定义逐步演变成:文学即一种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因为其载体为语言文字,所以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66239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虽然中西都有典型论,但典型(tupos)的概念,却基本上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如狄德罗就认为:如果“屠瓦拿财务员是某一守财奴”,“格里则尔神父是某一伪君子”,而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和“伪君子”却“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屠瓦拿和格里则尔来形成的。这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黑格尔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下文还将论及。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必要的文学手段。文学是创造,充满作者的想象和虚构。按照门牌号码去找文学典型是永远找不到的。塑造典型的关键在于怎样把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的浪漫型辨证地统一起来。但在生活的真实性的艺术的浪漫性这两者中,生活的真实是根本,是艺术浪漫性的基础。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必然导致文学失真,而文学一旦失真了也就会失去生命。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语言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内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7a64e4b893e5b19e31333330343262物或典型性格。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但这是共性融于个性中的统一——而绝不是二者的机械相加。个性与共性在艺术中是不可分割的,而个性具体的而已。鲍姆嘉说:“个别的事物是完全确定的,所以个别事物的观念最能见出诗的性质。”歌德说“理会个别,描写个别是艺术的真实生命。”但是,单纯的个别并不能构成典型,典型是经过概括了的个别。黑格尔说:“艺术所应该做的事不是把她的内容刨平磨光,成为一种平滑的概念化的东西;而是把她的内容加以独特化,成为一种有生命的个性的东西。”现实生活中人物都是个别的具体的存在,因此,文学典型应当以“鲜明的个性描写”作为前提。文学典型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首先是她比一般的艺术形象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更能满足读者的审美要求;其此是她能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集中地概括到艺术形象中去,从而能够启发读者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的真理。每一个文学典型,本身都是一个世界——它是一定的生活的高度的浓缩与凝聚。在一部大型叙事作品中,如果人物立不起来,作品便不会有生命——只要人类和人类的生活还确确实实存在着,文学就不能不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就不能不去追求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从中外文学史上看,凡传世巨著,都是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典型的,概莫能外。文学大师在塑造典型时总是把她放到生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让她和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生活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广阔背景就会给典型的艺术注射进丰富的时代内容。所有的文学典型都有自己特定的时代胎记!典型与形象的关系:艺术形象可以分为一般与典型两个层次。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升华,是高品级的艺术形象。形象与典型的区别在于是否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广的概括性以及二者是否达到了有机结合。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一)广泛深刻的概括性与形象的概括性相比,典型的概括性具有更突出、广泛、深刻的特点。突出的代表性:集中概括了生活中某一类人或社会现象的共同特征。巨大的普遍性: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广泛。深刻的思想性:对社会现象的概括深刻。它能够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反映历史发展的某些必然规律。注意辨别典型性与阶级性的差异。(二)鲜明独特的个别性典型具有十分鲜明、生动、独特的个别性,独特而鲜明的个性是典型具体形态的标志,是典型的不朽艺术生命的魅力所在。独特的个性:外部形态表象的鲜明独特、内在精神与性格本质的独特、现象形态的不可重复、个性的丰满。个性越丰富就越独特,就越具有艺术生命力,就越能反映个性所存在的世界的情状。个性的丰富是“一”与“多”的统一。(三)个别性与概括性的有机结合典型与一般形象的区别,还表现在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有机性。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共性与个性融为一体,共性通过个性而存在和显示;二、典型是一个生气贯注的整体,是一整个“世界”。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指人物具体生活环境与时代的统一,是作品中人物生活于其中而又体现了时代特点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具体生活环境。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生存并显示社会的某些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人物形象。恩格斯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是要求注意人物、环境与时代的统一,即不仅要作到使作品中人物形象与其具体生活环境统一,而且要真实反映人物和环境存在的时代背景与氛围,否则就不典型。因此,塑造典型环境是刻画典型人物的关键。文学典型的魅力文学典型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文学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现出无穷魅力。这种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所展现的生命的斑澜色彩。性格的魅力来自于作家塑造的灵魂的深度,这种 “灵魂的深度 ”,一方面是作家的慧眼所在,一方面是文学典型的必备性格。作家通过典型人物性格、情感和灵魂的细致刻画,显示了一种历史的深度、批判的深度和审美认识的深度,从而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魅力。第二,典型的魅力还来自于它的真实性。典型的真实性,应含有丰富深刻的历史意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通过卓越的个性刻画,揭示出更多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体现出历史的必然趋势。此外,文学典型的真实性,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即通过典型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第三,文学典型的魅力还在于它合乎理想。典型是人类根据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它是合乎人类心理愿望的审美的升华物。文学典型总是登峰造极地体现着审美理想,所以,审美理想的魅力,也构成了文学典型的魅力。第四,文学典型的魅力还来自它的新颖性。新颖性就是典型创造的独创性。文学典型总是古今惟一的,以鲜活的生命形式呈现的十分独特的 “这一个 ”。新颖的东西,总是具有魅力的。文学典型,是指高出一般人物形象的文学人物,这种文学人物或概括了某种性格,或浓缩了某种社会现象,因而超越了这个人物成为一种特指的普遍称谓。因此,中外伟大作家在他们的不朽作品中,创造的文学典型,才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百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度称典型人问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答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内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容成熟而已。

1、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文艺报》社管理运营,作为一家公益性文学网站,已成为“汇聚作家信息、发出作家声音、展示文学魅力”的平台,是广大作家和读者了解中国作协工作、观察当代文学艺术发展趋势、跟踪当代文学创作动态、获知国外文艺新状况的重要渠道。正式上线的新版中国作家网,在页面风格、栏目设置、功能拓展等方面呈现出新气象,网站设立“服务”、“评奖”、“新闻”、“报刊”、“评论”、“阅读”、“文史”等27个频道。2、中国青年文学网中国青年文学网,原名红草莓文学论坛,2010年6月,于2011年5月4日青年节正式改版为中国青年文学网,同时报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备案。为网站涵盖原创诗歌、散文、小说、连载、随笔、对联、美图、摄影、影音、灌水、娱乐等版块,同时集成个人空间、微博、签到、游戏等多种娱乐功能于一身,致力于打造最前沿的青年文学交流平台。3、中国报告文学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批准登记的全国性纪实文学一级学术团体,是海内外纪实文学工作者的联系中心。其宗旨是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繁荣纪实文学事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新时期风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通过开展纪实文学理论研讨活动,交流纪实文学创作、编辑、出版工作经验。4、中国散文网散文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大精粹,是值得品味的文学宝藏。中国散文网隶属于北方联合传媒有限公司,北联传媒前身为北方联合电台报道中心。是集合了互联网信息服务、高端奢侈品代理销售、藏獒宠物养殖、汽饰汽配零售批发、房地产开发、建材生产开发、多媒体广告合作、影视制作及图书出版、演艺经纪、文化信息交流等多项商业及文化服务,具有雄厚实力的一家综合型股份制企业。5、晋江原创网晋江原创网创立于2003年8月1日,是全球最大女性文学基地。具备投稿系统、个人文集系统、媒体联络发表系统及高创作水平的原创书库。2010年2月,晋江原创网正式更名晋江文学城。晋江是福建省所属的一个县级市,晋江文学城的前身是晋江电信所创办的一个小BBS,后有了晋江文学城和晋江原创网。参考资料: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431363562-中国作家网">百度百科-中国作家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青年文学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报告文学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散文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江原创网

1、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官方网站,主页不定期发布作家协会的工作动态和新闻信息。由人民网和《文艺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作家网新版2016年7月18日正式上线。中国作家网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文艺报》社管理运营,作为一家公益性文学网站,它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新闻观为指导,坚持政治家办网、文化立网、文学兴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已成为“汇聚作家信息、发出作家声音、展示文学魅力”的平台,是广大作家和读者了解中国作协工作、观察当代文学艺术发展趋势、跟踪当代文学创作动态、获知国外文艺新状况的重要渠道。正式上线的新版中国作家网,在页面风格、栏目设置、功能拓展等方面呈现出新气象,网站设立“服务”、“评奖”、“新闻”、“报刊”、“评论”、“阅读”、“文史”等27个频道。2、中国知网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2019年5月,“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在线学习平台在中国知网正式上线发布。3、起点中文网起点中文网创建于2002年5月,是国内最大文学阅读与写作平台之一,是国内领先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隶属于国内最大的数字内容综合平台——阅文集团旗下。前身为起点原创文学协会(Chinese Magic Fantasy Union),长期致力于原创文学作者的挖掘与培养工作,并以推动中国文学原创事业为发展宗旨,在2003年10月以此为契机开创了在线收费阅读即电子出版的新模式。4、360期刊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431356636网360期刊网源自1999年的博友paper工作室,2006年期刊网独自运营,服务十年来,主要从事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提供论文素材、图书出版等服务。5、晋江文学城晋江文学城是中国大陆著名的女性文学网站,创立于2003年8月1日,以耽美、爱情等原创网络小说而著名。主要提供由网友独立创作的小说。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个亿,日登录固定用户220万。中国网站排名98,世界网站排名1071。2018年6月,晋江文学城因涉及网络文学作品导向不正确及内容低俗、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侵权盗版三大问题,被有关部门作出行政处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一名:榕树。榕树作为网络中的最早文学网络,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综合影响力,榕树可以排在第一,在万千文学青年心里,它就是一座文学圣殿,几乎所有的网络写手都在那里发过作品,他留给网民的记忆是其他任何网站都无法取代的。时至今日,榕树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代名词了。  第二名:起点。论人气,论知名度,起点都应当排在前三甲。大陆玄幻作品,尽出于起点。在玄幻写手中,起点与幻剑一样,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圣殿。许多流传于网络的玄幻作品,都是最先发在起点。因此,要想看到最新的玄幻作品,最好还是去起点。  第三名:猫扑。说到猫扑,很多网友都不会陌生。网络上有许多流传甚广的幽默的网文,大多是出自猫扑。在猫扑,你会流连忘返,因为那么搞笑的帖子层出不穷,千奇百怪的帖子都有。许多帖子可以让你捧腹大笑不已。在国内网络上,论幽默论搞笑,没有网站可以比得上猫扑。因此,猫扑排在第三,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了。特别是在出了一个“比我聪明的没我漂亮,比我漂亮的没我聪明”的小天女后,猫扑更是名震网络,几有不知猫扑不称网友之势。  第四名:天涯。天涯也是网络上最有知名度的网站,几乎每一个网民都听过天涯的名字。有很多网民感叹说:天涯的水太深入,一不小心就被淹死。的确,天涯藏着许多的高人,有很多其他网站的精英和名人都曾在天涯驻足过,并且留下了文字,只是我们有很多人没注意到罢了。可以说,天涯是一个小型社会,君子与小人共处一室,绅士与流氓兼有。换句话来说,天涯就是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里,很多人留连忘返,这又吸引了更多的网友前来。  第五名:清韵。说人气,清韵的人气并不是很旺,为什么清韵也能排在前五名呢?  原因就是清韵的定位非常鲜明,坚持文学本色,做一个纯粹的文学网站。在清韵,聚集了一大批网络写手。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各路高人。而且清韵的气氛也很好。在那里,完全只有心平气和的交流,看到的只有高手论剑,偶尔也能看到高手坐而论道。这对于新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高的学习提高机会。因此凡是新网友,一律都要去清韵看看,那的确是一个好地方。  无可讳言,清韵的水平相当高,差不多和榕树相当。特别是它的武侠,几乎代表了大陆武侠的最高水平。清韵能做到这一步,的确很不容易,值得赞一个。  更加难得可贵的是,在清韵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广告,看到的只有文学作品,而且其页面设计也非常简洁大方,看起来很舒服。在这里,不得不为清韵的苦心赞一个,网络中如果多一些这样的网站,那将是网络文学的幸事。  第六名:红初添香。红袖"这个名字,带着婉约的气息,让人立刻想起古代书生夜读,夜阑人寂,有佳人白衣胜雪研磨添香,这是古代士子心中最最不沾烟火气的美。  红袖创立于1999年,原本是一个个人网站,元老除了今天的站长孙鹏,还有他当时的四个网友。原本只是个人浓厚的兴趣,想不到却慢慢地做出了点名气,叫"红袖添香"是五个人谁的主意,今天已不可考证,只记得当初是为了办出鲜明的女性特色来,后来,这种概念渐渐地模糊起来,红袖成了纯粹的原创文学网站。  人世几番变化,今天,当年的五个人只剩下孙鹏和disha还在坚持。网站的80多位志愿编辑,则都是网站的网友,分散在各地,无偿地为红袖服务,就是为了不让这一片净土沦陷。从1999年7月到今年5月,红袖在没有任何资金援助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了近5年。5月,红袖终于找到了同盟,双方以成立公司的形式合作,由对方出资30万,双方各占50%的股份。  对于红袖,我也要赞一个,因为红袖和清韵的情况差不多,也是纯粹以文学为立身根本,似乎和清韵一样,红袖也不想走上商业化道路。  第七名,晋江。晋江是晋江电信局所发展起来的,当时只有五个管理者在努力操持。后来几经变更,现在的管理层已经是第三度换血了。  晋江的发展和清韵有相似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晋江和清韵一样,走得也是综合文学的路子,但是清韵是以武侠见长,代表了大陆武侠文学的最高成就。而晋江则是以言情见长,代表着大陆言情文学的最高成就。  在晋江走出了不少的写手,像明晓溪、藤、飞天红猪等都是先在晋江发表作品,然后再出版作品的。这里不得不提及,晋江的出版机会也很发达,居出各大网站之冠。如果网友们在晋江发过帖的话,一定还记得出版有ABCD四个级别吧?可以这样说,如果是得到读者认可的作品,只要发在晋江,一般都有出版的机会。就这一点而论,晋江要比清韵做得好,因为在晋江,写手有了出版的保证,作品质量自然更有保障了。  晋江作品的文风大多是华丽的,连回帖都是华丽的。在晋江呆的时候,常看见这样的回帖“大人好华丽的文字阿”“一篇华丽的文字又要出来了”,实在有趣。  第八名:汉网。说起来,汉网是一个奇怪的网站,因为它宣扬大汉族极端主义,我也时常去那里玩,有时候也不免被其中的文字激发起血性。在汉网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成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几乎每一个帖子都要来这么一句话。对此,也不能有太多的非议,毕竟他们也是出于一片爱国之心。  在汉网中,提到的最多就是卫青、陈汤、李世民、冉闵、岳飞、袁崇焕等这些中华民族英雄,讨论最多的朝代就是汉朝和唐朝,最痛恨的朝代就是清朝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汉服也是汉网最先提出来的,记得汉网有过不少的帖子传遍网络,像“遥想我伟大汉人当年”“千古第一英雄冉闵”等文章都是很有爱国激情的文章,不可不读。  作为中华民族子孙,还是有必要去一下汉网,了解一下我们民族伟大的过去。只有了解了我们民族辉煌的过去,才能充分建立起我们的自信心。如果有网友是一位爱国愤青的话,建议不妨去汉网看一下。  另外不可不提的是,与汉网对立的满网则经常有贬低汉人的帖子出现,汉满之争也成为网络上的焦点。  第九名:西祠。西祠和榕树一样,也是将自己定位在文学综合网站上了。但是西祠一直是榕树的追赶者。曾经与朋友谈论,文学论道也就榕树、红袖、西祠、清韵可道,其他的不足为人道也。  其实西祠与榕树、红袖的写手资源是共享的,有很多文章基本上是贴遍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0333635三家的。换句话来说,西祠与榕树、红袖形成了一个网络文学圈子,他们三家与清韵共同代表了网络文学。他们的发展历史就是整个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他们的发展趋势就是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西祠的发展比起榕树和红袖来,具有较大的风险,因为西祠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写手,榕树是以综合文学见长,红袖是以女性文学见长,清韵是以武侠见长,晋江是以言情见长,西祠又是以什么见长呢?  不过凭着人气,西祠还能排进十大,以后能不能排进十大,谁也不知道。  第十名就难以排出了,现在心中的候选名单就有铁血、幻剑、龙空、碧海银沙、西陆、水木清华、中青在线、强国论坛、凯迪等,均是难分伯仲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中诗网、潜溪文学网、诗通社、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

花朝晴起网页链接为喜欢文学的朋友提供一个写作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经典的语句;您也可以在线投稿文章、书写日记、述说心情故事。

1、《收获知》:纯正、独立;偶尔会跟点风,比如,“像卫慧那样疯狂”。     2、《十月》:老牌刊物,有自己的风格和追求。     3、《山花》:艺术、大气、先锋,不拘一格,“慧眼识珠”。     4、《小说界》:有好看的东西,比如:“品中国文人”系列;有时可以与《收获》相媲美道。  专   5、《天涯》:思想、文学、在民间。     6、《花城》:南方文学杂志的翘楚。     7、《滇池》:边陲但不边远。主编张庆国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也是很懂小说。     8、《福建文学》:闽南文学的一朵奇葩。小说编辑“老练”对作品的选择也很老练。     9、《山东文学》:齐鲁大地文学阵地属的主心骨。     10、《散文》:散文界最好的刊物,不媚俗,不傲气,始终如一。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文学等形式,来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来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 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文学著作。不论其价值或目的如何,性质属纯文学的、科学的、技术的或完全是实用性的,均为文学作自品。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百 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那么尽管它度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扩展资料: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1、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问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2、始终离不开想像(幻想、联想)和虚构;3、始终伴随着强烈答的感情活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 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作品  在图书分类标引过程中, 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分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 文学与邻近学科,包括与历史、新闻、 地理等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出现了许多“杂交”的边缘文体著作, 使我们在分类标引时常常难于界定其类别。为此,在这一讲,我们对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分进行讨论。   要正确区分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学作品? 它与其它著作(非文学作品的学科著作)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只有从理论上明确这种区别,才能使我们在分类标引实践中, 紧紧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那么,什么是文学作品?   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首先,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它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而不是象哲学、 社会科学那样用抽象的概念去反映社会生活;其三,它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由此可见,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 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 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其次、始终离不开想像(幻想、联想)和虚构;第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   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决定了文学作品与科学家们的运用逻辑思维创作的学科著作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区别可从以下五方面认识:   1、从内容来说,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实、 准确无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原因、经过、结果必须真实,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质、特征、用途、必须准确 ,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依据生活而又经过虚构, 从不拘泥于真人真事, 人物不专用一个模特儿而是杂取多人、合而为一, 事件不全用事实而是采取一端、加以生发, 环境不只是依托一地一处而是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创造,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   2、从形式来说,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 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采飞动。   3、从作者来说,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 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4、从读者来说,它们都有认知的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5、从功能来说,它们都有社会的价值,但学科著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 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感化的手段,重在审美。   从以上特征的比较中, 我们可以认为,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 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 那么尽管它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   掌握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本质区别,我们在分类标引过程中,就能较有把握的进行标引了。当然, 图书分类还有其特殊的一些规则, 还必须根据这些规则来标引。   下面, 我们对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分进行具体的讨论。   一、文学作品与文学研究著作的区分   在《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文学类图书包括两类图书资料,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图书和各体文学作品。   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图书是以探索、研究文学领域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著作 ,包括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和文学史。这类图书属于逻辑思维的科学著作范畴 ,一般容易作出判断。较容易混淆的是文学评论中的“文学欣赏”这一类图书区分问题。   所谓文学欣赏, 是读者观赏文学作品时特有的精神活动, 是以文学作品所提供的形象为根据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过程。作为分类法中的类目, “文学欣赏”所收的是文学欣赏的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包括文学欣赏活动的认识过程、文学欣赏的共鸣现象等一般规律。在   《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 ,“文学欣赏”与“文学评论”合为一个类组,归到“I06文学评论、研究”类目中去。文学评论是文学评论工作者分析、研究作家的作品, 帮助读者正确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现象, 并总结创作经验、推动创作发展的著作。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 往往包含作品欣赏的印象、直感的判断,因此,文学欣赏与文学评论是紧密相关的。指导读者正确欣赏与理解文学作品的著作应归入“I06 文学评论、研究”及其相关下位类目。如, 魏玉山著的《微型小说阅读与欣赏》, 以微型小说的文体及其特点为主线, 分章论述微型小说的五个特性, 每章附有例文六篇, 每篇例文后有作品评析和阅读提示,其目的在于指导读者正确欣赏,应入I062.54。   此外,文学作品的简介、评析,也应归入“文学评论”。如, 杨丽萍主编的《中外名著100部析读》,选辑100 部中外名著篇目(不收作品), 逐篇予以介绍性的评析,包括作者简介和作品析读,兼有赏析及资料的双重功用,入I061。 同样,徐波编的《中外文学名著简介》,亦入I061。   但是,应该注意,以文学作品集(选)的形式编辑的,但又冠于作品欣赏、 赏析、选萃等题名的作品, 不应归入“作品欣赏”, 虽然也在作品之后编列了作者简介、注释等, 但其主要目的还是提供作品阅读,因此,应作为作品归类。如:   《白话封神演义赏析》,(明) 许仲琳原著,入I422.4。   《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外国短篇小说卷》,柯岩主编,入I41。   由此可见, 文学作品与作品欣赏的区别在于其目的是提供阅读还是指导欣赏。   二、文学作品与历史著作的区分   文学和历史是最为邻近、最为亲密的,中国自古以来有“文史一家”之说,表明了原本存在着血缘相通的关系。文学与历史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了一系列边缘性文体作品,如历史小说、 历史剧、史诗、历史故事、历史散文( 包括回忆录和传记)等。 这些边缘文体作品是归入历史还是归入文学, 其划分标准是:以是否忠于史实或虚构为界, 史实的记载入历史,艺术的虚构入文学。   1、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是历史与小说的交叉渗透产生的边缘文体。它以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广泛地、 多方面地反映历史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载体。它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作者对故事情节大胆虚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更具有艺术真实和典型意义。历史小说, 其文学的“原色”成份较重, 应归入文学的史传小说类。   例:《淑妃文绣的一生》,柳溪著,入I427.53。   此外,历史剧、史诗的文学“原色”成份也很重,也应归入文学的有关类目。   例:《大风歌》(历史剧), 陈白尘著,入I323。   2、传记与传记文学: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的图书资料。传统的传记著作,强调的是人物考订,如年谱、行年考、大事记等,在《中图法》中,传记归为历史类。传记文学(或文学性传记),属于广义散文, 是以有名有姓的真人真事为对象进行创作的文学。其特征:一是忠于事实, 所写的内容确实是生活中存在和发生过的人和事;二是忠于历史,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描写,表现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在《中图法》中,传记文学归为文学类。 应该说, 传记与传记文学都是历史与文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边缘文体作品, 只是它们的“原色”含量有所不同。它们的区别,一般地说,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主的史实性传记属于历史科学范畴, 入历史类; 用形象化手法生动地描写人物的文学性传记属于文学范畴,入文学类。   然而,传记与传记文学(或文学性传记)的界线是很难截然分清的。 尤其是近年来, 一些史实性传记采用了文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 冲击着“传记”的传统形式, 使传记与传记文学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了。传记文学不同于虚构的人物故事为内容的其它文学作品, 它具有“传记”和“文学”双重性质。作为传记,它有信史的价值,作为文学, 它有艺术的功能。在实际图书分类过程中,有的名为传记文学,实为历史著作。 因此, 传记与传记文学的分类要视具体图书内容来归类。可以从以下二方面把握:   (1) 如是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或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无虚构情节,只是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 适当进行艺术加工的, 可根据图书的最大用途归入历史类;以形象化方法,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符合报告文学、故事或小说、 散文体裁特征的,才归入文学类的有关类目。   例: 《伟人孙中山》,李茂高编著,入K827.6。   《我的前半生》,溥仪著 , 入I521。   《藤野先生》,鲁迅著,入I626。   英雄人物事迹和各科先进人物事迹则入D政治有关类目。如,《中国当代少年英雄传》,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入D462.263。   (2) 记录人物一生或较长时间的生活历史, 旨在详尽地描绘出人物的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入历史类目;而只截取人物的某一阶段的活动片断, 旨在表现一定社会意义的主题的, 入文学的“报告文学”或“故事”类目。   例:《徐悲鸿的一生》,入K825.7。   《古今中外科学家故事精粹》,   尹学义编,入I892.7。   《名人少年故事》骆青、刘广春编写,入I892.7   3、回忆录:   回忆录是作者对自己或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历史追述, 应属于历史范畴。但是, 《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又将回忆录分列在“I5报告文学”的下位类和“K106、K206史料”“K8传记”的范畴中, 容量容易引起混淆。根据《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使用手册》的一些说明,对回忆录的分类,应注意不同类型图书的各自区别。   (1)“报告文学”中的回忆录,是指运用报告文学手段写作的, 富有文学特色,以史实为内容的回忆录。 它的特点是文学色彩很浓,讲究形象塑造,个性描绘,语言生动。   例: 《在彭总身边》景希珍口述 ,入I521。   《我的一家》,陶承著,入I521。   (2)“传记”类中的回忆录,是指对某人生平事迹的回忆。“史料”中回忆录,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   例: 《白宫岁月 ── 基辛格回忆录》,入K837.12。   《茅盾回忆录》,入K825.6。   (3) 通过对人物的回忆而实际叙述某国的政治活动或政治事件的列入各国政治类。   例:《黑格回忆录》,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 收录黑格与里根的来往信件。信中主要商讨处理美苏、美中关系等重大问题,入D50。   4、故事体的历史读物:   故事体的历史读物, 在儿童读物中尤为突出。它以故事体裁为表现形式 ,事情的描述性、情节的生动性, 语言的口语性,都具有故事文体的特征。但是,它又如实地描述真实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 所写的人事地时等都具有一定的客观事实, 具有历史著作的客观与真实的内容特征。这类读物的归类, 主要把握其内容是否具有认识的实用性。如果某一故事体历史读物其功能旨在于提供教育认知的,则就应该归入历史类去;而只作为审美娱乐作用的读物, 则归入故事类中去。   例:《二万五千里长征》, 段万翰著,入K263。   《三大战役》,万庆华著 , 入K266。   《英俊少年》,墨瑶、 水秀编写,入I892.7   三、文学作品与新闻著作的区分   新闻与文学交叉渗透而产生的边缘文体作品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新闻性,它真实准确、 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严格忠于事实,写真人真事, 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二是文学性, 它把客观事实用艺术形式反映出来, 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三是政论性, 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艺术感染力。   在《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对于报告文学的分类是这样规定的:用文学笔法报道人物生平事迹的入报告文学; 用真实姓名作为典型人物并有虚构的故事情节写成的作品分入小说; 叙述人物的传记、生平事迹或回忆录入传记类。而用文学笔调, 旨在介绍某一学科领域概况或知识的入有关学科。这一规定可以这么分析:报告文学与其它著作的区别在于文学笔调的程度。作为真实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边缘性文体, 报告文学包含多种样式:记录性的、概括性的、研究性的、故事性的、见闻录式的、回忆录式的等等。不同样式的报告文学,其文学与新闻的“原色”比例各不相同。故事性(或称小说性)的报告文学, 其文学“原色”较重; 概括性、研究性的报告文学,其新闻(或政论)“原色”则较重。因此, 文学性较强的报告文学应入文学类,而新闻性、 政论性较强的报告文学应入其相关类目。   然而,在实际的分类工作中,这个区分标准还是较难掌握的。报告文学最大特点就是真实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斗争和经济建设成就, 诸如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经验、体会、科研成果等新人新事, 多用报告文学体裁来反映。如果单纯用“文学笔调轻重程度”来判明一书的归属,那么,在“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类下所列的有关“成就”、“体会”、“经验”等类目则无书可归。同时, 一般读者常会先从内容方面来考虑查找这方面的图书资料, 很少从一种文学样式来考虑查找。因此, 仅从“文学笔调轻重程度”来判明图书的类别是不够的 ,还要考虑图书资料的内容性质、作者旨意、读者对象和本馆任务的需要以及分类体系的安排。   根据上述的观点, 对用报告文学体裁写的著作进行分类不能一概而论。若报告文学著作内容是反映政治概况和经济建设成就的,可入“政治”和“经济”有关类目;若反映某研究成果、 经验、某工程技术革新的经过、经验体会, 应入各学科;若其内容是革命回忆录,应入报告文学的“回忆录”。   例: 《香港,1997》,海绵编著, 入D618。   《贺兰山下的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2623939枪声:宁夏地区重大典型案件审判纪实》, 邹献朝主编,入D912。   《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著,入I521。   四、文学作品与地理著作的区分   文学类的“散文”类中包含“游记”类散文,地理类中亦设有“旅行·游记”类目,这两个类目又如何区分呢?   游记类散文, 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游途中的见闻,包括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描述中往往夹以议论或抒情,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地理游记,是对自然、名胜、城乡、物产、习俗的见闻实录。   两种图书的区分标准, 是看作者的写作目的。前者以抒情为主,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应入文学类;后者以实景为主,意在介绍地理知识,应入地理类。   例:《石英游记散文》,石英著,入I627。   《海南岛游记》,罗茂繁著 ,入K928.9。   五、文学作品与科学著作的区分   文学与科学, 二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学科的相互渗透交融, 产生了“科学文艺”这一边缘文体出来。它们具有对科学材料作艺术概括, 同时又具有以艺术方法来认识科学的特点, 从文学中吸取了文艺性,从科学中获取了科学性,正是这种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 使它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 不能笼统地将它们一概而论地归入一般文学体裁范畴之内。   “科学文艺”作品包括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电视剧本、科学故事、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等。不同的体裁, 造就了其文学特性的不同程度。   科幻小说,科幻电影、 电视剧本及科幻故事、科幻童话, 由于其虚构性很强,无可非议地归入文学类。 而科学故事和科学小品,则较为模糊。 有些科学故事和科学小品, 其科学性特点十分突出而压倒了文艺性特点。虽采用文学笔调, 但旨在介绍某一学科领域概况或知识,这样的作品,其特性偏向科学普及读物,其功能在于认知教育。因此,宜根据科学知识门类来归类。   例:《算得快》,刘后一著,入O121.4。   六、文学作品与语言著作的区分   (1)读物、读本:   由于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的, 许多文学名著又常被选为学习语言、文学的读本,所以两者容易混淆。分类时,应注意:凡为了学习语言、文学, 选用一些文学名著,并附有词汇、语法、 修辞等语文方面的讲解或注释的, 应根据出版目的和读者用途归入语言类有关“读物”的类目。   例: 《中外文学作品精选:初中三年段》(中学课外阅读丛书) ,胡甫夏主编,入H1-482。   《小学阅读文选》,王有声编,中小学语文教学补充读物,供小学六年级使用)入H1-48。   (2)两种文字对照的作品   中外两种文字对照的文学作品, 选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语文用的, 也应归入语言类有关类目去。   例: 《丑小鸭》(英汉对照读物) ,丹顿改写,赵海天译注,入H31 -48。   汉语拼音注音的文学作品, 其选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语文用的, 也应归入语言有关类目去。   例: 《割掉鼻子的大象》,迟叔昌、于止著,王新民注音(汉语拼音 读物),入H125-48。   (3)启蒙读物:   文学作品的一些表现形式, 也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启蒙教育的工具。如《三字经》一类的启蒙读物, 就是运用文字的声韵,编成许多适合儿童朗诵、 默想的书。它们虽有点诗歌的一些语言特点,如:押韵、有节奏、语调和谐等, 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但这类读物不是文学作品。它的内容在于传递某种信息, 而不在表达思想感情, 因而其韵律与节奏不象诗歌那样自然地随情绪抑扬顿挫地发展。所以, 这类书应按内容和使用功能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