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心对称图形

不是具体zd原因可内以看这个容教案http://www.bchedu.net/jiaoanziyuan/czshuxue/CZJIHE/8/czjihe02_04_07_01.htm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好像不一定 比如说圆 他应该没有线段吧

【教案】 中心对称图形 第1张

详情请关注职业 培训 教育 网。教案是每一个将来要当老师的朋友们都必须要会写的,各个科目的教案,大家都必须要会写的,数学教案可能是大家认为比较难写的,下面看看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教案怎么写吧。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探索活动:活动一:剪纸拼图。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zd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猜想: 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探索: 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应用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例题教学操作——猜想——验证拓展:数学实验室小结:布置作业。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3、让学生能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教学难点】 识别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学具准备】 蜻蜓、蝴蝶、树叶、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尺子、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1、故事引入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是一家人。”2、提出问题,观察、讨论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的?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3、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蜻蜓,蝴蝶和树叶图片,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把图形对折后,图形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图案也一样。如果把左边和右边对折,图形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电脑演示)(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蝴蝶、蜻蜓、树叶,创设故事情境,以“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同时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加上课件配合展示,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基础。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动手创作,亲身体验对称 1、 师:老师还用彩纸剪出了一些图形,猜一猜,这是什么?(板贴:乌龟、小鱼、飞机),它们是不是对称的?2、动手操作 师:这些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用纸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呢? 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小组讨论后汇报) ①折:为什么先要对折?②画:想一想,我们用不用把整个图案全画在纸上? 把纸对折以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沿着哪条边来画?③剪:边交流边板书:折、画、剪。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彩纸自己创作一个对称图形,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奇特、最漂亮!(放音乐,教师巡视,并把学生作品部分展于黑板上。)(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这一活动分为两个层次,首先由小组讨论怎样剪对称图形,教师示范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由学生动手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3、认识对称轴师:虽然他们剪出的对称图形样子不一样,可是在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 对,画出来就是一条直直的虚线。(教师板演)师: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同学们很有创造性,想法都不错。数学家取的名字跟你们差不多,叫对称轴。 师: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对称图形的两边就能完全重合,可见这条对称轴很重要。谁能指出这几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学生画对称轴请同学们用笔和直尺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所剪的对称图形引出折痕,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使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直观,自然。)三、联系生活,寻找欣赏对称图形 1、寻找生活中的对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知道了对称轴,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2、伴随音乐、欣赏对称图形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对称的,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电脑演示) 师:看着这些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补充课题:美丽的对称图形)3、动作表演、感受对称情趣。教师做动作,问:这样,是对称的吗?怎样才能变得对称?听音乐,当音乐停的时候请你们做一个对称的造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件演示对称图形,既体现了媒体沿对称轴对折的动态效果,又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同时获得美的享受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64623837。)四、辨析拓展对称。1、(出示课本第68页“做一做”)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样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请你帮老师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师:你能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吗?(全班交流)2、(第70页第2题)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在哪儿,分别有几条?请你折一折、画一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不同的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3、(出示课本第70页第3题) 师:老师这边还有几个对称图形,可是它们很害羞,把自己的半边脸给藏起来了,小朋友,你们能想办法把它的另一半找出来吗?请同学们沿着对称轴画出他们的另一半。 4、猜一猜 出示3、A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展开后是什么。师:你还想到什么?师: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26个字母、数字或我们学过的文字当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五、评价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说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回顾。)【课后反思】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节学科整合课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蜻蜓、蝴蝶、树叶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接着通过问题“蝴蝶、蜻蜓、树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一家人呢?”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课件配合演示,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础。 2、让学生的亲感亲历,在感知中总结学习。在创设故事情境,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和老师的共同探讨后,亲手剪出各种对称图形,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给几何图形找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设计提高发展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持续发展创造空间。3、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例如让学生观察美丽的蜻蜓、蝴蝶、树叶图形,在小组内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又如,各组讨论交流剪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师用按学生所说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给学生以肯定和赞许。再如,请学生展示剪出的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扩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中也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学习的能力。4、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对称美的平台。 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教学中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对称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轻松愉快地欣赏美丽的画面,既体现了媒体沿对称轴对折的动态效果,又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 和美的享受,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虽然教师在板贴时展示了上下对称(鱼)、左右对称(乌龟)、斜的对称(飞机),但在欣赏对称图形时,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2、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3、教师的个别语言组织得不够严密。以上缺点和不足有待于改正。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四个物体虽然不是同一类型的,但它们四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一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说明左右一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折验证一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一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 一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 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一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一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 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五角星√ 月亮√ (二)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一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一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三)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 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 正方形(4条) 3. 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一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四)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三殿、后三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五)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一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一半,就画成一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方法。(略) (4)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一边,然后比着一边的样子画另一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六)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第三课时:镜面对称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感受镜面对称图形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镜面对称的相对性。教学准备:镜子、图片、电视、实物投影机……教学过程预设:一、玩一玩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2、照一照,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3、这是怎么回事? 你(××同学)怎么跑到镜子中了呢?4、除了镜子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二、看一看(第69页的主题图)1、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3、看一看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你发现了什么?4、揭题:小朋友,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三、找一找1、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镜面对称的图片。看哪一个小朋友最先发现图画中的镜面对称知识。 (出示图片)这些镜面对称的东西有什么特点?2、我们再来看一看镜子里可爱的小朋友(出示图)。(1)小朋友,这也是镜面对称的例子,你能来解释一下它是怎样对称的吗?(2)比较一下,镜子里的小孩和镜子外的大小一样吗?方向一样吗?(3)谁能具体说说他的方向是怎样相反的? (4)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对呀,镜面对称的现象就是镜子里所照出的事物大小形状相同,但左右方向却是相反的。(板书:方向相反) 四、照一照 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1、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的脸。点点自己的左眼,看一看它的方向怎样?朝镜子里的你笑一笑,再做几个鬼脸,你发现了什么?2、(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像的卡片)猜猜看,另半边图像是什么?(教材第71页第4题)(1)沿着右边的对称轴用镜子去照一照,瞧瞧与镜子里的图形合起来变成了什么?(2)小组活动用镜子照。(3)小组汇报。 五、做一做 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材第71页第5题) 六、拓展1、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奖给你们一个故事,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听?(1)老师讲述《猴子捞月》的故事。(2)提问:同学们也许早就听过这个故事,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子想捞到水里的月亮,对不对呢?为什么?2、课外——大家都来照镜子。组织学生去大厅的镜子前“照一照”(1)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你是怎样走的?(3)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怎么样?(4)我往左走,镜子里的我往哪走?(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教案】 中心对称图形 第2张

目标预设:1.经历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减法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2.通过学习,能够归纳出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3.感受三位数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会算三位数减法。教学难点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64623833: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连续退位减法中十位是多少减多少。教具准备:小黑板、计数器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喜欢看书吧!前两天,老师作了一项调查,知道咱们班有很多同学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班谁读得书最多?(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班***读了85本书,xxx读了64本书。”根据这两个信息,你们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一般会提出这样四种问题:(1)两人一共读了多少本书?(2)***比xxx多读了多少本书?(3)xxx比***少读了多少本书?(4)xxx再读几本书就和***一样多了?[由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师:刚才我们有三个问题都是用减法做的,你会列式吗?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独立演算,集体核对。[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1.探究例1。(1) 调查中,老师从图书馆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咱们班去年借书185本,今年借书335本。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作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 335-185=)[再次活用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他们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 学生们列竖式尝试笔算。(学生汇报)(3) 用计数器演示,讲解算理。个位上5减5得几?十位上3减8不够怎么办呢?(指名说说。)引导学生明白: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l,十位上拨10是13,13减8得5,百位退l后是2减1得1)并说明:退1可以在上面点一点退位点。同桌完整说一说笔算的过程。追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l,而不是3减 l?(4)我们算对了吗?怎么验算?[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 2.教学例2。(连续退位)(1) 通过调查,老师还知道:咱们二年级借书最多的是二(1)班,今年借书410本。结合这条信息,你又知道了什么?二(1)班比咱们班多借多少本书,可以怎样列式?先由学生们尝试计算(2)指名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算法。提问:十位上是( )—8,为什么?用计数器来验证(3)要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3.归纳总结。(1)例题的两个竖式用竖式怎样算的?与上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笔算退位减法。(2)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笔算三位数的减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们练习,指名三人板演。可以在原来的竖式再算一遍的方法来检查。(2)讲评:第一题十位上是怎样减的?百位上呢?百位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用小黑板出示。(2)分析错误原因第一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指出:一般在退位时要点退位点,计算到这一位时,不要忘记已经退去的l,被减去要比原来少1。第二题错在哪儿?怎样算错的? 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够减时,一定要从前一位退1,而不能用这一位上的减数被减减数。第三题呢? 指出:我们可以通过验算或者再算一遍的方法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1组。学生们独立解答、交流。[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五、作业布置课堂作业:(选做)另附。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