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口诀巧记选编说变化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64653963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干燥气体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只有不反应,干燥就能成。空气组成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体积分数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还要注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紫色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氧中燃烧的特点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氯中燃烧的特点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实验室制氧气(氯酸钾分解)七步: 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定点收离熄)十步:茶房禁鼓捣(查放紧固倒),夜深取衣洗(热伸取移熄)。排水法收集气体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放空充气撤管撤灯.托盘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码先调零,天平一定要放平,砝码大小顺序夹,完毕归零放盒中.容量瓶的使用精确配液容量瓶,用前查洗记心中,溶解药品用烧杯,静置片刻移瓶中,转移溶液洗三遍,溶剂一次勿加成,快到刻度滴管加,摁塞倒立再摇动.固体药品的取用与溶解粉末固体用药匙,量多大匙少小匙,块状固体镊子夹,平放药匙再直立.过滤过滤操作要知道,一贴二低三紧靠,一次过滤不澄清,重复操作可奏效.仪器装配下上左右顺序定,装好检验气密性,固液小大装药品,拆卸仪器反进行.加热用前检查灯芯平,烧焦过长都不行,酒精可加三分二,燃着不能加酒精,点灯要用火柴点,不能用灯去点灯,熄灯要用灯帽盖,用嘴吹灯祸易生.化合价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是正三氧负二,氯负一价最常见;硫有负二正四六,正二正三铁可变;正一二铜二四碳,单质零价永不变;其它元素有变价,先死后活来计算。化合价要记准,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硅四铝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原子团不要分,一价铵根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一价氟氯溴碘氢 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 铝三硅四都固定氯氮变价要注意 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 二四六硫三五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常见根价口诀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一价金属银钠钾,还有亚铜亚汞是一价, 二价金属锌钡铜,还有钙镁亚铁汞, 氟氯溴碘常显一, 有时还显三五七, 氢一价,氧二价,铁三铝三记住它, 硫有二四和六价,氮磷三五是常规.一般在口诀中不会编入正价与负价,因此还有以下规律:金属元素一般是正价,非金属中氢元素是正价,其余的就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比如锰有七个化合价,在不同的化合物中都不一样,这些只有死记硬背.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价奇序奇,价偶序偶。化学式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化学方程式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其它;有氢找氢无氢找氧,奇数配偶变单成双,出现分数去掉分母,调整系数使支配平。离子方程式客观事实要遵从,书写形式分异同,生成符号要写对,质量电荷要守恒.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氢硫溶四位,钾钠和镁钡。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防止铁生锈铁氧水等互作用,发生复杂之反应,主要生成氧化铁,还有复杂的成分;铁锈疏松易吸水,加快生锈的过程,要想防止铁生锈,保持干燥和洁净;隔绝空气又防水,表面涂上保护层,镀金属刷油漆,涂油烤蓝都可以。硫的物理性质黄晶脆,水两倍,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溶点一一二,沸点四四四。(密度是水的两倍)。硫化氢的性质无色有臭还有毒,二点六,分氢硫,还可性蓝火头,燃烧不全产生硫。(1体积水溶解2.6体积的H2S,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单质氢和硫,有还原性,可燃性,蓝色火焰)。苯的化学性质取卤硝,磺加烧。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碱水取,醇碱消。

1.酸+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zd硫酸、盐酸)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③有回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1)镁与盐答酸反应: Mg+ 2HCl==MgCl2+H2↑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2)铝与盐酸反应 2Al+6 HCl== 2AlCl3

酸碱盐 化学方程式及现象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1.酸+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③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1)镁与盐酸反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64653963应: Mg+ 2HCl==MgCl2+H2↑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2)铝与盐酸反应 2Al+6 HCl== 2AlCl3+3H2↑ (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3)锌与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4)铁与盐酸反应: Fe+ 2HCl==FeCl2+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5)镁与稀硫酸反应: Mg+ H2SO4==MgSO4+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6)铝与稀硫酸反应: 2Al+3 H2SO4== 2Al2(SO4)3+3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7)锌与稀硫酸反应 Zn+ 2H2SO4==ZnSO4+ 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8)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现象] (1)至(8)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4)和(8)另加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②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 ③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9)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10)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现象:铝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无色)(1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覆盖,溶液有无色逐渐变为蓝色)二 .四种复分解反应规律 1.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12)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1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Mg(OH)2+2HCl ==MgCl2+2H2O(1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NaOH +HCl== NaCl+ H2O2.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和碳酸盐反应时,碳酸盐溶不溶均可)(15)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1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用于检验氢氧化钠变质)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7)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1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工业制火碱;区别Ca(OH)2和NaOH;除杂NaOH溶液中Ca(OH)2或 Na2CO3杂质 )[现象]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19)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20)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Na2CO3 + CaCl2 = 2NaCl + CaCO3↓[现象]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21)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NaCl+AgNO3==NaNO3+AgCl↓ [现象]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22)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Na2SO4+BaCl2==2NaCl+BaSO4 ↓ [现象]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三、其他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23)1、铁锈与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铁锈脱落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4)铁锈与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脱落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5)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6)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CuO+ 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非金属氧化物+碱溶液==盐+水(27)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 Ca(OH)2+ CO2== CaCO3↓+ H2O[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有白色沉淀(CaCO3)生成(28)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变质、除去CO2) 2NaOH+ CO2== Na2CO3 + H2O(29)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用氢氧化钠除去SO2) 2NaOH+ SO2== Na2SO3 + H2O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亮节,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KClO3— 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酒精燃烧 C2H5OH+O2— 甲醇燃烧 CH3OH+ 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①可燃性 H2+ 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O2— 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 O2— (氧气充足) C+ O2— (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 H2+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C+ 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Cu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7、CO2 ①与水反应: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②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②检验: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32633537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溶液)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组成与结构)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质量守恒定律)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9、盐的性质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10、氧化物① 定义: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② 性质 与水反应(碱可溶)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Na2O+H2O=2NaOH,CuO+H2O=不反应。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应。11、物质的检验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碱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 氯酸HCl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磷酸氢二钠Na2HPO4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尿素CO(NH2)2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 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第一单元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是否有新分子生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一单元:考点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考点2.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考点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考点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取用药品应遵守的原则① “三不”原则:即不得用手触摸药品;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② “少量”原则: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 mL—2 mL,固体只须盖满试管的底部。③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不得放回原瓶,不得随便乱扔,不得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2) 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夹取。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药匙或镊子都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3) 药品的保存: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不”:① 不得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5)给玻璃容器加热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不能留有水滴;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用冷水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等等。要注意安全。如用试管给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等等。(6)仪器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第二单元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氧气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考点5.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CO)、(SO2)、(NO2)等,(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3)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使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4)实验讨论:A。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B。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木炭-------⒈发出白光⒉放出热量3.生成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 O2 点燃 CO2硫------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红磷(暗红)-------⒈产生大量白烟⒉放出热量4P + 5O2 点燃 2P2O5镁条——-⒈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4.有白烟生成2Mg + O2 点燃 2MgO铁丝——-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⒉生成黑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3Fe + 2O2 点燃 Fe3O4说明: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考点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A——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C——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考点1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等。考点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氯酸钾与二氧化锰(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3)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4)收集方法:A——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这样做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灼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⑺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7)验满方法: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满;B——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考点1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后把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第三单元考点1.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为8:1)。而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结论: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2O 通电 2H2↑+ O2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64656665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关于水的正确说法:(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每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5)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考点2.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一种元素):如:H2、O2、Fe、S等 纯净物(一种物质)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如:H2O、KMnO4、CO2等 混合物(多种物质)考点3.分子A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B.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⑶分子在不停运动。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分子的内部结构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考点4.原子A.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考点5.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A.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B.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3)温度计(两种——水银温度计内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距离变大了!考点6.生活用水的净化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A净化方法⑴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⑵吸附沉淀:加明矾等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沉降。⑶过滤: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⑷吸附(通常用活性炭):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B.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原水→静置→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生活用水考点7.过滤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⒉过滤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考点8.硬水及其软化⒈硬水与软水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体中搅拌,易起浮渣的为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⒊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⒋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考点9.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P57,实验讨论: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考点10.玻璃棒的使用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⒉搅拌: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⑴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物质的溶解;⑵蒸发时,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考点11.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防止水体污染 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⑵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⑶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考点12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⒈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⒉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2H2 + O2 点燃 2H2O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H2 + CuO Cu + H2O⒊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第四单元考点1.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Ar”,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考点4。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时,它还能表示“某单质”。)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①表示铁元素 Fe ②表示一个铁原子 3 Fe:表示3个铁原子 ③表示金属铁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⑵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考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⒉原子结构示意图: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①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考点8 离子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 等⒋有关离子的小结(1)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2)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考点9 化学式⒈化学式的写法A.单质的化学式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B.化合物的化学式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⑴宏观上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⑵微观上 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或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考点10 化合价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如:Na、 Cl、 Mg、 O。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Na+、Cl-、Mg2+、O2-。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O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2)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⒊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 钾、钠、氢、银 +2 钙、镁、钡、锌+3 铝 -1 氯、氟、溴、碘-2 氧 +2、+3 铁⒋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根的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离子符号 NH4+ OH- NO3- SO42- CO32- PO43-化合价 +1 -1 -1 -2 -2 -3第五单元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二个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考点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H2O 通电 2H2↑+ O2 ↑⑴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⑵量: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⑶粒子: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提纲一、碳的几种单质1、碳的几种单质的比较名称 金刚石 石墨 C60外观 无色 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分子形似足球,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其微晶粉末呈黄色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良好 几乎不导电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质软,最软的矿物质之一 质脆导热性 很差 良好 很差用途 作钻石、切割玻璃,作钻探机的钻头 铅笔芯、电极、高温润滑剂等 材料、医学和超导体等领域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由于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可做吸附剂。因此,木炭和活性炭在制糖工业、食品工业、防毒面具制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3、碳的几种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1、 可燃性:——作燃料O2充足:C+ O2 CO2 (CO2无毒但可使人窒息而死)O2不足:2C+O2 2CO (有毒,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而死)2、 还原性:——冶炼金属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其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元素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如:2Fe2O3 + 3C 4Fe+3CO2 C+2CuO 2Cu+CO2 (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CO2+C 2CO(吸热反应)三、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制取气体要考虑的因素:1、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2、是否方便易行3、原料是否易得、便宜4、是否利于收集(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 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 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264663034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铝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第一单元:考点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考点2.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考点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考点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取用药品应遵守的原则① “三不”原则:即不得用手触摸药品;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② “少量”原则: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 mL—2 mL,固体只须盖满试管的底部。③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不得放回原瓶,不得随便乱扔,不得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2) 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夹取。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药匙或镊子都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3) 药品的保存: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不”:① 不得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5)给玻璃容器加热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不能留有水滴;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用冷水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7a64e58685e5aeb931333264656666先预热等等。要注意安全。如用试管给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等等。(6)仪器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第二单元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氧气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考点5.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CO)、(SO2)、(NO2)等,(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3)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使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4)实验讨论:A。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B。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木炭-------⒈发出白光⒉放出热量3.生成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 O2 点燃 CO2硫------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红磷(暗红)-------⒈产生大量白烟⒉放出热量4P + 5O2 点燃 2P2O5镁条——-⒈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4.有白烟生成2Mg + O2 点燃 2MgO铁丝——-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⒉生成黑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3Fe + 2O2 点燃 Fe3O4说明: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考点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A——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C——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考点1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等。考点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氯酸钾与二氧化锰(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3)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4)收集方法:A——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这样做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灼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⑺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7)验满方法: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满;B——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考点1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后把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第三单元考点1.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为8:1)。而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结论: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2O 通电 2H2↑+ O2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关于水的正确说法:(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每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5)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考点2.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一种元素):如:H2、O2、Fe、S等 纯净物(一种物质)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如:H2O、KMnO4、CO2等 混合物(多种物质)考点3.分子A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B.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⑶分子在不停运动。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分子的内部结构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考点4.原子A.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考点5.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A.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B.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3)温度计(两种——水银温度计内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距离变大了!考点6.生活用水的净化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A净化方法⑴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⑵吸附沉淀:加明矾等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沉降。⑶过滤: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⑷吸附(通常用活性炭):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B.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原水→静置→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生活用水考点7.过滤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⒉过滤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考点8.硬水及其软化⒈硬水与软水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体中搅拌,易起浮渣的为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⒊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⒋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考点9.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P57,实验讨论: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考点10.玻璃棒的使用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⒉搅拌: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⑴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物质的溶解;⑵蒸发时,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考点11.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防止水体污染 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⑵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⑶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考点12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⒈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⒉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2H2 + O2 点燃 2H2O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H2 + CuO Cu + H2O⒊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第四单元考点1.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Ar”,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考点4。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时,它还能表示“某单质”。)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①表示铁元素 Fe ②表示一个铁原子 3 Fe:表示3个铁原子 ③表示金属铁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⑵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考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⒉原子结构示意图: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①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考点8 离子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 等⒋有关离子的小结(1)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2)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考点9 化学式⒈化学式的写法A.单质的化学式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B.化合物的化学式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⑴宏观上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⑵微观上 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或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考点10 化合价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如:Na、 Cl、 Mg、 O。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Na+、Cl-、Mg2+、O2-。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O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2)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⒊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 钾、钠、氢、银 +2 钙、镁、钡、锌+3 铝 -1 氯、氟、溴、碘-2 氧 +2、+3 铁⒋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根的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离子符号 NH4+ OH- NO3- SO42- CO32- PO43-化合价 +1 -1 -1 -2 -2 -3第五单元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二个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考点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H2O 通电 2H2↑+ O2 ↑⑴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⑵量: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⑶粒子: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提纲

最好去百度文科找来下载呢。。那样比较好的。。是word的比较容易打印。。比较少有错。。

  知识点: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37623434  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3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 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5、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6、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7、 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2、判断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  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  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 分加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 分离仪器:漏斗  器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 试管  (1)、 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  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 用途: 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  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或腐蚀胶头;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  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O2—  甲醇燃烧CH3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30356266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百度一下,太多。

百度文库看看

丰田花冠发言

http://tieba.baidu.com/f?kz=123967349我是化百吧的度,问你要加答油专啊~~属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初中化学其实懂就很简单了你可以先熟悉一下常见物质的方程式如H2O O2 H2O2。。。这些(其他不常见的用不怎么到的)再练习一下化学方程式(如配平2H2O2=(催化剂Mno2)2H20+2O2↑)再清楚常见物质颜色(CUSO4遇水变蓝。Fe(OH)3是红褐色沉淀)了解这些有助于做一些判断实抄验题再是了解仪器和连接仪器顺序(还有一些注意:先检查气密性/先移开酒精灯再断开。。。。。)然后是固体和液体或固体和固体反应反应是不同的仪zhidao器然后。。。。。一些注意点(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时长进短出等等(老师会讲的吧))掌握基础知识,化学就很简单了

http://wenku.baidu.com/view/cf2b1011cc7931b765ce1557.html初中化zd学知识点回总汇答。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

其实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并不多 你可以上网链接一下 这类东西有很多 如果实在懒得查的话 还可以买一下老师推荐你的化学练习书 狂做几天 突击一下 祝你考得好成绩

http://wenku.baidu.com/view/e752417d27284b73f242507e.html百度百文库里面还度有其他知的,你道自专己看看吧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