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ppt_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ppt 第1张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作为本院教师代表,与各位学友分享开学的喜悦。上一次在这里做开学致辞,已经是18年前的事了,当时我的身份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大一新生代表。后来我遵从本心,转学法律,获得法学院慷慨的接纳。从那时起,我就对法学院充满感激,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感恩的旅程。

为什么感恩法学院?于我而言,当然是因为那次没有先例的、最为宽容的收留。据我亲测属实,法学院在中国乃至全球享有盛誉,足以为学生引来欣羡的目光,让学生得以继续充当“别人家的孩子”。成功是一种习惯,法学院帮助学生保持这个习惯。无论是想点大事、[1]做点大事还是成点大事,都不缺资源和机遇,更不缺知音和氛围。这些是在招生的时候就承诺给同学们的,而学院能给大家的还有更多。流连在办公楼、科研楼和四合院之间,你会逐渐体察到前辈学者所说的那座“无形的学院”:[2]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一起读书和交流,结成知识与友爱的共同体。在激烈的争论与开怀的大笑中,学术传统悄然破土,坚定成长,风雨无阻,直到枝繁叶茂。就在这有形与无形的学院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3]几年以后,当你带着学院丰厚的馈赠挥手作别,心中怎会不油然生出感激之情呢?

但是,这还不是我感恩法学院的最重要的理由。站在讲台上的这7年里,我愈发认识到,学院对我最大的恩泽,是让我有机会结识同学们,把即将退场的青春无限延展下去。有一次在阶梯教室讲座,同学们纷纷打开某水果品牌笔记本,霎时间仿佛点亮了满天星光。而我就在这亮丽的星空之下,迟疑地拿出服役10年之久的破电脑。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青春的逝去。作为一名“80后”,我仿佛看到青春像小孩子一样,蹦跳着越走越远。她很快乐,但不会回头;我不悲伤,但充满眷恋。

亲爱的同学们,是因为你们,青春虽然远去,但从未离开视线。你们用青春的力量震撼我。当我看到有同学现场编程,提前答完劳动法的期末考卷,潇洒地飘然而去,我感受到了这种震撼。当我得知有同学担任“卧底”,了解平台企业用工的实况,颠覆学界的认知,我感受到了这种震撼。当我读到同学们锋利而恳切的课程评价,发现年轻老师的小心思被看得通透,我感受到了这种震撼。为了防止被你们落下太远,我不得不拿出18岁的拼搏劲头,把课件里的《我爱我家》换成了《小时代》,讨论“林萧是不是中产阶级”之类看似大有深意的话题。我不得不拿出18岁的八卦劲头,向同门学弟请教爱豆的名姓,考察“让小鲜肉自己拿行李是否构成职场霸凌”的问题。在一次政策座谈会上,我一本正经地讲解这个问题,满屋的领导和专家都会心一笑。因为你们,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青春一闪而过的身影。

青春里当然不止有这些。除了国产青春片中泛滥的荷尔蒙与暴力,青春里还有迷茫、焦虑,以及“卷”。《诗经》有云:“有美一人,硕大且卷”,[4]像极了当下的北大学生:因为画妆和保养而变得美丽,因为营养和健身而变得高大,因为尚不清楚的理由而变得内卷。你们把“卷”的情绪传递给我,我时常为了你们的焦虑而倍感焦虑、为了你们的迷茫而更加迷茫。我不想摆出过来人的架势,说一句“一切都会好”:这是真理,但不合时宜。我更想请同学们珍惜这点滴的情绪和思考、甚至纠结,因为这是专属于青春的特权。感谢同学们与我共情,让我在青春远去之后,继续享有这种特权。

因为你们,青春永在;因为青春,感恩母校。宪法学家欧文·费斯教授曾说:“成年人绝不该公开示爱,特别是爱上一座机构、更别提法学院了。”[5]他在耶鲁法学院工作了半辈子,直到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演讲才表白,而我当时就在现场。今天我何其幸运,在这开学的大喜日子,向法学院,向155位本科新生、76位法学硕士新生、176位全日制非法本法硕新生、101位法本法硕新生、30位非全日制法硕新生、14位中国法硕士项目新生、55位博士新生,也向在座的各位师友,表达我最深挚的爱意。还记得吗?我们是知识与友爱的共同体。

谢谢大家!

2021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