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中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6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4.7万亿美元。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GDP总量是539.3万亿日元,折合美元大概为5.1万亿。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2.88倍。人均GDP方面,中国连续两年超过一万美元,而日本的人均GDP始终保持在4万美元之上。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张

从科技领域来看,中国尖端科技是远超日本的,但只能说在某些尖端科技领域中国远超日本,而日本在某些领域领先中国。如果仅仅考虑尖端科技数量,中国领先的数量是超出的,占连续优势。事实上,对于尖端科技没有过于十分明确的划分,通常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核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首先分析一下日本领先的尖端技术,然后再具体陈列中国远超日本的尖端科技。

日本领先世界的科技具体在哪些方面呢?

事实上,日本领先世界的科技通常在电子信息产业:比如日本在半导体产业及设备、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装备制造:精密机床机器人等、工程机械、精密仪器、交通设备、冶金化工、光电子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火箭技术同样十分先进,比如日本的H2火箭采用的是氢氧发动机,相比某些国家多数是采用的有毒燃料,已经够环保。另外日本的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对比较大。而中国是在长征五号发射成功后,中国火箭技术才全面领先且全面超越日本。

通过对比及技术差异化,能够明显看出日本在实用性技术上是全球领先的,有人说,这些实用性科技属于尖端科技吗? 严格意义来讲,有的属于,有的不属于,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技术都是十分先进的科技。而尖端科技显著的特点是:不但十分领先、而且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具有很强的颠覆性、能够显著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因此说尖端科技要比“普通”的先进科技高一个档次。所以说尽管日本科技十分先进,并且领先的领域也非常多,但在尖端科技数量方面同中国相比并不占优。

为什么日本科技先进但尖端科技并不多呢?

首先是在战略和战术上的明显区别:由于尖端科技必须从国家战略上进行战略决策及战略部署,往往其所涉及的人才、资源、学科等十分广泛。相比先进科技,往往更多考虑的是战术上布局,比如工匠精神、公司行为、企业盈利预期、团队的研发等因素居多。实话实说,在这方面的优势,中国制度优越性往往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集中全国成千上万个单位共同研发载人航天,航母工程涉及到制造业方方面面,往往荣誉取得惊人的成就。

其次是文化的因素:日本人性格特征通常很细致耐心、工作认真做事谨慎,十分容易从小处着手精雕细刻做好一件事情,而中国人宽容大度极具大智慧,感容易从全局上处理某件事情,因此,一个国家由于文化的不同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定的性格,以至于影响行业的方方面面。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2张

再次是限制性因素:二战后,由于日本属于战败国,尤其受到美国很多方面的制约,甚至涉及到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那么,在特定的管制之下,日本往往不会被允许在具有颠覆性的尖端科技领域施展身手。而中国的性格及民族精神,就是越限制什么,我们就越发展什么,越限制越要发展,最终发展得更好。

再有就是工业体系的不同。日本属于工业发展得“偏科生”,主要是受制于国土面积的狭小、尤其是资源匮乏等因素,使得日本工业体系不是十分健全。相比中国却是十分全面发展,中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100%十分完整的工业体系,或许有人说工业体系完整更加注重的是全面发展而并非尖端,其实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比如如果抛开美国的限制,日本自己去独立研制一款十分先进战机,日本能完全做到吗?显然是很艰难的事情。其原因是什么?因为无论搞什么都需要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工业基础。

大致说一下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对于核能技术及领域,这个已经毋庸置疑的事情,其实不用多说。在核能这一领域还有其他的方面,比如在核聚变研究方面,中国不但参与国际上的核聚变的共同研发,同时自主也搞出尖端的人造太阳。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在互联网领域可以说在全球中国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在超算研制与应用同样全面爆发,在未来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也很早就已布局。中国在航空航天,航空设备是全面开花:比如中国的歼20,运20,直10,直20,国产大飞机等等,唯一不足之处及短板是航天发动机,尽管如此,中国在航天领域可以说完全是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再比如中国的长征五号重载火箭,载人飞船,空间站,探月工程,种类齐全的各种卫星等等同样在快速的发展中,当然还包括奋进的方向——深空探测。中国在量子技术,量子通信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量子计算领域也有所斩获。

另外,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拥有5000年的连续文明史,地理上西接地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东连海洋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可以说陆海兼备气候十分多样,中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海洋,居住着56个民族各具特色。重要的是中国小到牙签大到航母都能够自主建造,同时还可以建造研制20种以上飞机,10种以上军舰,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体系为社会、科技发展提供十大重要基础,中国从全球最庞大的探空射电望远镜、全球最庞大的高铁体系、全球最庞大的核电站建设、全球最庞大的卫星定位系统、最前沿的量子技术……所有这些高精尖的背后是雄厚的科技力量的支撑。

综上所述,日本精于战术,短于战略。日本只能战术上能发挥到极致。但在比如新兴产业,比如航天,量子计算,物联网,电动汽车,风电,太阳能,卫星定位,高能物理等等,几乎所有领域日本可以说都没什么戏。 而中国未来则更加全面、更加综合、更加平衡,因此,中国未来的机会更大,下面分别介绍中国领先日本的55个尖端科技(部分)如下:

一、天舟一号

点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3张

天舟一号任务则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首飞货运飞船。 2021年2月,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等通过评审 。5月29日20时55分,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 。5月30日5时1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二、嫦娥一号及系列

点评:"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4张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一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中国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个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 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

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嫦娥四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简称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号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也是"绕,落,回"中的第三步。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

三、量子计算机

点评:2017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曾经对外宣布了一个最新成果,我国两台量子核算原型机面世,这两台原型机由中科大、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核算实验室、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或公司联合研制。第一台能够超越人类第一台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已经诞生。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5张

中国科研团队宣布成功构建了光量子计算机,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能力,其计算速度是国际同行24000倍,经典算法也比世界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快10-100倍。我国的科研人员首次实现了保真度超过99.99%的原子量子态操作,这一突破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的容错率已低于0.01%。

四、C919大飞机

点评:C919中型客机,全称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C919中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

五、可燃冰首次试采

点评:2017年,中国在南海成功宣布挖出了超级大宝贝——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蓝鲸一号”钻井平台上宣布了震惊世界的消息: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意味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埋头苦干了几十年也没有干成的事儿,让中国的石油人干成了!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6张

六、机载风冷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

点评:2017年5月,国际首款机载风冷二维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在中国航空工业雷达所研制成功。该型雷达运用高效风冷散热技术,成功解决了配装传统PD雷达战机不能在原位直接升级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世界性难题,在飞机现有的环控、电源、结构等不做任何改变的条件下进行原位直接换装,可大大降低换装成本,缩短换装周期,大幅提升飞机综合作战效能。该型雷达的成功研制为提升我国国防实力、提高航空工业机载雷达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有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七、超级计算机

点评:中国在超级计算机方面发展迅速,跃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当中。中国是第一个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制造了超级计算机的国家。中国在1983年就研制出第一台超级计算机银河一号,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中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本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名为"神威蓝光",在2019年11月TOP500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中国占据了227个,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位居榜单第三位,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位居第四位。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7张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19日下午,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I SC2017国际高性能计算大会上,"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以每秒 12.5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以及每秒9.3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再次斩获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榜单TOP500第一名。本次夺冠也实现了我国国产超算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宝座的首次三连冠,

八、智能电网技术

点评:中国国家电网之前很早就已建成2项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2项±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智能变电站220座,正在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累计安装智能电表1.5亿只,实现客户用电信息采集近1.6亿户;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53座、充电桩1.5万个。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克劳斯·乌赫勒博士克劳斯·乌赫勒曾经对此指出:“目前中国的智能电网技术世界领先。”

九、特高压技术

点评:中国的特高压输电之高端制造领域,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水平,在该领域,中国不仅仅是特高压输电大国,更是连欧美发达国家都承认的强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压技术的国家,中国特高压技术标准也是全球唯一的技术标准。经过10年的发展与建设,中国已完成13个大型特高压输电网络,线路5000公里横跨了整个中国,每年的输电量都达到了9860万千瓦,我国能源“西电东送”成为了现实。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由新疆到安徽特高压线路,全长3324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8张

十、第三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点评:在核电技术这一领域上,我国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现如今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不但成功领先全球,而且还吸引到了不少的老牌强国向我们抛出橄榄枝,比如英国、法国以及俄罗斯等国都已经向我们发出了合作申请,希望由我们出手来帮助他们打造核电站。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之前展出的华龙一号核心组件是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最新突破的科研成果!专家预测,这一核心组件在未来将会让中国在核电市场当中占据更高的话语权以及主动权。据悉我国已经计划在2035年之前将核电发电占比量提升至10%,而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我国则需要在2035年之前建造出100座核反应堆才行,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14个核反应堆的建设,另外还有许多个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因此我国也是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多在建核电项目的国家。

十一、煤变油技术

点评:中国在煤制取甲醇方面已有成熟技术。甲醇可用作汽车燃料,还可制取合成汽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神华集团在煤制油化工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成为了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的公司。2008年12月30日,神华鄂尔多斯煤炭直接液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现代煤直接液化技术建设的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总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500万吨,转化率高达60%~70%。同时,直接液化生产出来的成品油,具有含硫、氮量低,比重大,凝点低等特点。

尤其是2016年12月28日,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与神华宁煤合作建设的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使我国步入了少数掌握煤制油工业化技术的国家行列,并使我国煤制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我国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使能量利用效率提升为44%~45%,产油能力也比国际通用技术提高了3倍以上。

十二、超级钢工业化技术

点评:所谓超级钢是在压轧时把压力增加到通常的5倍,并且提高冷却速度和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开发成功的。其晶粒直径仅有1微米,为一般钢铁的1/10~1/20,因此组织细密,强度高,韧性也大,而且即使不添加镍、铜等元素也能够保持很高的强度。 早在2012年,央视《创新中国》栏目报道,中国的微晶钢(超级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超级钢的特点是:低成本、高强韧性、环境友好、节省合金元素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被视为钢铁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超级钢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而其他国家的超级钢尚未走出实验室。

十三、I5数控系统

点评:所谓“i5”,是沈阳机床集团对其开发的数控系统的命名,字义来自5个英文单词:Industry (工业),Information(信息),Internet(互联网),Intelligence(智慧),Integration(集成)的首字母。“i5”数控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智能、互联的数控系统。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9张

2012年,沈阳机床上海研究院历时5年在CNC运动控制技术、数字伺服驱动技术、实时数字总线技术等运动控制领域取得突破,诞生了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智能系统。2014年,沈阳机床上海研究院在五轴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完成首台搭载i5系统的五轴机床VMC0656e,并测试成功。该五轴机床于2015年实现量产,为沈阳机床进军高端数控市场提供了重要基础。

i5系统的突破是基于掌握了运动控制技术的一种底层技术突破,全面覆盖两轴、三轴、四轴、五轴等各类机床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衍生一系列满足差异化诉求的机床产品。

“i5”数控机床的诞生,不仅克服了传统工业和IT结合间的水土不服问题,其对于智能、互联的阐述,更是掀起一场超过德国工业4.0理念的革命。

十四、基于IPV6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点评:中国的5G技术全球领先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值得一提的是,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中,我国之前很早就开创性地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纯IPv6网,加速了世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开创性地提出了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原地址认证,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奠定了基础。我国科学家曾经还首次提出了“IPv6 over IPv4”的过渡技术方案,为第一代互联网与第二代互联网的过渡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

另外,首次在全国主干网中大规模使用国产IPv6路由器,为之提供了重要的试验环境及平台,加速了我国在IPv6核心路由器技术上的成熟,彻底摆脱了我国在互联网建设上对国外的依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五、3D打印技术

点评:中国3D打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3D生物打印领域,中国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蓝光英诺,其自研的3D生物打印机已经达到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通过蓝光自研的3D生物打印机打印出的人造血管,不但通过了动物体试验,完美完成了其承接的国家“863”计划的研究目标。而且下一步马上就要进入真正的人体临床试验。

在全球3D打印技术发展过程中,尽管中国起步较晚,但却后来者居上。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20日,全球已公开的与3D打印相关的专利总量达8万件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国(3.9万余件)、美国(2.1万余件)、韩国(0.5万余件)、德国(0.2万余件)……仅从专利数量上,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十六、世界最长86米臂架泵车

点评:中国在高端装备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早在2013年在三一工业城全球最大工程机械总装厂房,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86米泵车成功下线,再次刷新其在2009年创造的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的世界纪录,这标志着三一重工牢牢掌握了世界混凝土泵车的最尖端技术,站在世界泵车设计和制造领域的最前沿。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0张

十七、世界最大电渣重熔炉

点评:早在八十年代,中国就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渣炉——上海重型机器厂的200吨电渣炉,超过第二名德国萨尔钢厂的165吨电渣炉。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渣钢生产厂家是乌克兰德聂泊尔特钢厂,该厂拥有22台电渣炉和年产10万吨电渣钢的生产能力,最大的板坯电渣炉是俄罗斯双极串联70吨板坯电渣炉。我国最大的板坯电渣炉是舞阳钢铁公司的40吨双极串联大型板坯电渣炉。该板坯电渣炉主要产品为特种用钢大型扁锭,最大锭重40吨,最大断面尺寸为950毫米×2000毫米,最大重熔锭40吨,其中截面为世界第一位。

到了 2009年5月5日,世界上最大的450吨电渣重熔炉进行了首次热调试并冶炼,获得成功。中国的450吨电渣重熔炉的制造成功,无疑将将大大提升上海电气大型锻件的制造能力,可生产主要用于第二、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汽轮机低压转子、发电机转子、蒸发器管板等核电大锻件以及大型支承辊等用电渣钢锭,成为国内电渣炉冶炼装备技术的一次重大跨越。

电渣重熔是利用电流通过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进行熔炼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纯金属并获得洁净组织均匀致密的钢锭。经电渣重熔的钢,纯度高、含硫低、非金属夹杂物少、钢锭表面光滑、洁净均匀致密、金相组织和化学成分均匀。

十八、8万吨锻压液压机

点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成功建成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这台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地上高27米、地下15米,总高42米,设备总重2.2万吨,是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的重要功臣之一。

巨型模锻液压机,属于象征重工业实力的国宝级战略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军工能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能研制的国家屈指可数。目前世界上拥有4万吨级以上模锻压机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法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这台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一举打破了前苏联保持了51年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关键大型锻件受制于外国的时代彻底结束。

更令人震惊的是,清华大学已经研发出16万吨模锻液压机,只因目前我国制造业尚不需要如此之大的模锻液压机,一旦国家需要,即可出图制造。16万吨是俄罗斯7.5万吨压机的2倍多,是美国4.5万吨的3.5倍多。

十九、巨型龙门吊

点评:中国生产的龙门吊闻名遐迩,并且占据了全球龙门吊80%的市场,几乎垄断1000吨级龙门吊市场,比如为巴西BrasFELS船厂建造的龙门吊更是高达2000吨级。中国拥有完整的龙门吊产业链,产品比之工业大国更加物美价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再加上中国生产的龙门吊质量和技术都属于世界顶级水平,自然而然就成了其他国家购买的首选。令人感到骄傲的是,在全世界的大型龙门吊市场上,中国产品是有着垄断地位的,就连英国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和美国海军的朱姆沃尔特级新一代驱逐舰,也都是在中国制造的龙门吊支持下得以建成的。

二十、4000履带式起重机

点评:2020年7月15日,在山东寿光鲁清石化项目现场,由三一重工研发制造、全球最大4000吨履带起重机SCC40000A,顺利完成了4号“1500吨级”丙烯塔吊装。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1张

这一吊,标志着“中国制造”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进口履带起重机产品的全系列替代。SCC40000A是三一重工根据施工需求,自主攻关研发的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也是全球正在服役的最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

其最大起重力矩90000吨米,最大起重量4000吨,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为国际发明专利。这种超体量的履带起重机,是机械装备行业中技术最复杂、制造精度最高的产品,也是主机厂商研制实力的直观体现。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利民说:“目前国外没有如此大吨位的履带式起重机,这台4000吨是最大的!”

二十一、世界最大数控龙门镗铣床

点评:这台超级工业母机是由北京第一机床厂制造生产,是国内单机产值最大(8700万元/台)的超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数控龙门镗铣床。

这台被誉为“机床航母”的超级机器,总高15米,总宽22米,总长39米,总重900吨,可将篮球场大小的钢铁部件加工成任意形状。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的低压内缸和高压外缸就是由它加工而成的。

目前一批世界之最的超重型机床正陆续投入研制,将引导我国逐步进入世界重型机床制造强国之列。

二十二、世界最大高精度数控轧辊磨床

点评:上海机床厂曾经研制成功了世界最大的数控轧辊磨床,最大磨削直径为2500mm,有效磨削工件长度为15米,最大磨削工件重量250吨,并配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它标志着中国机床厂极端制造又将树起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重载高精度数控机床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二十三、世界最大加工直径螺旋桨加工机床

点评:中船重型机床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成功了世界最大加工直径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机床,最大可加工十一米直径螺旋桨。潜艇的静音性能是衡量潜艇战斗力的核心指标,长期以来中国海军的潜艇的噪音就广受外界诟病,美军甚至扬言,中国潜艇一出港就能被侦测出方位。而制约潜艇噪音的核心部件就是潜艇尾部的螺旋桨,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机床的投产将极大助力中国潜艇噪音性能的质变。

七轴六联动机床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型、最复杂的机床。本台机床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机床企业已具备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机床强企同台竞技的实力。

二十四、世界最大油压机

点评:中信重工成功研制18500吨油压机,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格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油压机。该油压机地上高度20米,地下深度7.5米,可移动工作台达5.4×13米,最大镦粗力18500吨,整机重达4000多吨,而且是世界唯一的一台,被誉为“世界自由锻王国的一顶皇冠”。

这件油压机上横梁就是由它一次性成功浇铸的,长11.95米,宽3.8米,高4.59米,毛坯总重达520吨。这是目前世界上一次组织钢水最多、浇铸吨位最重的特大型铸钢件。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2张

二十五、世界最大齿轮数控加工设备

点评:中信重工制造安装了直径16米特大型滚齿加工设备,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加工直径最大、技术性能最先进的齿轮数控加工设备,最大加工直径16米。

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功能、高精度数控重型曲轴复合加工机床也在中信重工研制成功,使中国掌握了重型船用曲轴加工机床制造技术,摆脱了之前大型船用曲轴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曲轴加工设备的国家。

二十六、世界最大立式车铣床

点评: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试制成功世界最大立式车铣床,这台型号为DMVTM2500*60/550L-NC的数控重型双柱立式车铣床总吨位超过550吨,可以加工直径为25米的大型机组部件。

其技术参数、加工精度、技术等级,承载重量均创造诸多世界“第一”,为当今世界机床业的扛鼎之作,代表着国家高档数控重型机床最高水平。

齐重还成功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数控重型曲轴铣车复合加工机床(也称“旋风车”),成功加工出我国首套大型船舶曲轴。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曲轴加工设备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大型高档数控机床自主创新能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大型船舶的发展铺平的道路。

二十七、世界第一台新型五轴混联机床

点评: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成功研制世界第一台新型五轴混联机床——XNZ2430新型大型龙门式五轴混联机床和亚洲最大的SKCR165/1200型数控纤维缠绕机。

目前,国外在大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上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我国每年需要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此类装备。该机床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为我国的国防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和装备保障。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3张

二十八、激光雷达(自主核心技术)

点评:我国曾经宣布全球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即将完成正样研制,有望今年7月出厂并择机发射。该卫星可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监测。今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通过微博公布了该卫星名称,将其命名为“大气一号”。

我国计划的发射全球首颗激光雷达卫星——大气一号,该卫星主要用于监测大气环境。此外还计划将其部署在太阳同步轨道,通过配置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宽幅光谱成像仪等五台仪器,能够对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污染气体进行监测。因此这颗卫星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将会拥有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而且有望再次领先全球。

二十九、“低空卫士”激光防御系统

点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科院光电所等单位研发的"低空卫士"系统完成系统调试及演示试验。在真实场景演示验证中,"低空卫士"成功击落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机等多种小型航空器30余架次,击落率100% 。这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具备针对低空、慢速、小型航空器目标的低空安保装备 。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4张

三十、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

点评:我国早在2013年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就在光谷问世,中国成为继美国后世界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我国激光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国产光纤激光器领域更是成绩喜人,不仅稳定性得到逐步改善,功率也是越做越大。从最初的万瓦到2万瓦,再到3万瓦、3.5万瓦产品,高功率产品频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携手山东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最新40 kW激光切割设备,引起媒体和行业同仁的广泛关注。40 kW及未来更高功率的落地,会对中国核心技术的研发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让国家工业制造拥有一颗强大的“中国芯”,也会对国家制造能力、产业的改造升级、钣金切割从业者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三十一、飞机钛合金大型整体关键结构件激光成型技术

点评:英国期刊《经济学人》2013年曾经以“3D打印:万里长城的新砖瓦”为题报道了增材制造技术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其中介绍,“中国最大的3D打印机能制造出高性能、难加工大型飞机复杂整体关键构件”。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代表着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在重大装备制造中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突破飞机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实现装机应用的国家。

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机头钛合金主风挡整体窗框,尺寸大、形状复杂,是空间双曲面构件。国内的飞机制造厂用传统方法无法做出,只有欧洲一家公司能做出来,但是光每件模具费就要价50万美元,而交货周期还要等两年。2009年,王华明团队仅仅用55天时间就做出了零件,而且成本还不足欧洲锻造模具费的十分之一。大型客机研制中央翼一号肋钛合金上缘条,传统锻件毛坯重达超过1600公斤,而采用他们研发成功的激光直接成形技术制造出的精坯重量还不到137公斤,节省钛合金90%以上,切削加工重量还不到锻件的5%!

三十二、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

点评: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承当的国度严重科研配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配备研制项目"子项目--"深紫外拉曼光谱仪研制"和"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的研制"项目之前顺利经过中国科学院方案财务局掌管的项目验收。

该项目应用我国自主研制的177.3nm深紫外激光光源,采用外光路椭圆反射搜集镜和深紫外区170-400nm光谱响应的三联光栅成像单色仪,研制胜利了国际上首台177.3nm深紫外区拉曼光谱仪,并初次完成了193-240nm激起波长的连续可调。

该项目初次将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源(DUV)应用于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的技术中,应用深紫外激光的高能量、高强度等特性获得了3.9nm的空间分辨率,这是当时国际上报道的最高水平。

三十三、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5张

点评:中国科学家利用独创、独有的深紫外技术和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已成功研制出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等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均为当今世界所独有的科研利器,居深紫外领域国际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经过20多年努力,在国际上首次生产出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并发明棱镜耦合技术,率先发展出实用化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

三十四、世界最大功率全固态纳导星激光器

点评:早在第20届国际高功率激光系统与应用学术会议上获悉,平均功率达81瓦的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最大功率全固态钠导星激光器,已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研制成功,未来其可在大型望远镜、激光大气传输等科研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十五、天梭K1系统(世界超一流)

点评:浪潮天梭K1系统是我国863计划重大专项“高端容错计算机研制与应用推广”项目成果。我国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浪潮天梭K1系统22日正式上市,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新一代主机技术的国家,并有望改变我国在金融、电信等核心领域大型主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浪潮天梭K1系统的上市,打破了信息化网络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自主可控战略完成了关键布局,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服务器市场的空白,大大降低了国内用户的成本。,中国已经掌握了国际领先的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的核心技术。

三十六、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开放磁体技术(世界顶级)

点评:中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很早就已跻身世界上“最好”的脉冲场之列,在电源设计和磁体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位列世界顶级,,强磁场与极低温、超高压一样,被列为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

三十七、网络路由器的技术及生产份额(均世界第一)

点评:中国路由器市场集中度方面,华为、中兴与新华三基本垄断中国路由器市场,三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接近90%,剩下的市场由国际巨头思科与Juniper以及中国其他网络设备厂商瓜分。中国烽火通信、腾达科技与迈普通信等企业生产电信级路由器仅在低端市场具备竞争力,高端的核心路由器市场仍是由华为、中兴与新华三垄断。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6张

国际权威市调研机构Omdia(原名IHSMarkit)之前曾经发布了2019年度全球路由器市场统计报告。根据报告,在全球运营商领域,华为路由器产品再次拿下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早在2018年,华为路由器第一次在全球运营商市场登顶,实现两连冠,其中骨干路由器更是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城域路由器首次跃居第一,在整体及细分市场已经全维度领先。

三十八、世界首台中子照射器

点评:全球首台专门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的放射治疗装置——医院中子照射器(IHNI),在我国内地首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试治中达到预期验证目标。 该装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主持设计,拥有我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八项国家专利受理或授权。 周永茂介绍,“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世界先进的二元靶向放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将强靶向性的含硼药物施于癌细胞并滞留其中,利用热中子与硼的俘获反应,产生的能量仅作用于约10微米的癌细胞内,彻底破坏其遗传结构,使其不能修复而凋亡。使用该疗法进行恶性肿瘤治疗可在彻底杀灭肿瘤组织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患部周围正常组织及功能,大大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与生存时期。

三十九、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

点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是世界已经建成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熔岩坑建造。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

2017年10月10日FAST发现6颗脉冲星;12月又新发现3颗脉冲星,共已经发现9颗脉冲星。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7张

截至2020年3月23日,已发现并认证的脉冲星达到114颗。FAST索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变位工作方式的索网体系。其技术难度不言而喻,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贯穿索网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全过程。仅以高应力幅钢索研制为例,FAST工程对拉索疲劳性能的要求相当于规范规定值的2倍,国内外均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或资料作为参考。

四十、远洋空天测量船

点评: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是一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的、生活舒适的新型航天测量船。它具有满足抗12级大风的能力,可在南北纬60度之间的世界海域航行;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航向稳定性。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的建造,采用当前船舶建造、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最新技术,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试验特装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四个系统。甲板上同时安装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和C波段脉冲雷达三套大型测控设备,这在测量船建造历史上尚属首次,将大大提高测量船完成海上科研试验任务的能力。

四十一、聚龙一号

点评:中物院公布"聚龙一号"鉴定试验成功:24路强大的电能分别沿12个方向,从五千立方米的空间压缩汇聚于仅数个立方厘米的中心靶区,产生率数十万亿瓦(瞬时功率相当于数倍的全球电网功率)的软X射线。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台标志性装置的建成,使我国成为极少数独立掌握数十万亿瓦级超高功率脉冲加速器技术的国家。

2013年10月,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达世界一流水平的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装置通过国家级鉴定。该装置成功研制对我国核武器研究有标志性意义,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独立掌握数十万亿瓦级超高功率脉冲加速器设计建造技术的国家。

四十二、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02星

点评:"天链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主要用于为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及后续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同时,为中国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2016年11月22日23时2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天链一号"的顺利升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联社、路透社、NASA等媒体与相关机构均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报道。

四十三、激光陀螺仪

点评:中国历时43年,终于研制出了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使得中国成了美、俄、法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可独立研制激光陀螺仪的国家。激光陀螺仪的研制成功,对于我国航空航天以及军事领域,都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值得关注的是,陀螺仪最大的优点就是:抗干扰能力无限,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式可以远距离干扰陀螺仪的工作,而且陀螺仪还可以在地下,水下,封闭空间内使用,毫无问题,这是任何卫星导航仪都做不到的事情,这也是全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8张

四十四、卫星变轨技术

点评:中国卫星变轨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曾经发布消息,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准确实施10次轨道调整,卫星已经在5日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且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可以照常开展后续的测试工作。卫星机动变轨是指发射到太空的卫星在空间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

卫星变轨最通常的意义有两个,首先卫星变轨可以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我们知道地球是有引力的,太空中的卫星每隔一天就会下降100米,如果不进行变轨,卫星就会坠入大气层烧毁。其次,卫星变轨能够躲避太空中的垃圾。但是卫星变轨却不仅仅是为了上述这两个目的。

四十五、25吨大推力火箭

点评:“长征5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箭体长度为56.97米,起飞自重867吨,最大推力为107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了25吨,超过了俄罗斯现役的“质子-M”运载火箭!中国正在研制推力超过3000吨的“长征9号”运载火箭,预计可以在2028年左右实现首飞!

四十六、太空机械臂

点评: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太空机械臂技术领先的国家。之前央视《大国重器》节目曾经曝光航天人正在测试大型空间站专用的六自由度太空机械臂捕获大型卫星,意义重大。2022后配合空间站,这个灵活的机械臂不仅可以抓举太空人进行空间站外作业维修,还可抓取报废卫星,或者清除太空垃圾碎片,在轨加注,用途极大。

空间机械臂本身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具备精确操作能力和视觉识别能力,既具有自主分析能力也可由航天员进行遥控。

四十七、空间站

点评:中国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的空间站,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在轨运营10年以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规模20多吨。基本构型为T字形,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随后,空间站运营期间,最多的时候,将有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整个系统加起来将达90多吨。2022年空间站建好后,将随即投入正常运营,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促进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19张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底,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完成总装,预计2018年发射升空。2018年8月,中国空间站面向全球征集实验项目。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联合宣布,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11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介绍,我国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四十八、中国大水轮机转轮叶片

点评:中国大型电站设备制造生产基地——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获悉,由哈电集团电机厂有限公司铸造的世界最大的三峡右岸水轮机转轮叶片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哈电集团研制的三峡水轮机转轮叶片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内外质量及尺寸精度达到了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叶片铸造工艺方法具有创新性,叶片型线准确,加工余量分布均匀,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深入地研究了叶片的变形规律,对今后生产和进一步提高叶片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四十九、6S50ME-B电控船用柴油机

点评:世界首台6S50ME-B电控船用柴油机,在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进行了座台试验,并宣布建造成功。据介绍,这台主机缸径为500毫米,单缸功率为1660千瓦,总功率达9960千瓦。由于采用了最新电控技术,运行全程由计算机控制,各项运行参数达到最佳,操控方便可靠,并可实现远程操控和机舱24小时无人值守,使得该机在同等级船舶推进动力方面具有了更大的优势。因该机具有排放模式和经济模式两种运行方式,且均能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最新的Nox排放标准,故又被誉为绿色环保型主机。同时,主机的经济性能得到了更大提升,1马力/小时燃油消耗可达170克的最高水平。与同功率其他型主机相比,仅燃油费一项,这台主机全生命周期内就将为船东节省100万美元以上燃油成本。

五十、全液压轮胎压路机

点评:首台世界最重型全液压轮胎压路机在一拖(洛阳)建筑机械公司亮相。同时,首创驾驶室配置天窗的国内吨位最大LDD314H全液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首创四挡无级变速、一杆操纵的LSD228H全液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也已下线。“洛阳牌”LRS235H全液压轮胎压路机,最大工作质量达35吨,是目前世界最重型全液压轮胎压路机。该机压实效果好、工作效率高,主要用于道路路面工程中的各种沥青混凝土、各种稳定土和砂砾混合料的压实。

五十一、世界最大水平臂式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

点评:中国中铁大桥局与中联重科在武汉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建造全球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用于安徽马鞍山长江大桥施工建设,此举标志着中国桥梁及铁路施工装备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20张

据中铁大桥局董事长梅权介绍,该塔机最大起重能力240吨,起升高度210米,标定力矩为5200吨·米,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具有区别于普通超大型塔机的多项特点,机型超大,属全球首创:结构件超大——标准节中心截面6.5米,制造、安装和运输难度大,为设计提出了诸多全新课题;在设计上,诞生了多项技术创新;在制造工艺上,创新工艺方法为保障大型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手段。

五十二、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空冷机组

点评:中国拥有世界首(台)套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空冷机组。总装机容量332万千瓦,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和国家“西电东送”重要电源支撑点。一期建成2X60万亚临界空冷燃煤机组,二期建成2X106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

五十三、船舶数控三维弯板机

点评:世界首台船舶三维数控弯板机于2010年在中国问世。船舶三维数控弯板机是武汉理工大学与山东硕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10年联合推出的最新船体外板加工装备,标志着中国船体外板加工已经领先其他造船国家率先实现自动化。

"船舶三维数控弯板机"我国首创的自动化造船重大设备。该机能根据数学放样的数据,使用专门的计算和控制软件,自动进行船板成形加工;系统能实时自动检测计算与控制,具有学习和智能功能;控制面板图形显示,用户界面丰富,使操作方便直观,由于"船舶数控弯板机"能解决船舶外板的自动加工,能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质量、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能综合提高船体外板加工效率达十倍之上,有助于船厂数字化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提高造船生产的竞争能力。

五十四、3600吨全球顶级履带起重机

点评:被誉为“全球第一吊”的三一SCC86000TM(3600吨)履带起重机29日在昆山三一产业园成功下线,未来将主要应用国家核电建设领域。

科技图片_ppt背景图片科技 第21张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表示,此举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顶级履带起重机的研发技术和制造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SCC86000TM(3600吨)履带起重机最大起重力矩超过86000吨/米,最大起重量超过3600吨,是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其研发采用了先进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数字化样机和TOP DOWN等设计方法,突破了非线性、大变形金属结构设计难题,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达30项,核心技术还将运用于其他领域。

五十五、直弧形特大型宽厚板坯连铸机

点评:由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自主创新设计的世界最大断面直弧形特大型宽厚板坯连铸机,日前在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一次试车成功。 近年来,我国重型装备超大型化,核电、军工、船舶、建筑机械制造等快速发展,对厚度大于100—300mm的特厚特宽钢板需求量大增。同时,小商品、家电、汽车市场、高速列车的发展,对模具钢的需求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