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木兰诗上的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三节,体会花木兰的英雄壮举,并从中深受感染。2、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用“焦急万分”说话。3、对《木兰诗》有初步印象。教学难点:1、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教学准备:1、自制简单的ppt 一个。2、搜集木兰诗,并做到人手一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看着这幅图(插图一),你想到哪些词语?文中的也可以。2、人们用哪个词来评价花木兰的?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指导读好“女英雄”,我们学过哪些英雄人物? (一心为民的孔繁森;解放旧中国的毛泽东,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二、学习第二节过渡:为什么称木兰也是英雄呢?这还得从朝廷下达的一次紧急征兵说起,这是怎么回事呢?1、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节,用自己习惯的读书方式投入地读一读,努力体会一下木兰的心情。2、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扣住“焦急万分”来指点:)什么情况下,你也曾焦急万分?(说话训练,力求说完整说清楚。)如:考试时,你找不到橡皮了, 。公园游玩时,你突然和小伙伴失散了, 。3、师小结:可是木兰的焦急既不是考试丢了橡皮,也不是春游走散了队伍,带着焦急的心情齐读句子:“一天… …焦急万分” 4、想想吧,父亲马上要到前线去打仗了,生死未卜,而且,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如果出征,会怎样?再焦急地读这句话。再读:“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如果出征,会怎样?再焦急地读这句话。如果不出征,行吗?为什么?读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国家土地不保,受敌人欺侮,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5、再读这一节,体会木兰的焦急。(分男女生读)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时候,花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6、但家人又怎会同意呢?木兰一一说服全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的?请你先自己准备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7、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父亲:木兰呀,还是让我这个破老头去吧!弟弟:姐姐,你是一个女儿家,怎么能去打仗呢?还是让我去吧!母亲:木兰呀,娘怎么舍得你走呢?要不咱们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师:儿呀,我们被你说服了,但是爷娘不在你身边,一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看到这一幕,你忍不住要对花木兰这个女儿说些什么?木兰啊,你真是一个(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就这样,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从军之路。1、指名读出示句子: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2、但从军的路上又怎会一帆风顺呢!小朋友,在古书中有明确记载: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师生读一读,师稍稍解释,到达前线的路是那样长,充满艰难。再次齐读上一句。尽管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读句子一连串的短语,让我们觉得木兰怎样?(潇洒,洒脱。)再读句子,引导背诵。3、师述:在多年的征战中,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4、(配乐朗诵): 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出示图片1)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5、(让我们一起学一回英姿飒飒的花木兰)配乐齐读这一段。6、读到这一幕,你又想对木兰这个战士说些什么?花木兰呀!你真是一个( )四、学习第五节 1、过渡引读末段2、当将士们看着文静俊美的木兰时,都大惊失色。有的人忍不住说:天哪,(出示图片2)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小结:读到这,作为女生的你想说些什么吗?(相机积累:女中豪杰。)作为男生的你又想说什么?(相机积累:巾帼不让须眉。) 4、读到这里,你认为木兰是英雄吗?这是一位( )的英雄。5、这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齐读全文五、拓展古人把这个动人的故事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诗歌写得押韵上口,生动有趣,想读一读吗?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跟师读一读,喜欢读吗?六、布置作业必做题文中出现了三个征,意思一样吗?查字典证实一下。选做题1、喜欢诗歌的你:把《木兰诗》读一读,背一背。2、喜欢搜集的你: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3、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伙同村的伙伴听。点评:语文学习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实现文本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堂课努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无论是课中词语的积累,还是“焦急万分”的造句训练,无论是课堂中的师生表演、课文诵读,还是对木兰的“一唱三叹”,以及作业中的讲故事,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次,教师大胆地拓展了文本空间,在课堂中为学生引进《木兰诗》,让孩子较早地接触了我中华民族的又一种优美的语言表达形式,琅琅上口的诗化语言撩起了孩子学诗、背诗的欲望。 邵国凤附: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秭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秭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曹爱雅推荐

让孩子们看花木兰动画片

表现了木兰勤劳 智慧 勇敢 坚强 不贪图利禄的高尚品质 以及他爱国爱家的品质 和木兰的英姿勃勃 智勇双全 纯朴高洁 如果你要完整的- 〈木兰诗〉是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找找录音

从理论上将能做到充分的感情投入加上恰到的表情,关键在练习和现场的指导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那需要你自己感悟了

怎样把木兰诗上的生动有趣 第1张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第 周 第1 课时  木兰诗  1.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特点,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3.体会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知识链接: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3. 修辞手法及效果  ①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古诗文中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用互文见义的表达方法,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备的意义,增加语句的内涵。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表达效果:例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对偶、夸张、互文的手法)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学前导航:  1.文学知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 ”。  2.给加点字注音  唧唧 机杼 军帖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胡骑 鸣啾啾 朔气 金柝 策勋 十二转 阿姊 扑朔  3.划分朗读节奏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③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户织( ) 唯闻( ) 何所思( ) 何所忆( ) 十二卷( ) 愿为市鞍马( ) 替爷征( ) 北市买长鞭( ) 旦辞爷娘去( ) 但闻( ) 胡骑( ) 戎机( ) 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百千强( ) 不用尚书郎( ) 愿驰千里足( ) 郭( ) 著我旧时裳( ) 扑朔( ) 迷离( ) 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5.结合课下注释,解释重点字并翻译句子。不明白的字词与不会翻译的诗句用红色“ ”标出来。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⑦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 的故事。可依次概括为( )----( )----( )----( )----( )  第二部分为附文部分,表达作者对木兰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读第一段,探究:  1.“当户织”可以看出 ,  2.“不闻……唯闻……”表明 ,这样开头的好处是  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因为A B ,  这表明木兰是个 的女子 。  上课时间: 星期: 主备人: 备课组长签字:  读第二段,探究:  1.写出征前的准备时用排比的修辞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呢?  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A B C D  2.“旦辞……暮宿(至)……”表现出A B C  3.“不闻……但闻……”表明A B  读第三段,探究: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写木兰跃马驰骋急切赶赴疆场的句子是  3.写征战生活艰难恶劣,挨冷受冻的是  4.写战争漫长而持久终于能凯旋而归的是  读第四段,探究:  1.“十二转”,“百千强”突出了A B  2.“不用尚书郎”表明  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明A B  读第五段,探究:  1.爷娘,阿姊,小弟迎接木兰归家的动作分别是 , , 。  运用 修辞,有A B 作用。  2.运用“开,坐,脱,著,理,帖”等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析“火伴皆惊惶”和“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表达作用。  读第六段,回答:  此为文章的附文,运用 修辞表达出对木兰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总结归纳:  1.请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  2.诗中对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  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  3.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4.这首诗所叙写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喜欢木兰的原因吗?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í(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柝( ) 析( ) 折( )  戎( ) 戍( ) 戊( ) 戌(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  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拓展链接]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2.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去文库里找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应该是:万里赴戍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战场拼搏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行军艰难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争残酷

怎样把木兰诗上的生动有趣 第2张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问题研究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张燕瑾《繁而有味,简能传神——读〈木兰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3.“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4.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更加详细的资料相见:http://baike.baidu.com/view/72261.htm,要是还不满足要求你抽我。

纠正楼上错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军旅生活艰苦,军事态势严重

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