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中国人的最小单位是家庭勤俭:中国文化里的教子之本好学:一切成长皆靠学习获得仁爱:善行构成人的内在本质诚信: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所共生自强: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的爱国:学校教育不二价值廉洁:属于中国人的古之大道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3、中华传统美德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4、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3、中华传统美德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4、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不断的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它也是我国人民几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每一个传统美德都有它的来历,有它的内涵.1.仁爱孝悌:儒家文化宣扬天下当以“仁爱”为本.“孝悌”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从中体现的 “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精神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 “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 “谦和好礼”的.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古训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说的就是人要感恩、要知恩图报的道理.我们的祖先在推崇感恩的同时,也十分谴责忘恩负义之徒,比如他们说,“人而负恩,不如禽鸟”,“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感恩是做人的一种起码道德,也是对道德的褒扬和肯定.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其实,即便是动物,羔羊尚跪乳、乌鸦还反哺,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组织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成长之恩,我们怎能忘恩、怎能不感恩呢?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我们大学生更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4.精忠报国: “忠”即为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报国即为报效祖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将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譬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应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人生理想和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一个国家的公民可以工作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使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困惑.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国家仍是本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只要国家仍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也一直未改变,个人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祖国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个人创造的业绩和成果需要得到祖国的评价和认可.5.克己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 “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古代人对克已奉公的最好诠释.这个思想更加符合当前阶段党的思想路线.6修己慎独: “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修养和自觉性;“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有高度的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 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可见慎独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高高在上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如此的强大.7.见利思义:“义”指义气,正义.自古以来“舍身取义”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的屈原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及文天祥曾吟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诠释了“舍生取义,死而无憾”的人生态度.8.勤俭廉政:即勤劳节俭、谦明正直.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为官清正廉明.白居易曾怒打行贿人,而朱元璋更是体恤群众从而每天“ 四菜一汤”,不铺张浪费 .只有这样的君主,这样的臣子才会有所作为,并被后人牢记.9.笃实宽厚:“笃实”即为忠诚老实.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宽厚”即为待人宽宏大量.李世民不仅以史为鉴,还宽厚待人,所以他才能成为一名被后人称赞的明君.10.勇毅力行: “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这都是以坚毅、勇毅为基础和前提的.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美德将会继续延续下去,它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1.\x09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但是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构建和谐社会,就要运用传统美德,尤其是仁爱、谦和、好礼等美德.只有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2.\x09大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大学生社会的精英分子,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青年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低估.只有用传统文化加以引导纠正,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3.\x09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必将继续引导我们走向未来.在灿烂的传统美德的指引下,让我们为中国的强大努力拼搏,创造辉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爱 国,明 志,持 节,自 强,诚 信,知 耻,改 过,厚 仁,贵 和,敦 亲,忠君,尚 勇,好 学,审 势,求 新,勤 俭,奉 公,务 实。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1、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扩展资料: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义:“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精忠报国、诚实守信、持之以恒、兄友弟恭、勤俭持家等等。1、精忠报国——岳飞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岳飞的母亲最了解岳飞的心思,他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站斗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他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争全面胜利之时,昏庸无能的宋朝皇帝听信奸臣秦侩乘机求和的劝说;一连颁发十二道金牌,强逼岳飞立即班师,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2、诚实守信——立木为信故事: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3、持之以恒——孟母断机故事: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4、兄友弟恭——孔融让梨典故: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5、勤俭持家——房梁挂钱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飞百度百科-孟母断机百度百科-孔融让梨百度百科-立木为信光明网-苏轼之房梁挂钱:只准剩余 不准超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等。1、爱国,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2、利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3、仁爱,孔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4、诚信,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5、改过,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扩展资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并归纳的五个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从文字记载看,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从口头传播来看,还要早得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演变和文明的推进,逐渐得到明确、规范、升华、丰富和发展。首先,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管子对这四个要素非常看重,称“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意思是说,这四大道德要素如果能够弘扬,君主的政令就能够畅通,反之国家就要灭亡。春秋末的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具体地说,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显然老子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随后,战国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整理归纳出来,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孟子·告子》篇写道“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的意思是说,“仁、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是我自身独有的,并不是外界给我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本质和品德。孟子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总结归纳为“仁、义、礼、智”,并把它们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是汉代的董仲舒。他说“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要在世间推行,以此教育民众,改变民间陋习,形成良好的民风。文中的“谊”即“义”。《汉书·董仲舒传》写道“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王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常之道”,即五大道德要素。官方把“仁义礼智信”明确为整个国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是在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的白虎观会议以后。当时西汉政权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集会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会后汉章帝命班固把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典籍公布,影响深远。《白虎通义》中写道“五常者何?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不仅将“五常”正式确定下来,而且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内容界定,这是历史上官方文书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最早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尽管如此,“仁、义、礼、智、信”作为传统道德之主要架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其间,特别是作为宋明理学的“顶梁”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二程将“仁、义、礼、智、信”发展为“五常全体四支”说,即“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意思是说,如果把“仁”看作是整个身体,“义礼智信”则是身体的四肢。朱熹则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论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及批判继承、整体优化、针对实效、知行统一等系列原则,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先生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这18条德目,内容实在目标明确,有利于农村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农村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及批判继承、整体优化、针对实效、知行统一等系列原则,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先生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这18条德目,内容实在目标明确,有利于农村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农村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归纳如下: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中介绍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的善行;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心愿;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人民服务,爱护社会公共环境,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爱国敬业

[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课堂教学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关键词]课堂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新课程标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课堂教学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一、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都体现了对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因些,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科新的课程标准都对本学科传承传统美德教育提出了具体教学要求,如《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除语文教学外,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新课程标准也都明确提出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二、课堂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一般操作1、深挖精华 备好教案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传统美德教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新课标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这一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内容,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当然,传统美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2、创设情境 陶冶性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形成一套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语文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过零丁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教学时,我先从诗人不幸被俘而坚贞不屈的背景介绍导入,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和一段古筝乐曲,并请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那哀婉、感伤的古筝乐曲,那忧伤而又慷慨的诗歌吟诵,一下子便吸引感染了学生。然后进行讲读分析,提问思考,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深切感悟诗人的情怀和气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逐渐进入诗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仿佛看见诗人正头戴盔帽,身披战袍,挺胸站立在敌军的船头,面对零丁洋的滚滚波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种情境,怎么能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怎么能不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再一次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他们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吟诵中,胸中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浩然正气。 3、整合知识 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这样整合课堂教学知识,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受到启发,接受教育。例如:英语教学与礼仪教育的整合。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是指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学生,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的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我在遵循知识传授的同时,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学“true;believe”等时,我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学“stop;station;office;class”时,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学“help;wrong;state”时,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对学生有意地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识得到整合,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英语课堂上闪闪发光。三、课堂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般方法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下面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探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般方法。1、正面诱导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2.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班超投笔从戎、岳飞英勇抗金、戚继光荡平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确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3.直观教学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影视,参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当我们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时,讲述当年邓世昌在抗击日军的海战中,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时,播放场景,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热泪4、比较鉴别在历史教学中以不同的角度使学生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加对民族英雄和对祖国的感情。例如讲述到中共“一大”代表时,我们突出李汉俊,邓恩铭等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相反的周佛海等却叛变革命,成为头等汉奸。通过鲜明对比,突出爱国者形象。揭露卖国贼的奴颜媚骨丑恶面貌。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美丑,树立光辉的爱国主义形象。增强民族自尊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从而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课堂上的知识中包括了古代中国的内容,这就是传统的教育。

在中学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植入其中,谢谢

学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课程是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第1张

可以在不上课的时候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堪称国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悟仁爱之道,传仁爱之神,兴仁爱之举,用仁爱美德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步探索出仁爱育人的德育新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工作实践使笔者有了如下几点感悟:一、悟仁爱之道——学习思辩,达成共识道者,道理、真理也。仁爱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它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文明美德。开展仁爱教育之前,我们在认识上存在偏颇之处:一怕步入复古误区;二怕影响教学质量;三怕师资难以跟上;四怕增加师生过重负担。但后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特别是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思辨,反复研讨,反复论证,最后达成了下面的共识: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中华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联合国高度重视孔子思想在全世界的传承与弘扬,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8个成员国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同,特别是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尊“孔”传“孔”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有一种紧迫感。2、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思想发展到现在已2500多年,其间经历了几次摧毁性的冲击,但结果是打而不倒,批而不臭,这足以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有着指导和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实意义。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动乱,弘扬它社会就稳定发展。因此,弘扬儒学文化,承传中华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3、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念,这一切表明,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寻找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4、弘扬传统美德是未来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要有新的发展平台,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自然成了切入点。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向上的心理,使他们知爱懂礼行孝,形成这种好的品质,使之受益终身,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开展的仁爱教育,是对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为学生人生的宽度奠基的工程。走出认识误区,感悟仁爱之道,我们的思想明了,眼睛亮了。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仁爱教育的活动中来,从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工作活力。二、广仁爱之举——强化措施,循序推进我们把“仁义礼智信”的仁爱核心与现代文明要义结合起来,把仁爱教育与绿色教育、创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仁爱教育行动”为主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播撒仁爱种子,有序开展教育活动,具体来讲,我们坚持了“八抓”。1、抓课题规划2005年秋,我们经过酝酿、论证、策划,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课题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有序展开研究,并且从组织上加以保证,从措施上加以鞭策,其课题先在市教科院立项,后在省教科所正式立项,后来在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也排了名,自此,我们的仁爱教育纳入到科学的课题研究之中。2、抓宣传造势2005年12月,笔者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作了《扬圣贤之德,铸仁爱之魂——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田》的动员报告,随后,学校领导大会小会讲仁爱,汇报工作谈仁爱,评先表模看仁爱。仁爱教育与教学工作齐抓共管,并行不悖。去年12月中旬,学校组织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家长会,在大会上,笔者讲了开展仁爱教育活动的意义和方式,要求家校合作,携手共建精神家园。国家级杂志《新风教育》、《仙桃日报》、《希望》杂志和《仙桃广播电视报》对学校的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至此,大新路小学的仁爱教育由校园走向了社会。3、抓学习培训仁爱教育以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基础,与现代精神文明相融合,它要求我们的课题实施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加强业务学习则成了当务之急,基于这一点,学校狠抓了仁爱教育的校本培训。一是专题辅导。对仁爱教育的“八德”,即忠、孝、诚、信、礼、义、廉、耻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主讲者认真备课,通古观今,去粗取精,把它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演,让师生听得懂,记得牢,学得到。二是读诗诵经。我们把仁爱思想透渗到教学中,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师生吟诵经典古诗文,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仁爱教育格言二十条》、《仁爱八德歌》等,力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一年来,我校教师读经典书籍人平2部,中高年级学生人均背诵古诗文70篇。三是考试内化。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定期对师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查笔记、查心得、查总结。学校把仁爱教育理论考试纳入第七届“创造杯”教学大赛之中,让师生全都参加笔试,教师的成绩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中。4、抓文化设计为了在校园内形成仁爱教育的浓浓氛围,学校请来了市教科院的张院长和舒主任,让他们出谋划策,进行教育设计。目前,我们的校园文化布局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悬挂在主体教学楼正墙中央,时刻警示师生做中华美德的传人;二是“践行孝道,学会感恩”的二十四孝图教人立德;三是仁爱教育格言警语催人上进;四是“仁爱之星”展牌成了仁爱教育的亮丽的风景。这一切与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相融合,彰显出具有大新路小学校园仁爱文化的鲜明特色。5、抓校本开发我们组织专班在广泛阅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选录了一部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自编了“仁爱八德歌”,开发了“仁爱新绿普及读本”,以便让师生享受这些人生宝典。6、抓活动展示(1)形成教育序列。学校以“仁爱行动”为主题,把思想教育物化为教育行动,形成了教育序列,即仁爱教育行动在社会,仁爱教育行动在家庭,仁爱教育行动在校园,仁爱教育行动在班级。通过序列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说仁爱话、做仁爱事、行仁爱礼的好习惯。(2)活动展示激励。我们让学生上三台,即上讲台、上擂台、上舞台。师生唱仁爱歌曲,演仁爱节目,献仁爱才艺,在活动中引领,在引领中升华。一年来,我们组织仁爱教育故事演讲会2场,仁爱教育辩论会2场,仁爱教育读书汇报会2次,文艺汇演2场,诵经比赛2场,“仁爱在我心中”征文活动1次。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仁爱思想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3)创新班级管理。班主任是仁爱教育行动的核心力量,一年来,学校狠抓班主任培训活动,通过“仁爱教育窗口班”、“仁爱教育现场会”、“仁爱教育之星”的评选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践行仁爱,同时,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来促进仁爱教育平衡发展。7、抓“四一”行动“四一”行动即日学一语,日行一善,日写一文,日增一星。同学们每天学一句仁爱格言,做一件好事,写一则日记,增加一颗仁爱星星。达到一百颗星,便是“神州一号卫星”,达到两百颗便是“神舟二号卫星”……依此类推,让孩子们永远做善事,永远有追求。8、抓家校共育家庭和社会是仁爱教育的延伸,我们的仁爱教育以社校共建为平台,按照“学校主导,家庭互补,社教联动”三元构架,力求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学校成立了社区仁爱教育领导小组,聘请了相关家长作校外辅导员,并建立了仁爱教育家校联系卡,这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家校教育网络。一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学习、抓宣传、抓落实、抓提高,仁爱思想,仁爱精神已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堪称国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悟仁爱之道,传仁爱之神,兴仁爱之举,用仁爱美德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步探索出仁爱育人的德育新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工作实践使笔者有了如下几点感悟:一、悟仁爱之道——学习思辩,达成共识道者,道理、真理也。仁爱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它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文明美德。开展仁爱教育之前,我们在认识上存在偏颇之处:一怕步入复古误区;二怕影响教学质量;三怕师资难以跟上;四怕增加师生过重负担。但后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特别是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思辨,反复研讨,反复论证,最后达成了下面的共识: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中华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联合国高度重视孔子思想在全世界的传承与弘扬,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8个成员国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同,特别是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尊“孔”传“孔”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有一种紧迫感。2、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思想发展到现在已2500多年,其间经历了几次摧毁性的冲击,但结果是打而不倒,批而不臭,这足以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有着指导和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实意义。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动乱,弘扬它社会就稳定发展。因此,弘扬儒学文化,承传中华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3、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念,这一切表明,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寻找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4、弘扬传统美德是未来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要有新的发展平台,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自然成了切入点。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向上的心理,使他们知爱懂礼行孝,形成这种好的品质,使之受益终身,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开展的仁爱教育,是对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为学生人生的宽度奠基的工程。走出认识误区,感悟仁爱之道,我们的思想明了,眼睛亮了。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仁爱教育的活动中来,从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工作活力。二、广仁爱之举——强化措施,循序推进我们把“仁义礼智信”的仁爱核心与现代文明要义结合起来,把仁爱教育与绿色教育、创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仁爱教育行动”为主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播撒仁爱种子,有序开展教育活动,具体来讲,我们坚持了“八抓”。1、抓课题规划2005年秋,我们经过酝酿、论证、策划,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课题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有序展开研究,并且从组织上加以保证,从措施上加以鞭策,其课题先在市教科院立项,后在省教科所正式立项,后来在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也排了名,自此,我们的仁爱教育纳入到科学的课题研究之中。2、抓宣传造势2005年12月,笔者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作了《扬圣贤之德,铸仁爱之魂——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田》的动员报告,随后,学校领导大会小会讲仁爱,汇报工作谈仁爱,评先表模看仁爱。仁爱教育与教学工作齐抓共管,并行不悖。去年12月中旬,学校组织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家长会,在大会上,笔者讲了开展仁爱教育活动的意义和方式,要求家校合作,携手共建精神家园。国家级杂志《新风教育》、《仙桃日报》、《希望》杂志和《仙桃广播电视报》对学校的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至此,大新路小学的仁爱教育由校园走向了社会。3、抓学习培训仁爱教育以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基础,与现代精神文明相融合,它要求我们的课题实施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加强业务学习则成了当务之急,基于这一点,学校狠抓了仁爱教育的校本培训。一是专题辅导。对仁爱教育的“八德”,即忠、孝、诚、信、礼、义、廉、耻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主讲者认真备课,通古观今,去粗取精,把它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演,让师生听得懂,记得牢,学得到。二是读诗诵经。我们把仁爱思想透渗到教学中,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师生吟诵经典古诗文,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仁爱教育格言二十条》、《仁爱八德歌》等,力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一年来,我校教师读经典书籍人平2部,中高年级学生人均背诵古诗文70篇。三是考试内化。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定期对师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查笔记、查心得、查总结。学校把仁爱教育理论考试纳入第七届“创造杯”教学大赛之中,让师生全都参加笔试,教师的成绩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中。4、抓文化设计为了在校园内形成仁爱教育的浓浓氛围,学校请来了市教科院的张院长和舒主任,让他们出谋划策,进行教育设计。目前,我们的校园文化布局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悬挂在主体教学楼正墙中央,时刻警示师生做中华美德的传人;二是“践行孝道,学会感恩”的二十四孝图教人立德;三是仁爱教育格言警语催人上进;四是“仁爱之星”展牌成了仁爱教育的亮丽的风景。这一切与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相融合,彰显出具有大新路小学校园仁爱文化的鲜明特色。5、抓校本开发我们组织专班在广泛阅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选录了一部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自编了“仁爱八德歌”,开发了“仁爱新绿普及读本”,以便让师生享受这些人生宝典。6、抓活动展示(1)形成教育序列。学校以“仁爱行动”为主题,把思想教育物化为教育行动,形成了教育序列,即仁爱教育行动在社会,仁爱教育行动在家庭,仁爱教育行动在校园,仁爱教育行动在班级。通过序列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说仁爱话、做仁爱事、行仁爱礼的好习惯。(2)活动展示激励。我们让学生上三台,即上讲台、上擂台、上舞台。师生唱仁爱歌曲,演仁爱节目,献仁爱才艺,在活动中引领,在引领中升华。一年来,我们组织仁爱教育故事演讲会2场,仁爱教育辩论会2场,仁爱教育读书汇报会2次,文艺汇演2场,诵经比赛2场,“仁爱在我心中”征文活动1次。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仁爱思想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3)创新班级管理。班主任是仁爱教育行动的核心力量,一年来,学校狠抓班主任培训活动,通过“仁爱教育窗口班”、“仁爱教育现场会”、“仁爱教育之星”的评选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践行仁爱,同时,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来促进仁爱教育平衡发展。7、抓“四一”行动“四一”行动即日学一语,日行一善,日写一文,日增一星。同学们每天学一句仁爱格言,做一件好事,写一则日记,增加一颗仁爱星星。达到一百颗星,便是“神州一号卫星”,达到两百颗便是“神舟二号卫星”……依此类推,让孩子们永远做善事,永远有追求。8、抓家校共育家庭和社会是仁爱教育的延伸,我们的仁爱教育以社校共建为平台,按照“学校主导,家庭互补,社教联动”三元构架,力求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学校成立了社区仁爱教育领导小组,聘请了相关家长作校外辅导员,并建立了仁爱教育家校联系卡,这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家校教育网络。一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学习、抓宣传、抓落实、抓提高,仁爱思想,仁爱精神已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2、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师敬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爱国爱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扩展资料:相关格言爱 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明 志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美德

学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课程是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第2张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词)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1.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为你自豪(诗词)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历史凝聚了宏伟,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讴歌我们的历史,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讴歌我们的历史,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讴歌我们的历史,有老子孔子的圣明,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讴歌我们的历史,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讴歌我们的历史。那狼烟里冲杀出,兵马俑威武的阵容。讴歌我们的历史,那雄伟中耸立着,万里长城的刚强。……讴歌我们的历史,千万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五十四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五十四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五十四个春秋,轰隆的铁牛梳理着田野的歌喉,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五十四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五十四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五十四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五十四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五十四个春秋,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跨越我们的未来,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的容光。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汇入历史的长河,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祖国啊,我为你自豪,精彩神奇的土地上,又一次萌发了腾飞的希望,历史的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的辉煌!2.祖国的十月(歌颂祖国诗歌)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十月啊!我的祖国请赐给我一束火炬吧我追随你的脚步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临摩你的日子——请为我铺开满天的彩霞我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在我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你是一朵可供我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啊!祖国……十月的王冠为谁而戴?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我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我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思绪已变幻飞舞的云彩万里的江山怎能不熏陶我美好的品格和操守?!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竞发还有我的歌唱 我的祖国幻化成一群高翔的白鸽振翮不已振翮不已……3.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4.歌颂祖国的诗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有那些经典故事

666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2、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师敬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爱国爱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