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变一变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百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度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中,初步感知图形组合的有趣画面,发展想象力。活动准备:ppt,三种图形若干,背景图活动过程:一、说图形师:今天,有几个客人来看我们小4班的宝宝,我们来看是谁啊?小结:哦!有三个尖尖角的是三角形宝宝,四条边一样长的是正方形宝宝,还有圆圆的,没有角的是圆形宝宝。二、变图形(一)三角形1、师:它们三个是很好的好朋友,它们有很大的本领,它们会变魔术,想不想看看它们变出了什么。2、师:我们看看哪个图形宝宝先来给我们的小朋友变魔术了?咦!是谁啊?(三角形)3、师:三角形宝宝会给我们变什么魔术呢?小结:小朋友的想法真棒!想不想看看三角形宝宝到底变出了什么?4、师:变魔术之前,它们都会说一句很好听的咒语,三角形,三角形,变,变,变。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什么啊?5、师:我们来看看三角形宝宝到底变出了什么好看的魔术?小结:三角形宝宝本领真大,变成了一条小鱼。三角形,三角形,变变变,变条小鱼,游啊游。(二)正方形1、师:咦!看到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一条漂亮的小鱼,正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不服气了,它们说,我们的本领也很大的,看我们变的魔术吧!2、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什么啊?(幼儿自由说)3、师:你们的想法真特别,我们一起来念咒语,正方形,正方形,变变变。小结: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一辆大卡车。正方形,正方形,变变变,变成卡车,嘀嘀嘀,大卡车开到马路上去了。(三)圆形1、师:我们看看圆形宝宝给我们变出什么了呀?圆形,圆形,变变变。小结:圆形宝宝变出了一对可爱的小眼睛,圆形,圆形,变变变,变成眼睛, 眨呀眨。小结:三角形宝宝变出了一条小鱼,正方形宝宝变出了一辆大卡车,圆形宝宝变出了一对小眼睛。它们变得魔术好不好看呀,别急,我们还有更大的本领,我们能一起变魔术。(四)两种图形的组合1、师: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宝宝啊?2、师: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会给我们的小朋友变什么魔术呢?(幼儿自由说)三角形,圆形,变变变。变成了什么啊?(小鸡)小结:变成了一只小鸡,小鸡有圆圆的身体,尖尖的小嘴巴。小鸡在草地上吃着小虫子。(五)三种图形组合1、师:咦!呀!看看,有什么小动物飞过来了?(是一只漂亮的小蝴蝶)2、师:你在小蝴蝶身上,你看到了哪几些图形宝宝?小结:哦!你的小眼睛真亮,你在小蝴蝶身上找到了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原来啊小蝴蝶是由三个好朋友一起变魔术变出来的。师:图形,图形,变变变,变成蝴蝶飞啊飞,小蝴蝶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得飞。三、拼图形1、师:看到图形宝宝有那么大的本领,变出这么好看的魔术,奚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也变了个魔术,想不想看看奚老师变出什么魔术啊?2、师:看看奚老师变出了什么呀?小结:奚老师变出了一小娃娃,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身体。3、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魔术啊?奚老师,帮你们准备了许多图形宝宝,我们也去自己变一变,你可e5a48de588b67a6431333339663962以用一种图形宝宝变魔术,也可以用两种三种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四、幼儿作品交流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变了什么魔术,用到了哪些图形宝宝?小结:你们变得魔术真漂亮,我把小朋友变得魔术做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图片展,给爸爸妈妈看,你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你变了什么。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小班数学教案变一变 第1张

活动意图 怎样培养小班的幼儿自制图书呢,我觉得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和好奇心,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具有情景的氛围里进行自制。这段时间,孩子们对用各种图形拼东西很感兴趣,于是我结合读本《这是什么》的第三阶段拓展环节,利用请幼儿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的游戏,设计了自制图书《变一变》活动。 目的:1、帮助幼儿掌握制作图书的基本步骤,共同合作制作一本图书。 3、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准备:色卡纸、胶水、订书机,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图形卡片。教师做好书的封面、封底,内页(写好了页码,没有内容)。 二、引起幼儿自制图书的欲望。 1、教师示范用图形变出太阳贴在写有页码1的作业纸上。 教师总结:“圆形、长方形,变出了红红的太阳。” 2、师:“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也来用这些图形变一变?” “今天,我们一起来合做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变一变》,就是一本介绍用图形变出许多东e799bee5baa631333332643230西的书。” 三、教师出示的自制的图书(画好封面、封底,内页编有页码但中间空白),请幼儿欣赏,示范并讲解自制图书的方法。 1、师生共同阅读自制书的名字《变一变》。 2、教师讲解制作图书的方法。 3、教师提出制作过程中材料和工具使用的要求。 四、幼儿自制图书,教师一旁指导。 五、幼儿自制图书展示。 1、教师示范介绍第一页(活动开始教师示范自制的太阳)“圆形、长方形,变出红红的太阳。”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高高兴兴的人。”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漂亮的花。” 幼儿:“三角形、长方形,变出一棵好看的圣诞树。”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可爱的小鸡。” 幼儿:“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变出了高房子和树,还有小人。” 幼儿:“圆形、长方形,变成会跑的小汽车。” 幼儿全部介绍完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一遍书的顺序,确认书的完整性后,把书用订书机合订起来。 2、师生完整的读一遍自制的图书后,把自制书放入阅读区,请幼儿介绍给别的组的幼儿看。 反思:整个活动,层次清楚,教师教态亲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制作、在互动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活动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采用了游戏情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时,幼儿聚精会神的看着,充满了好奇心。当变出太阳时,他们开心的叫着“太阳,老师你变出了太阳。”幼儿纷纷说:“我也要当魔术师”“我也想变。”幼儿自发的想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很感兴趣,很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幼儿的愿望,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充分的体现了自主性。 2、玩中学、做中学。在制作中幼儿边拼边小声的和同伴交谈着自己,充分自由的发挥着想象力。有的用图形拼出了花,有的拼出了汽车,有的拼出了房子和小人,有的拼出了圣诞树,有的拼出了小鸡。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为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进行拼贴,自由的交流,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愿意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同时在自制图书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到书的结构及自制图书的步骤。 3、语言得到了发展。图书做好后幼儿能按页码逐一上来用“××形、××形、变出什么”的句式介绍自己做的那页,有的幼儿说“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可爱的小鸡”,有的说“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变出漂亮的花”、有的说“圆形、长方形,变出会跑的小汽车”等,幼儿都能根据自己自制图书画面的内容使用句式来叙述,而且还合理的运用形容词、量词等,语言获得了发展。最后大家一起欣赏自制的图书时,小朋友们很开心,燕博达说:“我要把书带回去”,唐昊恬说:“哇,好漂亮的大书!”幼儿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感。 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自信和快乐,同时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图书的兴趣与愿望,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1像铅笔细2像鸭水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买菜6像哨嘟嘟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拧遭9像气球飞10像火腿加鸡蛋我孩校教希望帮助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紫甘蓝、草莓、枸杞、花瓣等);  2.锤子、木棍、石块、白色棉布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1303734若干;  3.小桶一只,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1.观看魔术表演,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老师从小桶里拿些绿色的叶子包在白色的手绢里,通过搓、拧等方法,使手绢上染上绿色的花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猜测)  2.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师:叶子里真的躲着神奇的颜色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请你们从椅子下拿出篮子,看看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师:每个小朋友的篮子里都有一块白手帕和许多绿叶子,你们也来变一变,看看手帕和叶子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  3.借助工具探索各种植物中的色素。  师: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咦?那植物的身体里会不会藏着其它颜色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  4.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师: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  幼儿讲述。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有了绿色的斑点;在田野里采摘桑葚的时候,也会留下满手的紫斑,他们既苦恼又好奇,为什么小草的绿色会跑到衣服上来呢?为什么桑葚的紫色会跑到手上来呢?其实在我们童年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数学活动《比一比,变一变》一开始,我出示大象和长颈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长颈鹿比,谁的腿粗,谁的腿细。孩子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9663938们通过一一比较观察,都能说出正确的答案。接着我以大象和长颈鹿要过桥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比较桥面的宽和窄,孩子也都到说的很好。活动一直很顺利的开展,最后我准备了各种粗细不同、大小不一的物体图片让幼儿一一配对连线,如:有4个大小不一的小男孩图片和4个大小不一的皮球,分别上下两排排列,让幼儿找出最大的男孩配最大的球,以此类推,一一对应。在集体讲授的时候孩子们好像都很清楚,但是独立操作的时候,有很多孩子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的孩子少连了,有的孩子连错了,甚至还有的孩子不动脑筋瞎连。这样的数学活动,让我不禁考虑,怎样才能估计到数学能力差的孩子,同时也能使数学能力好的孩子得到发展呢?  思考后,我觉得还是要从自身组织教学能力出发,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提高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幼儿,简单的运算和基础知识,多提问能力弱、中等层次的幼儿,并注意引导他们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的模仿,举一反三,从中找出规律,如本次活动《比一比数一数》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把线连接好,在通过删除法,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找到方法。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深度和难度,以创造性学习为主,让幼儿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注意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速度,在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放慢速度,使绝大多数幼儿能够掌握,而对一些高层次问题,教师适当加快速度。每次数学活动,为满足能力强幼儿学习的需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出一些难度大,稍微灵活的题目。  最后,在重视人本身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在评价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教师评价的要求也不同。对于特殊幼儿,教师采用“拉一拉,帮一帮”的态度多鼓励、多引导,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能力强的孩子多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提高的竞争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评价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给孩子一个灵活的评价标准,启发他们多看到同伴的长处,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互动让幼儿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小班数学教案变一变 第2张

不会,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