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网络已影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思维等方式。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影响。如何驾驭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更是广大学生工作者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重大问题。  1、网络与大学生成长  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体的网络,其博大、丰富、新颖、快捷、方便等的特性,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渴望知识的需求等相吻合。网络以前所未有的自然亲和力吸引着大学生,且已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通过网络学习知识、获得信息、丰富生活等。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  网络在为大学生带来知识、方便、快捷和乐趣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负面影响。如,西方国家在网络上蓄意宣传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判断形势、明辨是非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将动摇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造成思想观念重心的偏离等等。  2、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  鉴于网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广大学生工作者应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占据主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健康的心态,正确使用网络。  2.1 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1)加强网上舆论引导:针对各种敌对势力常常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广大学生工作者必须及时用正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7613735确、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大学生主动辨别和抵制错误信息,做好疏通与说服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2)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如举办各类竞赛、主题演讲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文明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网络文明修养和文明上网的行为习惯。  (3)进行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针对大学生中一些人法律意识淡泊现象,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典型案例、舆论宣传、监督规劝等形式,将网络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开展起来,建立具有普适性、高层次的环境,努力消除、避免消极内容造成的不良影响。  2.2 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网络行为  (1)运用技术手段,维护网络安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发现有违反网上道德与法规的,要严格给予处理,绝不姑息,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2)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团中央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制定约束大学生网上行为的规章制度,如《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等。可通过知识竞赛、有奖问答、专题学习等形式在学生中宣传文明上网的规章制度,或与学生签订“文明上网保证书”等,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2.3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自律意识  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意识,自觉树立网络文明责任意识:要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将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途径:要引导学生将网络文明修养内化为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  3、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利用网络信息量丰富、方便快捷、交流平等、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3.1 搭建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1)由“权威说教”变为“因势利导”:在平等交往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问题:教师不再是进行“严格说教”,而是因势利导,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2)由“简单枯燥”变为“丰富多彩”:教育者可利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典著作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做成精美课件,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鲜活形式上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调动学生的视听系统,使其在愉快、自由、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2 搭建服务平台,为学生发展服务  (1)提供信息服务,关爱学生成长: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辟信息专栏,根据学生需要,发布信息。  (2)提供交流平台,呵护学生心灵:增设交流平台,通过建立qq群、创建班级校友录、建设内部交流平台blog、w—mail等,让师生穿越时空限制,实现心灵沟通,促进感情交流,同时也会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  3.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二对丰富复杂的网络世界,面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网络群体,建设一支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用他们的智慧、博学、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底蕴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使用网络建设的同时,培养、打造出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是势在必行的。

除了禁,没办法,这是私下时间啊

1、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育体制的改革3、国家体制的完善与健全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一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9663438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接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挑战。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大哥 忘了写两千字 你那儿有答案不 追答 这个我也是网上复制的删节版,原文是十六大的,你复制一段文字百度一下就可以看见原文了,自己在删一下不合适的段落就可以了,原文挺长的。求采纳 追问 谢谢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给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带来了机遇 网络拓宽了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和手段,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借助网络可以及时获取丰富的知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开拓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大学生内在的潜能。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既开阔了思路和视野,又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网络给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 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而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主要表现在:(1)网络的个性化,易导致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和人际情感的疏远。(2)网络的虚拟性易使其成为学生逃避现实的场所,并沉溺于其中。对于学习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361326364压力相对较轻,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的学生,以及由于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选择在网络的虚拟社区中寻找位置,以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无疑加剧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客观原因。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大学这个时期正是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民族文化意识形成的阶段,辨别能力比较弱,而网络正以极快的速度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宣传是必要的。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 今天的互联网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Intern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而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18岁以下上网的学生占17.6%,18岁至24岁年龄比例最大,而其主体则是大学生。 以上一系列数据和调查表明网络和现代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其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网络上的内容拥有多元化和多样性,不同的民族观、价值观、宗教观、道德观强烈的撞击在一起,以及部分不良的内容充斥在网络上,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突击尤为严重。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取得的成绩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将产生重大影响,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得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网络的兴起,使世界的沟通,信息的交流不再受时空限制,信息时代“地球村”已成为现实。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它既能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素质。(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所减少,网络道德意识有所加强。社会媒体首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担负积极宣传的导向作用,又揭示网络生活中的非道德的危害性一面,也积极阐释网络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及其长远的发展前景。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之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观念落后和意识的薄弱。网络行为由于其本身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很多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变得随意、放纵,缺少一种行为的责任感,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行为监督。另一方面是非标准淡化。在调查对网络黑客的态度时,有17%的大学生崇拜黑客,26%的大学生认为黑客不需谴责,这从侧面上反映出随意网络行为已影响了学生是非标准的判断,使学生的言行缺乏约束和自我约束,削弱或丧失了道德行为、道德准则和法律意识。 2.网络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和管理的滞后。就当前来说,开启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呼声已越来越高,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都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但一个完善的教育机制并未真正形成,也就是说尽管社会、学校、家庭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很高,但还未真正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各自为政的状态明显,网络道德教育的合力未能体现。 3.网络心理教育的缺失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网络心理。国际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育能为情感教育开方便之门。然而,历史偏重于认知教育、忽视情感教育的倾向,在目前的网络教育中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这种倾向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塑造是极其不利的,常容易形成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 4.网络道德教育的立法管理滞后,缺乏有效保障。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道德行为的认定过于原则或系统化,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教育者应加强大学生道德的规范功能。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控力量,在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都是通过网络道德规范的宣示来进行的,都包含着规范性的意蕴。因此,教育者应以这种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调节,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 2.教育者应加强大学生道德的调节功能。在网络时代,网络与人类个体、社会整体等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它不仅需要运用正确的科技政策、法律和一些行政制度、措施来调节和处理,还必须依靠思想道德的因素来加以自觉地调节,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系统性。 (二)健全网络教育机制,加强网络教育,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长期以来,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依据是其行为表现,而实际上思想观念是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并且更具有隐蔽性。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情感和品性修养等方面的关注缺乏深入。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新课题,它涉及的面较广,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大众传媒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造新的教育模式。 (三)做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大学生具有网络道德责任感和自我教育性。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比其他人能更快地接受新信息,传统方式的教育功能相对弱化,道德传递效果逐渐减弱,“见异思迁”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在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多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不去违背社会道德和亵渎文明。同时,在网络时代,要善于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大学生一定要做到自学、自护、自辨、自制和自省。 (四)加强网络管理体系,构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1.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它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冲击。学校教育者应及时关注网络发展的动态,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形成一种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文化氛围。 2.家庭也是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上网的时间和地点也主要是在校外的家庭或网吧。因此,随着网络的发展,家庭也将对网络道德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家长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驾驭互联网的办法,并主动改变观念,与时代同步。 3.发挥社会作用。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社会对于网络道德内容的建设、管理体制上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界定网络社会道德内容,实现未成年人自律,是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加强立法,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根据现在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现状来看,我国有必要建立和健全有关信息保护法、通信法、软件法等相关法律,及时完善法律条文,以保障互联网安全、健康、高效地运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网络经营者也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大学生上网,禁止他们利用网络查阅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对待网络信息,而且还有利于净化网络管理环境。 总之,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网络世界诱惑无限,我们对于网络世界只能勇敢面对。在五花八门的网站和网络资源面前,我们不仅要教会大学生应怎样使用网络,还要教会他们具有辨别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还要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网络教育工作的支持。一起携起手来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美好明天创造一个新天地。

如何规范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第1张

[摘要]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行为失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失范;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规范其网上行为,以维持网络社会的良序运行之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表现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条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2643336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的出现,网络道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的道德形式。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使得人类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空间,“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的空间,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道德缺失的新问题。      1、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   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一旦进入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符号”存在。在从人到机器再到人的转换过程中,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缺乏“熟人在场”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      2、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因为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3、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关系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因而也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间接化使得直接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这样,道德对人的约束越来越依赖于内心的道德信念。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使规范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已难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中加以认识、检验和适用。一方面,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面对全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因此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      任何社会道德包括网络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要求和意志的价值凝结物,总是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指令而存在的。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要求只有转化为公民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成为公民个体置身于网络虚拟世界时所具有的特殊道德素质和道德应付能力,网络道德才能发挥其调控或规范的功能。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必须首先从根本上弄清其根源。当代社会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较为复杂,涉及网络自身、网络行为主体自身及其外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系统的先天不足及发展中的弊端   作为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现有的网络系统自产生以来一直就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是网络道德缺失的技术性根源。如前所述,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另外,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对于网络社会中各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在实际的实施和执行方面并没有做到对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形成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措施,致使网络失信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泛滥。      2、大学生自身及其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   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而大学生又是这一群体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普遍偏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他们为网上所传递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所吸引,充分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发展的影响、网络道德规范的真空、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对在网络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难以把握。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由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一般都处于学校以及家庭等相关群体的监督之下,社会规范对其行为也有着明确的约束。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由于相关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缺位,使得这些特殊的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和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失信行为的出现。网络创设的虚拟自由的时空是实体社会的延伸,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它不但打破了实体社会中各种制度、机构、权威对大学生的约束,而且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物理空间的种种规限,在时空上延展了大学生活动的范围。因此,教育视野已不再局限在传统的物理意义上的班级、学校,教育时间也不再受限于学生的在校时间。这种教育对象活动时空的拓展,使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不可控性因素增加,也使教育成效面临着不确定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知识的迅速可得性使得通过控制知识来确立权威的传统不复存在,以往凭借制度所赋予的权利也在无形中消解。这样,学校和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权威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日渐弱化,传统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面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现实日益呈现出滞后的一面。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对策思考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      1、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      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   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网络法规,对网民的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这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现有的法律、法规还难以对众多的网络违规行为进行比较全面的约束。因此,当前依然要将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尤其是与网络道德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尽快制定出更加细致与更具操作性的相应法规,以防止和打击相应的网络违规行为。      3、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意识   网络道德要求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有的网络道德规范要实现其价值性,成为有实效的东西,变为实际的道德风尚,只有通过广大“网民”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道德的自律,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以及现实生活条件的认知,自愿地认同网络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践行,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把外在的网络道德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念,升华道德人格,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总之,网络这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活是其个性的重要养成时期,也是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这个第四媒体,也更易感受到网络的双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从技术与制度等方面完善网络自身,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社会伦理体系的完善出发,建构合理的道德教育体系与文化环境,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目的。

如何规范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第2张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网络已影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思维等方式。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影响。如何驾驭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更是广大学生工作者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重大问题。  1、网络与大学生成长  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体的网络,其博大、丰富、新颖、快捷、方便等的特性,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渴望知识的需求等相吻合。网络以前所未有的自然亲和力吸引着大学生,且已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通过网络学习知识、获得信息、丰富生活等。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  网络在为大学生带来知识、方便、快捷和乐趣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负面影响。如,西方国家在网络上蓄意宣传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判断形势、明辨是非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将动摇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造成思想观念重心的偏离等等。  2、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  鉴于网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广大学生工作者应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占据主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健康的心态,正确使用网络。  2.1 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1)加强网上舆论引导:针对各种敌对势力常常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广大学生工作者必须及时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大学生主动辨别和抵制错误信息,做好疏通与说服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2)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如举办各类竞赛、主题演讲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文明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网络文明修养和文明上网的行为习惯。  (3)进行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针对大学生中一些人法律意识淡泊现象,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典型案例、舆论宣传、监督规劝等形式,将网络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开展起来,建立具有普适性、高层次的环境,努力消除、避免消极内容造成的不良影响。  2.2 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网络行为  (1)运用技术手段,维护网络安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e68a84e79fa5e9819331333365633862息过滤,发现有违反网上道德与法规的,要严格给予处理,绝不姑息,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2)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团中央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制定约束大学生网上行为的规章制度,如《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等。可通过知识竞赛、有奖问答、专题学习等形式在学生中宣传文明上网的规章制度,或与学生签订“文明上网保证书”等,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2.3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自律意识  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意识,自觉树立网络文明责任意识:要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将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途径:要引导学生将网络文明修养内化为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  3、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利用网络信息量丰富、方便快捷、交流平等、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3.1 搭建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1)由“权威说教”变为“因势利导”:在平等交往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问题:教师不再是进行“严格说教”,而是因势利导,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2)由“简单枯燥”变为“丰富多彩”:教育者可利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典著作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做成精美课件,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鲜活形式上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调动学生的视听系统,使其在愉快、自由、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2 搭建服务平台,为学生发展服务  (1)提供信息服务,关爱学生成长: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辟信息专栏,根据学生需要,发布信息。  (2)提供交流平台,呵护学生心灵:增设交流平台,通过建立qq群、创建班级校友录、建设内部交流平台blog、w—mail等,让师生穿越时空限制,实现心灵沟通,促进感情交流,同时也会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  3.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二对丰富复杂的网络世界,面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网络群体,建设一支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用他们的智慧、博学、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底蕴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使用网络建设的同时,培养、打造出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是势在必行的。

1、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法规的规定,不散布、传播谣言,不浏览、发布不良信息。来2、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诚实友好交流,源不侮辱、欺诈和诽谤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3、自觉维百护公共信息安全,维护公共网络安全,不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不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度4、正问确运用网络资源,善于网上学习,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不在网上进行色情活动,保持身心健康。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在网上公开个人答资料,不随意约见网友,不参加无益身心健康的网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