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  为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学校于2002年就确立了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校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校园主网站建设与维护、网上舆论分析与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二级网站的内容进行日常监督、协调、管理、指导。学校网管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并对校园网内的二级域名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学校实验与设备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校内各单位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部门网站进行日常管理和信息监控。为加强对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我校还建立了舆情分析机制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舆情汇集、研判和快速处理的职责。  为确保网络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陆续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今年,学校又发布了《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校园网络新闻发布管理的规定》,该规定对校园网络信息的发布、审核、监控及相关工作绩效考评作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些制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扬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提高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为校园网络文化乃至于整个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通校务信箱,推动民主管理,营造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  四川师大校务信箱系统是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设计制作的一个具有学校校务管理功能的网络留言和回复系统。该系统很好地结合了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特点,运用网络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相关的各种要素都集中放置到一个网络系统之中,构建起一个人人可以平等参与的互动式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广大师生员工乃至社会各界都可以直接与校方管理者就相关校务问题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这些交流的信息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公开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及其处理流程,只要不是涉密的信息,都有可能在这里被呈现于公共视野之中。因为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所以在这里进行意见表达,还有许多其它沟通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提出疑问和建议,更容易讲清楚,讲透彻。校务信箱系统的开通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勤政、廉政建设,减少和消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等;同时,它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了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的关心和兴趣等诸多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广大学生就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后,校内各单位都将根据工作职能及时予以回复并给出处理办法,使有序、民主、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深受学生好评和欢迎。  (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加强网络的技术防护。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发布平台开放性、信息发布来源隐蔽性等特点,加之各种安全漏洞、不良网站及“网络黑客”的存在,给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对匿名用户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一些不宜宣传或不健康的内容极有可能通过网络渗透进校园网。针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这种复杂情况,早在2003年,校党委宣传部和网管中心即建成了以“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为支持的校园网防护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对各类有害网站和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进行封堵,并能较有效地抵御校内外“黑客”的攻击,还能对校内不良或者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和上网行为进行监控,为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防护。  第二,加强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的监管。为活跃和繁荣我校网络文化,我们开辟了以师大论坛为主的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下设数十个子版块,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电脑技术等各个方面。就运行情况看,上述平台上的交流文章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过一些过激言论,也有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争论时超出了必要的限度,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协同有关部门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管理,管理者既有网络技术人员,还有德育工作者和安全保卫人员。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各版块的“版主”进行专门的政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其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删除错误的信息,切实把所负责的版块建设成健康、高雅、科学、文明的交流平台。另外,凡申请在学生寝室上网或申办“论坛”者,须填写申请书、责任书,并经所在学院书记签字批准才能入网。学校还组建了网络信息员队伍,他们由德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骨干组成,在校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定期整理论坛上的讨论热点及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以适当方式制作和发布积极信息,及时处理消极信息。   (四)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学校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学校将网络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的新载体,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网页,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政治教育学院等单位还开辟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在上述网站、网页上,以问答、纲要、述评、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提供大量的党史党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针对校内外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转载权威媒体的论述和同学们有代表性的观点,帮助同学们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阵地。  学校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开辟网络德育平台并不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说教,而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精神生活,用优质的网络服务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以文化育人的效果。为此,我校在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过程中,在充分整合校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融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各种网络文化活动。学校在“师大在线”上开设了网上文化精品库,提供名著点阅、名片名曲点播、科研成果评析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为拉近学生与正面网站的距离,我校学生工作部和各学院还开设了网上教育互动平台,及时与同学们进行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网络交流。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激发广大同学创作健康、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同学们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体系中,近年来,同学们为校园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作品,既丰富了校园网,又在同学们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目前,通过多维互动、多管其下,校内已构建起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校园各级网站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新闻、学生活动、学术讲座、就业动态、社团文化、学期成绩、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实现了主流阵地由主流信息占领的格局,消减了不良消息的侵蚀,构建起了“大网络德育平台”。  (五)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建设者队伍,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我校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学校认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适应大学生群体不断变化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行为特色,才能对这些变化加以敏锐观察,准确分析,正确引导。为此,学校着重抓了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二是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学校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以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学生干部为骨干,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工作队伍,并着力加强该队伍的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既监控网络舆情的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校每年都要安排有关人员进行业务进修,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甄别问题、应对问题的工作能力。学校凭借这支工作队伍,建立了功能完备、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坚决删除“黄色的”,着力疏导“灰色的”,积极营造“红色的”和“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二,加强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学校目前组建了一支包括12名教师和50名学生在内的稳定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特约评论员参与评论引导工作。这支队伍非常熟悉大学生思想动态、高等教育规律及学校校情,且热心于此项工作。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在门户网站和各级网站上不定期推出他们撰写的高质量的述评文章,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有理、有力的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解疑释惑,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六)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情况调研,加强关于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和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学校定期组织校内有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学校网上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学校还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收获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学校对校园网络文化显在、潜在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若干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发出文明上网倡议,提出网络文明行为的基本内容。学校通过发放学习手册、组织辩论赛等形式加大了对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建共享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已经在校内创建了校园新闻网、教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招生就业信息、在线心理咨询、数字图书馆等网络管理系统;开辟了了师大论坛、校友论坛等校园虚拟社区;从2004年起,开辟了校务信箱,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根据分管工作及时回答师生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近两万条;实现了三大校区,即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网络的相互联结和资源共享;构建起了校园网络德育平台,建设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管理与维护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好,分析能力强,评论技巧娴熟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尚待改进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安排部署,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我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路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建设。新时期,高校要重视“红色网站”建设,打造“品牌栏目”,专门建立能充分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高校网站主页的突出位置设立德育教学专栏,注意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的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校内各单位还要按照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性的原则,在部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频道,建立“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系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提出一些焦点、难点、疑点问题供学生讨论,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为此,我校将进一步改变客观上存在的,大学网络思政教学资源提供与使用方面的条块分割状态,真正实现共建共享。构建全方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教育  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恪守网络规范,约束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做到文明上网,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和网络意识,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利用网络全面发展自己。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辅导,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防止不当使用网络导致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让大学生逐步适应数字化环境,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  (二)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网络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  大多数高校承担网络德育教学工作的,大多是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其中的相当部分老师只具备简单的网络技术,在内容上也只不过把原来的课堂教学照搬到网络上,根本没有依据网络德育教学的特点来设置,导致网络德育教学没有特色,甚至枯燥乏味。因此,我校将重点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德育教学工作者的队伍,确保参与德育网络教学的必须是能够适应网络文化、具有网络文化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并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使用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的信息等问题,同时,完善兼职的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和校内的网络红客和网络评论员一起,在校内论坛上就热点问题进行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切实有效地全方位提高网络德育教学质量。  (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为提高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我校认为,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电脑网络知识大赛、电脑软件展示大赛、电脑技能大赛、个人主页大赛、电脑美术设计大赛等,使科技活动在信息领域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使他们对网络生存方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另外,还可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网上网下结合,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功能强大的宣传媒体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渲染气氛、报道活动情况,使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更高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焕发新的生机。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舆情分析。面对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把关、过滤。如对校园网上BBS上可能出现的过激言论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善于从学生的视角、以学生的观点、用学生的语言提出正确的见解,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正面引导。同时,我校还将在现有网络舆情分工作机制和经验的基础上,把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具体而言,我们将整合现有的工作队伍,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及时了解网上舆情信息,敏锐捕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5316530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对学生访问率高的校内外主流网站、论坛、贴吧上的主流观点、敏感观点以条目的形式进行归类整理,并列出简要评析和对策建议,呈报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阅,作为制定规章制度,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之一,从而牢牢把握网上工作主动权,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 为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学校于2002年就确立了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X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请仔细看,老君论文,只要我回答了,就铁定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由于文献较多,我不可能全部上传给你,请选择自己需要的篇目,然后按照最后说明的地址免费求助文献全文。 共有记录66条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论校园网的安全管理问题 张成现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2001-12-30 期刊 1 30 2 校园网安全架构与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孙晓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30 期刊 0 54 3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郭军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15 期刊 0 9 4 PKI技术在校园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陈伟川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6-09-15 期刊 0 29 5 利用802.1x技术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 刘素平; 唐鹤权; 顾爱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15 期刊 1 91 6 谈校园网的建设与安全管理 周莉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08-23 期刊 0 47 7 利用ACL在校园网内实现安全管理 杨丕仁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11-08 期刊 0 16 8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杨怀卿; 杨红元; 张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08-30 期刊 0 15 9 利用准入控制实现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李兴国; 雷若寒 微计算机信息 2008-04-25 期刊 0 60 10 校园网安全管理方法 陈智慧 软件导刊 2008-06-30 期刊 0 28 11 一种新型的校园网安全管理技术——网络自防御攻击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薛卫萍; 姜开达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11-10 期刊 0 109 12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祝海宁; 陆平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05-12-15 期刊 0 19 13 校园网的规划及其安全管理策略 鲁宏伟; 李灵玲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0-30 期刊 1 78 14 校园网的分布式安全管理 李鹏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06-25 期刊 0 14 15 用Cisco路由器实现校园网中基于数据包过滤的安全管理机制 王春东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0-09-30 期刊 0 12 16 基于SNMP的校园网IP地址安全管理 姜良华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06-30 期刊 8 42 17 校园网安全管理策略 廖常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02-15 期刊 0 21 18 校园网行政MIS中的用户分组安全管理 吴相林; 匡亚兰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8-01-28 期刊 1 7 19 校园网内部IP地址的安全管理 杜秀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15 期刊 1 77 20 移动Agent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刘庆江; 王建华; 郭昕 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7年学术交流年会 2007-08-01 会议 0 17 21 谈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 王元国; 张乃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26 期刊 0 48 22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声威; 乔芃喆; 陈志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30 期刊 1 104 23 基于安全策略的万兆校园网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郭红芳; 黄伟强; 郑凯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7-07-10 期刊 2 46 24 Linux在校园网中的安全管理 涂俊英 福建电脑 2008-11-01 期刊 0 11 25 数字化校园网软件平台系统集成之安全管理 胡昌杰; 唐新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25 期刊 0 60 26 校园网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赵志刚; 韩丽茹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20 期刊 0 28 27 基于移动Agent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模型 郭听; 王建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6-12-30 期刊 1 25 28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探析 杜鹏飞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7-01-01 期刊 1 110 29 基于802.1x认证的校园网安全管理应用 罗传军; 柴晟; 赵仕伟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15 期刊 1 98 30 基于DHCP技术的校园网安全管理 高良诚 池州师专学报 2007-06-28 期刊 0 57 31 基于VLAN的局域网安全管理 袁娅萍; 占永平; 樊莉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02-08 期刊 0 51 32 关于校园网安全管理的研究 杜波; 王相军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08-20 期刊 0 32 33 探索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牟文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08-20 期刊 2 65 34 校园网络安全初探 张艳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8-25 期刊 0 48 35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简论 方德坚 教育评论 2005-07-28 期刊 0 76 36 准入控制在校园网安全管理的应用与研究 周琪锋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8-11-20 期刊 0 1 37 基于高校宽带数字图书馆的安全管理 方豪彪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1-30 期刊 2 54 38 浅谈校园网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张霞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5-10-15 期刊 0 69 39 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 赵爱玲; 张海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12-30 期刊 0 60 40 PPPoE协议在校园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唐俊; 赵晓娟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12-15 期刊 0 4 41 浅议校园网建设中的安全管理 莫鸿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2-30 期刊 0 22 42 校园网的3级安全管理结构 高新瑞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9-25 期刊 0 13 43 校园网的建设与安全管理探讨 崔淼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30 期刊 1 62 44 浅谈成人高校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策略 谢志妮; 林坤林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4-03-30 期刊 0 18 45 基于Windows活动目录的校园网安全管理系统框架 唐俊 大众科技 2008-12-10 期刊 0 0 46 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策略 乔永春; 李振涛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12-30 期刊 2 53 47 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对策 肖丹燕; 肖嵬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30 期刊 7 39 48 浅谈校园网安全管理 赵建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09-20 期刊 0 28 49 浅谈校园网安全管理 王建军; 谢春玲 经济与管理 2002-09-30 期刊 0 27 50 校园网设计方案探讨 王保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2-25 期刊 0 57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http://tinyurl.com/5gogf5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7a64e4b893e5b19e31333335333163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  为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学校于2002年就确立了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校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校园主网站建设与维护、网上舆论分析与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二级网站的内容进行日常监督、协调、管理、指导。学校网管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并对校园网内的二级域名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学校实验与设备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校内各单位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部门网站进行日常管理和信息监控。为加强对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我校还建立了舆情分析机制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舆情汇集、研判和快速处理的职责。  为确保网络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陆续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今年,学校又发布了《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校园网络新闻发布管理的规定》,该规定对校园网络信息的发布、审核、监控及相关工作绩效考评作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些制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扬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提高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为校园网络文化乃至于整个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通校务信箱,推动民主管理,营造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  四川师大校务信箱系统是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设计制作的一个具有学校校务管理功能的网络留言和回复系统。该系统很好地结合了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特点,运用网络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相关的各种要素都集中放置到一个网络系统之中,构建起一个人人可以平等参与的互动式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广大师生员工乃至社会各界都可以直接与校方管理者就相关校务问题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这些交流的信息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公开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及其处理流程,只要不是涉密的信息,都有可能在这里被呈现于公共视野之中。因为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所以在这里进行意见表达,还有许多其它沟通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提出疑问和建议,更容易讲清楚,讲透彻。校务信箱系统的开通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勤政、廉政建设,减少和消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等;同时,它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了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的关心和兴趣等诸多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广大学生就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后,校内各单位都将根据工作职能及时予以回复并给出处理办法,使有序、民主、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深受学生好评和欢迎。  (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加强网络的技术防护。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发布平台开放性、信息发布来源隐蔽性等特点,加之各种安全漏洞、不良网站及“网络黑客”的存在,给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对匿名用户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一些不宜宣传或不健康的内容极有可能通过网络渗透进校园网。针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这种复杂情况,早在2003年,校党委宣传部和网管中心即建成了以“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为支持的校园网防护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对各类有害网站和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进行封堵,并能较有效地抵御校内外“黑客”的攻击,还能对校内不良或者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和上网行为进行监控,为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防护。  第二,加强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的监管。为活跃和繁荣我校网络文化,我们开辟了以师大论坛为主的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下设数十个子版块,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电脑技术等各个方面。就运行情况看,上述平台上的交流文章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过一些过激言论,也有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争论时超出了必要的限度,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协同有关部门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管理,管理者既有网络技术人员,还有德育工作者和安全保卫人员。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各版块的“版主”进行专门的政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其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删除错误的信息,切实把所负责的版块建设成健康、高雅、科学、文明的交流平台。另外,凡申请在学生寝室上网或申办“论坛”者,须填写申请书、责任书,并经所在学院书记签字批准才能入网。学校还组建了网络信息员队伍,他们由德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骨干组成,在校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定期整理论坛上的讨论热点及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以适当方式制作和发布积极信息,及时处理消极信息。   (四)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学校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学校将网络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的新载体,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网页,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政治教育学院等单位还开辟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在上述网站、网页上,以问答、纲要、述评、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提供大量的党史党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针对校内外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转载权威媒体的论述和同学们有代表性的观点,帮助同学们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阵地。  学校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开辟网络德育平台并不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说教,而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精神生活,用优质的网络服务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以文化育人的效果。为此,我校在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过程中,在充分整合校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融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各种网络文化活动。学校在“师大在线”上开设了网上文化精品库,提供名著点阅、名片名曲点播、科研成果评析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为拉近学生与正面网站的距离,我校学生工作部和各学院还开设了网上教育互动平台,及时与同学们进行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网络交流。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激发广大同学创作健康、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同学们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体系中,近年来,同学们为校园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作品,既丰富了校园网,又在同学们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目前,通过多维互动、多管其下,校内已构建起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校园各级网站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新闻、学生活动、学术讲座、就业动态、社团文化、学期成绩、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实现了主流阵地由主流信息占领的格局,消减了不良消息的侵蚀,构建起了“大网络德育平台”。  (五)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建设者队伍,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我校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学校认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适应大学生群体不断变化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行为特色,才能对这些变化加以敏锐观察,准确分析,正确引导。为此,学校着重抓了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二是网络红客和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96464评论员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学校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以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学生干部为骨干,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工作队伍,并着力加强该队伍的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既监控网络舆情的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校每年都要安排有关人员进行业务进修,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甄别问题、应对问题的工作能力。学校凭借这支工作队伍,建立了功能完备、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坚决删除“黄色的”,着力疏导“灰色的”,积极营造“红色的”和“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二,加强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学校目前组建了一支包括12名教师和50名学生在内的稳定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特约评论员参与评论引导工作。这支队伍非常熟悉大学生思想动态、高等教育规律及学校校情,且热心于此项工作。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在门户网站和各级网站上不定期推出他们撰写的高质量的述评文章,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有理、有力的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解疑释惑,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六)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情况调研,加强关于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和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学校定期组织校内有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学校网上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学校还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收获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学校对校园网络文化显在、潜在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若干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发出文明上网倡议,提出网络文明行为的基本内容。学校通过发放学习手册、组织辩论赛等形式加大了对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建共享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已经在校内创建了校园新闻网、教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招生就业信息、在线心理咨询、数字图书馆等网络管理系统;开辟了了师大论坛、校友论坛等校园虚拟社区;从2004年起,开辟了校务信箱,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根据分管工作及时回答师生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近两万条;实现了三大校区,即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网络的相互联结和资源共享;构建起了校园网络德育平台,建设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管理与维护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好,分析能力强,评论技巧娴熟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尚待改进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安排部署,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我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路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建设。新时期,高校要重视“红色网站”建设,打造“品牌栏目”,专门建立能充分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高校网站主页的突出位置设立德育教学专栏,注意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的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校内各单位还要按照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性的原则,在部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频道,建立“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系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提出一些焦点、难点、疑点问题供学生讨论,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为此,我校将进一步改变客观上存在的,大学网络思政教学资源提供与使用方面的条块分割状态,真正实现共建共享。构建全方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教育  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恪守网络规范,约束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做到文明上网,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和网络意识,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利用网络全面发展自己。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辅导,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防止不当使用网络导致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让大学生逐步适应数字化环境,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  (二)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网络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  大多数高校承担网络德育教学工作的,大多是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其中的相当部分老师只具备简单的网络技术,在内容上也只不过把原来的课堂教学照搬到网络上,根本没有依据网络德育教学的特点来设置,导致网络德育教学没有特色,甚至枯燥乏味。因此,我校将重点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德育教学工作者的队伍,确保参与德育网络教学的必须是能够适应网络文化、具有网络文化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并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使用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的信息等问题,同时,完善兼职的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和校内的网络红客和网络评论员一起,在校内论坛上就热点问题进行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切实有效地全方位提高网络德育教学质量。  (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为提高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我校认为,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电脑网络知识大赛、电脑软件展示大赛、电脑技能大赛、个人主页大赛、电脑美术设计大赛等,使科技活动在信息领域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使他们对网络生存方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另外,还可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网上网下结合,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功能强大的宣传媒体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渲染气氛、报道活动情况,使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更高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焕发新的生机。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舆情分析。面对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把关、过滤。如对校园网上BBS上可能出现的过激言论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善于从学生的视角、以学生的观点、用学生的语言提出正确的见解,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正面引导。同时,我校还将在现有网络舆情分工作机制和经验的基础上,把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具体而言,我们将整合现有的工作队伍,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及时了解网上舆情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对学生访问率高的校内外主流网站、论坛、贴吧上的主流观点、敏感观点以条目的形式进行归类整理,并列出简要评析和对策建议,呈报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阅,作为制定规章制度,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之一,从而牢牢把握网上工作主动权,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

【摘要】平安和谐校园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平安和谐,学校才能长足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无缝隙、无死角的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是当前学校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教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 近年来,危害校园安全、侵害学生权益的案件日益突出,校园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现象屡禁不止。校园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领导者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和衡量一个学校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如何有效解决当前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确保校园安全,已成为创建平安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度重视,增强意识,营造“平安校园”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安全责任人人担,安全工作人人抓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安全教育。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安排专兼职教师担任安全教育课,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对安全知识进行集中宣讲,把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要求对学生说明,使他们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三是勤抓安全排查,排查安全隐患。学校安全隐患呈现动态性,旧的安全隐患排除,新的安全隐患产生,学校要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并实行安全隐患整改消耗制度,为师生构筑安全“防火墙”。四是切实加强内保工作。针对学校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安装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对学生寝室、食堂、教室等实现监控全天候、全覆盖。落实专职安保人员24小时在岗,同时对学生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重点部位进行巡查,确保校园平安。 二、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一)学校应急安全管理,是创建“平安校园”的首要任务 学校是应急安全管理的主体,是校园平安的基础工程,只有把学校应急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师生平安。农村中小学要结合农村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创建形成一套适合学校自身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管理办法,重点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安全工作。加强师生联系,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严防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引起的学生思想包袱甚至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件发生。建立集体活动报告制度,切实落实集体活动的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生住宿区的用电管理,对私拉电线乱接开关、使用大功率电器等行为给予制止;加强理化试验课安全防范,教师要认真检查设备,严格操作步骤,确保教学工作安全进行;楼梯间、走道等地方,加强警示标语,严防踩踏等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是做好食品安全及卫生防病工作。学校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全校的卫生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卫生知识,随时掌握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安全等情况,加强学校食堂的卫生检查,对食堂食品、就餐环境进行监督,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三是加强学校交通安全工作。加强师生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牢记前段时间甘肃幼儿校车超载致死致伤的血的教训,加强对校车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按时对校车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驾驶员驾驶资质的审核和安全教育观念的强化,做到不超员、不超载。 四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抓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按照有关消防法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消防责任制,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搞好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体育设施、学校食堂、学生公寓、物品防范等工作,定期对学校消防设施、线路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检查整改情况及时上报县教委等上级主管部门。 五是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信息的重视,许多农村学校也已设置了微机课。互联网带来便利和新鲜资讯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垃圾”。针对这一新特点,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文明安全教育,使学生不受不良思想印象,维护校园的稳定与团结。 (二)家校联动,是创建“平安校园”的有力保障 许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平安校园”创建仅是学校单方面行为,学生到校后安全就是学校的职责,缺乏共同创建的意识,导致平安校园建设“一只脚走路”。因此,进一步推广“平安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为确保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安全,实现学校、家庭的安全管理实现无缝隙连接尤为重要,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学校通过和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让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孩子的责任。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宣讲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宣讲安全形势等,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将疾病防控知识,“三无”车辆的危害,“三无”食品严重性等告知家长,让家长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安全防范意识,携手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三)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是创建“平安校园”有效手段 “平安校园”创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学校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坚持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围绕工作难点、热点问题,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创建探索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的安全管理模式,每块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安全管理环节无空档、无盲点,推动学校应急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快速提升。 学校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如门卫制度,外出人车出入登记,货物运出要检查,辨别并阻止闲散人员进入学校,加强行政值班,坚决制止打架斗殴等不健康的行为在校园发生;家长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及对学校安全管理措施的配合;同时,当地机关应成立校园平安治理联动机构,成立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领导小组,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纳入常态管理机制,每学期开学开展大规模集中整治活动。重点对校园周边交通、食品卫生、学生租住房、网吧、游戏厅等方面进行安全排查,同心协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多措并举,增强法制观念 “平安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是社会发展和实现有为跨越的有力支撑,是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为教育教学工程保驾护航的一项重要工作。平安校园的创建,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一是宣传规划要系统化。把宣传“平安校园”的任务,纳入年度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32633039宣传规划,每一主题宣传内容相衔接,长计划,短按排,同部署、同指导、同检查、同落实。二是宣传内容要人性化。精心选取体裁,融教育、启迪和警示为一体,提高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三是宣传形式要多样化。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除了原来已有的宣传标语、横幅、宣传栏等阵地外,组织开展普法教育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四是宣传手段要立体化。图文并茂、声像同期。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观影展等各种手段,深入宣传,不断拓展“平安校园”的宣传空间。五是宣传活动要经常化。宣传长流水,不断线。把创建宣传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每一年度、每一时段的宣传内容、重点、形式、活动等都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并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力求每个阶段都有主题、内容、载体和相应的活动形式。 总之,平安校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平安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要以完善安全措施为重点,以强化安全管理和落实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学校物质条件和内外环境。通过平安校园建设,使广大师生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树立人人讲究安全,时时重视安全,事事注意安全,处处不忘安全的思想,让校园处处盛开“安全花”,时时奏响“和谐曲”。

第一,加强网络建设,推行校务公开。校园网络舆情是师生、家长表达意见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应了社情民意。对于学校而言,应当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和处理网络舆情,积极地关注和解决公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要以校园网站为平台,加强校园新闻网、校园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建设,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如此一来,校园网站既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平台,也成为学校与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学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第二,完善组织机制,建立管理队伍。校园网络舆情工作,看似虽小,但如果不给予应有的重视,很有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相关领导具体负责,并将其纳入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部署。要组建一支由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等为主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管理人员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主动撰写贴文,进行正e68a847a686964616f31333365653764面引导,并定期将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总结,形成有建设性的分析报告,向上级职能部门反馈,以便改进。第三,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信息。通常而言,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产生,总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学校要防患于未然,实施积极的网络舆情预警制度,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校园危机事件,制定详尽的预警方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危机发生,可以有章可循,不致六神无主。此外,学校还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保证对外信息发布的准确、权威和透明。只有实事求是地将真相和事实告诉公众,才有助于化解矛盾,稳定局面,安定人心,维护形象。第四,培养舆论领袖,提升技术监测。在新闻传播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舆论领袖”,指的是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人们面对海量信息而无所适从的时候,舆论领袖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就更加凸显出来。学校可以将那些在学生群体中威望高的、具有模范作用的师生培养成舆论领袖,通过他们在校园论坛和个人微博上的发言来引导舆论。此外,网络技术也是学校实现管理网络舆论的有效手段,它最为直接、快速。诸如利用技术手段对IP地址进行监测、跟踪、封杀,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对敏感词组自动过滤,等等。第五,实施部门联动,明确分工合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学校应当充分借助社会的有生力量。为适应网络时代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需要,地方政府公安部门成立了网络警察或网络犯罪管理专门机构,配以专人并以高科技手段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对于学校而言,需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媒体单位、公安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建立实时联动合作机制,明确彼此的分工,密切相互关系,加强信息沟通,关注网络舆情动向,强化舆情引导职能,为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而同心协力。第六,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宣传教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尽管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临时应对突如其来的负面舆情,但学校更应当把工夫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当中。通过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跟踪和专项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的规律,将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此外,学校应当积极建设网络主流文化,在保持网络建设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同时,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