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实物e68a847a6431333264643139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 复习 1、听算: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七 1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笔算练习 注意方法和书写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第六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略)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目标: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难点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书P75 1 、2 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 2、书P75 3 先自由说,再指名回答。 三、小结 四、拓展练习 数学游戏: 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每个图案是5平方厘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生1: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2:我们认为是100。 ……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 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请你告诉大家。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3:我们还有更快的。 师:哦?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3、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二、新授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平方米=1公顷 3、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练习 练习二十 2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好课件网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zd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版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权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学校老师指定下载的课程,拿走不谢小学1-6年级全学科下册电子课本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来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源.(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百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度.(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知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道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下载地址:网页链接

学校老师指定下载的课程,拿走不谢小学1-6年级全学科下册电子课本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copy,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百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度素材积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来数学全套教案自和百电子课本,这是百度云度下载问地址:链接:答https://pan.baidu.com/s/14QdoeUxYmYIX7fYhur7VLw 提取码:17j2

你是需要面试真题还是辅导资料,教学设计这个好像很老了吧?不是很明白,你把问题再说清楚一点呐

链接来源: http://pan.baidu.com/s/1c2eliNY 密码知道: v5r6

下载地址:网页链接

百度zd文库里面有好多。自己内搜索下载就可以容了。如:http://wenku.baidu.com/view/0dd47435561252d380eb6e98.html?re=view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 学数 下载:470 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量(一)单元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具体内容安排:例1 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 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 在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4 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 单位换算。 例6 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264663131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三)单元课时安排 8课时第一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三维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准备: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米、厘米(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2、复习量法:(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刻度线?(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二、引入新课: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小结: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2、认识1毫米(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额,去新华书店买本参考书就好了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