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意识是指公民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方面所应具备的观念和总和,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法纪观念、敌情观念、保密观念、安全防范观念等。根据《国家安全法》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以下五个方面:1、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4、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5、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扩展资料:维护国家安全:1、一些可疑人员未经批准到内部作调查,进行科技、经济、企业等情况搜集。发现这种情况不能随意提供,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2、 警惕境外电台、电视、网络等传媒的煽动、造谣。3、一些境外组织和人员经常出现在我军事、保密单位周边,乘机盗取秘密情报和信息。如遇有可疑人员要立即报告。4、一些有境外背景的组织和个人,利用一些群众不满情绪,煽动与政府对抗。遇到这些情况,应立即报告。5、拾获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7a64e59b9ee7ad9431333431353266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送交有关机关、单位或保密工作部门。6、发现有人买卖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报告保密工作部门或者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处理。7、发现有人盗窃、抢夺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有权制止,并应当立即报告。8、发现泄露或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参考资料:人民网-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守护好祖国神圣国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国家安全意识是指公民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方面所应具备的观念和总和,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法纪观念、敌情观念、保密观念、安全防范观念等。根据《国家安全法》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以下五个方面:1、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4、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5、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1373231。扩展资料:维护国家安全:1、一些可疑人员未经批准到内部作调查,进行科技、经济、企业等情况搜集。发现这种情况不能随意提供,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2、 警惕境外电台、电视、网络等传媒的煽动、造谣。3、一些境外组织和人员经常出现在我军事、保密单位周边,乘机盗取秘密情报和信息。如遇有可疑人员要立即报告。4、一些有境外背景的组织和个人,利用一些群众不满情绪,煽动与政府对抗。遇到这些情况,应立即报告。5、拾获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送交有关机关、单位或保密工作部门。6、发现有人买卖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报告保密工作部门或者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处理。7、发现有人盗窃、抢夺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有权制止,并应当立即报告。8、发现泄露或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h线索,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国家安全法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于2015年7月1日通过并公布施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法律形式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它不同于以前的国家安全法,而是一部全新的法律。早在1993年,我国曾公布施行过一部国家安全法,主要是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履行的职责特别是反间谍工作方面的职责,可以说它是后来的反间谍法的前身(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间谍法,相应废止了原有的国家安全法)。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这部法律已难以适应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需要,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法律,构建起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新国家安全法共七章,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与职责,国家安全制度,国家安全保障,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它是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其在总则中明确了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等概念。与传统的安全观不同,新的国家安全观还包括非传统领域的安全,目标是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新国家安全法具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新国安法强调,国家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经济利益安全。同时明确,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等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二是明确了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新国安法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这一概念,这可以理解为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延伸和反映。规定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三是要确保文化安全。文化安全属于国家安全观中的非传统领域,这是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要确保文化安全。其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指中华文化的安全。中华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不能被西方文化所取代。新国安法明确规定,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3373764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是为太空、深海和极地等新型领域国家安全提供法律支撑。新国安法规定,国家坚持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增强安全进出、科学考察、开发利用的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维护我国在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的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这些领域不属于任何一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领域安全日益凸显,我们必须要有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一是应当加大国家安全法宣传的力度,注重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但是许多人却缺乏安全意识,往往认为无所谓,如因为自己的不经意而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明。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安全意识缺失的民族,只能被动挨打,何谈实现发展。贯彻实施国家安全法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气节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而不仅仅是国家安全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为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新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国家安全法,应当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这将有助于全体公民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二是应当在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维护国家安全与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关系。本质上,维护国家安全与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二者并不矛盾,只是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在一些具体措施的采用上,应当更加谨慎,严格把关,防止权力的滥用。如,技术侦查手段的运用,如果不严格把关,加强监管,就容易成为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借口,这也是公众比较担心的一点,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国家安全知识一、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所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下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l、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Z    4、策划、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    5、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它破坏活动的。   二、公民有哪些维护国家安全的义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393461务和权利    1、义务。由法律规定的公民和组织的义务,是国家运用法的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是不能放弃而又必须履行的。违者,就可能要负法律责任。《国家安全法》对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作如下七个方面的义务规定,内容包括:    (1)教育和防范、制止的义务;    (2)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的义务;    (3)及时报告的义务;    (4)如实提供情况和协助的义务;    (5)保守秘密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义务;    (7)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2、权利。一切法律权利都会受国家的保护,一旦受到侵害,享有者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诉和请求保护,情节恶劣者,可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三、履行国家安全义务。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三、履行国家安全义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包括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zd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回、政治稳定等)和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答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一、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含义新时期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是指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为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维护国家的稳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宣传、动员、组织有关社会力量,同专门机关配合,形成防范和打击间谍情报机关和其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分裂和破坏活动的综合防卫体系。二、建设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意义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2、国家安全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重要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4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三、具体工作1、加强对局机关各股室及各级各类学校国安联络员的安全保密教育工作,确保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顺利开展。2、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六五”普法工作,抓好抓实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维护内部安全稳定。3、努力做好情况信息的搜集工作。4、高度关注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宗教组织、“慈善”机构、有复杂背景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以捐资助学、公务考察等名义,对我教育系统进行的渗透、策反、窃密、颠覆、破坏等活动。扩展资料:进一步适应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和做好国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76564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有效落实反奸防谍主体责任,国家安全小组更名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小组。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把握,是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专门法律。  国家安全意义非凡。国家安全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重要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4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安全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及各企业事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动员、组织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传统,是推动一切工作前进的力量源泉。建国初期,隐蔽战线的斗争极为尖锐复杂,而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发动和组织群众,隐蔽战线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其他636f70797a6431333234333331组织大力支持和配合国家安全机关,运用多种形式,比较广泛地开展了对这部法律的宣传贯彻活动,广大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有了提高,《国家安全法》赋予国家安全机关的职权逐步落实,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公民不断涌现,良好的国家安全工作环境正在形成。但是,当前还有少数部门和个人国家安全意识淡薄,对国家安全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有的人甚至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公务,更有的人见利忘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般各地都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现在也没多少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百(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Day)是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度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问设立的节日。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答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内》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容国家安全教育日。

如果一个国家要灭亡,是先亡党,还是先亡国,应该说是先亡国的,因为亡国对应的就是国家,那很显然是因为国家意识淡薄引发起来的。如果只是纠缠与党,而忘了国家和国家意识就很容易引发内乱内斗,因为思维只局限于怎么样维护党了,而忘了大前提国家概念。认为只有维护了党才能维护这个国家,而恰恰相反,是只有维护了国家,才能够维护党和人民。只有国家意识增强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党、人民,不然为我们还要中国这个概念呢。国家意识大致可分为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是一种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应该维护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因为从本质上国家作为一个结合体,是遵循丛林法则的,但中国应该在人性的前提下公平公正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作为个国家,中国应该要有自己的气质和旗帜。党和政府首要的就是要尽全力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在此大前提下才能采取行动(长效和短效)或制定出符合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内政外策。国家意识又可分为物质意识和精神意识,所以国家利益又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国家安全也是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因此其他国家为了从中国获取不正当不公平的利益,往往同时施加精神奴役的,通过精神奴役而更好更大的获取国家利益。并且精神和意识往往是一种缓慢的被动影响过程。打个比方,人为什么能把狼驯化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62363631成狗,能把把野猪驯化成家猪,进一步狗和猪就能批量产生成为人的美餐?驯化一个国家也就类似这样。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安全意识,就会慢慢失去国家物质和国家利益。等到从狼和野猪变成狗和家猪就没有反抗意识和能力,这个时候还谈什么国家和党和人民,任人鱼肉。但国家又不是狼和野猪,是个结合体,可以通过内部分化瓦解,可见国家意识淡薄国家意识不强就很容易被内部分化瓦解。国家利益是建立在国家安全团结的基础上的,国家越安全越团结获取的国家利益就会越大,以牺牲国家安全团结为代价而获取的国家利益只能是短期的微不足道的每况愈下的。比如说信息安全,这个招聘网,那个招聘网有多少是中国的,有多少是代理的,这个超市办会员,那个超市办会员,有多少是外国的。比如说媒体安全,可以说把狼变成狗的过程首先就是媒体宣传的潜移默化过程,有媒体和专家不是说谷歌要反思吗,你TMD的谷歌是你家的孩子?立场在潜移默化,怎么样潜移默化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等等,不一而举。

一个完整的国家概念是--国家是被外部环境认可的“国家意识”,而“国家意识”的内涵包括五个属性: 1、经济属性--也就是财富、文明(比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2、环境属性--相对稳定的内部治理环境(比如疆域) 3、文化属性--(从过去流传下来并且延续到未来的)各民族文化融合 4、主权属性--整体的高度统一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制度(比如外交和内政) 5、人民属性--体现每个人对主权统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能叫“公益属性”更能表达天下为公的自觉性主动性)。各族人民自觉认同统一主权的存在,获得与主权同步的情感体验(拥护效忠),和主权同命运共呼吸,主权的意愿能够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愿望,各族人民服从主权的支配和控制,自觉维护主权的利益,随主权的成长发展而发展,每个人都是整体主权的一分子,以主权的身份、在主权利益的驱动下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并且全体人民能够明确地区分主权的意志和主权外的意志。 如果一个集e68a84e799bee5baa631333262363631体,“文化属性”以血缘或者单一民族为主导,其“主权属性”符合氏族制度形式,“人民(公益)属性”只能体现对氏族主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五个属性就只能升华到“民族意识”,这个集体(被环境认可以后)就是氏族社会; 如果一个集体的“文化属性”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融合,“主权属性”符合国家制度,“人民(公益)属性”体现对国家主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五个属性就可以升华到“国家意识”,这个集体(被环境认可以后)就是国家。 可见,只有当全体人民拥有了“国家意识”,才能形成国家,然后国家就拥有国家的文明财富、国家的领域环境、延续的国家文化、国家的主权制度、拥护国家的人民。“国家意识”是“民族意识”的升级,是更高层次的社会存在。国家的进化发展过程是从 以稳定组合为中心的原始部落--以血缘或宗教或文化为中心的氏族社会--以主权制度为中心的国家形式,推论下去,下一个高级存在形式是以人类“公益意识”主导的“大同社会”。 “国家意识”的产生和“被环境认可”是国家概念的两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一个集体,即使她在五个方面的属性都符合国家属性并且形成国家意识,如果环境“不”认可,也不能说是一个国家。而当国家成立以后,即使这个国家失去了“国家意识”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属性,只要“国家意识”仍然在环境之中发挥实际上的作用,我们还是应该认可这个国家仍然存在。当然,全体人民事实上是由大多数人代表的,而环境认可在古代也仅仅停留在外族人民的心里或者不反对就是默认。 国家的“主权属性”是国家的根本标志,但是主权只有被全体人民认同,体现了每个人对国家整体统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后,才能形成“国家意识”,进而被环境认可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在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国家主权可以由不同的政党政府来代表,同一时间里面只有一个最高的政权--就是当权者。全体人民有可能不拥护代表国家主权的当权者,於是就出现当权者的改朝换代,然而并不影响国家存在的连续性。事实上,国家主权就是民主的高度统一,人民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政府去集中执行。 主权属性的本质是内部矛盾的成功“统一”,根本目的是是在同种竞争中成长发展,追求外部的最大利益。紧密团结起来可以增强个体的力量,追求整体的最大利益,社会的一方影响另一方,在低层次表现为外部的生存竞争(征服和防御)、内部的阶级斗争,在高层次表现为外部和其他国家的共生互惠、内部的政治制度高於一切(事实上还是法制规范人民);而进化到人民(公益)属性,至高无上的主权依托全体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必要将竞争目标从同类竞争转变成与自然环境竞争发展,表现为国家主动地认识改造环境,在低层次表现为压抑自由,无限度地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在高层次表现为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天人合一,保护完善和提升生态平衡。 主权分为外部主权和内部主权(内政)。由於各种原因,国家的主权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分裂或者丧失,但是只要“国家意识”仍然在发挥实际上的作用,并不影响这个国家的连续性。比如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10月28日独立建国,1939年国土全部被德国吞没,主权脱离国土和人民。1945年5月9日重新解放,然而国庆节仍然是10月28日,这个事实生动地说明了国土、主权不是决定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因素,根本因素是人,是国民创造的文明财富、延续的文化和保留的“国家意识”

意识就是想法百,国家意识就是国家想法。比如:建立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度国家的想法,也就是一问个国家意识。比如:改革开放,就是国家意识答。从民众意识到国家意识,是要经过一个流程的,最起码内要经过人大的同意。上升到国容家意识,就意味着要举全国之力

古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口号是“尊王攘夷”,管仲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再到江统撰《徙戎论》,称戎狄是“人面兽心”,都有强烈的“尊夏攘夷”意识。韩愈《原道》说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62363631: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明朝刘伯温说:“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国者,而元以胡人入主华夏,几百年腥膻之俗,天实厌之。”(《明实录·太祖实录》) 明代宋谦云:“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 古人民族国家意识最突出的表达莫过于“华夷之辨” 《论语·八佾》:“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春秋繁露》主张:“内其国而外华夏,内华夏而外夷狄。”《左传·成公四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王夫之说:“人不自畛以绝物,则天维裂矣,华夏不自畛以绝夷,则地维裂矣”《船山遗书》。《汉书·匈奴传》:“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后汉书·鲁恭传》:“夫夷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行同鸟兽。”苏轼说:“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譬如禽兽然。”朱元璋说:“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驰,人纪荡然。”。“胡元入主中国,蔑弃礼义,彝伦攸斁,天实厌之,以丧其师。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复先王之旧。”(明太祖实录)。一直到近代,虽然满清统治已经250年,谭嗣同等维新派在满清沉重的民族压迫下仍然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噫!以若所为,台湾固无伤耳,尚有十八省之华人,宛转於刀碪之下,瑟缩於贩卖之手,方命之曰:此食毛践土者之分然也。夫果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久假不归,鸟知非有。人纵不言,己宁不愧於心乎?吾愿华人勿复梦梦谬引以为同类也。夫自西人视之,则早歧而为二矣,故俄报有云:“华人苦到尽头处者,不下数兆,我当灭其朝而救其民。”凡欧美诸国,无不为是言,皆将籍仗义之美名,阴以渔猎其资产。华人不自为之,其祸可胜言耶!”(《仁学》)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乐府诗《胡无人》里强烈表达对蛮夷的仇恨,杀灭胡人的决心。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土兮守四方。” 有人说“古人效忠的,是他们隶属的朝廷,而非他们隶属的民族。孔尚任在《桃花扇》中这样描述史可法沉江之前的悲愤:“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可见在古人眼里,真正值得哀痛的,是皇帝老儿换姓,也就是改朝换代,而不是异族的统治。” 这点是有疑问的,南宋文天祥面对投降元朝南宋太后的劝降,宣布:“君降臣不降。”文天祥并不仅仅是效忠一家一姓的政权中国。 古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是在和外族的斗争中,逐步增长的。 元末农民起义号召“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中华者,中国和华夏也,这里明显含有民族和国家的含义。能说不是效忠民族,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意识吗?古人的民族国家的意识是强烈的,到明代更强烈了。如果说华夏民族的民族意识是“文化民族主义”,那么自古以来游牧民族的民族意识和现代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在这种强烈的民族压迫下华夏民族的民族意识也被反向刺激。在满清入关后,南明民众本已经投降满清政权,当得知满清政权要颁行“剃发令”,纷纷揭竿而起。外国传教士都奇怪,平常如此懦弱的中国人为何变得如此勇敢。这说明民族国家意识在普通百姓中已经觉醒,而士大夫早已能区分效忠一姓和效忠民族。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叙论》说“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君权“可禅、可继、可革”。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臣下“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古人讲有亡国者,有亡天下者,率兽食人,亡天下也。”这里的“天下”明显指华夏民族所在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意识是何等强烈。当时的中国人就已经认为“政权中国”可亡可代替,但是“民族中国”决不能亡。 上述明末士人的例子“亡天下,亡国”之论更是突出民族存亡称之为“天崩地坼”,顾炎武不说亡社稷和亡国而说亡国和亡天下,亡国是亡的政权国家,亡天下是亡的民族国家。当时的明末社会,国家已非一家一姓所有,所以不提亡社稷,而说亡国,进而不提亡国,而说亡天下,这绝不是一般的改朝换代。士人以“天下”为重,不以君主为重正是民族国家意识的反映。 就“天下”这个观念而言,某些学者固执的把“天下”理解为“世界”观念,所谓用“五服九服”否认“民族国家”。实际上,古人用这个词更多表达的是华夏民族所在的这个“民族国家”。比如汉高祖刘邦“白马盟约”:“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而上例古人所说的“天下”,也都是如此。普通百姓也同样如此,当反清义军捉拿“剃发令”怂恿者孙之懈时骂道:“尔贪一官,编天下人之发,……”这个天下人当然是指华夏民族国家的人民。 古人亡天下和亡国之痛交织,不能说因为其怀念旧主,就不怀念民族国家。不能说《桃花扇》没有唱出怀念民族国家,他就没有这个意识,其他人就没有这种意识。这个判断明显是以偏概全。

就是先谢国家再谢父母。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014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扩展资料:习近平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76635、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就是从总体上来说国家的安全做法有哪些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国zhidao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版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社会,文化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权一个重大的原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